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法】弗朗索瓦·余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07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法】弗朗索瓦·余莲  

页数:

252  

译者:

卓立  

Tag标签:

无  

前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这套丛书精选了赫然于汉学家案头的那些奠基之作。这些著作是西方学宿公认的经典,在西方学界理解中国思想的进程中,这些经典奠定了范式和框架。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推开一扇窗户,中国的知识分子可以藉此领略海外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的图景。  二十年前,在研究中国思想的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之间还横亘着一条鸿沟。西方学者在撰写著作之前,需要阅读中国杰出学者和西方同行的作品,然后才能自己落笔著述。但在中国人看来,西方人对中国思想的研究顶多是边角的余兴。中国是孤悬于西方学者研究边缘的对象,中国学者也并不重视西方人研习中国文化的著作,于是,两个学术群体之间几乎没有对话。  今天大量汉学家们的作品被翻译出版,充盈着中国的书店卖场;学者们则在中西学府之间往来切磋,络绎不绝。顶尖的中国学者臻缮了他们的外语技能,在他们的著作中对西方同道们的研究兴趣也与日俱增。西方学者也终于能用中文和中国同行一起参加中国的会议和研讨。西方学者认识到中国的哲学和文化仍然鲜活,生活在其中的中国人就是最好的体现。

内容概要

  《势(中国的效力观)》是一本话题独特,生动有力地探讨中国思想的书。《势(中国的效力观)》集中讨论中国的“势”这一概念。中国思想非常注意“势”,它相当于西方人所谓的“局势逻辑”,人在面对某种状况时,只有当他懂得利用其所身处的局势,他的行动才会带来效果。为了实现一个趋势所具有的可能性,他必须知道从那些还处于萌芽状态之中的元素里,分辨哪些是有益的而加以鼓励,哪些是有害的而应该阻止,正如一个园丁会加护良性植物也会除掉杂草的根。  《势(中国的效力观)》作者余莲教授检视了中国经典里关于势的论述,涵盖了政治、战略、书法、绘画、文章之体气、龙的意象、势在现实世界里的运作等等,既有宏观的视野,又有提供佐证的具体细节,全面地探讨了历来中国人对效力的想法及实际应用。

作者简介

  余莲,(1951—),法国哲学家,著名汉学家。曾任法国中国研究协会主席(1988-1990)、巴黎国际哲学学院所长。研究领域:哲学与中国思想(上古思想、新儒学、中国古典文学及美学理论),比较方法学与跨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总序引言一 静与动之间二 令人尴尬的暖昧性:势(“位置”、“情势”、“权力”、“活力”)三 不同场域共有的一致性:组合之中起作用的潜势状态、机能运作的两极性、交替作用的趋势四 一个文化里具有启发性的一个字五 反观我们的哲学成见六 在我们的质询内部往上溯源敬告读者第一卷第一章 有效力的布置所产生的可能性(战略上)一 投入之前胜负已决二 从趋势产生可能性的概念三 势胜过人的美德,摒除一切超自然因素四 情况的变化与势的更新五 重要的原创性:避免正面冲突第二章 势位是决定的因素(政治上)一 效力外在于人的性格二 政治权势以力量强弱关系来运作三 君主至上的势位作为专制政体的工具四 权力趋势的自动性五 中国人的势观的激进性第一卷结论 一种操纵逻辑一 战略布局和政治部署的类比二 道德派对抗现实派三 理论上折衷,根本上一致四 历史上的折衷与中国人的原创性五 操纵的艺术第二卷第三章 形式蕴涵的激情,类型产生的效果一 没有模仿:艺术被视为通行的力量之现实化二 书法中的形式——力量三 绘画中形象的内在力量四 美学上有效力的布置五 文学的形式与效果的趋势六 与文体的概念不同第四章 山水中的生命线一 山水中的生命线二 后退的效果和美学上的缩小三 山水画的整体动作四 诗空间里的远的效果第五章 有效布置的类型一 技术说明表二 手或身体的有效布置三 最能体现动作效力的姿态四 诗中策略性的布局五言说的布置与诗的“深度”第六章 活力持续不断一 共同的明证二 书法中连接的势三 在绘画中四 在诗中五 小说中第二卷结论 龙的主题一 形状里的潜能二 以交替作用制造变化三 无穷尽的变化使人难以捉摸四 龙和云:使生命跃动的力量五“空虚”与“超出”都含有势的力量第三卷第七章 历史现况与趋势一 何谓历史现况?二 (从封建制到郡县制)历史变迁的必然性三 交替的趋势四 逆转的逻辑五 道德的策略:历史实况作为可以操作的布局六 例证:文学中更新的趋势七 中国人的历史观是无终点的,不是由事件叙述构成八 因果论解释与趋势观的诠释第八章 在现实中运作的势一 中国传统对因果论的诠释不太感兴趣二 自然中势的意义三 宗教上的去迷思和趋势观的解释四 现实的势及其操作五 “理势”概念及其对自然现象的诠释六 势理不可分七 对形而上学理念的批判和治的意识形态八 具体的势揭示了调节之理,势理可互相逆转九 对政治“现实主义”的批判:理势同行十 中国人的势观既不是机械论的也不是目的论的十一 没有因果论:既无主体也无启动因/十二 自发性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势,或者期盼上帝第三卷结论 顺应与效力一 既无悲剧的英雄主义,也无无私的观想二 顺应两极互相作用而变化的封闭体系三 智慧或是战略:顺应趋势引用书目

章节摘录

  人与自然的关系亦作如是观,只有当他不明白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时,他才会相信天的干预。即使这样的“神秘”也是相对的,因为在小河中行舟的人百分之百相信他自己的掌握能力,但在大河里或者大海上行船时,人们经常会向天呼求庇护。这两者都属于相同性质的活动,可是比例不一样的时候,对现象所做的理性之分析和解释也会不同,有时候很清楚,有时候则暖昧难明。即使两艘船在风力与水力的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中并肩航行,其中一艘继续漂浮而另一艘渐渐沉入水里;这样的结果与天的介入完全无关,船所处的局势才足以说明⑦。事实上,水与船是两个“实体”,在它们接触之后,就产生某一种客观的(并且由数据)决定的“关系”,由此又以某一种方式产生一个“趋向”,使变化的过程必然往某一个方向发展,也就是趋向漂浮或者趋向沉船(“数存,然后势形乎其间焉”)。或沉或浮,都符合个别的决定条件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趋势(“适当其数乘其势”),而且这个趋势与现实变得不可分离,犹如“影子或回声”。不过,依照现象的外观,趋势有时候是可见的,有时候是不可见的;但其中起作用的道理总是一样的。  因此,此处比上文中还更清楚,以趋势为基础的解释取代了期待中的因果论之说法,前者正是抗拒宗教幻想、去迷思的最终和最强烈的论述。问题确实以极明显的话提出的,如果现实里的每一件事都由某一种来自事物之间客观可测量的关系的趋势支配,那么“天果狭于势也”?事实上,天运行时,也受小时和季节等计算尺度的限制。天一旦变得“又高又大”,就无法再变成“又低又小”;它一旦活动起来,就“不能随意稍停一会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