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双赢的未来

黄卫平 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黄卫平 等著  

页数:

123  

字数:

11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者希望通过国际社会看得懂的语言、数字、图表来全面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经验,探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向国际社会传达一个负责任大国建立和谐世界经济的意愿和抱负。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双赢的未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增强海外读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道路的认识,理解中国崛起的必然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对于和谐发展的渴望,并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作出回应。

作者简介

  黄卫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上过课。1978年考人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完成了世界经济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习,1985年赴欧洲留学,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经作为富布赖特高级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研究并在海外从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经济发展等。
  代表作有:《GATT与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1994年,主编),《亚洲经济中的龙》(1998年,合著),《走向全球化》(2000年,合著),《看不懂的世界经济》(2009年,合著)。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数字与事实
世界经济“与龙共舞”
全球化中的中国因素
第二部分 机制与格局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被动”与“主动”
全球市场的“长板”与“短板”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与“没变”
第三部分 模式与结构
中国模式:“成长的烦恼”
结构调整:“梦想照进现实”
第四部分 失衡与均衡
世界经济的“失衡”与“再平衡”
第五部分 中国:参与协调与治理
全球治理的“罪”与“罚”
治理中的博弈:中美“舍”与“得”
结论与展望
“竞”与“合”:全球格局的未来
“改”与“革”:中国因素的未来
“包”与“容”:世界经济的未来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随便到美国的商场或超市里去转转,就会发现,无论是国际名牌还是小众制造,几乎所有衣服都产自中国。过去十年来,美国市面上的中国产品像“吹气球”一样快速膨胀增加。“中国制造”在美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如影随形——从早上起床换的衣服、上班或出差拎的箱包、白天使用的各类办公用品、休闲消遣用的电子产品,到晚上回家用的炊具、哄孩子用的玩具、散步时穿的鞋、临睡前开的台灯及上的闹钟,都是Made in China。  特别是在西方人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来临之际,不管是孩子们想要的滑冰鞋,还是家家必备的圣诞树,甚至是各式各样的礼物包装盒,几乎全是“中国制造”。大部分美国民众都很务实,他们购物时并不在乎产地,而只在乎能不能满足生活需要,能不能“值回价钱”,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收入水平。  而事实证明,选择“中国制造”确实给美国人省了不少钱。前面我们说过,据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数据,过去十年中国产品使美国的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研究表明,“中国制造”平均为每个美国家庭增加了1000美元的可支配收入。  如今,美国制造业面临着“中空化”,除了部分高科技产品外,大多数都外包出去在海外生产,目的在于节约成本。由于“美国制造”越来越少,有一部分美国人开始着急。美国CNBC电视台曾做过一次电视专题,一位美国老太太竭尽全力支持“国货”,不在乎价钱,只在乎“美国制造”,结果却是,要完成一次日常购物常常要开车跑很多个地方才能买齐。在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还是更愿意选择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毕竟两三倍甚至更多倍的价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消的。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曾说,“中国制造”为促进美国经济增长、控制通胀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双赢的未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