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气本与神化

杨立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立华  

页数:

228  

Tag标签:

无  

前言

  张载的哲学思想研究,20世纪以来,受到学者的相当重视。胡适于1919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只写出了先秦部分,故对于宋元明清的道学或理学全未涉及。其实,以胡适当时的思想和心态,他也不太可能对道学或理学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冯友兰先生在1930年代初期完成了《中国哲学史》上下卷,此书得到当时学界的一致好评,认为全面超越了胡书,其原因固然是冯书完整地叙述了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哲学史,更主要的则是,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详于文字的考证训诂和历史境况的介绍,对文字所表达的哲学义理体会较浅,而冯书不重文字的训诂考证及相关的历史背景,特重于哲学义理的了解体会。  冯书下卷在“张横渠及二程”一章中提出,横渠思想从《易》推衍而来,横渠所谓太和,是指包括野马、尘埃在内的气之全体而言;在其散而未聚之状态中,此气即所谓太虚。“吾人所见空若无物的太虚,实非无物,不过气散而未聚耳,无所谓无也。”张岱年先生于1930年代后期写成的《中国哲学大纲》,对横渠之学尤为重视,他认为中国哲学中有唯气的本根论.即以气为万物的本根,横渠乃为此说之集大成者。他主张“张子的宇宙本根论中,最根本的观念有四,即气、太和、太虚、性。太和即阴阳会冲未分之气,太虚即气散而未聚无形可见之原始状态,性即气之固有之能动的本性”。他还指出张子哲学中次根本的观念亦有四,即道、天、易、理,“张子所谓道指存在历程或变化历程,天即太虚之别名。

内容概要

张载哲学在宋明理学的展开过程中所发挥的枢纽性作用,早已成为学术界的一般常识。长期以来,关于张载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界的热点之一。本书以相关基本文献的细读为基础,通过彰显文本自身的肌理,来重构张载哲学的固有脉络。在试图将张载哲学回置入历史的精神语境的过程当中,“述”的解释学态度重构了一个场域,而这一场域使得读者与思想家的“相遇”成为可能。

作者简介

杨立华,1971年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浙江大学工学学士(1992年),北京大学哲学硕士(1995年),北京大学哲学博士(1998年)。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来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的研究。迄今已出版专著《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著《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等,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 陈来导论 一 北宋立国基础中的畏与忧 二 历史鉴戒与疑忌之心 三 变法与党争 四 《左传》与《周官》 五 风俗与道德第一章 传略 一 生平 二 志趣与情性 三 道学交游第二章 虚与气 一 论形 二 论象 三 参两 四 虚与气 五 兼体无累 六 生死第三章 神与化 一 论化 二 论神 三 神与化 四 神化与虚实 五 小结第四章 太和 一 理 二 诚 三 道 四 小结第五章 物理 一 阴阳 二 众理 三 物怪第六章 感与性 一 物与感 二 感与通 三 感与性 四 圣人用感 五 余论第七章 心与性 一 论性 二 论心 三 心与知 四 文字与心第八章 成性 一 大与化 二 变化气质与虚心 三 弘大与谨敬 四 自诚明与自明诚 五 穷理 六 博文约礼第九章 礼乐 一 熙宁变法与“王政之事” 二 井田与封建 三 礼乐第十章 大易 一 《横渠易说》的成书年代 二 释《易》体例 三 大《易》归旨 四 《易》学哲学 五 《易》道中的政治哲学附录一 卦序与时义:程颐对王弼释《易》体例的超越 一 卦才 二 卦序与时义 三 释爻 四 政治哲学 五 结论附录二 论宋学禁欲取向的根源及其在思想史上的结果——从韩、李异同说起 一 救赎与觉世 二 思想组合的有限性及其禁欲的归趣 三 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4.正统异端之辨 这一点与上条相关,将别的学派斥为异端,实际上也就是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的过程。  5.以一种根本性的伦理精神形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这一要素并不是每一种思想形态都必须有的。对于强调圣人的救赎功能的理论建构而言,重要的是圣人的教化功能,只要使恶者“威畏而寡罪”就可以了,不需要每个人都在心里接受一种根本性的伦理精神。  上述这些基本的思想要素,又往往会与这样一些思想倾向结合在一起:(一)一多之辨,追求整齐同一,排斥多样性;(二)道术之辨,对道的极端强调,否定技术的重要性;(三)崇道抑文,对文的表达内容及形式加以限制。  当某种显著的社会结构的变迁超出了既有的知识框架的解释能力时,它便有了转变为某种学理化表达的可能。而具体的转化过程,则与当时的思想资源以及学术的一般趣味有关。这一转化的最终完成,则不能不归因于某个个体思想家的创造性阐发。此种学理化的表达一经成型,便会获得脱离原有的社会变迁基础的独立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知识阶层关注的核心。而在这一时期内的所有思想表达,都不能不笼罩在受其规定的视野之下。围绕着这一既经学理化表达的问题,既有思想资源中的一些要素被结合在一起。具体的组合虽然是无限多样的,它受到思想者的个人视域、生存背景和学术传承等因素的制约,但其基本形态却只有极为有限的几种。这几种基本形态,将各种具体的思想组合汇聚在其周围,而形成思想或学术的流派。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尽管基本的思想形态在本质上无法归一,但它们既然都围绕着一个大致相同的“核心问题”,在这一“核心问题”理论上可能结合的各种思想要素中,便总有为所有的基本形态所共有的因素。


编辑推荐

  张载的哲学思想研究,20世纪以来,受到学者的相当重视。《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以相关基本文献的细读为基础,通过彰显文本自身的肌理,来重构张载哲学的固有脉络。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传略、虚与气、神与化、感与性、心与性、礼乐、大易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气本与神化 PDF格式下载



正如杨立华老师自己说,张载思想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依然很糟糕,本书的出现极有可能对改变这一现状作出重要贡献。相信有着北宋士大夫精神潜质的杨立华老师会跟横渠有更多的内心深处的共鸣吧!


杨老师的文章基本上都看过,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曾以相同的名字在《中国哲学史》上发表过。本书好像是杨老师的第一本著作(除了那篇博士论文)。正如序言里陈来老师的评价,本书的论述是在对文本细致深入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品质在同类的书里应该是第一流的了。推荐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宋代哲学感兴趣的朋友读一读。另外,我还希望那本关于魏晋的书能早日出版。


这本书写的很有深度,的确不错,当然读起来是吃力点。


书的水平比较高,拿在手上感觉很雅致,很喜欢.


当当的服务很棒,书的质量很好,可能由于天气原因,送货稍微慢了一点点。可是服务很好,很喜欢!


还没抽出时间研读,不做褒贬,但本人对作者的儒家信徒立场持保留意见,这种立场加深了门户之见,有碍于客观理性的学术研究。


内容丰富,给好评。


内容不错,版本也不错,适合读一读!


和陈来另一位博士彭国翔的博士论文比起来,差了很多。我是看了彭的书,才对陈来其他博士的论文感兴趣的,但很失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