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和平箴言

罗伯特·库珀 北京大学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北京大学  

作者:

罗伯特·库珀  

页数:

180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希望,本书有助于中国人民对新世界的思考。他们将在新世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个世界将部分地由中国塑造。我们的未来将取决于中国做出的决策、中国实施的政策以及中国决定成为何种强国。  历史就是大国崛起和衰落的故事。当明朝的中国还是一个目光向外的强国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是西班牙。此后,法国、瑞典、荷兰、英国、俄国和德国都曾或长或短地成为欧洲重要的有时甚至是主导的强国。不论情况如何,表达权力的基本方式是在欧洲之内或特别是法国和英国在欧洲之外征服领土。强国据其定义必是帝国强国。  所有强国均部分依靠暴力。各国的土壤因洒满了鲜血而变得“肥沃”。莫斯科的统治扩展到整个俄国领土,美国从最初的殖民地扩大到整个大陆,英国或法国任一国王的即位都是以数以千计的生命为代价的。帝国也莫不如此。欧洲国家或许宣扬过它们的开化使命,某些帝国也许确为文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但是它们几乎都是为暴力所建立,由武力所维系。帝国暴力的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当地居民,尽管英国和法国为争夺殖民霸权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打了几场大仗,但被殖民者的死亡人数是在一个全然不同的、巨大的数量级上。  到19世纪末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欠发达地区都被欧洲列强或美国所统治。当日本作为强国崛起时,也企图模仿已存在列强的做法,于是就先同中国、后同俄国围绕着谁控制高丽发生了冲突。在欧洲,德国的崛起也诱发了相似的暴力。由于德国和日本力图再次扩张,扩张最终升级为全球冲突,导致各列强在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中相互厮杀。新列强的崛起总是伴随着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变得愈加惨烈。因此,中国作为大国重新崛起引起了现有强国的关切,是毫不令人惊讶的。  中国崛起的世界是一个新世界。使新世界成为新世界的最重要标志是帝国主义已经死亡。帝国主义是在20世纪逐渐走向死亡的,其原因我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已进行了讨论。冷战也许是第一场非帝国之间的大战,因为它是为思想而非为领土而战,也许一些人称之为思想和制度的帝国主义。但是由于获胜的意识形态是自决和民主的意识形态,所以再使用与控制领土和人口相关联的字眼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因此,今天即使美国在军事和意识形态上均居主导地位,但这种主导地位在历史上首次没有采取殖民统治的形式。  第二个重大的变化发生在欧洲。一千多年以来,欧洲各国相互厮杀,现在它们找到了替代霸权和均势的方法,以维护欧洲各国之间的和平。中国人民可能对此没有直接的兴趣,但这种模式被若干小国和世界某些地区广为深入研究,而且也出现了模仿这种模式的尝试。欧洲成功故事的核心是在各国和各国人民中间建立了法治共同体。  第三个重大变化是全球化,即世界范围内便捷的交通及商务和投资的国际化。中国在历史的某个关头做出了参与全球经济的重要决定,并从外国投资和专业知识上获益巨大,一如其他国家从中国的活力和生产能力中的获益。全球化也带来了黑暗的一面,技术和便捷的交通也可为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所用。地区问题可能导致全世界局促不安,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本身也具有新颖之处。它是历史上第一个融强国与欠发达国家为一体的国家。它是第一个发展程度超过了过去某些帝国主义列强的帝国主义的受害者。中国如何作为将对我们能否在新世界上形成新秩序具有决定性影响。如果我们希望在和平中生活,我们就需要规则。但谁将制订规则?这些规则又是什么规则?这些都是重大的问题,属于未来几十年中最为重大的问题。本书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但我希望它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行动。

内容概要

本书第一部分初稿于1996年由德莫斯研究所出版,修订后1999年由德莫斯研究所再版。我感谢德莫斯研究所特别是杰夫·穆尔甘和汤姆.本特利的鼓励及提出的有益建议。 在马克·伦纳德和外交政策中心的鼓动下,我将本书第二部分(原为供首相在圣诞节期间阅读的短文)扩展为一篇长文,原计划由对外政策中心出版。我感谢他们提供的各种帮助,对他们同意我以目前的形式完成此项工作,也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罗伯特·库珀(Robert Cooper)欧洲最资深的外交官之一,曾任托尼·布莱尔的外事顾问,现任欧盟理事会秘书处对外暨政治与军事事务总司司长。

书籍目录

致谢序言第一部分 一世界的现状 导言 第一章 旧的世界秩序 冷战秩序 第二章 新的世界秩序 前现代世界 宗教与现代意识的头起 现代世界 后现代世界 国家利益 谁属于后现代国家? 后现代的霸权? 美国 后现代国家 第三章 新世界的安全 现代世界的战争 安全与前现代世界 结论:安全与后现代世界第二部分 和平的条件:世纪的外交 导言 箴言一:外国人与我们不同 箴言二:最终,国内政治起决定作用 箴言三:影响外国人是困难的 箴言四:外交政策不仅涉及利益 箴言五:扩大范围 第三章 后记:欧洲和美国 欧洲和美国 跋:美国治下的和平?

章节摘录

  认识现在,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过去。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去与我们仍如影随形。国际秩序曾或基于霸权,或均势。首先出现的是霸权。在古代世界,秩序就意味着帝国:亚历山大的帝国、罗马帝国、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帝国或中华帝国。在古代和中世纪的世界,人们在帝国或混乱之间进行选择。那时,帝国主义还不是一个肮脏的字眼。秩序、文化和文明寓于帝国之中,而野蛮、混乱和无序存在于帝国之外。  此后,单一的霸权性权力中心可以维持和平与秩序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种认识首先出现在中世纪晚期恢复基督教世界的梦想中(如但丁等人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或出现在康德、圣西门、维克多。雨果或安德鲁。卡内基等理想主义者提出的世界或欧洲政府的众多构想中。在今天建立欧洲合众国的呼声中,人们仍可看到其影子。将联合国视为世界政府(这从来不是建立联合国的初衷)的看法流传至今;联合国常因未能尽此责任而饱受责难。  然而,在世界上小国而不是帝国被证明是更活跃的力量。帝国不利于推动变革。维系帝国——其本质是将多个不同的群体置于单一的统治之下——通常需要威权政治统治形式;创新尤其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会导致不稳定。所以,在中华帝国,各省总督接到的上谕永远是谨防有变。纵观历史,帝国通常是静止的。  欧洲的世界领导地位来自于它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小国。欧洲在不变的帝国和不变的混乱之间找到了第三条道路。在中世纪欧洲特定的环境下,帝国松散而分裂。众多相互交织的权力中心如地主、自由城邦、封建领主、行会和国王争权夺势。此外,代表基督教帝国残余势力的教会仍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和权威,与世俗权力进行较量。  小国的成功源于成功地将权力特别是立法权和执法权集中于一点,即确立了主权。与宣称其统治遍及整个世界的教会不同,国家的世俗权力受地域限制。由此,世界秩序的松散体系在欧洲被多个强有力但受地域限制,且没有任何共同法律框架的主权政府构成的格局所取代。因为合法的力量集中到一系列独立点上,防止了霍布斯所担心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发生;但合法性和力量只属于单个的国家。霍布斯首先关心国内秩序,他经历了英格兰的内战。但是,国内权力的集中使国际秩序失去了由教会以法律体系和权威形式提供的、国王都必须遵从的庇护。尽管现在很清楚,这种庇护漏洞百出。为建立国内秩序付出的代价是国际无秩序。  众多欧洲小国互不相同,由此产生竞争。竞争有时以战争的方式出现,是社会、政治和技术进步的源泉。然而,欧洲国家体系面,临的困难是受到两方面的威胁:一方面,存在战争失控、体系重陷混乱的危险;另一方面,也存在单一强权赢得战争并把单一的霸权强加给欧洲的危险。  解决小国体系的这一关键问题靠均势。均势体系并不能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或自动地运行。但是,历史上支配人们想象力的一直是:欧洲国家可以靠某些半自动的牛顿定律实现均衡,防止任何一国独霸欧洲大陆。一百多年来,在欧洲大陆维持均势的原则被写入英国议会每年的《叛变法令》中。然而,不论均势的概念多么混乱(《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提到的“为和平的均势”加剧了这种混乱,其意等同于美国主导),当建立帝国的野心威胁到欧洲的国家体系时,不管这种野心来自西班牙、法国或德国,联盟就会建立,并挫败这种野心。这符合这种体系的本质。主权国家自然倾向保护其主权。由于政治家们意识到保持平衡的必要性,因此这个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在三十年战争后的几十年间,欧洲各国政府和精英们逐渐形成了共识,即欧洲国家的多样性应该保持下去。许多人视其为保持欧洲自由的条件。


编辑推荐

  《和平箴言:21世纪的秩序与混乱》是近年来解释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并探讨如何实现冷战后和平与秩序的一部力作,对世人认识当今世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分析国际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论断和主张,激发了各种意见的交锋,进而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大讨论。《和平箴言:21世纪的秩序与混乱》对推进当代国际问题研究做出了有益贡献。对于普通人,此书也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和平箴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