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

张树华,张久珍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树华,张久珍  

页数:

477  

Tag标签:

无  

前言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一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封建式藏书楼,向以公共使用藏书为标志的近代图书馆的转变;另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变。两次转变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性质、任务、职能、结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等,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即以两次转变为主线,以历史时期为次序,分别论述各个时期我国图书馆的办馆观念和方针政策、各类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进展、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学教育的开展、图书馆协作组织的建立以及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等。  全书分为15章,第1-4章为20世纪前半叶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第5-15章为20世纪后半叶及21世纪初期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厚今薄古”的原则,突出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本书第1-8章、第10一12章由张树华执笔,第9章第1、2节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徐引篪馆长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杨沛超馆长执笔,其余章节由张久珍执笔。书中还引用了程焕文、吴唏、俞军立、王世伟、吴慰慈、董炎、王波、李广建、李国新等同志著作中的一些观点或内容,北京大学图书馆戴隆基馆长、清华大学图书馆肖燕老师、中山大学图书馆程焕文馆长提供了各馆新的发展情况及有关资料,刘绿茵、王京山、邢素丽为本书提供了一些资料,在此一并致谢。同时还要感谢本书具名和未具名的参考文献的作者。

内容概要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从纵向来讲,论述了自清朝末年至21世纪初期,一百多年间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从横向来讲,论述了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图书馆观念的变化、各类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进展、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图书馆协作组织的建立以及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等。  全书分为15章。第1—4章论述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文献信息电子化和图书馆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从第5章至第15章,用了较多的篇幅,分别论述了20世纪后半叶及21世纪初期中国图书馆事业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全书各章后均附有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张树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第l、2、3、4届学术委员,第1、2届“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组”组长,第3、4届“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委员会主任。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出版著作十余种,主要有:《北京各类型图书馆志》(1988年)、《图书馆学基础》(修订版) (合著,1991年)、《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导论》(合著,1997年)、《中国图书馆百年纪事》(合著,2004年)、《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合著,2005年)。另外,发表论文近百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萌芽和创始第一节 从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一、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历史背景二、维新派对创办公共性藏书楼所作的舆论准备与实践活动三、古越藏书楼的创办第二节 19世纪西方人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一、北京的教堂图书馆二、北京的私人图书馆三、上海的宗教等图书馆第三节 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建立一、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创建过程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藏书建设三、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规章制度第四节 清末政府对创建图书馆所做的三件事一、《学部奏拟定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摺》的颁布二、京师图书馆的创建三、各省立图书馆的建立参考文献附录Ⅰ第二章 辛亥革命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第一节 民国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一、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的设立二、《图书馆规程》和《通俗图书馆规程》的颁布第二节 蔡元培、鲁迅二位先生与图书馆一、蔡元培先生与图书馆二、鲁迅先生与图书馆第三节 民国初期的公共图书馆一、国立北平图书馆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三、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四、浙江省立图书馆五、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六、河北省立天津图书馆第四节 民国初期的通俗图书馆一、通俗图书馆发展的原因二、通俗图书馆的性质三、通俗图书馆的功用四、通俗图书馆的书刊选择五、通俗图书馆的图书流通工作六、通俗图书馆的文化普及和阅读辅导工作第五节 民国初期的高等学校图书馆一、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发展特点二、几所知名的大学图书馆第六节 民国初期的私立或团体图书馆一、私立东方图书馆二、私立上海鸿英图书馆三、私立松坡图书馆四、私立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私立北京木斋图书馆五、申报流通图书馆(量才图书馆)六、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七、中央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第七节 民国前后的中、小学校图书馆一、中、小学图书馆的萌芽(1884——1894年)二、中、小学图书馆的倡导时期(1895——1911年)三、中、小学图书馆的试办时期(1912——1919年)四、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时期(1920——1936年)五、抗日战争后(1937——1949年)参考文献附录Ⅱ第三章 五四运动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第一节 五四运动与图书馆一、五四运动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二、李大钊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三、五四运动以后的进步图书馆第二节 五四前后的“新图书馆运动”及几位图书馆界先驱人物一、五四前后的“新图书馆运动”二、杜定友先生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三、刘国钧先生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四、沈祖荣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五、李小缘先生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六、韦棣华女士的图书馆活动第三节 申华图书馆协会的建立及其组织一、中华图书馆协会的缘起二、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宗旨……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图书馆状况第五章 1959-1976年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第六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七章 80年代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第八章 80年代后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第九章 80年代后我国专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第十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发展第十一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几项举措第十二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教育的发展第十三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进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第十四章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历程第十五章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萌芽和创始  第一节 从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始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产生有四方面的因素:一是洋务派对西方图书馆概况的翻译和介绍;二是维新派对建立开放性藏书楼的倡导;三是在建立新式学堂的同时,设立开放性的藏书楼或图书馆;四是清朝灭亡的前夕,迫于当时的形势,在废科举、办学堂的同时,也制定了开办图书馆的章程和一些措施。  一、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历史背景  1.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每次战争都是以割地、赔款、求和作为结束。如: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两白银。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战争,攻占了大沽炮台,直逼天津,威胁到北京的安全。清政府急忙派人去谈判,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开放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湾、淡水、潮州(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l0个口岸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赔偿法国白银200万两。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侵略中国,直逼北京,清皇室仓惶出逃。英、法联军进北京后,火烧圆明园,大肆掠夺,抢走大批文物和金银珠宝。在英法联军的军事威胁下,清政府与之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增辟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至此,开放的通商口岸已达16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