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学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

李晶,王凌诗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晶,王凌诗 主编  

页数:

281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让科学教师从宏观上理解科学课程,了解国外先进的科学教学理念,进一步认识教材中所蕴涵的学科思想和方法,掌握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与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全面提升科学教师的学科素养。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科学课程的理论
 第一讲 科学课程理论概述
 第二讲 科学主题与核心概念
 第三讲 京版《科学》教材编写的原则和结构
 第四讲 FOSS体系及其教育价值
第二编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讲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
 第二讲 问题连续体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讲 科学学习心理
 第四讲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三编 探究式科学学习
 第一讲 探究式科学教学
 第二讲 小学科学“建构-探究式”教学
 第三讲 科学过程技能的基本问题
第四编 科学教学评价
 第一讲 小学科学学习学业评价体系
 第二讲 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评价
 第三讲 FOSS体系的评价特点——以“水”单元为例
 第四讲 教学案例与反思

章节摘录

  1.三维目标的整体性  小学科学新课程提出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课程目标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重知识、技能而轻学生科学素养,重结论而轻过程以及重传授而轻探究的传统教学思路,突出了关注、体验、感受等心理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关注多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教学过程,即以“科学知识”为载体,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体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而不应将它们设计为三个环节并分别操作。  2.外显行为与内隐变化目标的整合性  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以结果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形式呈现的。结果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即结果性学习目标是通过体验性学习目标实现的,体验性学习目标随着结果性学习目标的达成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延伸、拓展。这就使认识的过程与认识的结果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得到了统一。  3.规范与灵活开放的兼容性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科学课程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要求,对教学起宏观指导作用,为科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的依据。而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规定学生在指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其制定更着重考虑学生的特点,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程目标是一个由不同维度、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目标构成的有机体系。实施新课程,需要把握多维目标的内涵,厘清多维目标之间关系。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关注多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教学过程。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科学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