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反垄断与竞争政策

傅军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傅军  

页数:

181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主流经济学家一般都倡导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作为理论在政策上和实践中的反映,二战后由美国所主导建立的世界经济秩序,特别是关贸总协定(GATT),都将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作为前提和目标。①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和以色列经济学家赫尔普曼(Elhanan Helpman)为代表,提出了与主流思想相反的“新贸易理论”。该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倡议政府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该政策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主张政府采取关税及非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凭借生产、出口补贴等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使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战略优势。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提出后,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经验检验,有些学者认为Et本在20世纪60—70年代和70—80年代分别对钢铁和半导体产业的成功扶持和保护就是战略性新贸易政策的成功范例。②

内容概要

  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普遍丙经济琨象。为了维护和保证公平竞争,需要国家权力机构通过法律或政策等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这就导致了反垄断法或竞争政策的产生。目前许多国家都重视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竞争政策,而且竞争政策也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区域和国际框架中。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加入WT0,我国急需制定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规范,又促进本国企业快速发展的国家竞争政策。  本书分别从发展历史、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三个层次对竞争政策进行了研究。考察其发展历史,竞争政策可以被理解为是对横向市场机制安排的一种补充性的纵向的制度安排,其作用在于决定市场中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混合比例。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分析表明,竞争政策的核心是反垄断,其结构框架由禁止限制竞争行为、禁止垄断、控制合并三大支柱构成。对典型国家竞争政策的比较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对中国竞争政策现状的考察,本书从政策法规的实体内容、程序及执行机制等方面为我国政府提供了一些启示。

作者简介

  傅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在该学院政治经济系及企业与政府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职于中国外交部,执教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曾担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先后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外交学院获法学学士、哈佛大学获政治经济哲学博士学位。其研究兴趣涉及投资和贸易、竞争政策、政企关系、制度安排和技术发展。同时也是世界经济论坛专家组成员和政策研究学术杂志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Research and Practice的编委。
张颖 目前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企业与政府研究所做博士后,讲师。于南开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其研究兴趣涉及货币理论与政策、产业组织理论、技术创新等。她曾参与和主持多项科研课题,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在《经济评论》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绪论 引言 第1章 竞争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市场中的竞争  竞争政策的定义  竞争政策的目标 第2章 竞争政策的历史  1890年:现代竞争政策的产生  二战后:竞争政策的初步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竞争政策的迅速发展 第3章 竞争政策的实践  竞争政策可供选择的思路  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  竞争政策与产业和贸易政策  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第二篇 经济理论 第4章 竞争政策的经济学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竞争的两个极端  不完全竞争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动态竞争理论  可行性竞争思想  小结:经济学理论对竞争政策的影响  附录:古诺均衡的推导 第5章 限制竞争结构和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限制竞争的市场结构  横向限制竞争的行为  纵向限制竞争的行为第三篇 国际经验 引言 第6章 美国的竞争政策  内容  实施  目标  历史演变 第7章 欧盟的竞争政策  内容  实施  目标  历史演变 第8章 日本的竞争政策  内容  实施  目标  历史演变 第9章 转型国家的竞争政策  内容  实施  目  发展 附录1:转型国家实施和修订竞争法的时间表 附录2:转型国家的竞争当局第四篇 对中国的启示 第10章 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竞争政策的现状  中国竞争政策的发展结束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竞争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如上所述,无论在促进国内经济健康发展,还是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上,竞争政策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比较各国的竞争政策之前,有必要对竞争政策的定义及其目标做些背景介绍。市场中的竞争  人们可以观察到,竞争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基本的社会现象。市场上大多数企业的相互关系都具有竞争的特征。当然,企业在竞争中的行为不总是敌意或对抗的,它们时常也会结盟或合作。但是,即便是结盟,也可以用竞争来解释这类行为。不难想像,企业的结盟往往是出于对抗竞争的需要。由于竞争在市场经济生活中的普遍性,很自然,经济学家对其研究情有独钟。当1776年亚当?斯密(AdamSmith)率先试图将经济学发成一门科学时,就已经提到了竞争的概念和作用①,而自从现代竞争政策于1890年出现在美国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经济学中完全竞争的理论模型牢固地扎根于经济理性人假设的微观基础上,并一直是分析企业和消费者市场行为的有力工具。许多学者认为,完全竞争是关于市场主体行为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的出发点。④  什么是完全竞争?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原理,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有下述特征:(1)存在大量的买方(消费者)和卖方(生产企业);(2)产品完全替代;(3)生产要素自由流动;(4)信息完全对称。①前两个特征保证了单个企业的行为不可能影响市场价格,因为一旦某个企业试图提高价格,买方会转而购买其他厂商的产品,因此单个企业只可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后两个特征保证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即企业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消费者得到最低的购买价格。因为如果市场价格提高,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从而使市场价格降低,直到每个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这个均衡的价格下,企业生产消费者所需要的产量,不存在过多供给,也不存在过多需求,市场上每个经济主体都没有动机去改变自己的状况,所有经济主体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当每个经济主体都达到效用最大化时,整个社会的福利也达到了最大化。这就是由阿罗(Ken—neth Arrow)和德布鲁(Gerard Debru)证明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即竞争均衡是有效率的。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反垄断与竞争政策 PDF格式下载



书的纸质不错,也有正版标签,送货速度也很快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