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

包伟民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包伟民  

页数:

24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通过具体讨论宋代地方财政史的案例,分析帝制时期国家制度的实际运作问题,认为因受种种因素影响,制度在其执行过程之中必然会产生变异。就宋代的事例而言,则可见赋税制度有一个明显的“地方化”过程,因此在总体上呈现了一个中央集权与地方无序并存的局面。这是重新认识传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有效视角。

作者简介

  包伟民,男,汉族,1956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88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重点集中在宋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及近代东南区域史。著有《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江南市镇:传统历史文化聚焦》(合著)等。

书籍目录

引书简称前言 问题的提出第一章 转运司的地位与作用一、转运司制度的确立二、路分区划与财政区划三、转运司岁计及其与州军的财政关系第二章 州军财政制度一、宋初收州军财权的两个主要措施二、州军岁计三、州军财政管理机构四、属县财政第三章 中央与地方财赋分配关系的演变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所直接支配财赋的基本范围二、中央财政征调持续增长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三、仓宪悴丞财赋征调系统简述四、南宋新增杂征调举例第四章 宋代地方财政窘境及其影响一、宋代州县财政窘境及其原因二、州县解决财政窘境的措施三、宋代地方财税非制度化的影响第五章 地方财政区域问不平衡问题一、税额凝固化与区域不平衡二、其他赋税及有关制度分析三、国家军政开支对不同区域赋役征发之影响第六章 关于赋税征发的阶级不平等性问题一、民户实际赋役负担分析二、赋役负担的阶级不平等性第七章 宋代地方财政与征榷收人的性质一、为什么要讨论征榷收人性质问题二、宋代征榷之利几个主要收入途径三、宋代重征榷轻正赋的历史原因结语参考书目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转运司的地位与作用  自公元前3世纪秦王朝建立帝制以来,中国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区设置前后变化不大,其基本结构是与中央相对的郡县两级制。从西汉武帝时起,才在郡县与中央之间设置部州刺史,形成介于两者之间的监察区。从西汉(前206—公元8)到元(1271—1368),这种监察区设置经过长达1500多年的演变,才最终产生省一级地方政区的设置,形成省、州、县三级地方政区体系。宋代路级监司机构的设置,是这一历史演变过程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  转运司是宋代主要的路分监司机构。  中外学术界对宋代转运司机构的研究,已有相当的积累,尤其对转运司在地方行政、财政、监察、军事等各方面的作用,论述为多。留供后人研究的学术空间,重点在于进一步阐明宋代转运司机构在两宋时期前后的发展。本章主要即从转运司制度的确立、路分区划与财政区划、转运司与州军的财政关系这样几个方面,来考察这一问题,并在结论部分试探性地提出对宋代转运司在中国传统地方行政区划演变过程中独特地位的认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