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证史
2008.3
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彼得.伯克
299
杨豫
无
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更能通过对这皯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一幅画所说的话何止千言万语”。面对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历史学家也就面对着惊人的宝藏,但宝藏下面,也隐藏着难以觉察的陷阱。 彼得·伯克以其杰出新文化史家的广阔视野和思路,对包括工艺品、画像、雕塑、电影、电视、平面广告等的视觉材料进行了分析,关注的重点并非这些图像本身,而是如何利用它们解读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机遇与危险。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国历史学家。1937年生,获牛津大学博士。曾执教苏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及伊曼纽学院(Emmanuel College)研究员。伯克的研究专长为西方史学思想和欧洲文化史,致力于史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沟通,探索文化史写作的新领地,是当代最著名的新文化史学家之一。著作宏富,包括《语言文化史——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法国史学革命》、《历史写作的新视野》、《20世纪的历史与历史学家》、《什么是文化史》、《文化史的多样性》、《图像证史》、《意大利文艺复兴》等数十多种,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出版。
彼得·伯克的系列作品将在北大出版社“社会文化史译丛”与“历史学的实践丛书”中陆续推出。
前言和致谢导论第一章 照片和肖像 第二章 图像学与图像研究第三章 圣像与超自然的图像 第四章 掌权者和抗议者第五章 透过图像看物质文化第六章 社会景观第七章 他者的套式第八章 可视的叙事史第九章 从见证人到历史学家第十章 超越图像学?第十一章 图像的文化史参考书目索引致谢
第一章 照片和肖像 写实主义的诱惑,严格地说,就是把图像等同于事实,在照片和肖像上表现得尤为强烈。正因为如此,这里需要对这两类图像做比较详细的分析。 摄影写实主义 早期的有关摄影史的讨论把这种新媒体视为对历史学的辅助手段。例如,早在1888年,乔治.弗朗西斯(George Francis)就在一次演讲中呼吁,应当系统地收集摄影照片,因为它们“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充分地描绘了我们的土地、房屋和生活方式”。历史学家面对的问题是,这些照片是否可信,或有多大的可信度?一向都有人这样说,“照相机从不撒谎”。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快照文化”中依然存在着一种诱惑,因为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把家庭和节日活动记录在胶卷中,并把绘画与照片等同起来,因此期望历史学家和艺术家能做出忠于事实的表述。 确实,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可能因为摄影技术的进步而发生转变。正如法国作家保罗·瓦莱里(Paul Valery,1871—1945)曾经指出的,在衡量历史准确性的标准上,我们开始增添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此这般的事实,诚如文字叙述的那样,可以拍成照片吗?”从很早以前开始,报纸就使用新闻照片来证明其报道的真实性。
无
文化史新视角,跨学科新角度,不错
图像证史,书名就很诱人,读起来也豪爽
彼得伯格多部作品已翻译成中文,每一本都是佳作!
一幅画所说的话何止千言万语。。。。。。。。。。。。。。。。。。
这也说明书中插图的重要性,即插图与书中的观点互补,而不仅仅的装饰,是能表达文字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
翻译的不错,比较浅显
学艺术的人需要懂得理论知识。
朋友推荐的,不知如何,还没有翻
还在看。看后再评价。
通俗易懂 逻辑性强 也比较适合一些思考的阅读
图文并茂,博大精深,网状叙述。
角度很特别 内容一般
好书,观点新颖,很受启发。
图书馆里借来看过后才买的!收藏!
不是讲解技法的,是方法论。
写得几好。值得一看
历史学习除了文字最重要的还有大量的图像,这本书分析了图像在历史研究中的突出作用,讲解了如何使用图像学习历史,探究历史。虽然是专业书籍,但是是一本好书。
关于图像与历史、社会变迁的跨学科力作,很好。
新史学
老师推荐的书
学习开辟史料来源与鉴别
很不通俗,容易打瞌睡
这次入手感觉还是不错的,应该认真研读一下!
老师推荐~应该是很好的一本书。
耐看的书,我是看了又看。
标题很大,内容一般,国外的很多心理体验国人借鉴意义不大。希望有国人写出自己的这个专题的理论文章。
名气很大,服务太差,一次买怕:3本书配货就是10天,而且遥无音训,最后满肚子火气的退货.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