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杨万东 张建君 黄树东 朱安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万东 张建君 黄树东 朱安东  

页数:

227  

字数:

22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全书围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关的几个核心问题,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题与对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与意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保障”等展开论述,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问题,力图把这一问题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楚。

作者简介

杨万东,1962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副主编,编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经济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宏观经济、虚拟经济、产业经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及经济学、管理学教材十余部,在重要

书籍目录

一、“加快”转变
1.转变的背景
2.关键在“加快”
3.增长与发展
4.战略重点与目标模式
二、障碍与突破
1.主要障碍
2.体制与机制
3.内生驱动,还是外在推动?
4.破解转变难题
三、转变中的政府
1.政府的定位
2.越权与错位
3.地方政府愿意“转”吗?
4.民生问题大于天
四、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
1.扩大内需与缩小收入差距
2.民生之难,难在何处?
3.国人何以“仇富”?
4.收入分配制度如何改?
五、区域差距与统筹之道
1.区域差距的历史之痛
2.地区差距还会扩大吗?
3.落后地区的转变之道
4.新型区域关系的形成
六、“三农”问题与“囚徒困境”
1.农业发展,有无捷径?
2.农地流转,出路何在?
3.中国城市化的特别“基因”
4.新农村的新农民
七、路径依赖与自主创新
1.自主创新的渠道与机制
2.中国教育何以缺乏创新能力
3.中国的创造力在哪里
4.中国企业的跨越之路
八、中国房地产的爱与恨
1.中国百姓的住房梦
2.房地产依赖与产业虚化
3.土地财政的突围
4.中国房地产业的民生之痛
九、低碳经济的现实与未来
1.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和重点
2.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如何结合?
3.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与博弈
4.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
十、金融体制的全球再造
1.危机与转变
2.汇率之战
3.金融业:主人还是仆人?
4.中国金融业的稳定之道
十一、对外经济的开放与开发
1.外资依赖与自主丧失
2.国际价值链的高端突破
3.中国企业“走出去”
4.对外开发与内源发展
十二、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之路
1.中国经济再转型
2.通胀与通缩,哪个更危险?
3.中国转型的世界影响
4.西方转型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后记

章节摘录

  一、“加快”转变   4.战略重点与目标模式  张建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胡总书记的讲话中涉及八个方面的工作,概要地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第三,推进自主创新,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第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第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七,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八.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在这八项重点工作中,经济结构无疑是重要的战略切入点,要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加快八个方面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里我们涉及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增长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领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问题,还存在围绕以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经济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的结构、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土开发空间结构等等的调整问题。围绕这些构成经济结构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方面,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国民经济的供求结构、国民经济的区域结构和国民经济的分配结构,从而能够形成国民经济协调、平稳、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PDF格式下载



这是经济学本土派与海归派的对话反思,对经济关注的人可以一看


认真读完本书后,对当前社会经济形势有了较为全面把握,开拓了视野,培养了思维,是一本可读的好书!


书不错,对写论文有帮助。


读起来没有多少新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