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英)特雷·伊格尔顿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英)特雷·伊格尔顿  

页数:

290  

译者:

伍晓明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初版于1983年,是伊格尔顿向英国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评论西方世纪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作者将起自俄国形式主义的纷繁复杂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革命梳理出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美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三条主要的发展脉络,对其产生和流变、问题和局限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据1996年第二版译出,新版增加了长篇《后记》,概括了此书初版13年以来西方文学理论领域中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作者简介

作者:(英)特雷·伊格尔顿 译者:伍晓明特雷·伊格尔顿,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批评家,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教授,著有《新左翼教会》、《莎士比亚与社会》、《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等。

书籍目录

中译本新版译者前言第二版序序导言:文学是什么?1 英国文学的兴起2 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理论3 结构主义与符号学4 后结构主义5 精神分析结论:政治批评后记参考书目索引中外人名对照表中译本初版译后记

章节摘录

  在劳伦斯的令人可以接受的那一表面上,利维斯正确地发现了对于工业资本主义英国的非人性(inhumanity)的有力批判。劳伦斯,一如利维斯本人,同时也是19世纪浪漫主义抗议传统的继承者:抗议资本主义的使人机械化的工资奴役,抗议它的残酷的社会压迫和文化毁灭。但是,由于劳伦斯和利维斯都拒绝对他们所反对的制度进行政治分析,因此他们只能空谈自发性一创造性的生命/生活,而这一生命/生活则愈是坚持着具体的东西,就愈是变得抽象。当对于下述这样的问题的回答,即研讨班上对于马威尔的反应怎样才能改变工厂中的工人的机械化了的劳动,越来越无把握的时候,利维斯的自由人本主义就被驱入了最平庸的政治反应的怀抱之中。《细察》存在到1953年,利维斯则一直活到1978年;但是,在后来这些阶段,生命/生活显然使下列事情成为必需:对于大众教育的强烈敌视、对于晶体管收音机的无情反对,以及下面这样一种阴暗的怀疑,即“电视瘾”(telly-addiction)与学生之要求参与高等教育大有关系。现代的“技术一功利”(technologico-BenthaIute)社会将无保留地谴责为“呆痴化的与致呆痴的”社会:这似乎就是严格的批评分辨的最终结果。晚年的利维斯将为英国绅士的消逝而感到遗憾;车轮已经周而复始。  利维斯的名字与“实用批评”(practicalcnticism)和“仔细阅读”(closereadi。g)紧密相连,而他自己所发表的一些著作则堪入本世纪最明敏的、最具有开创性的英国文学批评之列。“实用批评”这个词值得稍加深入思考。实用批评意味着一种方法,它摒弃辞藻华丽的纯文学空话,并且完全不惮于分解作品;但是它也假定,通过将注意集中于从其文化和历史的语境中孤立出来的诗或散文作品,你就可以判断文学的“伟大性”和“中心性”。按照《细察》的假定,这里当然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文学在显示出对于直接经验的具体感受时是“健康”的话,那么你当然可以通过一段文字来断定这一点,就像医生可以通过记录你的脉搏和皮肤的颜色来判断你是否有病一样。没有必要在作品的历史语境中考察作品,更不用说讨论这一作品所凭借的那个观念结构了。要做的事情就只是评价某一具体段落的语气和敏感性,将其“确定”下来,然后就再转向下一段。很难说这种方法就真比较为严格的品酒方式高明多少,假如那可能被文学印象主义者说成“极乐”(blissful)的东西只不过被你称为“成熟的健壮”(maturelyrobust)的话。如果生命/生活这个字眼似乎过于宽泛而朦胧,那么探究它的这种批评技术似乎就相应地过于狭窄。由于实用批评本身大有成为一种过分实用的专业的危险,从而与一个其所关心者恰是文明之命运的运动不甚相称,所以利维斯主义者们需要用一个“形而上学”(metaphysic)来对它进行基础加固,并且就在劳伦斯的作品中找到了很现成的一个。既然生命/生活不是一个理论体系而是一件有关种种具体直觉的事,你就始终能够站在这些直觉一边,以攻击他人的种种体系;但是,既然生命/生活又是你所能想象出来的绝对价值,你又同样可以用它来痛打那些鼠目寸光的功利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所以,根据敌方火力的方向,你很可以花上相当的时间从这一前沿阵地穿到另一前沿阵地。生命/生活作为一个形而上学原则可以如你所能希望的那样冷酷无情与毫无疑义,以福音式的确定性区别文学中之良莠;不过,由于它始终只在具体的个别中显示自己,本身并不构成任何系统理论,因而它又永远是牢不可破的。  ……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据1996年第二版译出,新版增加了长篇《后记》,概括了此书初版13年以来西方文学理论领域中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PDF格式下载



原文不错。翻译水平不怎么样


虽然文学理论之类的著作,大凡都有学究气和因为过分的思辨性而导致的迂阔,但是这个中译本让人无法接受的主要原因绝对是因为译者的能力低下。全书充斥着没有很好理解原文而导致的翻译歧义和作为译者对读者的不负责任而导致的拗口又难以理解的拙劣翻译特有的“翻译句式”,很多地方,不靠翻译来揣摸原有的英语表达就根本无法理解原著所要表达的意味。如此不负责任又缺乏能力的译者的存在对于原著、对于读者、对于文学理论都是一种灾难。可笑的是,仅仅作为译者而非著书人,竟然还自以为是喧宾夺主地在扉页著名将此书献给某某,实在滑学术作品之大稽!如此的译者竟然还能堂而皇之地任职为国外某所大学的教员,实乃学术界之悲哀。


我所知道的特里?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一共有三个版本,《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王逢振译;《文学原理引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刘峰等译);另外一本就是这个版本了。个人觉得几个版本差别不大。 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师从威廉斯并身受其影响,与美国的另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分居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两极。他的书通俗流畅,是西方文论大师的众多著作中,比较好读的书目之一。他的著作中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方面,很少建构自己的宏大的理论体系,而且无庸讳言,他的批判多是辛辣尖锐,但不乏理论的深度和学识。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


我是上海一重点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读了很多关于西方理论的书籍,感觉这本书说得最透,主要是它对每一种理论思潮都做了很准确的评价。


英国文艺理论界泰斗伊格尔顿给普通读者介绍西方文艺理论的著作,全书将二十世纪以来的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梳理出三条线索,很清晰地阐明了西方文论的发展和变化,而且在本书的最后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文论主张——政治批评。


伊格尔顿此书写得挺好的,观点分析逻辑清晰、论点精辟,从马克思主义文论视角指出其他几个流派的优点与不足尤其是不足,我觉得可以借以了解伊格尔顿,而不是全面了解相关理论。不过,西方文艺学、美学史论可能都是这种个人观点上的梳理,其他流派成为材料,如鲍桑葵《美学史》、韦勒克等《文学理论》。


伊格尔顿思想活跃,对文学理论有诸多新的贡献,将抽象的理论用极为平实的语言予以表达,是我喜欢的风格。伍先生的翻译很到位,读来顺畅,没有惯常翻译书稿的佶屈聱牙。


书的质感很好,排版不错,看着很舒服附录有人名和专业术语个人读着觉得不错,没有比较过原文,所以也没觉得翻译方面有很大问题


语言并不太流畅。我借了英文原版的来对比,感觉还不如读原版的更好懂。对于英文底子好的尽量还是读原版吧。但书的质量很不错。相比同类图书还是一个不错的原则。亚马逊货到付款,真的很方便,也很便宜。这一点非常赞。


正版的,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这本书很抽象,有点看不懂啊


本身不厚,搞这么大,像个廉价的杂志。


发货速度快 很不错的 值得买


外国学者的作品看看开眼界


因为要考研,老师介绍,很好,只是有些晦涩。


非常好。很满意。大小也合适


很不错,以前作为教材曾经买过一本,后来别人借去了没还,这次就再买一本了。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经典,这本书装帧也好。


看了这个以后,非常有条理和线索。帮助理解别的书。


这本文学理论我们老师反复推荐过,当当网上几次都没货了。作者伊格尔顿很厉害,文学理论写的很有深度,有思想。


书很经典,还没仔细看,不过伊格尔顿的书是不会差的~~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二十世纪西方文学-kk


还行吧~不是买给自己的~


经典作品,相当不错,喜欢。


不知道重点


书很不错,不过有一本买错了,


内容才是硬道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