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英) 赫胥黎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1-15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英) 赫胥黎  

页数:

223  

Tag标签:

无  

前言

  40年前,科学研究的地位不像今天这样得到人们充分的肯定。因此,在当时,为了使科学研究得到普遍认可,发起一场论争是不可避免的。当时由一股蒙昧主义和不拘形式的教条主义所汇成的势力在负隅顽抗。就是这股势力,在几个世纪前对天文学进行攻击,在近代对地质学进行诋毁,而现在又对我们当代的生物学发起了攻击。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阵地战,否则那些偏见和歧视以及保守观点的偏执卫道士就会阻碍科学研究的进展。  在19世纪,有一位名叫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的人,他竭尽全力投入到捍卫科学的战斗中,从而为确保自由探索以及科学认识的进展打赢了决定性的一战。一个有趣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许多论著因其通俗的形式,引起了众多有兴趣的读者的注目。可是,这种在40年前被认为是合适的好斗姿态,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过时。不过这场斗争并没有结束,或许原来的战场已完全转移,或许原先的战场依旧存在,活跃于其间的主要是幸存的老人以及在旧有气氛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  当前,唯物主义真理被否认或抹杀的危险几乎没有了,但有被夸大的危险。虽然唯物主义真理在某些领域内会取得辉煌的战果和成绩,却不时被其热心的信徒无节制地推广到它无法适用的范围中去。这就好比狂热的摩托车手为他们在法国良好路况下的表演而感到洋洋得意,以为他们在撒哈拉沙漠或者进行极地探险时也能同样挥洒自如。  而当代一些草率的思想家正在犯这样的错误。他们企图推行像赫胥黎那样的大学者所提出的唯物主义主张和科学学说,仿佛这些主张和学说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种做法并不是对唯物主义的真正拓宽,而是对世间万物的约束,是一种把多彩的宇宙限制到某一方面的企图。  但是,这种错误并不完全是,甚至也不主要是那些追求唯物主义哲学虚妄曙光的热心信徒所犯的,因为唯物主义正是他们所寄予期望的,进行尝试是一种有益的实践,他们会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这种错误恰恰可能是那些深受唯灵论影响的人所犯的,因为他们乐于看到精神的力量能处处指引和支配一切,而对其中起作用的机制却视而不见。他们认为,那些热心于指出并且研究机制的人们正在动摇他们的信仰根基。其实并非如此。一位乘坐大西洋定期航班的旅行者,他也许宁可对船上的发动机、消防队员、所有的装置和船员艰苦的劳动视而不见,殊不知正是由于这一切,他才可能惬意地在阳光普照的海面上破浪前行;他可以尽情想象自己独自在一艘帆船上扬帆行驶,只靠上苍的保佑就可以前进。但事实上,就像其他情况一样,海上航行同样依靠自然的力量来达到预定的终点,而轮船上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从消防队员脏兮兮的身体上流下的每一滴汗珠,都是活生生的现实。

内容概要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是赫胥黎在《物种起源》广受争议的背景下写成,赫胥黎通过梳理类人猿的发现史,人类、类人猿和大猩猩在解剖结构和行为习性等方面的比较,胚胎学方面的证据,详细讨论人类和次于人的动物的关系。赫胥黎的立场十分明确,他不仅拥护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而且他毫不犹豫地从中推论,人类正是、也只能是进化的产物。赫胥黎在本书中强调,人类与黑猩猩等猿类的如此接近,表明人就是源于这样的动物祖先。但是,他更深信,文明人和兽类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这就是说,不论人是否由兽类进化而来,但肯定不属于兽类。 本书后半部分为赫胥黎的演讲集,通俗生动,从中可见赫胥黎卓越的演讲风格,对科学方法的注重,还有他投入科学教育及其普及事业的极大热情。他对达尔文理论的论述精辟凝练,以深厚的说辩技巧和俏皮睿智的文笔,酣畅淋漓地展示了物种进化的浩荡长卷。无论读者是否了解科学史,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和阅读的快感。

作者简介

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国博物学家,教育学家、演讲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发表了150多篇科学论文。

书籍目录

弁言《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导读序言第一章 类人猿的自然史第二章 人类和次于人的动物的关系第三章 论几种人类化石第四章 有机界的现状第五章 有机界的过去第六章 揭示有机界过去及现状背后成因的方法——生物的起源第七章 生物的延续、遗传和变化第八章 影响生物延续的生存条件第九章 论《物种起源》中的观点与有机界现象原因完整理论之间的关系第十章 论博物科学的教育价值第十一章 论动物的持久类型第十二章 时间与生命——达尔文先生的《物种起源》第十三章 达尔文论物种起源第十四章 达尔文的假设——达尔文论物种起源第十五章 一只龙虾,或动物学研究译后记

章节摘录

  由萨洛蒙·米勒博士和施勒格尔博士合著的《荷兰殖民地博物史(1839-1845)》,是当前对猩猩最详尽的博物学记述,而我讲述的有关猩猩这一课题,几乎完全根据上述两位作者在其论著中的记述。同时我还从布鲁克、华莱士和其他作者的著作中,引用过一些重要的细节,补充到各个章节里。  猩猩的身高看来似乎很少超过4英尺,但其身材却很庞大,据测量它的身围,是身高的三分之二,见图9。  一方面,猩猩仅分布于苏门答腊和婆罗洲,但它们在这些岛屿也不常见。它们常住在这两岛低矮平坦的平原上,而从未在山区发现过。猩猩喜欢栖居在从海岸延伸到内地的极为茂密的森林中。因此,猩猩只在苏门答腊东部有森林分布的地方才可以见到,尽管偶尔也发现它们游荡到西部地区。  另一方面,在婆罗洲,除了在山区和人口稠密的地方外,其他地区一般均有猩猩的分布。在适宜的地区,猎人如果运气好,则一天内可以遇到三四只猩猩。  除了在交配期,老年雄猩猩常常是独居生活,而那些老年雌猩猩则和未成年的雄猩猩往往三五成群。年老的雌猩猩偶尔有小猩猩陪伴着,但是怀孕的母猩猩通常是分居的,且有时分娩幼仔后仍继续分居。小猩猩似乎得到母猩猩极长时间的抚养,这可能是由于小猩猩生长缓慢的缘故。当母猩猩在攀登时,总是把小猩猩抱在怀里,这时小猩猩就紧紧抓住母猩猩的毛。至于究竟到几岁时小猩猩才具有生殖能力,以及母猩猩和小猩猩一起究竟要住多久,都不太了解,但看来很可能要到10岁或15岁才成年。在巴达维亚,有一头饲养了5年的雌猩猩,还没有达到野生雌猩猩身高的1/3。很可能当它们成年后,还要继续生长。尽管长得较慢,但它们可以活到四五十岁。据戴耶克人(Dyaks)称,那些年老的猩猩,不但满口牙齿都已脱落,而且攀登时也显得相当困难,它们靠那些被风刮落下来的果实和多汁的野草来维持生活。  猩猩动作迟钝,完全不像长臂猿那样,具有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似乎只有饥饿才能激发它们。可是,一旦吃饱肚子,便故态重演,又进入懒洋洋的状态。当它坐下来时,便弯腰俯首,两眼直盯着地面。它们有时用手抓住树枝,有时却把两手无力地垂在体侧,甚至可以在原地几乎不动,以同一姿势呆上好几个小时,而且还不时地发出深远而低沉的吼叫声。在白天,它常常是从一棵树梢攀缘到另一棵树梢上。只有在晚上,它才从树上爬到地面。万一遭到危险威胁,它便立即躲藏到树底下的阴暗处。如果不被猎人所袭击,它可以长时间逗留在同一地方;而且有时可在同一棵树上,呆上好几天,并在树枝间找一个坚实的地方,作为它睡觉的床。猩猩很少在大树的顶上过夜,这可能是由于树顶风太大又冷的缘故。一旦夜幕降临,它便从树的高处下来,在树的较低和较暗的地方,或者在树叶多的树枝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床”就寝。在这些小树中,它们偏爱尼帕棕榈、露兜树,或那些使婆罗洲原始森林显现特有景观的寄生兰中的一种。但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是它确定要睡觉之后,它就为自己搭建一个巢。这种巢选用小树枝和树叶,铺在它选定地点的周围,然后它将树枝弄弯,和叶子相互交叉在一起,再铺上蕨类、兰类和露兜树、尼帕棕榈及其他植物的大型叶子,以使床铺变得柔软。米勒所看见的那些巢,多数是最近才搭建的,它们位于离地面10英尺到25英尺的高处,而其周边长度平均为二三英尺。有的巢竟填了几英寸厚的露兜叶,另外一些,显然仅仅是把折断的树枝,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铺设成一个规则的平台。詹姆斯·布鲁克(James Brooke)爵士说:“他提到的在树上所建成的简陋茅舍,既没有屋顶,也没有任何遮盖,将其称之为坐席或巢更为合适些。它们造巢之敏捷,真令人感到吃惊。我曾经有机会见到一只受伤的雌猩猩,只见它仅用了一分钟,就把树枝编在一起,然后就坐在其上。”  根据婆罗洲的本地人戴耶克人说,猩猩在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和在大雾被驱散之前,难得离开它们的床舍。它们每天大约上午九时起床,大约下午五时就寝,但有时一直推迟到黄昏以后才人睡。它有时仰睡,或者转向左侧或右侧而睡,将两腿向躯体收缩,把手枕在头下。当夜间寒冷、刮风或下雨时,它常常把建造床铺时用的露兜树、棕榈、蕨类等大量叶子,覆盖在身上,而且特别注意将头埋在树叶里。就是这种遮掩身体的习性,也许是导致猩猩能在树上建造茅舍的传说的起因。  虽然猩猩在白天大都栖息在巨树的树枝之间,却很少见到它们像其他类人猿,特别是长臂猿那样,蹲在一根粗大的树枝上。相反,猩猩只栖息在细小、长满叶子的枝丛中,所以它栖居在树顶上的身影刚好能落人人们的视野,这种生活方式跟猩猩后肢的构造,尤其是跟它臀部的构造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它的臀部不像许多低等猿类,甚至像长臂猿那样具有胼胝,它们那称之为坐骨的骨盆,在表面形成了坚固的骨架,猩猩坐着的时候,身体就靠这个骨架支撑,它的骨盆不像其他具有胼胝体的猿类那样张开,倒是更像人类的骨盆。  猩猩在攀登时,是那样地缓慢,而又小心翼翼,它的动作看来更像人而非猿。它在攀登时,特别注意自己的双脚,似乎要比其他猿类更经不起受伤的样子。长臂猿在树枝间来回摆动时,主要是靠它的前臂;而猩猩不像长臂猿,它甚至从不做最短距离的跳跃。在攀登时,它的手脚交互向前移动,或者用手紧紧抓住树枝之后,将两足一同收缩。在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时,它总是要找到两棵树枝接近或者是两枝交叉的地方。就是当它被紧追时,它那小心翼翼的模样也实在令人惊叹:先摇一摇树枝,看它是否能载得起自己,然后才逐渐地把自己的体重靠在一根悬垂的树枝上,使树枝压弯形成一座桥,然后从这棵树爬到另一棵树上。  猩猩在地面上总是靠四肢行走,显得既费劲,又摇摇晃晃。刚起步时,它比人要跑得快,但不久之后就会被人赶上。当它奔跑时,它那长长的双臂只稍作弯曲,身体明显地站立起来,姿势就好比一个驼背老人扶着拐杖走路一样。猩猩在行走时,身体通常一直向前,不像其他猿类那样,在奔跑时身体多少向两侧倾斜;除了长臂猿以外,它在行走方式和其他很多方面,都明显与其他的猿类有别。  猩猩不能把它的双足平踩在地面上,而是靠脚底外缘来支持其体重。脚跟更多着地,而弯曲的脚趾通过其第一个关节的上部着地,双脚的最外侧两趾则完全着地。它的双手则以相反的方式起到支撑作用,亦即手的内侧成为主要的支撑力量。手指以这样一种方式弯曲,即手指的前面关节,尤其是最内侧两个手指的前面关节以上部分着地,而可以伸直和自由活动的大拇指指尖,不过作为一个辅助支点而已。  猩猩从来不是单靠它的后肢站立,可是,所有的插图都把它画成后腿站立,而且还错误地认为,它是用棍棒来防护自己的;其他类似的插图,也同样是虚构的。  猩猩的长臂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不但用于攀登,而且可以从不能支持其体重的树枝上采集食物。无花果、各种花和不同类型的嫩叶都是猩猩的主要食物。但是曾在一只雄猩猩的胃里,发现过两三英尺长的竹片。还没有听说过它们曾吃活的动物。  猩猩在幼小时被活捉后加以饲养,会逐渐变得驯服。它们似乎的确想融入人类社会。尽管在外观上显得迟钝不够活泼,但它毕竟是一种非常粗野而又胆怯的动物。婆罗洲本地的戴耶克人曾断言,当老年雄猩猩仅受箭伤时,有时竟然离开树林,并愤怒地向它们的敌人冲击。在这种时刻,它的敌人出于安全只能马上奔逃,否则如果被抓住,肯定会遭到猩猩的杀害。  尽管猩猩力大无比,但却少有自卫企图,特别是当它们受到火器攻击时。它们遇到这一情况,便尽力隐匿自己,或者沿着树梢逃逸。它一边逃,一边折断树枝,并将断枝掷下。当它们受伤后,便逃到树梢的顶端,而且发出一种怪叫,声音单调,最初是尖厉、刺耳,经过较长时间后,便转为发出像豹子那样低沉的吼声。当猩猩发出高音时,便把自己的嘴唇,突出成漏斗状;而当发低音时,就把嘴大大张开,同时它的大喉袋囊也变得膨胀起来。


编辑推荐

  科学不仅是一个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历程,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其根基是西方文化传统。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科学传入中国,但是由于当时文化背景和时代的原因,在“西学为用”、“科学救国”等思想的指导下,人们注重的是船坚炮利的技术层面,并没有认识到科学的文化性。即使看来好像是毫无器用价值的进化论,也被人们用来作为宣传的工具,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致使我们对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的发展发生了偏颇,影响了人们从根本上建立起一种科学文化的努力。因此,阅读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科学典籍,特别是原创性的论著,对我们来说是极有价值的。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科学的文化背景,建立起我们自己真正的科学文化。《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正是人们所期待的一本这种类型的力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PDF格式下载




很喜欢科学,老师推荐此书,彩页大字,很适合我们学生使用

本书后半部分为赫胥黎的演讲集,通俗生动,从中可见赫胥黎**的演讲风格,对科学方法的注重,还有他投入科学教育及其普及事业的极大热情。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是赫胥黎在《物种起源》广受争议的背景下写成,赫胥黎通过梳理类人猿的发现史,人类、类人猿和大猩猩在解剖结构和行为习性等方面的比较,胚胎学方面的证据,详细讨论人类和次于人的动物的关系


他对达尔文理论的论述精辟凝练,以深厚的说辩技巧和俏皮睿智的文笔,酣畅淋漓地展示了物种进化的浩荡长卷。无论读者是否了解科学史,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和阅读的快感。

赫胥黎的立场十分明确,他不仅拥护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而且他毫不犹豫地从中推论,人类正是、也只能是进化的产物。赫胥黎在本书中强调,人类与黑猩猩等猿类的如此接近,表明人就是源于这样的动物祖先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系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书选题好、印刷好、包装好


进化论早已在科学界获得公认,虽然有不完美之处,但绝非宗教谬论可以推翻,难以理解很多受过高等教育之人竟然罔顾实证,依然盲信神创谰言,愚乎悲乎?


经典就是经典虽然落后于时代但思想永远是超前的


要真正懂哲学就要读此书


非常喜欢——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这本书非常好,好好看看.


绝对的好书,科普必要书籍


送人的,只能摆书架


开本很大,hi没读,应该很有趣吧。


还不错,可以看看,了解下


很好的书,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


时尚方便简约


满意,书的内容没看过,帮别人购买的


科学原典


这本书的汉译本,版本很多


都是放在书架上的,外表质量还可以


大师的杰作,值得一生阅读。


科学元典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