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
2003-1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叶静怡
375
无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和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不断深化的时代,各种经济活动、相关关系和经济现象不是趋于简单化,而是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嬗变性和多样性。如何对更纷繁、更复杂、更多彩的经济现象在理论上进行更透彻的理解和把握,科学地解释、有效地解决经济活动过程中已经存在的、即将面对的系列问题,是现在和未来的各类经济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为培养各类高素质经济建设人才的经济类院系,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科学的、严格的专业训练,系统而深入地掌握经济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最新动态,为他们能够科学地解释和有效地解决他们即将面对的现实经济问题奠定基础。 基于这种认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2002年5月到2003年12月,在历时一年半的时间里,深入总结了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国内外著名经济院系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对本院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新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编撰经济学院系列教材。 编撰该系列教材的基本宗旨是: 第一,学科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现有的各个学科已经出版了大量的国内外教材,其中不乏欧美知名学者撰著的优秀教材。我院部分学科在教学中曾经直接使用欧美学者撰著的教科书,但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任何一门国际顶尖的教材,都存在一个与中国经济实践有机结合的问题。某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可能具有国际普适性,但对原理和方法的把握则必须与本土的经济活动相联系,必须把抽象的原理与本土鲜活的、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相联系。我们力争在该系列教材中,充分吸收国际范围内同门教材所承载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切实运用中国案例进行解读和理解,使其成为能够解释和解决学生遇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知识。
本书介绍了自17世纪重农学派形成以来发展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运用最新的经济学方法对古典经济学思想库中三位最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的增长与发展理论作了新的解释;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过去六十年间发展经济研究的重要思路和理论,包括二元经济发展、现代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结构主义、环境与发展等理论和模型以及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本书篇章之间注重模型演进的系统关联,统计资料力求翔实,案例和练习注意贴近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现实。适合作高等院校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作科研人员、决策管理层的参考用书。
叶静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过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欧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专题研究等课程。1991—1993年在法国马赛第一大学任教,2004年秋季在韩国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任教。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
导论篇 第一章 发展经济思想的演变:从重农学派到熊彼特 第二章 发展经济思想的演变:战后发展经济理论 第三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一篇 古典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四章 亚当·斯密的增长理论 第五章 李嘉图停滞状态经济增长模型 第六章 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篇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第七章 刘易斯模型: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 第八章 兰尼斯—费景汉模型:工业和农业平衡发展的意义 第九章 乔根森模型:农业剩余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第十章 卡尔多模型:农业部门有效需求对工业增长的决定作用 第十一章 乡—城劳动力迁移模型第三篇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二章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储蓄对增长的贡献 第十三章 汉森经济增长模型:政府支出和政策干预的作用 第十四章 索罗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技术进步对增长的贡献 第十五章 AK模型:内生经济增长 第十六章 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第四篇 经济发展的结构主义理论 第十七章 拉美学派的结构主义理论 第十八章 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理论 第十九章 从库兹茨到钱纳里第五篇 环境与发展 第二十章 环境和持续发展 第二十一章 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 第二十二章 经济—环境相互作用模型 第二十三章 环境可持续增长模型第六篇 新历史制度主义经济学 第二十四章 制度与制度变迁 第二十五章 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第二十六章 西方的兴起和中国的复兴参考书目后记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