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自由

易继明 北京大学
出版时间:

2005-12  

出版社:

北京大学  

作者:

易继明  

页数:

42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科学技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社会,以致试图固守传统的法律取向不得不经常被修正。在人类理性之内生长出来的科学技术也逐渐生长出自己的理性,并经常游离于我们人类理性的控制之外。技术理性已经成为一种次理性,成为人们不得不依赖但又必须加以法律控制的“利维坦”(Leviathan)。本书收录了作者在此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分基础理论、法律制度和国际合作三部分,以此作为对科技法学的一个导入。

作者简介

易继明,男,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技法研究所所长(兼)。

书籍目录

绪论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 引言 一、知识社会的来临 二、法律的稳定性丧失,回应性特征凸显 三、法律回应性中的过渡性特征和实践品格 四、回应型法律中的价值内涵  五、结语第一部分 科技法学理论 I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兼论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中的法理学问题  一、问题提出   二、技术理性: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三、社会发展:公共政策的推进  四、产业技术政策:公共产品与市场逻辑的连接点  五、“无时不惧”: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法治目标  六、结语:密纳发的猫头鹰不必等到黄昏才起飞 Ⅱ 知识经济时代民法的变迁  一、民法理念的变化  二、民法方法的变化  三、民法解释理论的变化 Ⅲ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刍议  一、网络引发隐私权问题  二、网络主体的法律责任  三、日本、欧盟与美国的立法模式  四、我国信息隐私保护现状与建议  Ⅳ 知识产权的观念——以一则案例讨论知识产权类型化及法律适用  一、问题提出:由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二、苹果的故事:财产的分类与变迁   三、法定主义:知识产权的类型化问题   四、法律的难题:自然权利、知识强权与利益平衡  五、知识产权与权利实现的司法路径  六、结论:司法语境下的知识产权观念  V 著作权犯罪与刑罚的价值取向  引言  一、与社会发展协调原则  二、平衡社会与个人利益原则  三、公正与谦抑原则 Ⅵ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一、问题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  二、现状及其分析  三、对策与建议  附件1 关于“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课题研究问卷调查统计报告  附件2 关于“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课题研究调查问卷第二部分 科技法律制度 Ⅶ 二战以来国际科技立法中的政策演进  一、二战以来:研究的起点   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科学研究政策阶段  三、20世纪80年代产业技术政策阶段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创新体系政策阶段  五、国际科技立法的新动向  六、结语:创新永无止境 Ⅷ 我国科技立法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科技立法  二、我国近代以来科技立法 Ⅸ 我国科技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引言  二、确立独立自主的发展品格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四、促进科技进步,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X 未来20年我国科技法制建设的战略构想  一、总体战略构想:推进科技政策法制化   二、目标战略之一: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战略  三、目标战略之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四、目标战略之三:强化国家科技资源整合战略  Ⅺ 未来20年我国科技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明确科学技术宪法规范  二、建立科学技术基本法制度  三、建构科技单行法体系  四、加强科技附属性立法  五、加强科技执法和监督  六、开展科技法学教育与研究 Ⅻ 科学技术进步法的配套立法问题——对科学技术进步法与其他基本法关系的一种解读  一、价值缺失是科技进步法的主要问题  二、科技进步法的基本原则是科技法制基础价值的体现  三、科技进步法在基础价值层面与其他基本法的互动  四、其他基本法对科技法律关系的综合调整 Ⅷ 健全我国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构想》为主进行考察  一、信息安全的概念  二、国家信息安全的目标——以《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构想》为主进行考察  三、建构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XIV 完善我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律制度——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两周年  一、科普立法的指导思想  二、《科普法》的法律理念  三、《科普法》规范的原则性  四、结语:完善我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律制度第三部分 国际科技合作附录1 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研究专题报告附录2 参考文献附录3 图表索引附录4 重要名词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自由 PDF格式下载



拜读中。。。


书还可以就是太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