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美] 米尔顿·弗里德曼等,[美] 安娜·J.施瓦茨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 米尔顿·弗里德曼等,[美] 安娜·J.施瓦茨  

页数:

681  

译者:

巴曙松,王劲松 等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的由来,起源于十多年前我们中的一员与已故的沃尔特·斯图尔特的一次谈话。谈话的内容是如何对商业周期中的货币因素进行统计研究(这是当时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所作的关于经济周期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斯图尔特强调最好将美国内战之后的货币发展情况加以“分析性描述”(analytical narrative),以作为统计研究的背景,同时也指出有关“描述”的资料在当时并不容易获得,但是这种“分析性描述”会在数据之外为分析增加更为需要的视角。  他的建议使我们在原计划的专题报告中,增加了一章来描述货币存量的历史背景。这一章是在我们已经完成其余章节的第一稿之后才开始着手撰写的,但是它的确显示出了自己的生命力。由开始的一章变为两章,然后成为独立的一部分,现在已独立成书。虽然本书与统计分析各自单独成书,但是本书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本书所使用的一些统计数据在即将出版的姊妹篇《美国货币存量的趋势和周期,1867—1960》中有全面的解释(后者成稿在前,但是付印在后)。当我们修订《美国货币存量的趋势和周期,1867—1960》一书时,斯图尔特具有先见性的建议一次义一次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遵嘱所增加的对货币史的描述对我们所做的统计分析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对货币因素的周期性的兴趣,起源于它对商业周期的研究。与当前研究直接相关的最早研究成果是1947年出版的关于货币和库存现金的技术论文第4号(1947)。该书所作的估算,虽然目前已经被取代,但是它是货币序列研究的第一步,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以及Phillip cagan即将出版的《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1875—1955》一书中有关统汁的主体部分。一些早期的成果发表在两篇关于货币需求的不定期出版物上,以及一篇关于插值计算方法呵能存在的问题的技术性

内容概要

本书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本书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理论创立者,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Anna Jacobson Schwartz,1915—),美国经济史学家,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高级研究员。
译者:巴曙松 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博士后流动站指导专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在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并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获“中国基金业10年特别贡献奖”(2008年3月)、“地方金融贡献奖”(2008年8月),被评为《南方人物周刊》魅力五十人——睿智之魅。2007年4月起,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第2章 绿钞时期2.1 1867年货币存量的构成2.2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2.3 恢复铸币的政治斗争2.4 影响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2.5 与绿钞时期相联系的几个特殊问题2.6 总结第3章 银元政治和价格长期下降(1879—1897)3.1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3.2 银元政治3.3 导致货币存量改变的因素第4章 黄金通胀和银行改革(1897—1914)4.1 经济复苏时期(1897—1902)4.2 相对稳定增长时期(1903—1907)4.3 1907年的银行业危机4.4 支付限制解除后的银行改革4.5 后危机时代(1908—1914)4.6 货币存量数学意义上的变动4.7 回顾比较第5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初期(1914—1921)5.1 货币和银行结构的改变5.2 战时和战后的通货膨胀5.3 1920—1921年的衰退第6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发展期(1921—1929)6.1 货币、收入、价格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发展历程6.2 商业银行运营的变化6.3 货币政策的发展6.4 影响货币存量的因素6.5 总结第7章 大萧条时期(1929—1933)7.1 货币、收入、价格、速度和利率的发展历程7.2 引起货币存量变动的因素7.3 银行倒闭7.4 大萧条的国际特征7.5 货币政策的发展7.6 其他可选政策7.7 为何货币政策如此无能第8章 新政时期银行结构和货币本位的变化8.1 银行结构的变化8.2 货币本位制度的变化第9章 周期性变动(1933—1941)9.1 货币、收入、价格和流通速度的变化9.2 引起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9.3 基础货币的变动9.4 联邦储备政策9.5 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动9.6 1937年紧缩及随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性因素的角色第10章 二战时期的通货膨胀10.1 美国中立时期(1939年9月—1941年11月)10.2 二战赤字时代(1941年12月—1946年1月)10.3 战争结束到价格高峰(1945年8月—1948年8月)10.4 收支余额第11章 货币政策的复苏(1948—1960)11.1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11.2 导致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11.3 货币政策的发展11.4 为什么货币存量保持稳定增长第12章 战后货币流通速度上升12.1 替代资产收益率的变化12.2 货币替代物的发展12.3 以上考虑因素的综合效果12.4 稳定性预期第13章 总论13.1 货币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13.2 货币关系的稳定性13.3 货币方面变动的独立性13.4 表象的欺骗性附录A 基本表格附录B 名义货币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理事评论主题词索引

章节摘录

  前言  《美国货币史》洋洋大观,其主旨,以金融研究界的共识,一言以蔽之,就是“货币很重要”:货币是一个对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独立而可控的力量。在经济史上,可能很难找到比当前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更好的案例来分析和印证“货币很重要”这个观点了。如果说此前的经济周期基本上是从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活动扩散到金融市场的话,那么,当前的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第一次全球意义上从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迅速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新的经济周期,货币金融因素成为经济波动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主导这场全球金融海啸的,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制造出来的、被高杠杆扩散到全球的“有毒资产”,是华尔街自己制造出来的“货币魔鬼”。货币从这个层面再次证明了它自身的重要性。  美国一些金融界人士一度认为,美国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以研究大萧条著称的伯南克教授,正好担任美联储的主席,这使得此前只能代表伯南克研究水准的关于大萧条的专业成果,能够迅速成为美联储的力度很大的具体政策举措。如果从通常的教科书意义上,伯南克及其领导下的美联储在危机中采用了种种政策措施,在传统的中央银行学中多数是“非典型的货币政策”,但是其基本思路来自伯南克对于大萧条的研究。而在对于大萧条的种种深刻的研究中,弗里德曼及其《美国货币史》都是其中的权威著作,说伯南克的研究和当前的政策深受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的影响,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说法,读者可以从本书的分析脉络中找到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救市政策的理论上的蛛丝马迹。  第1章 绪论  本书讨论了美国货币存量。书中回顾了自南北战争(Civi1 War)刚刚结束到1960年的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货币存量的变化,研究了其变化的决定因素,并分析了货币存量对历史重大事件的影响。  我们的分析之所以从1867年开始,是因为1867年是美国货币存量估计值形成连续序列的最早时点。当《国民银行法》(Nationa1 Banking Act)在南北战争期间通过的时候,人们都相信州立银行很快就将不复存在。结果,联邦针对州立银行的系统的数据统计中止了。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州立银行只是经历了暂时的萎靡,并没有完全地衰落。因此,我们的统计数据中有一段严重的缺失。南北战争前的统计数据也要比1863—1867年的数据更容易获得。  像在其他时期、地点一样,在本书跨越的时期里,货币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其中的发展,以至于本书读起来可能有点像一般的经济史。不过我们提醒读者并非如此,本书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自始至终,我们都在跟踪一条线索,那就是货币存量,我们对这条线索的关注也决定了本书将详细分析哪些事件,而哪些将被一带而过。  我们所构筑的货币存量估计值第一次给出了时间跨度超过90年的连续序列。如图1所示(表A-1中给出了具体数据),这些估计值清晰地显示了自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历史上大多数主要事件对货币存量的影响。

媒体关注与评论

  《美国货币史》改变了有关大萧条的争论。这部为所有宏观经济学家所熟知的著作,详细考察了美国货币存量的变化——无论是当局的主观货币政策所致,还是银行体系变化等非个人力量所致——与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变化的关系。本书的主要目标是探究近一个世纪以来货币力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伯南克(Ben Bernanke),美联储主席  本书将难以计数的事件巧妙完美地融合在货币制度、法规、政策、人物和政治的历史演进中,叙述引人入胜,并以清晰的写作手法跃然纸上……本书将成为货币研究领域少有的名留青史的著作之一。          ———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货币史》是一个著名的、长期的历史性和经济性学识的成功。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运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把90多年的繁杂的、多变的经济史组织成一幅条理清晰的画面,在这里,主要的事件因为其原因已被确认而变得很容易理解。这幅画面与我们的直觉是一致的: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大萧条是一次本不应当发生的事件,它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这部著作必将为经济学家们所推崇。本书注定从一开始就成为经典,而不是逐步被认可的经典。这部鸿篇巨制耗费了巨大的工作量,作者们倾尽全力地描写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国货币史,并且没有被他们所考察的烦琐的细节所迷惑。全书充满了原创性和学术性,并有其他很多使之成为“经典”的因素。所有这些都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阿兰?梅尔策(Allan H. Meltzer),著名经济学家  对于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从货币理论上分析得最为透彻的经典著作应首推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美国货币史》。因此,在这次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海啸”发生之时,读者可以从这本书的分析脉络中找到指导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应对之策理论的蛛丝马迹,就毫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林毅夫,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编辑推荐

  “《大衰退》的全版译本,弗里德曼经典巨著,中译本首次授权出版”  《美国货币史(1867-1960)》看点:  1. 经济学大师的经典巨著。弗里德曼为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是他的成名之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 《美国货币史(1867-1960)》是对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分析得最为透彻的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而当前日益严重的美国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日益深化、波及全球的大背景下,《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中文版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3. 尽管《美国货币史(1867-1960)》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它是写给普通人看的。书中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的类比,确保“门外汉”也能读懂,这也是《美国货币史(1867-1960)》有潜力成为一本学术畅销书的原因。  4. 译者巴曙松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号召力,经常为国内多家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公司进行培训,已在各种场合帮我们宣传此书,从而为我社的营销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读者对象:  1. 金融机构(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2. 各级政府机构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  3. 广大高校教师、研究生;  4. 对金融危机和美国经济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PDF格式下载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理论创立者,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美国货币史(1867-1960)》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对于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从货币理论上分析得最为透彻的经典著作应首推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美国货币史》。因此,在这次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海啸”发生之时,读者可以从这本书的分析脉络中找到指导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应对之策理论的蛛丝马迹,就毫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美国货币史》改变了有关大萧条的争论。这部为所有宏观经济学家所熟知的著作,详细考察了美国货币存量的变化——无论是当局的主观货币政策所致,还是银行体系变化等非个人力量所致——与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变化的关系。本书的主要目标是探究近一个世纪以来货币力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运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把90多年的繁杂的、多变的经济史组织成一幅条理清晰的画面,在这里,主要的事件因为其原因已被确认而变得很容易理解。这幅画面与我们的直觉是一致的: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大萧条是一次本不应当发生的事件,它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

这部著作必将为经济学家们所推崇。本书注定从一开始就成为经典,而不是逐步被认可的经典。这部鸿篇巨制耗费了巨大的工作量,作者们倾尽全力地描写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国货币史,并且没有被他们所考察的烦琐的细节所迷惑。全书充满了原创性和学术性,并有其他很多使之成为“经典”的因素。所有这些都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国货币史(1867-1960)》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 经济学大师的经典巨著。弗里德曼为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本书是他的成名之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 本书是对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分析得最为透彻的一本书。而当前日益严重的美国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日益深化、波及全球的大背景下,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3. 尽管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它是写给普通人看的。书中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的类比,确保“门外汉”也能读懂,这也是本书有潜力成为一本学术畅销书的原因。


作为新自由主义的旗手、货币主义大师,这部与施瓦茨合著的《美国货币史》,奠定了弗里德曼在经济学界的江湖大佬地位。
这部《美国货币史(1867—1960)》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这位货币主义大师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告诉我们经济的核心是金融,而金融的核心就是货币,要研究一国经济运行及经济周期变化的规律,离开了货币和货币政策,那是万万不能的。
弗里德曼的研究让我们了解到,错误的货币政策将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多么大的灾难,比如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本就是一次不应当发生的事件,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而正是美联储错误地实现了紧缩货币政策,才使危机进一步加剧。同理我们可以推断出,长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正是1970年代大滞胀的罪魁祸首!由此可见,正确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多么的至关重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货币政策无法承载更多的目标,维护币值稳定,应当成为货币政策首要乃至唯一的目标。
如何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制度,如何让货币政策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而不是添乱,这是大师留给世人最大的思考与启迪。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透彻分析美国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动荡背后的货币战争太专业了 读的进度很慢


从买来到读完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对于我这样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来说,确切的说应该是啃完的。因为在这之前的7年时间里,出于兴趣以及自身的需要,我仅仅自学了《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理财》等金融专业课程,闲暇时看看金融类的报刊杂志,浏览浏览财经类网站,毕竟不是系统的学习,知识比较零散,在这样的基础上来理解一本被现任美联储主席奉为经典的巨著着实有些难度,更何况网上有自称是经济专业硕士的人也说看不懂它。个人理解,该书描述了美国银行体系从各自为政的分散银行系统到以美联储建立为标志的中央银行系统再到20世纪30年代存款保险制度对统一银行系统完善的探索历史。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本书很适合作为《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比较而言,几年前读人大出版社编写的《货币银行学》则浅显了许多。书中尚未完全理解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前几章,因为那个时候的货币体系与当下相差很大,货币种类繁杂,国际经济环境更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涉及到黄金和外汇问题的篇幅。总体来说吃透了80%,然而即使通读一遍就完全掌握了,它也是一本需要时常拿出来反复琢磨的书,因为从中一方面能感受到作者们治学的严谨,另一方面作者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对后来者颇有启迪。我想这才是本书的精髓。序言、绪论和译后记亦是可圈可点,尤其是绪论中提出的很多结论和观点对读者从宏观的角度来理解全书大有裨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4章节,该节是为后续篇章论述打基础的,可以配合附录B来看。翻译整体来说不错,有个别地方读起来有些绕口,或许是语言叙述习惯的不同所致。


这是货币主义大师费利民(弗里德曼)所合撰的《美国货币史》,详细剖析了美联储的前世今生,洞悉了美联储作为金融危机之源的奥秘。要了解政府失灵,本书不能不读。


透彻分析美国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看懂全球金融动荡背后的货币战争


作者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经济学家,写的书自然不用说,细细品味从中获益匪浅,美国的货币史虽然讲的是1960年以前的历史但是还是给人比较多的启发,弗里德曼+施瓦茨这两个人的专业水平毋庸置疑。


帮同学买的,随意翻了翻,这本书很好诠释了“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喜欢收藏的朋友,值得一买!虽然没有读过,但略知一二,主要就是研究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美国之所以能在短短两百多年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有它的科学性和必然性,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


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把美国货币史描述得十分透彻,看了它再去学宏观会有大帮助


货币经济学经典著作,弗里德曼大师之作


透彻分析美国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


了解美国货币、金融发展的必读书目


这本书描述了美国近100年的货币史,里面的案例和分析非常到位,只是当今的美国货币政策相较以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能把这本书当成历史来看。


读史书明智,货币史同样如此。
本书涉及美国历次货币流动性与通胀的关系,结合《美国史》相信应该能给予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朋友以启迪。


  弗里德曼的论文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1953年)则替他稍后几十年的研究方法论架构了模型,并且也成为了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主要框架之一。他主张经济学身为一种学科,应该免于客观的价值衡量。除此之外,一个经济理论有用与否,不应该是以它对现实的描述(例如头发颜色)作为衡量标准,而是应该以它能否有效作为对未来情况的预测为基准。


老弗里德曼的经典之作,对货币金融学问有兴趣的同仁必备之书,趁低收下了,机会难得,呵呵。


非常经典的一本书,bernanke说,正式这本书引导他走上了货币经济学的研究道路。可惜翻译质量太差,估计也没有认真校阅过,这一点比较失望。


是美国的货币历史,分明其中有中国现在货币的特色,还没静下心好好看,慢慢来


了解美国货币历史发展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别人推荐买的,买来过来没有让我失望。正文500页,附录附表100页的大部头。500页的正文部分,每一页都可以另外展开再写一本厚500页的书。是研究经济和金融的必看书之一。不过感觉有点深奥,绝不是通俗意义上的普及式的经济史或金融史读物。


了解美国货币历史必读的一本书


研究美国经济史、货币主义经济学思想必备读物。


理论性很强,将难以计数的事件巧妙完美地融合在货币制度、法规、政策、人物和政治的历史演进中,叙述引人入胜,并以清晰的写作手法跃然纸上,读进去会有很大收获


 理论性很强,将难以计数的事件巧妙完美地融合在货币制度、法规、政策、人物和政治的历史演进中,叙述引人入胜,并以清晰的写作手法跃然纸上,读进去会有很大收获


清晰线条,以货币熟练为线索分析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书面有点脏不过是正版。。。。想了解美国货币的发展此书足以。。。


了解美国的货币战略,让人起到警示作用,规避损失。


不用说了,直接买了仔细研读,用心收藏就是了。这种大师级的人物,写的经典书籍,那是必须买的。弗里德曼的此书,是改变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发展史的拐点书。


本书内容丰富,知识量大,作者分析深入浅出,是学习货币史的一部很好的书。


面对弗里德曼的经典之作,我还能说什么。面对巴曙松先生带一帮学生糟蹋经典,我又能说什么?


对书里大萧条的解释很感兴趣,重新思考大萧条,原来走出大萧条不是罗斯福新政,而是二战。书里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来客观科学的解释现象,总之,是一本严谨的书,如果对经济学感兴趣,可以买来看看。


这是朋友推荐我看的一本书,大概开了一下,很不错,可以了解到全球的金融市场


弗里德曼的著述,巴曙松的译作,真是经典的结合啊!


弗里德曼的经典著作,值得一读!


弗里德曼的巨著,深入学习


非常值得收藏的一本书,对货币的历史做了很深入的介绍。


弗里德曼的经典之作经管专业必读


弗里德曼的经典之作,非常好


本书为弗里德曼的不朽之作,征引文献翔实,郑重推荐阅读收藏!(翻译上还可以再修订提高一步)


能够拓宽视野,了解一些经济金融现象的来龙去脉,需要慢慢的学习。


弗里德曼的这本书读本科的时候就有老师推荐。今天买了,刚刚翻翻就被吸引住了。翻译也算挺好。


了解货币史比了解战争史更重要


弗里德曼的著作,功夫下得足,非常好


一定看看的好书。啥时候咱们的货币史也可以写成这样?


我不敢说自己是专业的,但是,这本书绝对是厚重和经典的。我们看到了极为丰富的资料,看到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和见识。随便拿出几页,都可以发表到《经济研究》。我们只能对大师的治学态度表示尊敬,难怪人家能得诺贝尔奖。不过这本书确实属于专业人士,至少要经济或者相关专业硕士毕业,并且最好有过工作经验的,对经济真正感兴趣的人来看。


可以的,当做教科书去了解那段货币史


好好复习了一遍货币史


主要从历年数据来分析,这本书是很多经济类教材的参考文献~~个人觉得有点难,现在正在研究中


弗里德曼的书,还有什么好说的


弗里德曼的书很不错,我喜欢


弗里德曼值得一读。


拿到手发现是非常厚的一本书,看了几十页发现是非常严谨的理论研究书籍,因为不了解美国的情况,读起来有些费劲,打算好好研读。


买来大概翻了机会,觉得是本好书,我比较相信美国人写的书,好看,真实!计划下一本仔细研读的书就是这本书了!


大学的金融老师寄买!很喜欢!


最近研究经济危机 可以参考


书不错 就是专业术语 太多了 我这个不是学经济学的 看起来有点看的不太懂书不错 是正版


经典之作,经济学与八卦混搭


美国人的研究思维、做事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专业性强,信息量达,作为经济学专业认识参考佳作!


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时间去休学经济学识的人来说,这个真的不错。


好书,不过还是要一些经济学基础


必看,经济学必修。


本书,专业不失格调,经典不落潮流,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大战略大思想,值得一读


一开始以为是小本的书,没想到竟然是大本的,书也很厚,内容也很好,适合学经济的人看看。


作为一个经济系的学生,到现在还没有能够拜读完这本著作,感到实在很惭愧。
这本书语言平实,而且有许多的图表,在阅读时反复查阅,亦有一番乐趣。虽然其中所述之事离我们略显遥远,但从中还是能够得出一些启示。
希望能够有这样的毅力,能够在大二结束前读完。


质量很好,跟想象中的畅销书感觉有些差别,很学术,好好好研究才行啊~


真的是本好书,看得出无论作者还是译者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不过还是很难看懂看明白,还是留给专业人士吧


我给五星的原因是真的很学术这样的作者是有诚意的,数字详实,论证清楚,条理明晰。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可读性因为太多数字引用而降低。书中更偏向讲事实,而不是讲故事


基础教材,一本平常而深刻的经济全书。


货币主义的经典巨作,一直拖到现在才有时间买,今天终于拿到了,哈哈


大师的经典著作,受益颇多


了解经济与社会变革必读书籍,值得推荐


经济思想的力作。


刚到手,大致翻了一下,只能感叹一声:非常专业。待看完了再来详评一下内容。
虽然一直看好新凯恩斯主义,但是货币主义却有更多的论据;两个学派斗得鸡飞狗跳,宏观经济界的美事一桩!


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在经典著作中学习


拿到这本书,还没看完,感觉比较好,至少翻译的还行,就是要很多专业知识,不然是不是太懂,


早就听说这本书很经典,值得拜读!


经典的一本书籍。建议仔细阅读


经典著作,拜读!


翻译很好,经典著作


伟大人物伟大著作,必读。


还没看,想搞明白的地方很多,应该是不错的书,作者和翻译人员看得出不是泛泛之流。


用数字说话,经典就是经典,拜读后,对哈耶克的用观念战胜观念有了更加深的认识


棒啊,不过要好好研究才能有所获


作为兴趣而言,这本书有点过于专业,不得不说这是本好书,需要沉下心去读


大师经典
没有别的 推荐购买


书是一定好的!就是读他的人需要一定的水平!


大师之作,在研读中


巴曙松老师推荐,一定没错


巴曙松巴博的译作还是值得期待的


这个就不要说了吧,大师级的分析


是本能提高分析能力的好书


还没读,但属于经典,慢慢品读


首先,我得声明,这是一本好书。但是,我看的不明白,不是说他的内容很难懂,也许,确实有这样的成分,可最主要的还是这本书太厚了,我都没有看下去的勇气,哎......


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


书还没有来得及看,但是十分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巨大收获


书刚收到,很不错的一本书。


当然的好书,有些内容不容易看懂


回顾历史是最真实的再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