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检察(第6卷)

张智辉 北大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北大  

作者:

张智辉  

页数:

577  

内容概要

本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丛书,主要包括浙江省检察院系统2003年度8个重点课题的10个结题报告。书中主要分为法律监督、检察改革、刑事程序、刑民交错四个部分。书中对检察院的宪法监督权、求刑权、民事公诉制度等作了很充分的说理,通过在理论上的构建和实践中一定程度上的实行,对于指导我国检察系统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智辉,1954年生于陕西武功。1978年9月,在军队服役6年之后,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1年底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并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师从高铭暄、王作富教授,攻读刑法专业硕士学位。1984年底获法学硕士学位之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工作。在从事了十余年的编辑出版工作之后,于1996年2月调入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检察理论研究所工作。主要著述有:《国际刑法通论》、《刑事责任通论》、《犯罪学》、《新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合著)、《刑法争议问题研究》等30余部;及论文“论国际刑法中的普遍管辖原则”、“刑法修改随笔”等40余篇。历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检察官协会秘书长,2007年11月任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现任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正厅级)。

书籍目录

民事抗诉属性研究 一、民事抗诉的理论困惑 二、民事抗诉实践的程序难题 三、民事抗诉的宪政基础 四、民事抗诉的诉讼法理根据 五、民事抗诉本质的展开——关系范畴 六、民事抗诉本质的实现——民事抗诉程序重构 七、民事抗诉与现代法治秩序构建 八、结语——中国特色司法制度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制度设计 一、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地位不能动摇 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现行制度的缺陷与不足 三、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制度设计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一、引言 二、我国检察制度的核心——法律监督制度 三、对我国检察机关现行法律监督制度的反思 四、对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制度的理性设计 五、结语 ★检察改革检察机关求刑权的制度设计 一、求刑权理论概说 二、国内外求刑制度考察 三、我国求刑权的制度设计 四、推行求刑制度的障碍与对策  附录一 简易程序求刑意见书  附录二 人民检察院求刑规则(建议稿)民事公诉的法理基础与制度建构 一、引言 二、现行法律制度之缺陷与民事公诉制度必要性研究 三、民事公诉的内涵与特征 四、民事公诉制度的法理基础 五、民事公诉的基本原则 六、民事公诉具体制度的建构 ——兼评现有检察实践 七、民事公诉权的保障与制约 八、民事公诉的立法体例与具体立法建议民事公诉制度研究 一、引言 二、前提问题:民事公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立制基石:民事公诉的理性认识 四、科学定位:民事公诉制度的“相邻关系” 五、指导准绳:民事公诉制度的基本原则 六、特别规范:民事公诉的若干具体制度问题  七、严格限权:民事公诉的程序设计 八、结语 ★刑事程序刑事立案管辖问题研究 一、引言 二、职能管辖权和专门管辖权的配置 三、职能管辖权和专门管辖权的落实 四、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机制 五、合并管辖的条件和规则 六、刑事立案管辖监督的内容和途径 七、结语出庭公诉方略研究 一、出庭公诉方略的研究价值 二、出庭公诉的基本原则 三、运用出庭公诉方略的法律基础 四、庭前准备要旨’ 五、庭上查证方法 六、法庭辩论技巧 七、临庭应变之策刑事隐性程序研究 一、刑事隐性程序一般分析 二、刑事隐性程序动态分析 三、刑事隐性程序存在之根据——侧重于刑事程序的结构——功能分析 四、刑事隐性程序之改进 ★刑民交错刑事诉讼中的刑民交错现象及其法律规制 一、刑民交错现象之概述 二、刑民交错的表现形式 三、刑民交错现象所导致的程序处理冲突 四、刑民交错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探析 五、处理刑民交错现象的原则 六、规制刑民交错的具体建议刑事诉讼中的刑民交错现象及其司法认定 一、引言 二、刑民交错现象概述 三、刑民交错的表现、成因与影响 四、刑民交错的界定原则 五、刑民交错的界定方法 六、结语


编辑推荐

《中国检察:强化法律监督的制度设计(第6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检察(第6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