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地铁里的枪声

乔治·P.弗莱切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乔治·P.弗莱切  

页数:

272  

译者:

陈绪纲,范文洁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80年代,纽约市公共秩序濒临崩溃,各种犯罪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不断上演。 而地铁更成为纽约的“地狱”,这里平均每天发生38起刑事案件。对此,纽约市民心存恐惧却只能痛苦忍受。当其他人只是幻想着如何应对时,一个人却开枪作出了回击。 1984年12月22日,身材瘦弱的工程师伯恩纳德·戈茨搭乘地铁时,四个年轻人靠近了他并向他索要五美元。戈茨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手枪……四名年轻人受伤。 当社会的不公缺乏公共机构的解决,来自私人的复仇便满足了人们对秩序和公正的渴望——戈茨成为了大众英雄。但于此同时,他也面临来自法庭的审判。 戈茨僭越国家维护法律和秩序特权的行为,究竟是正当防卫,还是持枪杀人?美国的司法制度成功地把公众的激情从复仇行为导入法律辩论的领域,从而引出了美国历史上又一个经典案例……

作者简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地铁里的枪击第二章 自卫中的情感与理性第三章 包容的理性第四章 痛楚因素的重要性第五章 人民做主第六章 审问事实第七章 陪审团在庭审中的所见所闻第八章 陪审团未知的事项第九章 完善法律第十章 结辩陈词第十一章 含混的信号索引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知道我不可能令所有那些参与讨论此案的人都满意,我确信我对此案的最后思考所形成的本书,一定会激起不同意见。  然而,恰恰是因为戈茨枪击案的含义很难用只言片语加以归纳,也很难确定无疑地判断此案中正义是否得到伸张,这个案件才成为一个文化上的纪念碑。  戈茨枪击案的审理,展现了法律人在社会寻求有序地解决根本冲突中,所作出的贡献有多大。  ——乔治·P.弗莱切


编辑推荐

  译著中的上品,行文流畅,提供经典案件的全方位透视,展现英美法系国家庭审的精彩场面,彰显控辩双方出众的法律技巧,并用简单明晰的文字讲述深刻的法律原理,任何对法律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读者都将从中受益。  本书获美国律师协会(ABA)32届银法槌奖   本书着力从等多个角度对纽约轰动一时的地铁枪击案——戈茨案进行了全方位的法律阐释。作者以细腻娴熟的笔触描述了这个案件的方方面面,从案件的发生,到媒体的报道,到正当防卫的要件、非法持枪的形态,到陪审团的挑选、庭审经过,到陪审团合议、律师的结辩陈词,到这个案件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普通法系国家案件审理的全景图,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本书既有对案件的细致描述,又有对涉及问题的学理探讨,将多个复杂的法学问题阐释得通俗易懂,不仅适合法学专业类读者,也非常适合其他普通读者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地铁里的枪声 PDF格式下载



不错的,初学法律的看下挺好的!


正当防卫还是持枪杀人?整个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美国司法的细致入微,是我国目前望尘莫及的。


有兴趣读下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