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龟兹文明

张平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张平  

Tag标签:

无  

前言

龟兹,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历代汉文史籍或称“丘慈”、“丘兹”、“屈支”、“屈茨”等,均为龟兹语kutsi的不同译法。回鹘语称该地为kasun/kusan,汉文作“曲先”、“苦先”等,现代维吾尔语称kuca(r)。龟兹,主要指我国新疆塔里木河北缘的阿克苏地区,即以库车为中心,包括新和、沙雅、拜城、轮台诸地。《汉书·西域传》载:“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扦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东至都护府治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与之相同,辖地约为今库车、新和、沙雅、拜城四县之地,其王城位于今库车。魏晋之后,邻近的轮台、乌垒、姑墨、温宿、尉头诸国已役属龟兹,其历史疆域扩展成:东起库尔勒以接焉耆,西接巴楚东境,北依天山,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的城邦大国。基本上包容了阿克苏地区的八县一市、喀什地区的巴楚县、巴音郭楞州的轮台县等约十县之地。其面积相当于我国河北省。公元前二世纪,龟兹就与中原王朝有了正式的交往,汉唐两代的西域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的治所曾设于龟兹,绝非偶然。“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龟兹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在融汇外来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产生了辉煌的龟兹文化并享有盛誉。

内容概要

本书为作者有关龟兹史地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的论文集,内容涉及龟兹史前文化、人种、地方铸币、汉唐古城、佛教遗址等诸多方面,对龟兹学的研究多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平,1947年生,沈阳市人。1974年入新疆博物馆文物队,现任新疆文物考古所副研究员。
1982年至1983年,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学习。师从李伯谦、俞伟超、宿白教授,进修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考古。1986年,新疆大学历史系专科毕业。1988年,国家文物局第一届石窟考古专修班结业。
二十余年来,主要参加和主持龟兹考古的调查,发掘和研究,以及文物保护工作。曾参与编撰、主编过《新疆古代艺术》(合著,1994)、《新疆文物大观》(1999),以及《楼兰文化研究论集》(合著,1995)等。 曾发表文物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专题研究文章30余篇,约40余万字。

书籍目录

序龟兹百年文物考古的回顾(代前言)上篇 龟兹早期的考古文化 1.新疆温宿县的天山岩画 2.拜城县克孜尔水库墓地的考古文化 3.拜城克孜尔墓地出土的玻璃珠及其相关问题 4.拜城克孜尔墓地出土铜器的冶金学研究 5.克孜尔墓葬出土人颅的种族研究 6.从克孜尔遗址和墓葬看龟兹青铜时代文化 7.库车哈拉墩下层考古文化比较研究 8.西部天山南麓石堆和石围墓的调查中篇 龟兹的钱币及其他 9.轮台县出土的汉龟二体五铢 10.龟兹小铜钱铸范的发现及其研究 11.龟兹文铜钱的类型及相关问题 12.龟兹地方铸币发现与初步研究 13.唐代龟兹色釉陶的发现与研究 14.库车维吾尔族家庭制陶调查下篇 龟兹古城与佛寺 15.库车县唐王城调查 16.新和县通古孜巴什古城调查与研究 17.新和县克孜勒协海尔古城调查与研究 18.唐乌垒州城及其关戍遗址 19.唐安西“故达干城”及其相关遗址的考实 20.唐代龟兹烽戍守捉遗址考实 21.文物普查所见新的小型石窟寺 22.龟兹阿奢理贰伽蓝遗址今地考其他 23.从新疆玻璃考古新资料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库兰康铜矿位于库车县城北约22公里苏巴什村内的“独一库”公路西约7公里处。矿体产于第三系中新统苍棕色岩组内。矿床的矿化带长约15公里,主要集中分布于库兰康、巴拉艾肯、喀让依西克三个地段的铜矿点。当地俗称“铜厂”和“康村”冶铜遗址。其中库兰康铜矿体长约4公里,矿层厚度2米~8.5米;巴拉艾肯矿段长约3公里多;喀让依西克矿段的矿体规模较小、分散。古采坑附近发现有采矿工具的石斧、石锤、石球,以及炼渣、破碎矿石和木炭堆积。2.恰克玛克铜矿位于库车县城北约45公里库车河畔的恰克玛克一带。铜矿带东西绵延长约10公里,分属恰克玛克、苏康、巴什克其克、克孜力亚和窝特拉克五个地段的矿点。恰克玛克铜矿带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其中河东矿体有两个含绿色矿层,均呈带状分布。第一层矿体长约1公里,矿带厚约1米~2米;第二层矿带长约500米,矿带厚约0.5米,铜矿物为孔雀石氯铜矿。苏康含铜砂岩矿点位于巴什克其克沟南,含铜砂矿体长约500多米,厚达3米,铜矿物主要是赤铜矿、黑铜矿。巴什克其克含铜砂岩矿体,分布于巴什克其克沟内,为灰色砂砾岩,矿化较好的矿体长约50米,厚达3米。克孜力亚含铜矿体为灰褐色石英砂岩,矿体长约300米,厚达O.7米。矿化物主要是赤铜矿、黑铜矿、孔雀石。

后记

1974年,我调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队。最初师从穆舜英、吴震、王炳华先生,参加吐鲁番地区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我的田野考古专业基础的起步,离不开他们的关怀和指导。1982-1983年,我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学习,有幸师从宿白、俞伟超诸先生,亦曾得到张广达先生的悉心教诲。诸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方法论,对我所从事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的实践给予极大的影响。北大历史系荣新江、王小甫先生亦坦诚相助,在长期交往中为我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和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孟凡人、孙秉根、陈戈先生在共同从事新疆考古实践中,亦成为我的师长,学术探讨中的朋友,与他们接触获益匪浅。本书集结的文章曾有个旧的书稿。2002年宿白先生并为此定了书名,并修书与当时的文物出版社联系出版,但因出版费用问题而搁置下来。2006年,承蒙荣新江、孟宪实先生的好意推荐,丛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沈卫荣先生接纳收编了这本论文集。当时我答应下来,但很晚才交出稿子。主要原因是重新梳理旧稿时已感到有些论文的内容和观点不令人满意,想作较大的修改补充,近一年来又因冗事繁多而无暇顾及。在荣新江和孟宪实两位先生的鼓励和督促下,近半年来着手删改旧稿,编次新文,重新作了整合与编纂。


编辑推荐

《龟兹文明:龟兹史地考古研究》: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龟兹文明 PDF格式下载



这方面的专业书比较少,所以,有这么一本觉得还不错。就是内容有点旧了。但贵在难得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