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球通史(下)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L.S.)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L.S.)  

页数:

561  

译者:

吴象婴  

Tag标签:

无  

前言

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例如,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自然也生活在一个由西方居支配地位的世界中。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世界地图上一些庞大的欧洲帝国的消失便证明了这一点。地图上许多地方的名字和颜色都从根本上起了变化,从而反映了已在20世纪中叶以前出现的这一新世界。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历史协会的出现、《世界历史杂志》的问世以及本书第l版的出版,皆证实了这种转变。这又使我们回到原先的问题上:为什么本书第1版问世才几十年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呢?答案与出版第1版的理由是相同的,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20世纪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使一种新的全球历史成为必需;今天,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新世界,同样要求我们有新的史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产物,而20世纪90年代的新世界则正如教皇保罗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的无处不在,显见于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引起的“种种巨大的问题”中。例如,20世纪末叶的学生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脸困惑地趴在木制书桌上想,如果这时遭到核弹的袭击,这些脆弱的木制东西如何抵挡得住呢?地球母亲已产生人类生命;这一代的学生不仅要面对威胁人类生命的新危险,还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威胁地球母亲的危险。海洋地理学家雅克·库斯托(Jaques Coust.eau)已发出警告:“人类在20世纪中对地球造成的伤害也许比在先前全部人类历史中造成的还要多。”同样,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观察机构”也于1989年下结论说:“到1999年,真正决定人类命运的时刻将要到来。随着世界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要么团结起来共同扭转危机,要么陷入环境恶化和社会解体的恶性循环。”。由于物种与星球毁灭的黯淡前景,题有诸如《美国世纪的终结》、《世界的终结》、《未来的终结》和《历史的终结》之类书名的一系列著作已相继出版。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过是长长物种链上的小小一环,那么这些令人沮丧的书名也许是对的。现在地球上大约有4000万个不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而在此前的不同时期曾经有50亿到400亿个物种。也就是说,只有1‰的物种存活了下来,而99.9%的物种都灭绝了。这一纪录似乎为目前上述“终结”系列著作的热销提供了统计学上的支持。不过,这种统计却具有误导性,因为在人类和所有灭绝了的物种之间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后者的灭绝主要是因为它们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冰川世纪中发生的那些变化。相反,被赋予高级智能的人类则能够通过使用火种、缝制衣物、建造房屋等方法来让环境适应自己的需要。因此,人类是能够使环境适应自己的需要,从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奴仆的独一无二的物种。主人和奴仆之间的决定性差别,可以用人类和天花之间的关系变化来予以戏剧性的说明。天花病毒是所有疾病中最令人恐惧的一种,它最初出现在至少2000多年前的远东,8世纪时被传播到欧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又散布到美洲。随着欧洲人往其他大陆迁移,天花病毒杀死了无数缺乏免疫力的海外居民。美洲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以及波利尼西亚和加勒比海诸岛的岛上居民都因此而遭遇到了种族灭绝的惨祸。其实,天花病毒也曾在欧洲肆虐,并最终吞噬了欧洲大陆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其破坏程度与瘟疫相当。对天花病毒的征服始于1796年;那一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Jenne)发现接种或感染了牛痘的病人对天花有免疫力。如今,若干种类的天花病毒被隔离在美国和俄国科学家的实验室里,所以,天花与人类的关系给完全颠倒过来了。已知的最后一个天花病例出现在1977年的索马里。1980年,人类宣布天然的天花病毒已被根除。科学家们一度建议把实验室中余留的若干种类的天花病毒样本也彻底毁掉,以防止它们传播开来。但是人们延迟了做出这一最后决定的时间,因为这些病毒可能会对将来的研究有用。现在,科学家们已制造出无害的天花DNA片段,并有完整的基因草图可供研究,这样,天花病毒的样本存留与否也就无关紧要了。1996年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执行董事会一致同意将1999年6月30日定为销毁全部残存的天花病毒的日期。至此,这一长期以来折磨人类的病毒杀手已被镣铐锁牢,等待它从前的受害者确定一个日子来处决(和消灭)它。由此可见,人类已俨然成为生物和非生物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物理学家沃纳·海森伯格(Werner Heisenberg)总结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世界上只面对自己,而不再有其他任何伙伴或敌人。”但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类的这种首要地位乃我们当今全球性隐忧与恐惧的根本原因。在消除了所有可能的对手之后,人类不再面对任何敌人,我们面对的只有自己。这种与我们的内我而不是外部世界的新的对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不仅仅要求人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事实证明,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同时,它还要求用正确的伦理导向来确保知识被运用于正确的方向和目的。在科学革命兴起的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曾提到过科学革命的潜力,也警告过它可能带来的危险。他热情洋溢地赞美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也提到,这种追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来加以引导,而且这种追求不应该是“为了自得其乐、争强好胜、高人一等、追逐名利、争夺权位,或其他任何类似的卑微目的,而应该是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可以在每天的电视节目以及福特罕姆大学(I~ordham)的年度报告《社会健康指数》中痛苦地发现,我们对于培根的警告忽视到了何种程度。上述报告是在青少年自杀率、失业率、吸毒率、高中学生辍学率以及住房占有率等统计数字的基础上做出的,它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基本状况。结果表明,美国社会健康指数从1970年的75点降到1991年的36点——就连该年度报告的主编都称这一下降是“可怕的”。社会健康状况中的这种“可怕的”恶化并不只限于美国。海洋地理学家雅克·库斯托从早7点到晚7点在巴黎散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一点。他散步时带了一个计数器,“每当我遇到人们向我推销我不需要的东西的时候我就按一下计数器,结果一天下来我总共按了183次。”类似库斯托的这种经历俯拾皆是。无论是在巴黎、雅典,还是在洛杉矶、墨西哥,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作为一个勤于思考的科学家,库斯托由此开始探究这种个人经历的社会意义。他在调查中总结出:“控制这种破坏性的消费主义不是个人的义务,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我不是生态治国论者,绝不是。但是当你在街上开车看见红灯的时候,你会停下来。你不会认为红灯试图限制你的自由,相反你知道它是在保护你。那么为什么在经济学中不会有同样的事情?责任要靠社会机制而不是个人美德来维系。”。库斯托在《消费者社会是我们的敌人》一文中得出的这一结论是很重要的,因为消费者社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例如在中国,当毛泽东于1949年开始执政时,社会上流行的是“四大件”:自行车、收音机、手表、缝纫机。后来,消费者所期望的物品逐步上升到“八大件”,增加了彩电、冰箱、摩托车等。如今,这一单子还在不断变长,近来增加的大件是汽车。汽车在第三世界亿万“贫苦人民”中已成了社会地位的标志。在1990—2000年之间,印尼的汽车拥有量从272524辆增长到675000辆左右,印度从354393辆增长到1100000辆,而中国则从420670辆增长到2210000辆。环保主义者非常担心这些不断增加的数以百万辆计的汽车对全球空气的影响。不过,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却指出:是西欧人发起了工业革命并随后污染了全球的空气,现在他们不能又让这些“贫苦的人”固定在“永远贫苦的人”的地位上。在今天和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些发展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问题。现在已到了不能不面对基本原则的时候。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人类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当培根强调新兴的科学必须被用于“改善生活”,而不是为了诸如“追逐名利、争夺权位”之类的“卑微目的”时,他已经直面了这一问题。培根还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以下问题:难道人类非得变成经济动物,只知道专注于膨胀的胃和膨胀的银行户头吗?任何社会的首要目标都必须是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食物、住所、健康、教育,因此,必须首先提高经济效率以使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如果这些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难道人们还必须无视个人、社会和生态的代价而一味强调经济生产率吗?对于这个基本问题,人类尚未给予应有的考虑。也正是由于这一疏忽,才使得盲目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在全球泛滥,正如库斯托在巴黎散步时所发现的那样。这种躲闪的状态不可能无限期地维持下去,因而,人类现在正无可奈何地致力于寻找避免成为“经济动物”的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致力于寻找一个“伦理罗盘”来引导技术的发展。这是人类遇到的一个巨大挑战——人类昙花一现的生涯中的最大挑战。迄今为止,人类已利用其卓越的智力主宰了环境,从而获得了自己目前在地球上的首要地位。但是,随着这一地位的获得,又随着这一地位迅速消失在当今世界范围的社会与环境的退化中,人类现在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一挑战要求他从聪明的灵长类转化为明智的人类——即从聪明转变为明智。在以下章节中我们将会看到,正如在过去反复经历并成功地应对了种种挑战一样,人类也正在应对今天的挑战。因此,处于21世纪前夜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实验和革新,而当今遍布全球的变革则证明了这种革新的广度和重要性。例如在中国,坚定的革命者正在摸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什梅廖夫(Nikolai Shmelev)建议他的同胞们不要害怕失去他们“意识形态的纯洁”。甚至在占优势的种种市场经济中,资本主义本身也正在以多种供选择的形态出现。这些形态包括强调不受约束的自由企业制度的美国形态,强调福利国家和工人参与决策的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形态,以及不同程度地将国家计划经济、被互相连接起来的联合大企业、大公司的终身雇用制和政府对以出口为目的的国内工业的资助结合在一起的正在扩散的亚洲经济形态。这种多样性表明:21世纪不仅面临着巨大危险,而且还拥有巨大潜力。虽然历史学家们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确定无疑地预知将来,但是,他们能比较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哪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现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骗式的乌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忧天式的悲观预言,现在到了对现存的惯例和制度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行之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这正是当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去做的。也正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本书才有了这个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于这一再评价的过程,从而实现培根所提倡的“改善生活”,抛弃他所反对的“卑微目的”。斯塔夫里阿诺斯

内容概要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下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作者简介

斯塔夫里阿诺斯,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全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所称道。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其他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已于2004年3月23日在美国加州拉荷亚去世,本书不但是斯氏《全球通史》的最新版本,也成了其最后版本。

书籍目录

第五编 公元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18章 西方扩张时的穆斯林世界 第19章 西方扩张时的儒家世界 第20章 扩张中的西方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21章 西方文明的扩张:经济增长和国家建设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历史与关于历史的流行理论第六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一1763年 第22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第23章 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第24章 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25章 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地区自治与全球统一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26章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第27章 欧洲的政治革命 第28章 俄国 第29章 中东 第30章 印度 第31章 中国和日本 第32章 非洲 第33章 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第34章 波利尼西亚 第35章 全球统一性的巩固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马克思的预期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第八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3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37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38章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 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40章 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42章 诸帝国的终止 第43章 大同盟、冷战及后果 第44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影响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词汇表索引编后记

章节摘录

建立这一以他们自己名字命名的帝国的奥斯曼土耳其人,是原先来自中亚(而闪米特阿拉伯人则来自阿拉伯半岛)、广为分散的突厥人的一支。在早先数世纪里,突厥部落民一批一批、不断地徙人中东富饶地带。他们早在8世纪时就来到中东,渗入伊斯兰教帝国,最初是充当雇佣兵。10世纪时,蒙古西征的压力迫使更多的突厥部落徙人中东,其中包括一支塞尔柱突厥人。这些新移民在1071年具有决定意义的曼齐克尔特战役中大败拜占廷军队,突破了小亚细亚沿托罗斯山脉的传统边界——该边界已保护罗马和拜占廷帝国达1400年之久。这一胜利使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成为塞尔柱帝国的一部分,只将西北角留给了拜占廷人。不过塞尔柱帝国后来也经历了衰落,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公国或苏丹国。13世纪后期,一伙伙新来的突厥移民使局面变得愈益混乱,其中有一伙人定居在塞尔柱帝国最西北的边缘地带,那里距分隔欧亚两大洲的战略要地达达尼尔海峡还不到50英里。1299年,这伙人的首领,一个叫奥斯曼的人,向塞尔柱帝国最高统治者宣布他的独立;从这一低微阶段开始,以这位原无名气的奥斯曼的名字命名的奥斯曼大帝国发展起来。这一令人目眩的成功的第一步,是在小亚细亚夺取剩余的拜占廷地区。到1340年,整个小亚细亚已在伊斯兰教势力的控制下。1354年,土耳其人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在加利波利建立要塞,从而获得了他们在欧洲的第一个立足点。他们要想进攻欧洲,几乎找不到比这更有利的时机了。当时,整个基督教世界衰落和分裂:可怕的瘟疫黑死病整批整批地夺去了许多基督教国家居民的生命;灾难性的百年战争使英法两国无力动弹(这场冲突的起讫日期颇值得注意:战争开始于1338年,这一年土耳其人正在完成他们对小亚细亚的征服;结束于1453年,这一年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意大利诸国因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长期争斗,也无力反对土耳其人;巴尔干半岛则由于天主教徒、东正教徒和异教的鲍格米勒派三者间的宗教斗争,以及早已过了全盛时期的拜占廷帝国、塞尔维亚帝国和保加利亚帝国相互间的竞争而被无可挽回地分裂了;而且,与小亚细亚一样,巴尔干半岛上的基督教农民也对其统治者极度不满,以致他们对土耳其人的猛烈进攻很少抵抗或者不加抵抗。这些情况解释了奥斯曼人从他们在小亚细亚的基地向外扩张所取得的……

后记

L.S.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他1913年出生于加拿大的温哥华,是希腊人的后裔。他先后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British Columbia)和美国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获得史学学士、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完成学业后,他先在加拿大金斯顿(Kingston)昆士大学(Queens University)、美国麻省北安普顿(Northampton)的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执教,从1946年起,他就任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连续执教27年,直至1973年退休。退休后,他又被聘为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历史系兼职教授,直至1992年他79岁时才停止大学教学活动。他在第一线从事世界史教学40多年,培养了一大批世界史学者。他和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被誉为开创了“美国世界史教学的两位加拿大人”。斯塔夫里阿诺斯一生学术成果斐然,他生前共出版了18部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Balkans Since 1453,1956)、《全球通史:1500年后的世界》(The Word Since 1500:A Global History,1966)、《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The Word to 1500:A Global History,1970)、《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Jifelinefrom Our Past:A World History,1989)、《1500年前的人类史诗》(Epic ofMan to 1500:A Collection ofReadings)、《现代人的史诗》(Epic ofModern Man:A Col—lection of Readings)、《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Global Rift:The Third WorldComes of Age,1981)等等。他的学术成果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分别于1951年获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1953年获福特杰出教师(Ford Faculty)奖、1967年获洛克菲勒基金(Rockefeller Foundation)奖,他还获过其他多种奖励和学术荣誉。但真正给斯塔夫里阿诺斯带来世界学术声誉的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l世纪》(以下简称《全球通史》)。《全球通史》可以说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实践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全球通史》出版后,很快成为美国最畅销的图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将它选为教材或参考教材。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全球通史》也特别重视,在30年中,先后于1975、1982、1988、1991、1995、1999年6次对本书修订和不断地完善。特别要提出的是他85岁时做的第6次修订,也就是1999版的修订。斯塔夫里阿诺斯在1999版致读者的前言《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中认为,“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依据“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的理由,作者对《全球通史》从章节到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补充,突出了人权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全球醒觉和“科技影响力”对21世纪人类历史的影响。1999年版出版发行后,继续风靡世界史学界,被誉为世界史研究中“经典中的经典”。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后的世界》和《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由吴象婴和梁赤民先生翻译,分别于1988和1992年在上海出版。中国加入国际版权公约和伯尔尼版权公约后,特别是1999年版《全球通史》英文版出版后,北大出版社就积极和.Prentice Hall联系版权。而Prentice Hall也在寻找一家可靠的出版社出版《全球通史》的中译本。经过磋商,2002年2月11日,北京大学出版社与Pren—tice Hau签署《全球通史》中文版的出版合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新版的《全球通史》中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十分赞同。我们希望斯塔夫阿里诺斯写一篇新的序言,并希望他对中国2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意义以及对2l世纪世界的影响发表他的真知灼见。作为一位有深刻思想的历史学大家,斯塔夫里阿诺斯不但关注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历史,也十分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在1999版的前言中,他写道:“21世纪前夜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实验和革新,而当今遍布全球的变革则证明了这种革新的广度和重要性。例如在中国,坚定的革命者正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见他是十分关注中国的变化。可惜的是由于他的健康原因,我们一直未能收到他的序言。2004年3月23日,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加州逝世,终年9l岁。1999年的新版成了他的《全球通史》的最终定本。得到他逝世的消息后,我们为未能在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世时完成翻译和出版而感到自责,也为未能得到他的序言而深感遗憾。为了缅怀斯塔夫里阿诺斯,让更多的读者能了解他的学术成果特别是他的“全球史学观”,更好地学习《全球通史》,2004年5月14日,北大出版社与培生教育出版集团(Prentice.Hall是培生集团的一员)签署了在中国内地影印英文版的出版合同。《全球通史》的具体翻译组织、影印和编辑由我社主要负责外版书的培文教育文化公司操作。2004年7月和2005年1月,北大出版社相继推出了《全球通史》的英文影印版和中译本。北大版的中译本第1版由董书慧、王昶等翻译,徐正源、鲁心茵、尹明明等也参加了部分正文、插图和地图的翻译。不能回避的是,由于《全球通史》分卷本的中文译本已出版,译者较多地参用了吴象婴、梁赤民先生的译文,加上译者的知识结构等其他各种原因,译本并不十分理想。此次《全球通史》中文修订版,由于原译者出国或其他原因,我们有幸请到了吴象婴、梁赤民两位先生主持修订版的工作。他们两位是最早将《全球通史》翻译介绍给国内读者的译者。两位先生对全书进行了严谨的修改和审校,有的章节在恢复他们原译本的基础上再次修订,力求使译文更加准确、更加完美。他们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审校者和我社的编辑密切合作,查找了大量参考资料,不但修改了译文中不够准确或理解有误的地方,还订正了原版书个别数据上的错讹,保证了修订版的译文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修订版即将付梓之际,我们特别要感谢吴象婴、梁赤民两位先生卓越有效的工作和谦虚宽厚的胸怀,使我们的合作在争论和愉快中完成。必须指出的是,《全球通史》中译修订版中,还有翻译不准确、甚至有误的地方。世界在快速变化,语言也在不断演进,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即使译者中外文的水平再高,也常会发生大大小小的错误。就如同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说的:“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这次修订版中“失真和走样的地方”,我们欢迎学术界和读者提出批评建议,我们的目标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力求使《全球通史》的中译本更加完美。在北大出版社中译本第1版的《全球通史》中,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两位著名学者刘德斌教授、高毅教授撰写了中肯而发人深省的序言。他们的精彩的观点连同这本书一起引发了诸多学者再一轮的思考和研究。修订版继续收录他们的序言,并对他们再次表示感谢。《全球通史》因其精彩的内容而更广泛地泽被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全球通史》中文版自2005年1月出版以来,吸引了大量读者。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该书已经多次重印,英文影印版也多次重印。许多读者给我们来邮件、写信和打电话,有的给我们热情鼓励、有的对译文提出质疑、有的指出书中的疏漏。对于这些疑问我们在此修订版中均给以回应,并在此衷心感谢广大读者对北大出版社和本书的关注和爱护。“新世界需要新史学”,是斯塔夫利阿诺斯教授留给后人的箴言,他为21世纪读者写的《全球通史》给学界确立了一个典范,也为全球读者留下了一笔精神文化财富。斯人已逝,唯言永在!让我们在新世纪、新时代从《全球通史》中得到更多的历史学的启示和期待!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教育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9月28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为什么本书第1版问世才30个年头,现在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呢?因为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是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阿诺德·汤因比  近年来,在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作的尝试中,最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独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全球通史》,是全球史潮流的一部奠基性的杰作。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它就一直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学的首要参考教材之一,对我国高校世界史教材编写工作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  本书享誉世界几十年,与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齐名,但比《历史研究》通俗易懂。与《梦的解析》、《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间简史》等并列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  ——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教授,刘德斌


名人推荐

为什么本书第1版问世才30个年头,现在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呢?因为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是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阿诺德·汤因比近年来,在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作的尝试中,最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独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全球通史》,是全球史潮流的一部奠基性的杰作。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它就一直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学的首要参考教材之一,对我国高校世界史教材编写工作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本书享誉世界几十年,与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齐名,但比《历史研究》通俗易懂。与《梦的解析》、《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间简史》等并列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教授,刘德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全球通史(下) PDF格式下载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中文版)(上下册)》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下册。


好书 好手好书瓦尔特·本雅明把马克思的格言推向一种有趣的极端。他对历史所进行的弥赛亚式的阅读,是他对现世的救赎失掉了信心,卸掉了全部目的论的希望,以一种令人吃惊的勇敢的辨证力量来寻找在历史生活的黑暗之中,在堕落后的痛苦和悲惨中获得拯救的征兆。历史越把自己表达为受辱的、贬值的、萧条的,以及德国悲剧精神已经枯竭的世界,它就越成为一种反面的标记,标示着在历史舞台之外痛苦地等待完全不可想象的超越。在这种条件下,时间被折叠到空间中去,退化到使人极度痛苦的重复性空间,以至于对于它的边缘性焦虑来说,带来拯救的神的显现就成为可以想象的了。没落政治的渎神秩序是弥赛亚时代的反方面的印记,在公正不是来自历史的坟墓而是来自于它的废墟的那一天,它会把自己显现出来。历史的每一个瞬间都反对着它自己最终的目标,因此,对于本杰明来说,天堂的神灵的踪迹就能够在它自己的彻底的对立面中被发现--在无尽的灾难中它是世俗性的,被称之为进步的风暴从天堂吹来。来自历史命运的最低点,在一个不断增长着疾病和无意义的社会秩序中,公正社会的形象可以隐隐约约地分辨出来,通过异端的解释,已经死亡的头颅转变为天使般的面孔。对于犹太教的禁止圣像(Bilderverbot)来说,只有这样一种否定的政治神学才能保持住真实,它禁止一切关于未来和谐的雕刻成的偶像,包括艺术中的这种形象。只有艺术作品的碎片,那种拒绝审美外观以及象征的总体性诱惑的碎片,才有希望通过对它们保持绝对的沉默而表示出真理和公正,突出它们在世俗时间中未得到挽救的痛苦的地位。革命哲学卢卡契反对人工制品商品化,本杰明则以一种汪洋恣肆的辩证法,从商品形式本身中召唤出一种革命的美学。悲剧的空洞的、石化的对象,它的意义已经流失,能指和所指的分裂,就像商品一样,仅仅在空虚的、同质性的时间中作永恒的重复。这种无活力的面貌,分裂为最小单位的风景,不得不在寓言化符号、已死的文字或者没有生命的手稿中第二次具体化。但是内在的意义已经从客体中流失,由于卢卡契所支持的表达总体的瓦解,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寓言家足智多谋的策略而产生出来,以一种为神命名的渎神的模范方式 表达出其他的东西。寓言模范平整的、效力相等的商品,然而却释放出一种新鲜的多重意义,因为寓言家在废墟中挖掘曾经相联系的意义,用一种惊人的新的方式来处理它们。神秘的内在性得到净化,寓言的指涉物能被修复为适宜于多样性的使用和阅读,以希伯来神秘哲学的方式作出违拗而非诽谤性的重新解释。客体失落了内在的意义,在寓言忧郁的注视下放弃专横的物质性能指,具有神秘性的字母或片断从单一意义的控制下转变为寓言的力量。客体已经从它们的语境中消失,然而可以从靠近它们的地方采撷出来并且编织成一种疏离化的一致。本雅明从希伯来神秘哲学的解释中掌握了这种技术,而且在先锋派的实践、蒙太奇、超现实主义、梦境(dream imagery)、史诗剧中又发现了它的合理性,也可以在普鲁斯特式的记忆对事物真义的顿悟,波德莱尔的象征式的密切关系、以及本雅明自己着迷于收藏的习惯中得到证明。对于本雅明后来的机械复制理论而言,这也是一种灵感的根源,在这种理论中,每一种技术都滋生出异化,通过辨证的编织,就能剥除文化生产的恫吓性气息,使它们在生产的手段上重新起作用。辨证的形象这些辨证的形象是本雅明称之为"星座化"(constellation)的一个例子,也是从他论悲剧著作的头几页一直贯穿到他死后出版的《历史哲学论集》里的一个主题。他写道,在理想的批评方式中,"理念并不自我表达,但是唯一的而且排斥其他方法的方法却是,根据概念来处理具体因素:理念作为这些因素的结构……对于客体就像星座与星星的关系一样。这首先意味着星座既不是星星的概念,也不是它们的规则……概念的功能在于把握现象并且加以划分--这种划分是由理智的显著力量所造成的--当它导致这两个方面在一个点上联系起来的时候,这种功能是更为具有意义的:现象的拯救以及理念的表达。"虚假的统一性作为某种信息的本质,理念并不隐藏在现象的背后,而是客体在它的形形色色、极端化的、以及矛盾的因素中被概念化地结构起来的一种方式。本雅明梦想着一种非常内在而坚韧的批评形式,以便能够彻底地沉浸在它的对象之中。对象的真实性被封闭起来,但不是通过把它归之于支配一般理念的理性风格来封闭,而是通过某种微小但特殊的概念来剥除它的组成部分,然后在既拯救事物的价值和意义,又不中断与对象的牵连的模式中重新构造它们。本雅明写道:"现象并不全部进入完整的理念领域,在它们天然的经验状态中具有一定程度的虚假性。分割剥除现象虚假的统一性,以便能够获得真正的真理性的统一性。"具有某些普遍本质的具体事例是不能达到对事物的掌握的,相反,思维必须布置一整套执拗的概念,用立体派的风格来折射对象,或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穿透它。通过这种方式,现象的领域自动显现,从而产生除一种本体性的真理,正如在显微镜下异化的日常生活成为非凡的东西那样。统一体星座化的认识论必然与笛卡尔式或康德式的主体性要素相遭遇,较之于把现象解放到它的感性存在的理论而言,它较少关注于对现象的"占有",而是用现象的不可约简的异质性来保持它的分离性因素。关于经验和知解力的康德式的划分是超验的;对事物的被损坏、受抑制的物质性而言,这是唯一可以做到的方法论上的公正,它从抽象思想的无情的漠视中拯救了被阿多诺称之为"被浪费的生产和盲目的运动所遗忘了的辩证法"。星座化拒绝把自己钉牢在某种形而上的本质之上,放弃它的组成部分,以悲剧或史诗剧的方式松散地结合起来;但它决不预先形成和谐的状态,对于直接的表现来说,将成为亵渎性和政治上的反生产。在它的感性的和概念性内容的统一体中,在它将思想转化为形象的过程中,它具有某种伊甸园状态的特质,这种特质将词语与对象自然地合而为一,也就是自然和我们还没有跌入到认识理性之前的那样一种人性的前历史的和谐。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美] 《全球通史》的成功之处,首先就在于它强烈而深刻的现实感。二《全球通史》不同凡响,还在于它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全球史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在西方,早在启蒙时代就有人试图以全球视野来阐释历史。但后来“由于好战的民族国家的兴起”,民族国家历史的编纂获得强有力的推动,而先前对世界历史的兴趣则消失了。按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说法,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战或二战后,对世界历史的兴趣又在西方学术界重新燃起,代表性作品包括施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韦尔斯的《世界史纲》、汤因比的多卷本《历史研究》、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和《世界历史》,以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人们一般都把英国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看成当代“全球史观”的理论上的先行者,认为他在1955年的论文集《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史学》中最先提出了全球史观问题,以后又在1967年的《当代史导论》、1978年的《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和同年的《泰晤士历史地图集》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两卷本《全球通史》(1970和1971年)和W·H·麦克尼尔的《世界通史》(1967年),则被巴勒克拉夫视为体现了“全球史观”的代表作。他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中指出:“近年来在用全球


我对全球史的了解不是很透彻,因此买了这本书,三个月的时间方才读罢,感触颇深,此书的作者不仅把全球史记述了一番,而且更为独到融合了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客观、科学、公正的,是不同于以往我们审视历史的角度的,第一次看到这样记述历史的,耳目一新,感触颇深,不但对全球的历史文化有了更为详尽的理解,也看到了看待历史新的视角,历史事件的发生对当时的影响,对该地区的影响,对全球的影响,乃至对现今的影响。作者不愧为以为当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深感佩服,本书值得一读。但是作者作为一位西方人士,他的视角和分析不可能完全公正客观,他在记述13世纪欧洲人开始海外冒险事业的动机时,认为”为上帝服务和寻求黄金可能是最强烈的动机。”作为自诩现代文明的开创者的欧洲人,他们在海外冒险的活动中为了利益,蹂躏掠夺了亚、非、美洲。从事了和他们“高贵身份”不相符的事业,作者在这一方面为其祖先遮掩和开脱,说明其在某些地方也无法摆脱阶级和民族的局限性。以上的瑕疵并不能掩盖我对本书的喜爱,这确实是一部好书。本书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已于2004年去世,希望他客观、科学、公正的历史观能被后人传承发展下去。


很多次在历史的书上,练习册上,以及各种历史资料上看到过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名字,以及全球通史的文字材料。
上册我是在上海书城买的,下册因为太重也略贵,所以转而在当当网上购买(贪小便宜~~),下册真的比上册厚好多。
全两册书页数虽多,但质量却都很好,随意翻开,无论是翻到哪一页,都可以看下去,它更像是肥皂剧那样的由一个个小片段集结而成的史书,而且很多点评都很客观。。
在我看来,斯塔夫里阿若斯,能著作这本书,本身就是件很伟大的事。随着时间推移,他以及他的作品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记在心中。


关于那个《全球通史》,一开始我也是买来看热闹的,有人说,这个21世纪的新版好看,有观点。昨晚和老师聊了聊,得出以下结论:
  
  1为何是新版呢?新在哪里?前言中说了。其实这个版本和以前的上海社科院的文字不见得相差多大,重要的也并不在这里,所谓的新世纪需要新的全球史观,在我看来,也并没有多大的改进,插图和插页做的好了不少。阅读更加方便罢了。
  
  
  2这个斯塔夫里阿诺思的作品的要点在哪里呢?关键的一点是,他的1500年的划分全球史的方法。作品也因此分为上下两册。但为什么要以1500年为标准呢?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直到地理大发现为止,这个地球才真正的称之为全球世界。
  
  3为何说作者拥有全球史观?有的观点说这个书的全球观体现在它第一次跳出西方中心论的视角来进行写作,但在篇幅很大的上册中,世界仍然是分开的落笔,各个国家和地区分开写,但这就是全球史观了吗? 其中的逻辑何在?
  
  这样的以1500年划分的写作方式,是否暗含了这样的逻辑,1500年以前的全球史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写作,地理大发现才使得世界联系起来,分开落笔因为以前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
  
  而作者的全球史观的表现在于,把真正的历史看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所谓的蝴蝶效应,真正把世界的各个部分的历史放在以后的进程中考量,并以此作为材料的取舍标准。以前的历史也许是分散的,但不同部分的世界历史进程在1500年以后会聚集并合成真正全球历史。西方的兴起和东方的衰落是在很长一段独自的历史进程中获得了各自不同的动力的,作者真正看到了这一点,那么,上册看似散乱的写作也就获得了自己的逻辑意义。阅读也因此变的简单,你只要看看,这个地区在1500年以前有过什么导致了以后的什么结果。
  
  全球史应该是这么读的。


20世纪十大图书之一,名符其实,传世经典。
一次出差,百无聊赖,随便走到一妇女养家糊口开办的盗版书摊前,妇人看我一脸市侩气,于是声称有正版打折书,我心下一阵窃喜,说拿来我看。于是,她拿出一本砖头般厚的书,言,正版。30元,不还价。我当然知是**,但厚厚的一本,看着确实让我心动,于是,买下,一路3小时,虽然查阅错字、漏印无数,依然不忍释手。但作者名大而显眼,只是名字对我这个半史迷来说,有点拗口,背上半天,总算在第二日清晨刷牙回顾时如数冒出七字人名,不由心下一阵窃喜。
《万历十五年》里,黄仁宇先生所说的MACRO HISTORIC,在这本书中,可谓淋漓尽致。此书世界范围内影响甚广,其大历史观也为世人称道,但经典不意味着没缺点,任何缺点的对面即是优点,当优点变成缺点,优点的对面,也就是由缺点变成的优点。
作者对世界史的了解可谓详尽,但依然能够感觉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相对薄弱,1500年悠悠中华,世界文化和历史之翘楚,在书中,并不如古罗马、古希腊的文化来得得精彩。部分阐释儒家文化对中国历史进程和文化的影响,但并不得知我们中国人心和中国的理解力。
纯就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儒学,还要推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更为至解。
但探窥全球人类进程,尽在《通史》,毋庸置疑。


作者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史学家,通过本书,以独特而全面的视角,从全球的角度上论述历史,为我们奉献了一部不朽的作品。欧亚大陆,特别是欧洲大陆,因人类迁徙和历史的更迭,在某一片土地上曾先后孕育或出现过多个文明,如果仅仅以一国的历史来概括这片土地,我们就很难在时间的延续性上全面地了解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创造过的辉煌。小亚细亚半岛,如今的国度是土耳其,但曾经有过多个文明或国家曾在这里上演过一幕幕兴衰,波斯、亚历山大、罗马、拜占庭、奥斯曼,正是这一个个伟大的帝国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立体的历史画卷!非常棒的史书,一定要看。


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 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花了我快二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全球通史的上和下。感觉有些遗憾,对中国的历史着重讲的不多,笔墨较重的元朝、明朝和清朝。虽然提到了秦、隋、唐、宋,但是多是浅浅带过。不过,人类历史长河浓缩到一部全球通史中,总有被作者精心筛选了的部分了。这次算是第一次翻阅,算是达成了总体了解人类文明发展“正史”的目的,有些地方写的气势磅礴,有些地方刻画的精心细致,尤其是读史前的部分的时候,总会联想到一部叫“启示录”,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紧接着,要看人类的“野史”-《上帝的指纹》,然后,看看两者结合在一起,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呵呵!也许,半年后,还应该看看这部正史,毕竟,历史可以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明鉴。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第7版 修订版)(下)历史应该读一读。


我的人生觉悟
忧国忧民忧天下,独不忧己。思国思民思天下,独不思己。这可谓是宏浩十八年最真实最忠贞的人生写照。
自小读史,胸怀大志。“为天地立新,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这是我终生的目标,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浩从小喜爱历史,所发表之观点见解议论,往往惊人,与时下大陆史学观见解截然相反。曾有一友对我说:“宏浩老弟,欲效太史公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乎?”我笑而未答。
宏浩之最大愿望:“时下中国历史当整个重写”以求“破除思想束缚之局面,打破“罢黜百家,独尊马列之一统局面”,从而将“中华史学研究推向世界,振兴中国传统固有之文化。”
志向虽远大,却苦于十余年来没有人与我并肩作战。我一人常常单枪匹马,与势力强大的顽固派作口舌之争,幸亏苍天有眼,让我有诸葛亮之才,李敖,柏阳二公骂人的本事,让我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造成了我凭三寸不烂之舌,成就了“舌战群儒”的丰采。令那些顽固派“恨不能的便处投河跳井,悔不及起初时诈死埋名”。闻听我的大名,便下破了胆。
我的史学观一些人认为极为偏激,其实我的史学观并不偏激,只不过是我讲史能够极大调动他们的兴趣。今天我们中国人大都重视物质上的享受,缺乏精神上的食粮。(所读之书很少,经典之书更是少的可怜),因而他们病入膏肓,当我给他们带来光明,注入新鲜血液之时,他们却视我为异类,或者说我:“思想上反动,政治上麻木,略有一点精神病。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便罢了,偏偏要与官斗,近来又有反社会倾向。”于是我评价说:“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竟然会用修正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了。一个小小的尹宏浩究竟有何魔力,竟然引起那么多有头有脸之人的牵肠挂肚?我是否应该感激至极呢?”当然我绝不是讥讽他们,只不过是“志不同,道不合,观点各异罢了。”
我常说:“敢言他人不敢言,敢讲他人不敢讲。”所最痛者“乃是时下中国之人每喜自欺欺人耳”。我一贯认为:“做人要堂堂正正,说话要实实在在。观点要新颖独特,见解要发人深省。不以喜恶评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不隐逸不恶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方谓一真正史学家。
向当权者屈服,正是造成国学不能复兴的最大障碍,史学受“唯物史观,进化史观”的影响,走向极端而停滞不前,每想到此,我未尝不痛心疾首,深感此种风气若不及时挽回,则我国的史学研究与世界各国差距将会越拉越大。有人对我说:“宏浩 老兄,事不关己,何必操那心。“我回答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虽儒家有言“不在其位者,不谋其政耳”,然我却偏偏不识时务,近一几之力,逆历史潮流而动。能多为我们民族培养点人才,则民族幸矣,国家幸矣。”
宏浩写于2009年8月19日


毕业时非常有思想的师兄送了一整套全球通史给我,让我好好看看,看完后感叹不愧为经典。不同于一般的历史书籍,这套书不只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世界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独具匠心地,在叙述中加入了作者自己的许多推测和思考,读起来也更加有趣,并且将历史上许多大事件都予以归类说明,比如宗教……给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另一个崭新的视角。总之,是很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说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意大利和利比亚发生的一切与亚洲和希腊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所有各种事件,最终又归于一个结局……因此,要对历史的全貌有一个实际认识,不能不说个别的历史已用处甚微。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才能在研究历史时,不仅得到乐趣,且有所裨益。
波里比阿
当代世界的痛苦就如产妇分娩时的阵痛,一个规模空前的人类社会正在如此巨大的痛苦中诞生……我们目击的一切重大事件的共同特点是全球性,把我们目击的重大事件与过去的、有史以来的一切重大事件区别开来的也正是全球性。
埃廷尼·吉尔森
--阿诺德·汤因比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刚读完斯塔夫利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整个人类,整个世界,整个地球.宇宙.使我们更加熟悉了人类的发展过程,生活空间.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现在,把现在的事做好,为将来后人的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感谢斯塔夫利阿诺斯写出这么经典的史学名著.


全球通史给我了看待这个世界的全新视角,对于我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理解一些重大社会问题有很大帮助!


一直都知道这部著作,一直没有去阅读;现在终于忍耐不住去欣赏,受益良多。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看斯塔夫里阿斯诺的《全球通史》,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事件浮在眼前,品味现实社会,确如鲁迅之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全球通史》在美国许多大学作为基础课程,其实中国大学也应该增加《全球史》课程,甚至中小学历史课程中也应该增加世界历史内容,中国人的基本素质应该增加全球史观点。


作为一个西方历史学家,作者的很多观点是超越了东西方文明界限的,尤其是现代史部分,不少观点被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引为补充材料或重要史观,并且作为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功利化的观点,文科生为了高考而看这本书,那么价值不小,但也绝对不大。但是作为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人,没有学者的刻意较真之类的研究,利用这本书大概是可以对全球历史有个基本的认知了。这区别于有些作者刻意洗脑式阐述观点,作者一直是处在一个相对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全球历史进展,就作者所处时代和西方相对自由的文艺研究大环境,这本书还是很值得大家认真去看看的。

提醒一点,高中以上的学历和年纪去看比较适合,有些专业术语和特殊语境下特殊含义比较隐晦,年纪太小或文化程度太低根本看不懂,反而容易烦躁,或者催眠的效果,即使是插图也无法引起更多兴趣。附赠的两幅地图,地理比较好的童鞋可以好好研究下哦~~会有新收获的


在新教改将高中历史简单分割为经济政治文化三部分后,中学生的历史感会因此客观因素更加混乱。阿诺夫的《全球通史》是建立在全球史观上的,对中学生历史感、历史观的建立有很大帮助。


一本用全球史观写的全球通史,高考历史里经常引用里面的材料,可以当做历史复习的一方面资料;也可以看看了解世界通史


绝对是经典著作。当年高中的时候买的是最早的版本,就是上册灰色下册绿色的那本,那是当年买的第一部世界通史性质的书~~~~~不过那个翻译好囧,好多国名、民族名称和后来通用常用的不大一样~~~大学的时候买了英文影印版~~~于是隔了这么多年,决定买这个版本看看~~~~


中国的历史,一般都是统治者宣传的工具,政治性过强,而这本全球通史,则客观看待历史,或者说,是按照西方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的,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


早就在历史课本上看过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作品,现在终于拿到手了。粗略翻阅后大有收获。
好书。各方面都给力。


如果你翻开过高中的历史课本,那么你会发现每隔几页就会出现斯塔夫里阿诺斯老先生的大名。
本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精神,买了一套来看。
叙述方式上比课本更有连续性,对史实的解读更多,不像课本上基本上就是“背景,过程,意义”三部曲。
必须是仔细研读才有收获的作品。


《全球通史》是我在高中时经常听老师提到的一本专业历史书籍,可惜那是时间太紧,没有时间看,现在上了大学,有时间了,就自己买一本看看。我已经读完了上篇,里面的观点很新颖,写得通俗易懂,道理阐释得很清楚,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己思考问题,而不是机械地给予读者一种观点,这点做得很不错。我会继续读完这套书,并且反复地读,希望可以有心得体会与大家共享。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大名鼎鼎的全球通史当然名符其实,从人类史的角度重新看待历史,不一定完全客观,但是读后肯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本书包装较好,价格适中,物有所值。


绝对的好书,强烈推荐,学习历史不得不看全球通史。


学文的孩子不容易!!! 随便一张卷子就有《全球通史》啊。这版的翻译不错哦,值得收藏。


写一部全球通史很难,因为陟罚臧否,各有千秋,这部书的怎一个好字了得!


这本书写的真是很不错,作者总是在一个大的时期内对整个世界的发展做一个横向对比,然后在对各个文明做分别阐述,进而对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总结性的概括。作者的历史观很好,基于历史的事实分析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如果是单纯想读故事的话,这本是可能不太适合。


了解全球通史的首选之作,作者立足点高,视野宽广,议论客观。书本印刷精美,纸质很好,字体大小适中,书中插图很多,印刷清晰。


书本拿到,纸张质量很好,《全球通史》在史学界的地位可谓是经典,细细品读,全球史观!


商品不错,一部很好的世界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作品很不错!


很厚很大本。
因为题目中经常出现斯塔夫里阿诺斯,老师也推荐说假期有空可以看看。
所以就买了。
附有地图,很好。
买了不后悔。


我和孩子刚刚开始阅读这套书,这几天仅仅度了上册的序言和第一编的内容,就感觉非常棒。我们是得到袁腾飞老师的推荐后才购买这套书的,基于孩子是文史爱好者,我陪她一起精读。这套书不仅思想视角独到,而且文辞平实,翻译的水平也很高。本书深入浅出,将深刻的史哲观用朴实清新的语言娓娓道来,哲学味道浓重。建议喜爱历史的朋友们认真读一读这本书。这本书是作者一生的倾力之作,从西方史学家的视角全面分析、冷静客观地讲述了人类历史文明,与我国传统的史学届观点有所不同,值得我们借鉴拜读。孩子和我都非常喜爱此书。评论可供广大读者参考:我的孩子12岁,能够非常顺利地读懂(至少她自己这么感觉)这本书,所以想必大多数读者读起来应该不会困难。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文笔很好


为你解读全球历史,使人了解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帮助人们理性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受益匪浅,终于从全新的一个角度,解读了人类的历史,或者说全球的历史。
也从中知道了中国在世界中到底占据着怎样的一个位置。
身为中国人,应该是自豪的,因为我们有辉煌的过去,中国人是聪明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虽然在近代中国落后了,由于闭关锁国,由于夜郎自大,但是只要我们认清自身,中国人的优秀基因终会让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为世人尊敬,谨以此勉励国人,持续不断,前进!


全球通史值得推荐,无论老少


全球通史,没啥说的,很好的书


全球通史大人看了也长了不少只是,推荐


全球通史,绝对是一本好书


我觉得全球通史应该是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


这个版本的全球通史真地很好


老师推荐全球通史,就来买了。书的质量非常好,史实也很全。对文科学习帮助很大。


趁当当网打折时,多买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真的很实惠,全球通史我在图书馆里已经看过,但总想自己拥有一本,是人家的总得归还吧!!好书应该常常拿出来翻翻。而且书的质量也很不错,就是当当采用的送货方式是普通邮政,速度太慢了,有点难等~~


刚拿到手,感觉作者的视角跟我以前看的历史类的书不太一样,经常会联系现实的社会和世界来做阐述, 确实是经典之作, 难怪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十本书之一.


从全球的角度看历史的演变,各个文明的发展


可能是因为国内没有这样站在全球的角度上去写历史的书的原因吧,觉得这本书完全是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角度上去思考历史的变革,读来让人受益匪浅,大陆很需要这样的书


开始是因为考试挺多材料是从这来的,所以才订了这本书,看了之后这本书很客观的解读了全球的历史,令自己受益匪浅!


过去上历史课的时候,学到的历史知识都是片段地,独立地,而此书中从全球高度,让读者迅速地了解了整个历史全貌,读了以后让人一下子对历史清晰了好多.


一直想读世界通史,这个版本貌似比较有名。


我是高三学生,因为在历史卷中多次看到该书被运用于解题的信息材料,所以我就想干脆买本来看,主动去吸收肯定要好过被动在试卷看到的。真的没话说,从全球的角度,清晰的看待历史发展潮流。让我以另一种角度去看到历史发展,希望对高考历史有帮助。


通读全书,对整个世界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式的脉络,详略得当,恰到好处。本书既适合于历史学习入门者,使这样的读者对世界历史有一个粗线条的认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也适合接触过历史的人,使他们得以梳理头绪。而下册的内容,正是有好多我都没接触过的,和现在紧密联系的历史知识,受益匪浅!非常好的一本史书!


我个觉得上下册是一套书值得收藏作者客观的描述了从史前史到21世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了解一下这个地球村o(∩_∩)o...其中里面有很多插图还有地图十分好就是定价贵了点~~嘿嘿~~~


作者已经尽力避免欧洲中心主义,争取在各大文明之间做出平衡。所以拥有良好的宏观把握。不过因为内容庞杂,篇幅有限,每一个问题都点到即止。如果要了解的更多,还应该阅读专业的研究书籍才行。


1500年后,尤其是工业革命好,世界已是一个真正的整体,不可分离。这本书以全球史观写就,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国际关系。


这是一本要耐心、静心读的书,越读越放不下手,作者根底深厚,使你在进入世界历史的长卷中能一边明白历史,一边感受历史规律。


很好,高中生可以好好看看,扩展知识体系,现在全球角度了解历史


大学孩子想了解,全球历史,是一本不错的书籍。


一部讲解世界历史的好书。我在这方面比较欠缺,一直想选一本权威、经典的书籍进行学习,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要求。我觉得读这本书是一种享受,难得的是孩子也喜欢,我们有时还会就某些问题一起进行讨论呢。


我是历史老师,买这本书就是想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书拿到手后,感觉很难一下子看进去,需要让自己静下心来才可以看进去,我选择用睡前的时间看一小部分,积少成多吧。很佩服作者,能在历史的领域里有如此深入的研究而且能经久流传。


这是我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权威、最有学术功力的全球史著作,皇皇巨著,堪称大师级作品。如果国内有人能写出类似这样的史学著作,幸甚,幸甚!我在期待。


作者强人,而且能很公正的写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各种利弊!


不同的历史观——全球史观。历史老师推荐!


一种难得的全球视角来审视历史
让我受益匪浅 值得一读


真的让人爱益匪浅,“全球史观”“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历史”很精辟,很过瘾。


一般的史书比较乏味,只重历史,不太重视读者的阅读 但此书不仅没有这种情况,反而很好看 而且涵盖范围广,很长见识 让你对世界及其发展有个比较整体的概念


经典的历史学著作,配合英文版看真的不错。斯塔弗里啊诺斯的全球史观,很经典。


是很经典的书,以前只是想了解世界古代史,就只在书店买了上册,看完后就觉得是受不住了,又订了下册,好啊


早就心议这本书了,这是比较通俗的通史著作。


10年前,我只买到了该书的上册《1500年以前的世界》,爱不释手,枕边毒物。当时走了很多书店都没有找到该书的下册,就不再抱有希望了。10年后的一天,偶然逛书店,惊喜的发现该书已经再版多次,10前的遗憾终于得到了满足。感谢当当。(本人不是枪手)


除了文字还有地图 内容广 可以大致对全球史有个了解


如果喜欢历史,如果喜欢世界历史,如果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都好的杂家,这本书再适合不过了


在通史方面,本书应该是数一数二的了吧。


不错的全球史,文字流畅,思路清晰。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不会失望的。


这书非常不错,是20世纪影响世界的10本书之一,值得阅读


这本书不错,用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当今世界历史,用统一思想带领读者认识了世界历史。


很实用的一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历史的知识,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书的质量很好。看过之后,让你对世界的宏观历史有个认识,比学生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好多了。嗨,多希望中国的学校能早日用上这本书。


最经开始打算系统地看一下历史了,所以买了泰晤士世界历史和历史研究还有这套来对照着看。多年前曾经看过更古老的译本,好书,有利于形成世界史的总体印象。
对了不明白为什么当当这套书一套卖比分开来卖的还更贵,销售策略?


斯氏通史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通史,有启发。


好书.助你了解史前到21世纪的历史.
阅读后增长不少.


没看这本书前,感觉中国没有强大是因为历史发展非常不顺利,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看多才知道原来中国古代方展的是如此平静,如此顺利,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OK了,很喜欢的一本好书,对学世界历史有帮助。


值得细细品味的世界历史。


全面的介绍了世界历史,思路明晰,推荐!


我喜爱历史,现在正在学习世界历史


对了解世界历史有价值。补充许多知识


很好的书 强力推荐 以前对世界历史了解的很少,现在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了


对了解世界历史来说是一本很好的读物。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通过它可以快速了解世界的历史。不错!


由于我十分喜爱历史,特意买来看。很不错,从世界的角度来写,纸质也好,比国内的写的都要好很多!值得推荐和收藏!!


两本一起买的,大致的看了下,每个时期的历史都有,但不详细,都写详细的话,十本都不只吧,狠狠好的书


以前学历史都一般是以国家为单位,然后单独看这个国家里发生的事情。看这本书的时候能有一个全局的视野,发现各个国家在各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和彼此的联系。很崇拜这个教授:)不过西方人对中国历史的解释还是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


这本书是进了模联的时候要求必看的,虽然最终没有看完,但觉得这本书的用语挺简洁的,还算比较容易读~那时看到的推荐理由好像是能帮助开拓全球视野。现在买来送人~


建议大家买上下册,可以了解各国的历史和文化,值得!


对全球史观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书的内容不错,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