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
2011-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子今
534
无
秦汉时期边疆和民族问题作为国家主要行政主题,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也考验着秦汉帝国的政治机能和秦汉社会的文化胸怀。正是经历了秦汉边疆史和秦汉民族史的诸多演变,汉文化得以扩展,得以充实,得以进步,而我们民族精神的时代风貌也因此展现。本书通过对相关历史文化现象的考察,试图说明边疆史和民族史这一重要阶段的主要形势。作者就“长城与北边经营”、“辽东发展与‘海东’‘真藩’征服”、“‘南夷’?地汉文化的扩张”、“‘通西南夷’的成功”、“秦汉边地少数民族经济生活”、“汉地的胡越人”、“秦汉社会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等方面有所讨论。另有“边疆史民族史丛谈”、“边疆史民族史学术评论”附录其中。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尔滨。1982年1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4年12月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校外专职研究人员。已出版《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走向大一统的秦?政治》、《古史性别研究丛稿》、《秦汉社会史论考》、《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等著作3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480余篇,发表其他学术文章240余篇。
第一编 长城与北边经营
秦汉长城与北边交通
汉代河西长城与西北边地贸易
汉代北边的“关市”
两汉时期的北边军屯论议
论汉文帝三年太原之行
西汉时期匈奴南下的季节性进退
论西汉北边“亡人越塞”现象
附?1:《安世房中歌》“纷乱东北”、“盖定燕国”解
第二编 辽东发展与“海东”“真藩”征服
秦汉时期渤海航运与“海北”朝鲜交通
秦汉时期“浮海”移民与辽东民族构成
杨仆击朝鲜楼船军“从齐浮渤海”及相关问题
秦汉时期朝鲜“亡人”问题
第三编 “南夷”后地汉文化的扩张
第四编 “通西南夷”的成功
第五编 秦汉边地少数民族经济生活
第六编 汉地的胡越人
第七编 秦汉社会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附录一 边疆史民族史丛谈
附录二 边疆史民族史学术评论
后记
版权页:北边道不仅有联系长城防线各个据点以加强防务的作用,尤其对于在长城以外进击匈奴有重要意义。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以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以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防御匈奴始,至征和三年(前90)贰师将军李广利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出西河,重合侯莽通(马通)出酒泉击匈奴止,仅汉武帝时代,汉军数十次利用北边道运动集结兵力,由北边各郡出击匈奴,其中分多路同时出击的战役凡十一次①,由此可以体现出北边道将整个长城防区联系为一个整体的作用。由于史籍记载的简略,我们难以详细了解当时北边道上各边郡同时紧张备战的情形。然而有的史例,如元朔六年(前123)春,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定襄,还,休息士马于定襄、云中、雁门,两个月后,又率这支部队由定襄出击;征和三年,汉军由五原、西河、酒泉同时出兵。这些都可以说明边郡之间运输的方便与联系的畅通。而元鼎五年(前112)、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两次亲自巡边,前者“从数万骑”②,后者“勒兵十八万骑”③,尤其可以说明北边道路用于行军和运输的良好功能。《史记》卷…《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元狩四年(前119)春,卫青、霍去病各将五万骑击匈奴,“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张守节《正义》:“言转运之士及步兵接后又数十万人。”从事辎重转运的军士可能数倍于作战主力部队。李陵任骑都尉,汉武帝以为有李广之风,曾欲使为李广利将辎重,可见辎重在远征军中的地位。李陵力请“愿得自当一队”,所部亦有所辖辎重,在匈奴围中,曾“以大车为营”。《汉书补注》引沈钦韩日:“陵以此车载辎重,固行阵,备冲突”,“要其临斗,乃用车骑,未尝以车战也”。指出当时军中车辆的主要作用在于运输作战物资。李陵出师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④,可见军中辎重车不仅数量多,且有较大容量。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率骁骑三万北征匈奴,勒石燕然,去塞三千余里,军车达“万有三千余乘”,号称“长毂四分,云辎蔽路”⑤。
《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
无
作者是王子今,现秦汉史学会会长,史学大家。不管是否对民族史感兴趣,有一点是放心的:即经过先生考证疏理过的东西绝对可信。
作者王子今先生,无疑是多快好的作者,六十岁,就撰写了三十多部著述,发表了四百多篇论文、二百多篇文章,实在了不起。这部书,也是涉猎了一个新领域,许多观点给人以启发。可敬可贺!
期盼这本书很久了,很喜欢
内容还是不错的。排版确实很差劲,有些开会时打印的论文集或比之更佳。另外,定价很离谱。
这一系列书都很不错,快买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