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认知盈余

[美] 克莱·舍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 克莱·舍基  

页数:

240  

译者:

胡泳,哈丽丝  

Tag标签:

无  

前言

认知盈余作为一种可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媒介批评者胡泳自由时间的利用克莱·舍基很高产,2008年出版了《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仅隔两年,又推出一部力作《认知盈余:互联时代的创造与慷慨》。《认知盈余》可以说是《未来是湿的》一书的续篇。《未来是湿的》关注的是社会性媒介的影响;而《认知盈余》的核心主题是,随着在线工具促进了更多的协作,人们该怎样学会更加建设性地利用自由时间也即闲暇,来从事创造性活动而不仅仅是消费。用舍基自己的话来说:“本书从上一本书遗留的地方开始,观察人类的联网如何让我们将自由时间看待成一种共享的全球性资源,并通过设计新的参与及分享方式来利用它们。”该书进而分析了这些崭新的文化生产形式背后的路径和动机,它们无一例外地与人类的表达相关。舍基对传统媒体在相当程度上采取了鄙夷的态度,他认为,哪怕是网上最愚蠢和疯狂的创造和分享的举措(例如汇集数千张“大笑猫”的图片)也比坐在电视机前被动消费数以千亿计小时的节目强。(根据舍基的统计,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两千亿个小时。)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判若鸿沟的人通常也强调代际的变化。旧媒体对新媒体感到不安,很大程度上缘于上一代人对年轻人所拥有的新科技感到不安,尤其是上一代人对于已进入年轻人文化核心的新媒体感到不安。从过去媒体恐慌症的历史(如漫画、摇滚乐、电子游戏机、电视等等)来看,大人对网络内容的一切恐惧,不过是来自于对孩子自主与自行界定媒体品味需求的不安感。比如,年轻人接受游戏,而年长的人则大多拒绝它。一旦年轻人长大,年长的人逝去,游戏也会像昔日的摇滚乐成为无足争论之事。所以,反对游戏的人不仅需要面对事实,还需要面对历史。舍基这样的新媒体鼓吹者一般坚信,历史站在自己的一边。他观察到,在电视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部分年轻人看电视的时间少于他们父辈的现象。拥有更快捷的互动媒介的年轻一代正在把他们的行为从单纯对媒介的消费中转变过来。甚至当他们观看在线视频的时候,看似和电视没什么两样,但他们却有机会针对这些素材发表评论、分享、贴上标签、评分或者排名,当然还可以和世界上其他的观众一起讨论。这个区别实际上是参与同围观的区别:参与者会给反馈,而围观者不会。对参与社区的人们来说,电影、书籍和电视剧创造的不仅是一种消费的机会;它们创造的还是一种回应、讨论、争辩甚至创造的机会。舍基把媒介消费的这种转变称为净的“认知盈余”。导致媒介消费量减少的选择可以是微小的,同时又是庞大的。微小的选择是一种个人行为;某人只是简单地决定下一个小时要用来创造一些事物,而不是单纯地看电视。然而数以百万计的微小选择的集合最终可能导致庞大的集体行为。全世界的认知盈余太多了,多到即使微小的变化都能累积为巨大的结果。而一旦改变了认知盈余的使用方法,我们将不得不重新界定“媒介”(media)这个词能代表什么。媒介在过去意味着一种商业的集合,今天,由于我们不仅消费,也创造和分享,并且我们还有能力彼此联系,所以,媒介正从一种特殊的经济部门转变为一种有组织的廉价而又全球适用的分享工具。舍基最爱讲的故事是一个四岁小姑娘的轶事。他在公开演讲中提过这个故事,在本书中它也出现了,甚至成为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寻找鼠标”。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舍基的一位朋友和他四岁的女儿一起看DVD。电影放到一半时,小姑娘毫无征兆地从沙发上跳起来跑到电视机屏幕背后去。他的这位朋友以为她想看看电影里的演员是不是真的躲在屏幕背后。但是这并不是小姑娘要找的。小姑娘围着屏幕后面的电线绕来绕去。她爸爸问:“你在做什么?”小姑娘从屏幕后方探出头来说,“找鼠标。”这个故事可以再一次看出舍基对年轻人使用新媒体的方式寄予的厚望:年轻人足以开始吸收身处的文化,但是对其文化的前身却知之甚少,所以完全不必受过去的媒介文化的污染。消费、创造与分享关掉电视的人干什么呢?年轻人越来越多地用电脑、手机和其他联网设备取代电视。这并非简单的硬件转移,而是用户习惯的重大迁移:人们现在可以一起做很多更有用、更好玩的事情了。舍基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协同行动的例子,比如维基百科的编纂就是他最爱引证的证据之一,还有些例子听上去颇有些匪夷所思:在韩国民众持续抗议进口美国牛肉的事件当中,一群某个韩国男孩乐队组合的少女粉丝通过在网上的松散联系,竟然几乎迫使政府下台。对旧媒体、旧机构做事方式的憎厌,对新技术的拥抱以及对下一代年轻人的期许,所有这些混合起来,导致舍基倾向于讲述从电视中解放的社会革命故事的一半:在《认知盈余》中,以及在更早的著作《未来是湿的》里面,舍基笔下的几乎所有网络集体行动都是积极的,每个人似乎都在使用互联网令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对于这样的论证方式,那些反技术决定论者当然也会乐于举出成打的例子,证明数字科技在生活品质的创造上,其摧毁能力大于贡献能力。舍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他低估了文化消费的价值。在网络上创造愚蠢的东西的价值,果真高于比如说阅读一本复杂的侦探小说?是不是只要是创造就拥有了某种神圣性,而只要是消费就显示了低级智慧?美国的文化批评家史蒂文·约翰逊在他2005年出版的著作《坏事变好事》(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中,曾以游戏和电视剧为例,直接向下述说法发起挑战:大众文化是一种致人愚蠢的东西。例如,约翰逊争辩说,情节简单、黑白分明的电视剧早已失去市场,今天再看《豪门恩怨》,我们会十分惊异于它的天真做作。现在的电视剧叙述线索纷繁错乱,人物暧昧难明,常常含有需要观众主动填补的隐喻空间,要靠观众自行猜测人物与事件、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连真人秀节目都在调动观众的预测性想象。在这种情况下,电视也和游戏一样,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认知能力上的要求。由此,大众文化使现代人变得聪明了,而不是相反。约翰逊的结论很难说是证据充足的,但同样应该指出,责难大众文化消费对大众的头脑充满损害性,也并不完全站得住脚。舍基低估了创造性生产的质量问题——平庸是创造性生产的供应增加所必然带来的副作用。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确定,消费一些伟大的文化产品,要胜于创造另一只“大笑猫”?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舍基犯了其他媒介消费的批判者(比如说波兹曼)所易犯的同样毛病:我们不需要引用德里达的观点也可以知道,文本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行为,我们必须不断地向字句的模糊性之中注入意义。头脑在这里并不是简单地被浪费;我们要怀疑舍基对于创造的定义:并不是只有我们的想法结晶为物理的或者可见的剩余物才算是创造。况且,在我们真正创造出任何有意义的产物之前,我们必得经历一个消费和吸收的过程,并对我们所消费和吸收的进行思考。这也就是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所言,我们必须先变成啜饮一切水的骆驼,才会成为狮子。当然,只要舍基不把他对媒介和认知盈余的观察弄得那么两极化,这些批评其实也是无的放矢。舍基正确地指出,人们使用媒介具有三种目的:消费、创造与分享。二十世纪的媒介作为一种单一事件发展着:消费。但眼下我们正在越来越多地创造和分享媒介,这是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不过,消费的行为并不会全然消失,甚至会继续扮演重要作用。

内容概要

  克莱·舍基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 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
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创造它们和分享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卓越……

作者简介

  克莱·舍基
  克莱·舍基 (Clay Shirky)(1964年-)
研究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美国作家,顾问和老师。近年来,舍基在纽约大学的(NYU)
互动电信项目中任教,其咨询客户包括诺基亚、宝洁、BBC、美国海军和乐高公司等。此外,舍基的课程报告还包括社会性网络和技术网络的拓扑结构之间相互关联的影响,以及网络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从1996年起,舍基开始撰写关于互联网的报道,其专栏文章和著作刊登在 Business
2.0《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评论》和《连线》杂志等多家媒体。
  其代表作《未来是湿的》在中国读者中亦深受好评。
  [译者简介]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央电视台《我们》总策划。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
  洞察数字社会的重要性并将其引入中国人生活的第一人,也是中国企业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著作包括《网络为王》、《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等,译作包括《未来是湿的》、《数字化生存》、《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等。

书籍目录

推荐序 互联网时代的晨光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
译者序 认知盈余作为一种可能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媒介批评者 胡泳
第1章 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
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为2000亿个小时,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每年所需要的时间。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将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优秀,而真正的鸿沟在于什么都不做和做一些事情。
第2章 工具赋予的可能性
当韩国民众在首尔市中心展开轰轰烈烈的的示威游行时,谁也不会想到,在游行中,一半以上的参与者,竟然都是十几岁的小女孩儿。是什么让这些年幼到连选举权都没有的小姑娘接连数周,夜以继日地出现在公园里抗议?对认知盈余的利用使人们得以用更慷慨、更公开、更加社会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现在,除了时间,我们还拥有任由我们支配的工具,并不是我们的工具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但是工具赋予了行为发生的可能。
第3章 分享,无酬的动机
为什么“葛洛班之友慈善组织”的参与者不仅没有报酬,还会搭上自己的钱,却乐此不疲?为什么一群业余爱好者做的连专业设计师的作品的边儿都够不着的网站,会风靡美国?网络意味着我们最终发现,人们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如此之广阔,广阔到疯狂的地步。数字网络让分享变得廉价,让全世界的人都成为潜在的参与者。想要分享的动机才是驱动力,而技术仅仅是一种方法。
第4章 “我们”为“我们”创造机会
20世纪70年代,一群自称“西风少年”的滑板玩家,创造了现代滑板文化;19世纪70年代,印象派画家的团体聚在一起,通过互动产生出新洞见;音乐分享软件Napster的发明,既不是因为青年们比老一辈更加有犯罪倾向,也不仅是因为他们胸怀分享的伟大精神。将我们的自由时间和特殊才能汇聚在一起,共同创造,做有益之事,构成了这个时代巨大的新机遇之一。谁能充分利用这一机遇,谁就能就能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第5章 创造慷慨的共享文化
当日托中心对接孩子迟到的家长增加了罚金,迟到的家长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同样靠酒精灯和天平起步,“无形学院”却能从炼金术飞跃到正儿八经的化学学科;“同病相怜”网站不再是医务人员单方持有信息,不让病人知道,而是让患有相同慢性病的病友分享信息,人人受益。有些价值是市场创造不出来的,这些价值的创造只能靠一系列分享和相互协调性的假设,当更多人开始期待业余参与作为一种开放的选择时,这些期待就会改变文化。
第6章 从公用价值到公民价值
一个是“沙发旅行”网站,一个是“粉色内衣”运动,前者为寄宿在他人家中的女士提供参考,后者则以一种公开的女权姿态保护妇女的利益。从面向参与者的公用价值,到受益对象是所有女性的公民价值,两者大不相同。作为人类,无可救药地既想满足个人的需求,又想实现集体的效率,全心全意致力于为社会或公众服务的团体很难长久维持。从个人、群体到公众、社会,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利用认知盈余来创造真正的公民价值?
第7章 寻找鼠标,世界是“闲”的
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在看DVD,突然她毫无征兆地从沙发上跳起来,围着屏幕背后的电线绕来绕去。爸爸问:“你在做什么?”小姑娘从屏幕后方探出头来说,“我在找鼠标。”
“我们在寻找鼠标”,后来成了我的座右铭。我们四处寻找读者、观众、患者或者市民,他们有的被锁在创造和分享之外,有的享受着消极的或被禁锢的经验,我们发出叩问:如果我们能开凿出一点点认知盈余,加以利用,我们能让好事发生吗?我敢打赌,答案是肯定的。

章节摘录

版权页:新方法,解决老问题交通问题,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段的交通问题,是现在亟待以社会方式解决的现实问题。上下班都要历尽一番周折,更有千百万的人一周有5天都要忍受这样的折磨。乍看之下这个问题似乎和媒体毫无关联,但有效解决交通拥堵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合伙搭车(carpooling),合伙搭车的关键并不在于汽车本身,而在于协调。合伙用车并不需要新车,需要的仅仅是现有汽车的最新消息。PickupPal.com是众多新消息渠道之一,它是一个为协调路线相同的司机和乘客而设计的合伙搭车网站。司机提供报价,如果乘客同意的话,系统就会让司机和乘客彼此联系。就像任何一份一句话商业计划书一样,有太多的细节藏在后面,大到如何找出相近路线、相同时间以达成一宗可接受的组合,小到如何在最少泄露个人信息的前提下令让司机和乘客相互联系。PickupPal同样面临着规模的问题——当司机和乘客的数量处于某一临界数字以下时,系统很难运行,当然超过临界数字越多则越好。同样是使用该系统的两个人,一个三次中配对成功了一次,另一个十次中配对成功了九次,这两者对该系统的认可程度一定截然不同。三中一是备选方案,而十中九则变成了常规。解决PickupPal规模问题的最基本方法是从社交可能性较高的地方着手,再向其周边扩展。由于该系统对大城市周边通勤最有效,与PickupPal合作的是可以向员工或成员发布拼车信息(该策略亦能协助增强使用者之间的信任感)的公司和组织。PickupPal同样整合了像facebook这样的现有社交工具,以便尽可能容易地找到合适的拼车伙伴。上述这些策略显得很有效:到2009年底,PickupPalcom已经拥有了107个国家的超过140 000的用户。PickupPal提供的服务和我们所知的认知盈余大致相似。当每个人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上下班高峰的拥堵问题时,办法只能是每个人买辆车自己开。然而这样的“解决方式”无疑只能使问题雪上加霜。一旦我们把上下班高峰问题当做协调问题来看,我们便能想到不仅是一两个而且是一大堆解决办法。在合伙用车的情景中,马路上的汽车数量会演变成一种机会,因为每一辆有空位的汽车都有可能找到同路人。PickupPal将过剩的汽车和驾驶员重新整合,把他们当做潜在的共享资源。只要能使用允许群组交流的媒体,人们就可以依赖司机和乘客间的信息变化寻求解决交通问题的新方法,此一方法使人人都受益。对大多数人都有益,却未见得对公交公司也有益。2008年5月,位于安大略湖区的汽车公司Trentway-Wagar聘请了一位私家侦探来使用PickupPal;侦探确认了PickupPal的运营方式如广告所述,并以书面文字陈述了他支付司机60美元搭车到蒙特利尔的事实。凭借这一证据,Trentway-Wagar向安大略公路交通管理局(Ontario Highway Transport Board, OHTB)请愿,要求关闭PickupPal网站,理由是PickupPal以帮助协调司机和乘客的名义启动,但它运作得太好了,已经不像一个合伙搭车网站了。Trentway-Wagar引用了《安大略公用机动车条例》(Ontario Public Vehicles Act)第11章,其中规定合伙搭车只能发生在家庭和工作两种情况下(学校和医院除外),并须在政府规定的线路内。同时,每天的司机必须是同一个人。此外,汽油和途中的开支应按周支付。Trentway-Wagar主张鉴于合伙用车曾经很不方便,因此应当一如既往地不便,一旦这种不便消失,就应当有法令重新介入。奇怪的是,一个机构在担负起协助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责任的同时,亦扮演着保护该问题的角色,因为这种机构的存在是以社会对其管理行为的持续需求为前提的。公交公司提供着至关重要的服务——公共交通运输,然而它们亦放纵自己去限制竞争,阻止把旅客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替代性方式,就像Trentway-Wagar所做的那样。安大略公路交通管理局支持Trentway-Wagar公交车公司的诉讼,下令禁止PickupPal在安大略的营运。PickupPal决定就此事进行抗辩——但在听证会上失败了。然而公众开始关注此事,在油价飙升、重视环境、财政缩减的年代,几乎没有人站在Trentway-Wagar一边。从在线请愿书到T恤销售,公众从各种渠道的回应都传递着同一个信息:保护PickupPal。人们对于无法享受PickupPal网络服务所带来的不便讨论激烈到令政府无法回避。在Trentway-Wagar赢得了短暂几周的胜利之后,安大略立法机关修改了公用机动车条例的相关规定使PickupPal重新合法化。PickupPal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利用社会化媒体:首先,PickupPal能够迅速为其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PickupPal无法在缺少令潜在司机和乘客共享其各自路线的信息交流媒介的条件下独立存在。其次,它创造了集合价值(aggregate value)——用户越多,匹配的可能性就越大。原有的逻辑,如电视逻辑,仅仅把观众当作个体的集合。每个个体都无法为彼此创造真正的价值。而数字媒体的逻辑则不同,它承认这些从前作为受众的人们每天都可以为彼此创造价值。同时,PickupPal依赖摒除网络媒体和“现实生活”的隔阂而存在。PickupPal以一种极端琐碎的方式提供网络服务——它通过把用户配对而创造价值。但这种价值只能通过真实存在的司机和真实存在的乘客在真实存在的高速公路上驾驶着真实存在的汽车体现出来。PickupPal是社会化媒体作为现实社会一部分而真实存在,同时又在改进而不是脱离现实的一个例子。对为千万普通市民提供协调性资源的公共媒体的利用,标志着现代媒体已经和我们熟悉的媒体大相径庭。


编辑推荐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看自由时间如何成就“有闲”世界,看克莱•舍基如何引领“有闲”经济与“有闲”商业的未来。《认知盈余》作者克莱•舍基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他对互联网给人类所带来的行为举止以及文化的变迁洞若观火。其作品《未来是湿的》曾在国内掀起阅读风潮,《认知盈余》一书在国内尚未正式出版,就得到包括腾讯CEO马化腾在内的社会各界读者一致关注。腾讯掌门人马化腾首度亲笔作序,克莱•舍基 继《未来是湿的》之后最新力作!《未来是湿的》预言了“无组织的组织力量”,《认知盈余》将开启“无组织的时间力量”。当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累积成强大的共享资源,每个人都将是这个慷慨时代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克莱•舍基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是2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马化腾,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舍基不愧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他对互联网给人类所带来的行为以及文化的变迁洞若观火。“认知盈余”是新时代网民赋予互联网从业者最大的红利之一。舍基的每一次发现,其实都是在提示我们,未来人类世界的一个全新的发展维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认知盈余 PDF格式下载



克莱•舍基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 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 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创造它们和分享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


克莱·舍基的前一本书《未来是湿的》也细读过,感觉是最好的基本互联网研究著作之一,经常给学生推荐,这一本同样写的很好,值得一读。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UGC类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在利用人类的“认知盈余”资源。当然,不同的参与程度会导致不同水平的盈余收益。

认识“认知盈余”就是认识人类如何在使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何在这些时间资源内发挥自己的才智进行“盈余性”或者“公益性”社会创造。

“认知盈余”的本质是,如果把人当成一个有限社会资源的集合体(时间,智力资源),在传统媒介时代,这种资源在投入到谋生目的之外的剩余部分大多用于个人娱乐消耗,而在网络媒介时代,剩余资源通过群体协作和个人行为聚合汇集成公共性的社会资源,进而创造出丰富的文明成果,于是我们有了维基,有了twitter/ facebook,有了youtube,有了知乎。。。。

如果给“认知盈余”一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认知盈余”是信息时代的剩余价值。信息时代的繁荣有赖于各种商业机构或非盈利机构对这种剩余价值的引导和利用或者“压榨”。

在网络时代,即使单纯的个人娱乐行为,也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时间资源消耗问题,而是变成了分享和参与特征的互动性社会行为,比如:单纯的盯着电视发呆傻笑变成,在视频网站上边看边留言并分享内容。几乎消耗同样的时间,做着同样的利己性娱乐行为,前者就是纯粹的“时间盈余”,后者就进化成“认知盈余”了。感觉有只“无形的手”再操纵人类的这种利用“认知盈余”的行为,以利己为出发点,以利他为终点。

有个我也在琢磨的问题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引申问题:
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会倾向于使用“认知盈余”,而不仅仅是消耗“时间盈余”?
有很多可以想象的情境中,人的这种行为并没有明显的自我实现的收益。而往往表现的是一种无意识和下意识,比如回答个简单的问题,添加个内容分类和标签,转载和分享一下。


08年未来是湿的一书的延续之作。经历时间的变迁,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进一步的变化。
对于我来说,最为可贵的是,在故事,理论,实验穿插中,有很多对同类或相关著作结论的引用,这样我就不必阅尽群书了。
唯一觉得不可理解的是书名的翻译-认知盈余-读了一遍,也没搞懂这个词的含义。
是对盈余的认知?还是人类认知上有盈余???


舍基的书都不错,马化滕的序没有另一个写的好


这本书作者把自由空余碎片时间作为一种全球共享的资料来了解,见解新颖,这种资源的量非常大,数以百亿计的小时,如果能够巧妙设计利用这种资源将会创造非凡的经济价值,希望阅读者有所裨益,创造奇迹;从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排版、印刷相比《未来是湿的》要好的多。


小马哥很少推荐书,这次推荐了两本,一本是未来是湿的,一本就是认知盈余,期待


认知盈余告诉我们,让知识分子的知识和文化更有效率。是一本互联网时代工作者及任一位知识工作者必读书目。


一个新的视角看待新鲜的事务,碎片化时间带来的巨大的认知盈余,而这些盈余的积累可以产生巨大的作用


我记得小的时候,大人对我说,情愿你玩电脑也不要看电视,一个是动脑子的一个是不动脑子的。作者是不是想说明这问题。现在有互联网了,出现了social media了,更高级了,分享转发评论的过程等于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输入信息再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分享和创造的过程使得自由时间变得更有价值了。


很好的书,看了真的原来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盈余”的时间。


学文科出身,对于技术革命方面缺乏敏感性。建议文科类的朋友好好地看看此书。人类社会发展后人类自由时间的支配,结合技术的力量,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很赞!堪比《美国大城市死与生》的好书。对创意阶层的观念阐述超越了普通的阶层划分,而更深入到生产资料重新分配带来的一系列转变与未来转变。一旦深入到这个层面,其对经济发展、社会生长、空间组织、生活方式的转变都将是根本性、革命性的。对书中的观点你可以不同意,但绝对能带来思考。


正如其所说:引领“有闲”经济与“有闲”商业的未来,值得一看,会有所收获或思考的


如何认知盈余,看看


正在阅读中,个人觉得挺有帮助的,对于自由时间的认知和把握。


这本书里提到的概念,原来一直听到同行说起,所以拿到此书就认真阅读了一遍,确实有开拓思路的作用,准备过段时间再读一遍,结合目前的工作,应该会有帮助,推荐互联网从业人员阅读。


这个是马化腾推荐的,挺好的,值得看,必定我也是想往互联网发展的。


无组织的时间力量,在网络的今天成为可能,新的思维


读书应该是个人爱好,一本书的阅读价值是因人而异的,我觉得对自由时间没什么概念的人可以读读看,或许会有启发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我看完之后也想推荐你们买,然后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写的未来是湿的也很不错的


还没看完,不过知道这个作者的《未来是湿的》,挺不错的


认识自由时间的力量,真不错


“自由时间的力量”不错!


一起买了2本书,先看的未来是湿的,因为觉得这本书更好,所以后看,当做给自己的新年礼物吧,呵呵


自由的作用,时间的作用。合理利用我们的时间。


译者用心了,这本书的可读性较好,从全新的视角解读了互联网现象。


一本好书值得拥有 会读书的阶级,基本上是对自己生活不满意,显示出要改变的欲望,所以要到另一个地方去寻找;无论是知识、人生的道理,甚至于包括休闲,所以这种人的阶级地位是永远在上升的。


了解互联网时代最好的思想巨著


把大家无聊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就可以创造广大的消费群体,就可以创造财富


比较经典的移动互联网看法之一,书写的浅显易懂,很好


有史以来的好书。。马化腾


挺有意思得,闲时阅读,能有所得。


没有时间的人是小人,有时间的人,有可能成为大人


了解社交网络必看的一本经典


能将散落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有效集中起来成就工作以外的事业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创造平台,利用时间。


老师推荐的,还没有来得及读,但知道是关于业余时间管理的,相信应该会有所获的。


商业模式的核心是认知人们自己还不知道的需求和习惯。


很好的强化了人们对时间的意识,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感觉很好


有时间的可以看看


一寸光阴一寸金,大家应该学会利用琐碎的时间,值得一读。


学习管理时间


利用大家的碎片时间,同样可以有很多商机~


不错的,有一定启发,好好认识时间


做自己时间的管理者


可读性强,强调时间管理


还行 用浪费时间来认识浪费时间的kechi


公司策划推荐的基本学习运营的好书


湛卢文化出品的,一直都不错,我打算只要对我有用的都买


这书非常好,到货也很快,非常满意!如果当当能发展到此书里面讲的,能提供一个更为开放的读者交流互动平台,那就太棒了。


虽然没看,但我相信湛庐


本书是新时代的励志书,学习过革命升级版。


这本书,是授课老师推荐的,老师书说这本书写的很好。


麻雀有麻雀的天空,老鹰有老鹰的天空,而决定能否成功、有多大成功的,是自己发现需求、主动创造分享平台的能力。


早就想买这本书了,好书就喜欢纸质版的。


合理规划生活的书;不解释你懂的!


个人认为,值得借鉴,但如何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理论的一部分才是最主要的


中国还是企鹅多。


告诉你除了上班的8小时,睡觉的8小时,另外的8小时你干什么,决定了你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从报纸上看到这本书的简介,看了一点点之后,果然不虚!!


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认清与了解,送客户的。


非常值得学习的好书,送货速度也快


这是好书,值得一看


这个和最愚蠢的一代结合起来看,可以辩证的得到一些观点。


做着很多见解却是独到,只是姿态太居高临下让人有些不悦


很不错的图书,值得分享!


这本书一直都想看,去书店也看过了,确定内容不错才来当当买的,期待ing~~


学术技术行


这本书值得推荐,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实际上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失去的和得到的。有收获。


还没细细阅读,不过书的质量是不错的,包装也OK。


可是一直没有去读。可惜了


专业老师推荐的书目 很多老师推荐看应该不错啊


我说的是这本书不错


只能说这本书说的太深了,大道理讲的太多,没有实践性


看得浑身热血澎湃,以前没悟透的道理忽然得到了启发,强烈推荐!!!


不错的书,一个在微软工作的工程师写的,很有水平


继续了前作的精彩


这本需要慢慢看


不太好懂,需要反复读


书的质量很好,本书的内容值得一看!


前头读起来有枯燥无味,但是继续往下阅读就感觉很有意思啦


书是非常好,就是当当网的物流太慢,比不上其他网购平台


这个书就是看理念


很好的书!推荐!!!


单位买的书,看上去不错


书真的很好,速度很快,包装完好。


书的内容挺有哲理的,读着很舒服


有意义的书!


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但总的来讲还不错。


还没看是看。不过根据一起买的其他几本书来看,这本书也应该是超级不错的。。。


很喜欢的一本书,看完收获不少……


别人推荐的一本书,在仔细读,很好!


速度快,质量好。这本书值得一读


还行吧,内容不是特别充实


这个商品确实不错,快递很给力,赞


新时代、新视野、新思维,值得品读。


这个商品不错哟,帮我同事代购的, 希望他能满意!


新观点,新思想,年轻人要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