第一图书网

中国历史文献学

黄爱平 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黄爱平 编  

页数:

417  

Tag标签:

无  

前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全体教师数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晶。学界公认,中国历史文献学的萌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对文献典籍的整理。但作为一门学科专业,历史文献学的创建,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文献学专业,也在80年代中叶正式建立,并以档案学的开拓和研究为重点,在当时各高校的历史文献学专业中独树一帜。90年代之后,随着学科专业的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发展的趋势转向传统的历史文献学,在重视目录、版本、校勘、训诂、考据、辨伪、辑佚等基础研究以及古籍整理编纂的同时,以宋、元、明、清为重点时段,在教学和研究中强调文献的基础、历史的眼光、思想的深度,倡导文献学与学术史、思想史和社会史的结合,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培养和学术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感一部高质量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已有的历史文献学教材,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有的未能凸显历史文献学自身的“历史”特色;有的未能反映最新学术动态,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有的未能体现本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有的文献资料引用不准确,写作不规范;等等。为此,我们决心编写一部供历史系学生使用,适应历史专业本科生教学,具有历史文献学自身特色的历史文献学教材,并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其一,凸显历史文献学的“历史”特色。在具体叙述时,注重历史文献学发展与社会状况和学术背景的关系,将相关人物、事件、典籍等问题置于历史发展和学术变化的纵横网络中进行考察,并相应增加历史文献学史的内容和篇幅,在厘清历史文献学发生、发展、演变脉络的同时,揭示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历史文献学的全貌及其特色。

内容概要

本教材以凸显中国历史文献学的自身特色,反映历史发展和时代变化,体现新世纪学术水平为宗旨,在全面揭示文献学基本理论及历史面貌的同时,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教材编写注重学术性、实用性,并配置生动形象的历史图片,增加海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历史文献学的相关内容,以增强开放性和现代性,有裨于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教学实践、学生培养和学术研究。教材面向历史系学生,亦可供文史爱好者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黄爱平,1955年4月生,广西桂林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历史学科组副组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组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文献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兼涉古籍整理。先后出版著作10余部

书籍目录

上编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历史文献的载体、类别和形式 第三章 历史文献学的分支学科(上) 第四章 历史文献学的分支学科(下) 第五章 历史文献的标点、注释与今译 第六章 历史文献的典藏与编纂 第七章 历史文献的阅读与检索下编 第八章 先秦至两汉:历史文献学的起源及奠基时期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文献学的成长时期 第十章 两宋:历史文献学的繁荣时期 第十一章 元明:历史文献学的持续发展时期 第十二章 清代: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 第十三章 近现代:历史文献学的变革时期附录一 推荐阅读书目附录二 历史文献学专业术语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不仅如此,这种尊重历史、崇尚传统的民族心理,还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的典籍编纂和文献整理。以类书和丛书为例。作为文献学史上两种十分重要的书籍形式,类书和丛书都具有广采各书,综合排纂的资料汇编性质。比较而言,类书是把许多性质相同的材料,从各种不同的书里按句或按段摘录出来,然后分门别类地综合在一起,编成一部书。丛书则是把原单独流行的著作完整地汇集起来,或按书籍的性质,或据古籍的部类,或依时间的顺序等不同方式编排而成的大书。类书重在分门别类,提供人们查找利用相关资料的方便;丛书则强调保存文献原貌,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完整的资料。它们都在资料的汇辑和文献的保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查找资料,掌握知识,了解过去,借鉴历史的需要。二、文化特征与历史文献学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及其所赖以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它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同样也给历史文献学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学为核心,以政治伦理为本位。这一特征,给历史文献学涂上了政治伦理的色彩,使得文献典籍的整理和研究,也肩负起“正纪纲,弘道德”的使命,并成为阐述、弘扬儒家学说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前所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所从事的文献整理工作,就不仅仅是纯粹的学术文化活动,而是用以寄托其政治主张的手段和工具。足见中国的历史文献学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其后,随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经孔子整理的典籍不仅被尊为经,而且成为文献典籍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代的书籍分类中,无论是汉代刘向、刘歆首创的六分法,还是唐代确立的四部分类法,乃至其他不入主流的各种分类法,经书都稳居第一的位置,几乎无一例外。与此相应,文献整理也在相当程度上成为阐述、弘扬儒家学说的重要手段。对此,《隋书·经籍志》有一段最有代表性的论述: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符也。……夫仁义礼智,所以治国也;方技数术,所以治身也;诸子为经籍之鼓吹,文章乃政化之黼黻,皆为治之具也。

后记

本教材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帮助。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张永江、叶柏川两位老师分别为我们提供了日本以及俄罗斯有关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状况的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汝企和教授、古籍研究所毛瑞方老师为我们审阅了历史文献学专业术语的英文翻译稿,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倪梁鸣、刘凤强为我们核对了相关注释原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认真审稿,严格把关,为全书文字体例的统一和规范做了大量工作。谨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需要说明的是,限于时间、精力和篇幅,本教材原拟撰写的部分内容未能深入展开,如史源学、年代学的内容和方法等。与教材有关的一些设想也未能完全实现,比如,有关教学实践的开展,拟设置具体的操作案例;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拟提供专题的研究指导,等等。将来若有机会修订再版,我们将尽力弥补这些遗憾。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文献学》:21世纪史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历史文献学 PDF格式下载



读过师大版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主要是按照白寿彝先生关于历史文献学的定位写作的,此本中国人民大学版的中国历史文献学,虽然是教材,但在写作思路上按照历史的基础,思想史的眼光,中青年学者联袂推出,值得期待。


黄老师的这本《中国历史文献学》应该是目前学术界关于文献学的著作中内容最为详尽、体例最为完备的了。对历史文献学研究者来说,应该是最好的入门工具!


适合历史专业的学生学习


作为教材,是极好的。


内容等看了再说,基本还行,不错


书本用了才知道内容怎么样,物流很快!


课本用的,内容挺好,值得买。


书很新,帮舍友买的,不是我的专业范围= =


装帧不太好看 还算不错


内容一般啊 有的地方不够详细的说


值得购买,亚马逊买的书比较便宜


基础内容归纳得很好,也是我们上课用的教材


内容详实,线索清晰。


书不错,质量好。就是贵点儿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