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学

(英)吉登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04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英)吉登斯  

页数:

870  

译者:

李康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部好的教材,可以对一个学科的发展起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教材建设在每一门现代科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都被当作一项核心的任务.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学发展来说,自然也不例外。自中国社会学重建之日起,中国的社会学教育工作者就十分重视社会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毋庸置疑,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在各个学科中形成一套由本国学者撰写的、与本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相适应的本土化教材体系,既是教材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最终目标,也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但具体到中国社会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学科来说,不仅在重建以来的20多年时间里,而且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M隧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社会学教材都应该是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作为一个仍然处在重建过程之中的学科来说。“中国的社会学属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补课”。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我们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学术发展水乎还没有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之前,向发达国家学习始终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  引进发达国家的教材可以有多种形式。从国内的实际情形来看,目前比较常见的形式至少有三种。一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需要,从若干国外优秀教材或原著中选择部分章节,在未经翻译的情况下重新改编成一本新教材,二是直接以影印本的形式将国外的优秀教材重新出版,三是将国外优秀的教材翻译成中文出版。前两种形式的优点是将外文著作直接以原文形式呈现给读者,使原作所具有的信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被保留下来(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一批社会学经典教材的影印本)。但这两种形式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方面,至少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正如费孝通先生指出的那样,我国绝大多数教社会学课程的教师以及上这门课的学生,还做不到流畅地阅读外文原著,因此,以外文原文形式出版的教材所能够产生的影响在范围上就必将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我认为可能是更重要的一面),虽然外文本在保留原文信息方面有着自己的长处,但它却永远有着自己致命的一个短处,即它永远是以非汉语的形式存在,因而它永远不能成为汉语文化或汉语学术的一个有机部分。即使在未来,中国读者的外文水平普遍提高了,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流畅地阅读外文原著”了,情况也是如此。从这一角度来讲,外文著作(包括教材)的汉语译本在推动汉语文化和学术建设方面所具有的地位是外文原文的改编本或影印本所无法取代的。因此,以中译本的形式引进国外优秀的社会学教材就不仅曾经是、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将会是我们引进国外社会学教材的一个主要形式。并且,从这同样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说,虽然国内(尤其是近几年来)已经出版了不少国外优秀社会学教材的中译本,但从国内在这方面的需要来看,现有的译本不是多子而是还远远不够。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北京大学出版社在推出了《社会学经典教材影印丛书》之后,又决定再编辑出版一套《社会学经典教材译丛》。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举措。这两套丛书结合起来,必将对我国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既需要更好地了解国外先进的文化和学术,与世界“接轨”,也需要不断地推进和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学术。前者是我们融人世界民族大家庭的必要途径,后者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而引进、出版更多的国外优秀教材,正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土文化和学术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可能永远需要用“两条腿’走路:既要推出更多更好的外文原文影印本图书,又要推出更多更好的国外优秀著作的中译本。在这个全球化和文化多元的时代,做到这一点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内容概要

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学》历经修订,已经出到第五版,为社会学学人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概论论述明晰,编排生动,视野新颖,素材丰富。当今世界顶尖社会学家亲手编著,成功地做到了深入浅出,融会新知。
第五版涵盖了社会学所有核心论题,融人了大量实质性的新材料。全书自始至终将古典与当代的理论和数据密切融合,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例证。
第五版还包括
。有关全球不平等、残障、老年化和生命历程、风险、网络社会和恐怖主义,以及其他许多此前遗漏或最新发展的话题;
各章皆有大量学习辅导,例如本章要点、思考建议、阅读指南,有助于巩固学生之所学;
添加了大量照片、图表、案例、漫画,让观念回归生活,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作者简介

[英]安东尼·吉登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院长,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

书籍目录

作者致谢
本书说明
书的框架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第一节 社会学的视角
学习社会学
第二节 社会学思维的发展
1.2.1 理论与理论思路
1.2.2 早期理论家
1.2.3 现代理论思路
1.2.4 社会学中的理论思维
1.2.5 分析的层次: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
第三节 生活中社会学如何能够帮助我们?
本章要点
网络导航
第二章 全球化与变迁世界
第一节 社会的类型
2.1.1 正在消逝的世界:前现代社会及其命运
2.1.2 现代世界:工业化社会
2.1.3 全球发展
第二节 社会变迁
2.2.1 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2.2.2 现代的变迁
第三节 全球化
2.3.1 推动全球化的因素
2.3.2 全球化之辩
2.3.3 全球化的影响
小结:全球治理之需
本章要点
思考建议
阅读指南
网络导航
第三章 社会学问题的设问与解答
 第一节 社会学的设问
3.1.1 贯彻科学的取向
3.1.2 研究步骤
第二节 理解因果
因果与相关
 第三节 研究方法
3.3.1 民族志
3.3.2 问卷调查
3.3.3 实验
3.3.4 生活史
3.3.5 比较研究
3.3.6 历史分析
3.3.7 综合比较研究与历史研究
 第四节 现实世界中的研究:方法、问题与陷阱
3.4.1 人类主体与伦理问题
3.4.2 社会学仅仅是重述显而易见之事吗?
3.4.3 社会学的影响
本章要点
思考建议
阅读指南
网络导航
第四章 社会学中的理论思维
 第一节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二节 四大理论问题
4.2.1 结构与行动
4.2.2 共识与冲突
4.2.3 性别问题
4.2.4 现代世界的塑造
 第三节 晚近的社会学理论
4.3.1 后现代主义
4.3.2 米歇尔-福柯
 第四节 四位当代社会学家
4.4.1 尤尔根·哈贝马斯:民主与公共领域
4.4.2 乌尔里希·贝克:全球风险社会
4.4.3 曼纽埃尔·卡斯特:网络经济
4.4.4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反思性
小结
   本章要点
   思考建议
   阅读指南
   网络导航
第五章 社会互动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日常生活的研究
 第二节 非言语沟通
5.2.1 “脸面”、姿势与情感
5.2.2 非言语沟通号陛别
 第三节 互动的社会规则
5.3.1 共享理解
5.3.2 加芬克尔的实验
5.3.3 “蓄意破坏互动”
5.3.4 反应性惊呼
 第四节 互动中的脸面、身体与言说
5.4.1 接触
5.4.2 印象管理
5.4.3 个人空间
 第五节 时空中的互动
5.5.1 钟表时间
5.5.2 社会生活与时至秩序安排
5.5.3 文化和历史视角下的日常生活
5.5.4 现实的社会建构:社会学角度的论争
5.5.5 网络空间上的社会互动
小结:接近的冲动?
本章要点
思考建议
阅读指南
网络导航
第六章 社会化、生命历程与老年化
 第一节 文化、社会与儿童社会化
6.1.1 儿童发展理论
6.1.2 社会化中介
 第二节 社会性别的社会化
6.2.1 父母与成年人的反应
6.2.2 社会性别习得
6.2.3 故事书与电视
6.2.4 非生理性别化育儿的困难
6.2.5 社会学角度的论争
 第三节 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
6.3.1 孩童期
6.3.2 青少期
6.3.3 青壮期
6.3.4 壮年期
6.3.5 老年期
 第四节 老年化
6.4.1 英国社会的老龄化
6.4.2 人们如何步入老年?
6.4.3 逐渐衰老:多种相争的社会学说明
6.4.4 英国老年化的特征
6.4.5 老年化的政治化
6.4.6 世界人口的老龄化
   本章要点
   思考建议
   阅读指南
   网络导航
第七章 家庭与亲密关系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历史上的家庭
7.2.1 家庭生活的演变
7.2.2 我们从不像那样:传统家庭的神话
7.2.3 世界范围内家庭模式的变迁
 第三节 英国的家庭与亲密关系
7.3.1 整体特征
7.3.2 家庭模式的演变与多样性
7.3.3 家庭内部的不平等
7.3.4 亲人暴力
7.3.5 家庭暴力
7.3.6 离婚与分居
7.3.7 家庭生活态度的变迁
7.3.8 新型伴侣关系与继亲家庭
7.3.9 传统婚姻与家庭生活形式的替代选择
 第四节 有关家庭与亲密关系的理论视角
7.4.1 功能主义
7.4.2 女性主义思路
  7.4.3 晚近的视角
 小结:家庭价值观之辩
   本章要点
   思考建议
   阅读指南
   网络导航
第八章 健康、疾病与残障
第九章 分层与阶级
第十章 贫困、社会排斥与福利
第十一章 全球不平等
第十二章 性与社会性别
第十三章 种族、族群性与迁移
第十四章 现代社会中的宗教
第十五章 传媒
第十六章 组织与网络
第十七章 教育  
第十八章 劳动与经济生活
第十九章 犯罪与越轨
第二十章 政治、政府与恐怖主义
第二十一章 城市与都市空间
第二十二章 环境与风险
参考文献
术语汇编
致谢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站在21世纪的开端,我们今天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它既令人倍感困扰,又充满了有关未来的非凡承诺。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世界,充斥着深刻的冲突、张力和社会分隔,以及现代技术对于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纵使如此,我们依然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命运,改善我们的生活,直至前人无法想像的程度。  这个世界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处境与我们的父辈和祖辈竟是如此迥异?未来变迁的方向将是什么?社会学首要关注的就是这些问题,这门研究领域因此在现代思想文化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社会学就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群体和社会的科学研究。它是一项令人着迷而欲罢不能的事业,因为它的主题就是作为社会存在的我们自己的行为。社会学的研究范围极为宽广,从分析街上行人之间的短暂接触,到探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之类的全球社会进程。  我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依据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特征来看待这个世界的。社会学则揭示了需要采取更为宽阔的视角,来看我们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又为什么会这样行事。它让我们了解到,我们认为是自然的、理所当然的、好的或是真的东西,可能并非如此。我们的生活中所谓的“给定因素”,其实受到历史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强烈影响。我们的个体生活其实通过细碎微妙但却复杂深刻的方式,反映了我们的社会经验的背景。对于这些方式的理解,正是社会学眼光的基础。  第一节 社会学的视角  学习从社会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换言之,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去观察,意味着对于想像力的培养。学习社会学不能只是遵循获取知识的常规步骤。所谓社会学家,就是能够自如地跳出个人所处环境的直观性,将事情置于一个更广泛的背景。社会学的研究所依赖的,若是依照美国学者C?赖特?米尔斯的名言来说,就是所谓的社会学想像力(Mi11s1970)。  社会学想像力首先要求我们的,就是“想像自己脱离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熟悉的惯例,以便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它们。想一想喝杯咖啡这个简单的行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能从这样一个表面上枯燥无味的行为片段中说出些什么?实在太多了。  第一,我们可以指出,咖啡并不只是一种提神的东西。作为我们日常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它还具有符号价值。与喝咖啡相联系的仪式要比消耗这杯饮料本身这个举动重要得多。对于许多西方人来说,早上这一杯咖啡是个人例行常规的核心,是开始新一天的重要的第一步。早上喝过咖啡之后常常接着白天与其他人一起喝咖啡,这是某种社会仪式的基础。约在一起喝咖啡的两个人更感兴趣的或许是聚在一起聊聊天,而不是实际喝了什么。事实上,社会的饮食行为都是为社会互动以及仪式的实施提供场合,而这些都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丰富主题。  第二,咖啡是一种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对大脑有刺激作用。许多人喝咖啡是因为它“特别提神”。通过喝咖啡的短暂休息,会让办公室的漫长白天和深夜的苦读好过得多。咖啡是一种会上瘾的东西,但在西方文化中,大多数人并不把嗜好喝咖啡的人看成是吸毒的人。咖啡就像酒精一样,是一种社会能够接受的毒品,而像大麻便不属于此类。然而,也有社会允许消费大麻甚至可卡因,却反对消费咖啡和酒精。社会学家对为什么会存在这类差异怀有兴趣。  第三,一个人一旦喝了一杯咖啡,就等于卷入了遍及世界的一组复杂的社会与经济关系。咖啡是一种把地球上一些最富裕地区和最贫穷地区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产品。咖啡主要由贫穷国家生产,但却在富裕国家被大量消费。在国际贸易中,咖啡是仅次于石油的最有价值的商品,成为许多国家最大的外汇来源。咖啡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离不开距离喝咖啡的人数千英里之外的人们之间持续不断的交易。而社会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研究这种全球交易,因为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现在都受到世界范围的社会力量和沟通的影响。  第四,饮用一杯咖啡的举动足以推定过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与茶、香蕉、土豆和白糖等在当今西方饮食中为人所熟知的物品一样,咖啡仅仅是从18世纪晚期才开始被广泛消费的(尽管此前在精英群体中喝咖啡已经颇为时髦)。这种饮品源于中东,大约从两个世纪以前的西方扩张时期才开始成为大众消费品。我们今天喝的几乎所有咖啡都源自曾经被欧洲人殖民的地区(南美和非洲),因而根本谈不上“自来就”属于西方的饮食。殖民时代留下的遗产至今仍然对全球咖啡贸易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五,咖啡这种产品是当代许多关于全球化、国际贸易、人权和环境破坏的争论的焦点。随着咖啡的日益普及,它的消费已经变得“品牌化”和政治化了。消费者做出的喝哪种咖啡、到何处购买的决定已经成为代表生活方式的选择。人们可以选择只喝纯天然的咖啡,脱咖啡因处理的咖啡,或是经过“公平贸易”处理(即按照足额市场价格支付给发展中国家的小咖啡生产者的方案)的咖啡。他们可以选择光顾“独立的”咖啡厅,而不是像星巴克(Starbucks)那样“一体化”的咖啡连锁店。咖啡饮用者们可能会决定联合抵制来自某些人权和环境记录糟糕的国家的咖啡。社会学家有兴趣去了解,全球化是如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发生在地球遥远角落里的问题,以及如何推动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依据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行事。  学习社会学  社会学想像力使我们看到,许多事件看似只与个体有关,其实反映的是更大的问题。例如,离过婚的人可能认为离婚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也就是米尔斯所说的个人困扰。但米尔斯又指出,当谈到目前英国社会中有三分之一的婚姻将在10年内破裂,此时离婚又成为一项公共话题。另举一例:失业对于丢掉工作而又找不到新工作的人来说,可能是一场个人的悲剧。然而,当一个社会中有数以百万计的人都处在相同的境地时,失业就不单单是个人失意的问题了,而成为一项体现着社会大趋势的公共话题。  不妨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你自己的生活。也不一定只考虑那些令人困扰的事情。例如,想想你究竟为什么会打开这本书,也就是为什么你决定学习社会学。你可能是一位不大情愿的社会学学生,修这门课仅仅是为了应付获得学位的要求。或者你可能满怀热情,想要对这门学科有更多的了解。但不管你的动机如何,你和其他学习社会学的人都很可能有大量共同点,只是不一定知道罢了。你的私人决定反映了你在大社会背景中的位置。  你具备以下这些特征吗?你是年轻人吗?是白人吗?来自专业人员或白领的家庭吗?你做过或者还在做着某种兼职来增加收入吗?你是否想在完成学业之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并没有具体想到要从事研究工作?你是否对社会学并没有切实的了解,只是认为它大概研究人们在群体中是如何表现的?你们中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会对上述所有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但大学生并不能典型地代表整体人口,而往往来自比较优越的背景。并且大学生们的态度也经常反映出他们的朋友和熟人所持的态度。我们出身的社会背景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判断哪种决定才是恰当的。  但假定你对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给出了否定的回答,那么你可能是来自于一个少数群体或贫困的背景。你可能是人到中年或已是老年。但无论怎样,都可能进一步总结出以下结论:你可能是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达到现在的位置的;当你告诉朋友以及其他人你要去念大学时,你还曾不得不去克服来自于他们的敌视情绪;或者你可能是拖家带口,整天尽父母之责,但还要参加高等教育的学习。  虽说我们都受到我们所处的社会背景的影响,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行为会完全被这些背景所决定。我们拥有并且还要创造我们自己的个体性。而社会学的任务,正是要研究社会对我们的塑造与我们对自己的塑造之间联系。我们的活动既在塑造着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的结构或其面貌,同时又在被社会世界所塑造。  在社会学中,社会结构是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动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赋予结构或模式。我们的行事方式,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规律性。但是社会结构不同于物理结构,比如一栋建筑,后者独立于人的行动而存在。人类社会始终处在结构化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被构筑社会的“一砖一瓦”——也就是你我这样的人——重新构造。  再以咖啡为例。一杯咖啡不会自动到你手上。你要选择比如进哪一家咖啡店,要一杯拿铁还是爱思巴苏。当你以及其他数百万人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你就在塑造着咖啡市场。你的决定影响着或许远在数千英里之外地球另一边的咖啡生产者的生活。  第二节 社会学思维的发展  刚开始学习社会学时,许多学生会对他们所遇到的思路的多样性感到困惑。社会学从来就不是一门拥有一套人人都认为行之有效的观念体系的学科。社会学家经常互相争论如何从事人类行为的研究,以及如何使研究结果得到最好的解释。为什么会如此呢?为什么社会学家不能更加持续地达成彼此共识,而自然科学家却似乎有能力如此?答案正在于这个领域自身的本质特性。社会学事关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自己的行为,而研究我们自己正是我们所能够承担的最复杂、最艰巨的任务。  1.2.1理论与理论思路  要想理解某种复杂的事情,比如工业化对于社会的影响,就提出了理论对于社会学的重要性的问题。事实性研究揭示了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但社会学并不单单在于收集事实,不管这些事实可能有多么重要,多么有趣(比如,我今天早上买了一杯咖啡,花了一定数量的钱,咖啡豆原产中美洲,等等,这些都属于事实)。我们也希望了解事情为何发生,为此我们必须学习构筑说明性的理论。比如说,我们知道工业化对现代社会的兴起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工业化的起源和前提又是什么呢?我们为何会发现不同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各有差异呢?工业化又为何会伴随着犯罪惩罚方式的变化,或者家庭婚姻体制的变化?要回答这类问题,我们就必须发展理论思维。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安东尼·吉登斯的新版《社会学》是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使命。他把这本最好的社会学概论教材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使其更为出色。这是一部杰作。  ——乌尔里希·贝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编辑推荐

  这《社会学》英文本共1120页,重约5斤,现在被我“消灭”了。此刻我咬牙切齿地抚摸着它,更尖锐地感受到一名“体力”劳动者的光荣。  参加原书第四版中译的每一个人的努力,尤其是赵旭东的统稿校对,是我大部分工作的基础。无论在智力的启发上还是体力的节省上,我都应该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学 PDF格式下载



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学》历经修订,已经出到第五版,为社会学学人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概论论述明晰,编排生动,视野新颖,素材丰富。当今世界顶尖社会学家亲手编著,成功地做到了深入浅出,融会新知。
第五版涵盖了社会学所有核心论题,融人了大量实质性的新材料,将学生直接引入前沿争论。全书自始至终将古典与当代的理论和数据密切融合,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例证。
第五版还包括
。有关全球不平等、残障、老年化和生命历程、风险、网络社会和恐怖主义,以及其他许多此前遗漏或最新发展的话题;
各章皆有大量学习辅导,例如本章要点、思考建议、阅读指南,有助于巩固学生之所学;
添加了大量照片、图表、案例、漫画,让观念回归生活,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这部经典教材的第五版是大学本专科一年级学生的理想教材,是所有渴望一部生动、权威的社会学概论的学生的首选之作。


说起来,真的有点可笑。虽然从很小的时候如“社会主义”、“社会活动家”之类含有“社会”这两个字的名词,但很久以来,我竟一直不知道还有社会学这门科学。直到我看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里面说到社会心理学是与社会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时,我才知道这社会学不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还被认为是现代思想文化的核心角色,在社会科学中占据着中心位置。在惭愧自己知识浅陋的同时,我在网上下单买了两本社会学的教材,吉登斯的《社会学》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共有800多页,22章,近140万字,真可谓是一部煌煌巨著, 光是通读一遍我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读后又迟迟不敢写评论,把它放在床头不时翻看,又是一个多月时间。经过这么久,我才逐渐理出一个头绪来。

什么是社会学?按照本书的定义,社会学就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群体和社会的科学研究,它的主题就是作为社会存在的我们自己的行为。社会学产生于由先前各类社会典型的生活方式急速转向西方工业化的社会秩序这一重大变化。现今正在不断变化的处于变迁中的世界就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大到全球趋势、国家政策,小到社会潮流、流行趋势都是社会学所关注的内容。

学习社会学我们能得到什么?我们得到的是一种正确认识这个社会的方法。社会学的思考对于自我理解大有裨益,而自我理解反过来又增进了对于社会世界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都是社会网络的一个结点,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都被烙上所在社会的烙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通过一种细微而复杂的形式,反映了我们所在的社会。而与此同时,社会也是由众多的我们所组成的社会,我们每个人的眼界、层次、水平不同,对社会变化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同,因此在我们每个人眼中,都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存在。特别是对一些社会中发生的最新进展,每个人的理解方式和承受尺度也不尽相同,也会采取不尽相同的社会行为。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社会,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反映了自己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中的位置。不管是社会的我还是我的社会,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每天都有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而这每个事件背后可能就潜藏着一股这社会变化的暗流,而社会学的任务可能就是把这股暗流给我们找出来,让我们对这个社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摆脱从自己狭隘的观点,而从一个更为宽博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看待这个社会,加深对自我的认识,都会有更好的理解我们自己和整个人类的处境,从而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

我们得到的还有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学习社会学应该是一种解放心智的体验:这个领域增强了我们的同情心和想像力,开拓了解释我们自己行为根源的新视角,并且塑造了一种不同于我们自己文化背景的意识。社会学的观念挑战教条,倡导重视文化多样性,并使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制度的运作,有鉴于此,社会学的实践使人类更有可能获得自由。”作者在书的说明中如是说。如果试问问周围的人,没有几个人能够容忍同性恋,这个社会仍把它当作是病态的。这在当前还是一种社会共识。同样,我也对周围的人的不文明行为深恶痛绝,比如有行人翻护栏穿越马路,让开车的我遭遇险情,我会大骂出口,而我又会在遇到急事的时候去翻越护栏,对那些飞快驶过的汽车不停咒骂,作为驾驶者的我和作为翻越者的我,两者的心态明显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还有那些信奉邪教的人为什么会那样疯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自杀?为什么有些人会做出出格的行为……这种种不协调我们都可以通过社会的思维来找到一种解释,从而让我们自己更加广博,更加宽容,甚至说某种形式上的自由。但我也在想,如果我没有什么不能理解,没有什么不能原谅,那这个社会还会一个终极的价值存在吗?人还能为人吗?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清楚。也希望有人来和我讨论。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杰出的社会学教材,极受广大师生欢迎,要不然也不会一直出到现在的第五版。它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治书态度严谨。这厚度就是明证,作者没有敷衍塞责,而是对所有社会学有关的问题都进行了全面的、详尽的介绍与论述,把整个学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全景式、立体式的呈现,说是包罗万象一点也不过分,让我们通过读这样一本书,就可以对社会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因此,同样是教材,它比那本《社会学与生活》显得内容要深得多。二是保持多维视角。正象作者在《本书说明》中所写的那样,这本书采用了多重视角来分析和解释社会本身,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原创性与当今社会学者及我们普通社会大众所感兴趣的所有基本问题结合在一起,采用历史的、比较的、发展的等多种观点来进行阐述社会问题,让全书既主题分明,有所判断,又深入浅出,不偏不倚,不偏废某一派学说,兼容并包,客观公正,特别是还把与社会学有所交叉的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内容也做了一并介绍,让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对各种社会现象有自己的分析与思考的同时,也扩宽了视野。三是站在学术前沿。作者认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详尽描画过去已经发生的转型,把握当今正在发生的发展的主要脉络,所以,他紧扣当今世界的最新发展,比如一体化、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最新内容融入到本书中,强调当前的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与我们当下的生活联系紧密。诸如艾滋病、同性恋、老年化等诸多问题已经对我们的生活形成挑战,这本书就向我们介绍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它比只注意从三种视角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学与生活》内容要丰富,思想也深刻得多。

当然,区区几页纸、千把字根本不能完整的写下我读这本书后的感受,也不能全部写下这本书的好处与优点。建议大家在有空的时候,都来读一读这本书,不管是对我们社会,还是对我们自己,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最早接触“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因为看了本土一起很红火的节目接──《天天向上》,当时邀请了一些就读于名牌大学的学子,其中有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女学生,她主修的就是社会学,我清楚的记得她当时简明扼要地诠释:“社会学就是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的一门学科。”然而,这本安东尼?吉登斯定义的社会学是:“一门抛开我们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更加仔细地考察那些塑造我们的生活以及其他人生活的因素的一门学科。”这与我们现在正学习的社会学教材定义又有所不同,《社会学概论新修》说:“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动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学科。”或许每个人、每本相关社会学书的作者对社会学的定义不同,有些定义通俗易懂,有些佶屈聱牙,目前状况下的我更偏向于前者女学生的定义,我也好奇:等到我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定研究与体会的时候,我对这门学科又会有怎样一种定义呢?
   关于安东尼?吉登斯的这本《社会学》,里面涉及到文化、全球化、两性家庭、日常生活、种族、犯罪、阶层等一些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在最后部分还谈到了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思维。我个人着重看了并思考了性别与性的问题。
   在性别部分,说到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带来身体状况的差异。每一个国家的女性的预期寿命都比男性长。同时,女性的疾病发病率,也高于男性,特别是在生命的后期,女性更可能去寻求医疗服务,自报患病的比率也高于男性。男性少生病,但折磨男性的疾病更可能威胁到生命。这里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外公外婆。在我近20年的记忆中,我的父亲只因一次肾炎住医院,平常很难听他说身体不适。相反,我的母亲,或许就在生我的时候住过医院。这二十年来都是些小病小痛,她经常会在家里呻吟自报某个身体部位不适,接着她会去看医生,然后拿回大堆大堆的药品,但是却从来没有严重到要住院治疗。我的外公一直身体状况精神面貌很好,生活里也也特爱讲究,但是就是一次在家接电话的过程中,人就中风瘫痪去世了。我的外婆自从过了花甲之年后,身体上毛病都浮现出来了,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大病小病总困扰着她,她一年365天每天都要吃药,每年进医院的次数数不胜数。
   原本当今社会,我一直认为两性关系就是男女、女女、男男。朱迪斯?罗博就把人类的性认同区分为10种之多,即异性恋女人、异性恋男人、同性恋女人、同性恋男人、双性恋女人、双性恋男人、易装癖女人(经常打扮成男人样子的女人)、易装癖男人(经常打扮成女人样子的男人)、变性女人、变性男人。
   在我们这个年纪,关于同性恋的话题比较多,从自身出发,身边也有很多女女、男男同性恋例子,书中提及:“同性恋这个术语是在19世纪60年代创造出来的,指对其他同性表现出的性行为或者性爱情感,它存在于所有文化之间。”这句话写得很裸露,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如果根据这句话的定义来严格说,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同性恋例子,尤其是女同性恋列子是不能算真正的同性恋的。我中学阶段身边有很多校友同学都曾有过同性恋经历,女同性恋中的角色有两种:偏男性化的简称:“T”,充当自己本身女性角色的简称:“P”。“T”类个性的形成常常与小时候的生活习惯有关,她们中大多从小被家人当男孩养,外貌长得不甜美,家人喜欢男孩等这些因素,所以她们在内外因的作用下,剪男生短发,穿着中性的衣服,和男生玩游戏,拥有男生玩具,并且慢慢压抑自己内心女生娇气的性格,她们从女性气质的否定方面来慢慢了解男性气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态势愈发明显。最后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她们便开始转变自己恋爱对象性别。她们在生活中属于男女通吃类型,与男生也玩得好,在女生中也很受欢迎,因为我身边的就有这类朋友,就我自身感受而言,她们类似男生,胆子也大,和他们玩一起感觉很安全,很受保护。然后“P”类了形成,似乎不需要漫长的过程,这类女生大多处于一种懵懂模糊状态,寻找新鲜刺激。事后很多“P”都回顾之前的同性恋行为,大多都说当时在一起只是出于一种的心理慰藉,因为女性本身就比男性体贴细心,而且伤害程度也不会与男性交往程度大。她们心里还是对异性男更倾心,可能是异性相吸的磁场存在,大自然本身久有其规律和侧重,亚当与夏娃,女娲造人都是男女搭配着,不是吗?
   书中说到阿尔弗雷德?金赛的研究表明,同性恋在女性中的比例较低。大约2%的女性属排他性的同性恋。有13%的女人有过同性恋的体验,另有15%的女人曾承认产生过有同性恋的愿望,但没有付诸行动。但是我得承认,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那种纯粹的同性恋列子,有时这种例子也伴随着一些个人的巨大变化。美国俄勒冈州的托马斯-比提是一名女同性恋变性人,在接受“由女变男”变性手术,并成为法律意义上的男性后,他就和自己的恋人南茜正式结了婚。在毫不知情的邻居们眼中,比提夫妇和其他恩爱的美国夫妇一样普通。然而,由于南茜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无法怀孕生子,渴望拥有儿女的丈夫托马斯决定亲自通过试管受精怀孕,帮助不孕症妻子生儿育女。目前,托马斯已经怀上了5个多月的身孕。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我身边的男同性恋例子不多,屈指可数,男同性恋中的角色也是两种:偏女性化的简称:“受”,充当自己本身男性角色的简称:“攻”。相对于女性同性恋,男性同性恋往往受到更多的注意。“受”的那一方在行为举止上会表现得很女性化,而且他们的身材一般并非高大魁梧,都是属于瘦弱苗条型的,他们对自己的性别取向并不避讳,还显得落落大方,我无法揣测男性同性恋的心理状态,但是我从身边朋友的例子中感受得出,在“受”的这一方情感细腻些,就是女性的那种心态,他们这个角色的转变跟女性同性恋中的“T”转变上只是一个性别上的不同而已。
   说实话我能用平常心接受女女之间的爱恋,却对男男之间的爱恋久久不能接受,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我本身是女性的这种生理原因,有一种莫名的包容感对待女女之间的恋爱,我不得其解,但我也曾询问过很多男性,我惊奇的发现他们大部分都能接受女同性恋,却对男同性恋很反感。对于这点我一直认为男性与女性在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上都有很大差异,但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的认识很想法都是一致的。同性恋的问题一直成为公众话题,在一些非西方文化中,某些群体内的同性恋关系是被接受甚至是受到鼓励的。例如:北苏门答腊岛的巴塔克人允许男性婚前同性恋关系。男孩在青春期离开父母,与十几个年龄较长的男性住在一处,他们向新来者传授同性恋经验。然而在许多社会,同性恋是不被如此公开接受的。近年来,在许多西方国家中,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已经变得更为宽容,媒体和新闻界关于同性恋关系的正面形象也越来越常见,有些国家准许同性恋结婚,例如:丹麦:第一个承认同性伴侣同居法律地位的欧洲国家。1989年,发起了一项关于建立同性伴侣注册的议案。并于1989年10月1日起生效。 接着还有挪威、冰岛、比利时、德国、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但是在我们国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同性恋行为一般都是不公开的。虽然同性恋由社会边缘向主流的转变还不彻底,但近年来取得的快速进展却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很多电视公众人物都是同性恋,比如台湾一档很火的娱乐节目──《康熙来了》节目主持人:蔡永康就是男性同性恋,还是已经逝世好几年的乐坛和影坛巨星──张国荣同样也是男同性恋。还有很多未公开的同性恋关系┉┉
   书中涉及到性别与性的部分,我就浅


我读这本书的目的,已经写在这篇文字的标题上了。

在今天几乎全民都快要成为“经济学家”的时候,啃一个叫做“社会学”的冷馒头,似乎有点不识时务,更何况要想从社会学中找寻到80后前途这样一个令人不禁头痛卵也痛的大题目的答案了,未免显得很不给力!

市面上太多有关“他们是怎么变富”的书了,恰恰缺的就是“我们是怎么变穷”的书。前者有众多的财经写者给出了各式各样的中学生作文,后者却除了一个郎咸平,几乎再没有什么人愿意问津。著名主持人袁岳在一场演讲中曾说,第一代有钱人,100%有原罪;第二代有钱人,80%有原罪;第三代有钱人,50%有原罪。注意啊,最干净的时候,每两个有钱人中还有一个有原罪!直白点说吧,无论哪一代,在一个权力和资本为所欲为的社会里,你要是和这两者一点边都不沾,你的未来就是个梦!

有个名女人的博客,名字叫“当梦想照进现实”,我不知道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她看到了什么,不过我看到的却是,真实的丑恶!对于有钱人来说,似乎什么都不缺了,然而最缺的其实是德。三聚氰胺还不够缺吗?地沟油还不够缺吗?富士康十几个人跳楼还不够缺吗?德!

老话说“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我觉得老外对于自然科学真是一级棒,但对于社会、对于人的认识,总还是摆脱不了牛顿物理学的影响。不管是把社会看作一部灵巧的机器,还是把社会看成一个神奇的有机体,总是太死板,仿佛只要越客观就越接近真理似的,纠缠在几个过度抽象的逻辑概念里争论了几百年尚且没完没了。我反而认为,社会既不是有结构、有功能的庞大机器,也不是类似人体一样各种器官协作共存的有机体,只有“牌局”可能才是社会的本质。

现在对于80后前途的解答,最热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归结起来,一种是“职业规划说”,一种是“自主创业说”。不能说这样的说法不对,其实这些说法本质上都是经济学“稀缺资源学说”在人生、社会领域的一种翻版!高级的专业人士,当然是社会稀缺资源,可以称为人力资本,成功自在其中矣!能赚钱的企业家当然也是社会稀缺资源,你能用钱换来更多的钱,自然是人见人爱!

道理没错,不过我不信。因为:

我不认为,假使姚明不去NBA,在CBA他做一个职业规划就能成功!

我不认为,在一帮江湖大佬要啥有啥,却都偷偷退出江湖,移民的移民,捧房价的捧房价、炒大蒜的炒大蒜的时候,就是你成为下一个马云、李彦宏的时候到了!

我也不认为,我这样的看法,是纯粹的“命苦怨政府,点背怪社会”的现代版《离骚》!

我认为,咱缺的其实并不是伟大的目标,成功的理念方法,咱缺的是平等竞争的机会!

你不是刘翔,但大部分的时候,你的对手却是阿诺德。在一个往往靠抢跑拿冠军、靠作弊赢牌、靠爹打天下的中国的阿诺德面前,你或许未赢,已先被输。职业规划不是早晚的问题,而是可不可靠的问题。

即使你是刘翔,你也缺像刘翔赛前大量的允许你不成功的试脚的机会!高薪的工作社会上有的是,动辄5-10年的同职工作经验,2-3个同类操作成功案例。《亮剑》书里,李云龙有个说法,神枪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我也有个说法,高手是实战机会锻炼出来的!问题是在今天中国,有几个企业不是光想拣现成的,挖别人的墙角,偷别人的老婆?企业普遍的功利短视,咱普遍的心浮气躁。一方面是大量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一方面是大量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大量老板都未企业家化的时候,你何谈职业规划?

我认为,在一个外需已被金融危机釜底抽薪,而内需又严重短缺的经济寒冬,出门打猎,冻死的几率总比满载而归大。自主创业,还是好好掂量在办吧!

这都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不是简单一个职业规划,或者“此处不养爷,爷去搞创业”的问题。

那么,是呀!路在何方?

既然问题是社会的问题,可能的路径也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找。

你的命途,其实就藏在社会变迁的趋势之中。

不管哪一种人生战略,都不能忽略战略的本质,而战略的本质其实是对未来的预见!而对未来的预见准确与否,取决于你对社会的独到理解与深刻洞察!

社会就像一个大牌局,各人手里的牌不一样,打法也不能一样。你在出牌,别人也在出牌,局势随时都在变化中。你根本的问题是,比起官二代、富二代,你一把烂牌不知道该怎么打才能赢?

理论上说,你有两种赢的机会:1、掀翻牌桌,揍他娘的,也就是革命啦,这叫重新洗牌;2、改变规则,同花顺也可以压4条A。除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是真理之外,还有一句是——“鸡蛋干不过石头”,只有优势才能取胜。所以,第一种赢的机会,请君慎重!也所以,第二种赢的机会,叫“破局”!什么叫“破局”?您先想想当年小米加步枪是怎样打败飞机加大炮的。把游击战提到战略高度来看的,毛是世界第一人!把非常规战争提到战略高度来看的,拉登是世界第一人!这就叫“破局”!不知道也没关系,你想想芙蓉姐姐“十三烂”怎么赢他们的“十三么”吧,你想想曾哥怎么靠“清一色”走音跑调力挫人家“九莲宝灯”的。这也是“破局”。

10年前,你见过人找钱,10年后,你知道现在有一种钱找人,叫“风投”;100年前,和大人富可敌国,100年后,唐经理薪资过亿。这是社会在变迁。过去,有枪就是王,有奶就是娘;现在,有钱就是爹,有真本事那才叫爷!不要羡慕别人有个好老爸,不要嫉妒他们是富二代,你走你的路。你要是能练到张艺谋那样的层次,就不是你死乞白赖地去求人给你钱,而是人家排队等着扔给你钱啦!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简单的专业化战略、差异化战略,都不能使你取胜社会,赢得人生。你想过没有?专业化将导致竞争白热化、赢者通吃的局面,任何一个领域第一毕竟只有一个,王牌只有一张。差异化搞不好,将使你的区域越画越小,最后只剩个立锥之地。最大的赢家,只能是,也只会是,权力和资本。权力分配社会资源,发牌的人是它,拿着2个王、4个A坐下来玩牌的人叫资本。人家在布局,你正好在主动入局,这就叫“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其实一点不奇怪,这就叫社会!


最早被《社会学》所吸引是这本书的封面。那时还是第四版,蓝色的封面让我马上爱上了它。于是马上从办公室同事那儿借过来。于是我喜欢上了社会学。依依不舍得看完后就想着自己能够买一本,但一直在书店中找不到。后来《社会学与生活》这本书出来了,买下看过后却不免失望。
研究型大师与教学型教师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社会学》的作者吉登斯比《社会学与生活》的作者理查德谢弗要有水平的多。我读《社会学》的时候,觉得每一章都很精彩,总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心中想,原来看社会问题应该这样。阅读的感觉也很流畅,因为,此书在叙述中硬生生停下来讲概念的地方比较少,吉登斯把个人专著与教材结合的比较好。而且,吉登斯与英国前首相、工党领袖布莱尔关系密切,被誉为布莱尔的思想导师,在观察现实世界的视野方面更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社会学》是对我影响较大的书之一。读了它,我就开始觉得自己观察世界、了解现实的深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读理查德谢弗的书很少有流畅的感觉,因为他总是不断地停下来专门讲解概念。《社会学与生活》只是一本相比还可以的教材,而不是个人的学术创作。在深度方面与吉登斯相差甚远。
读过《社会学》,我们对现实就会理性的多,世界就会少很多的愤青。


很好的一本书,作者吉登斯曾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并被誉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精神导师”,“第三条道路”曾风靡欧洲政坛。这本书讨论的问题领域比较广阔,但其中掺杂了很多作者本人的思路,可以认识社会学的入门书籍。


吉登斯的社会学,一向是经典


虽说社会学看似深奥,但是这本书却培养了我的爱好。看过第四版,所以才买的第五版。封面没第四版蓝色好看,但是书里文字及图案的编排比上一版好。


社会学(第五版)这本书本身是不错的,可是买回来发现,封面破损了,唉,总体还是不错的,书的内容值得让人细细品味,好话就不多说了!


不用说,社会学学生都懂的教材书,应该是社会学概论里最好的之一了~~


社会学最好的版本了,介绍的很详细。看过前几版的,感觉这一版排版很棒


书确实很好,内容丰富,事例生动,很好读,很有趣味,也很有深度。可谓深入浅出。比原来看的基本国内社会学教材现实性、丰富性、生动性多了。


内容很丰富,社会学是我们每一个人踏入社会时候必学的一门课,终身都在学习!!!


平时也没故意去看,但日常生活里有问题的,再拿起社会学看看就挺有收益的。

如郎教授说的芭比娃娃的例子和转基因种子的等。。。

但又如何呢,懂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社会学的经典教材,比我们国内编的好太多了,举例形象生动,贴合社会学经典理论,非常不错!


我得承认这本书真的很漂亮。大师就是大师。但愿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不仅社会学的同学们看,还是更多的人去看,我希望当当能做的更好,毕竟价钱有点高了。


我是学历史的,对社会学感兴趣,内容不好评价,但内容很生动,与中国的教材很不一样,只要认真读一定能读懂。书质量还不错。


书质量和内容都很不错 也挺适合学社会学的学生看


仰慕已久的一本好书,社会学的启蒙读本。文科的学生必看!


是学习社会学的基础书籍,很不错


导师最爱的社会学家,这本书也是导师最爱的。


老师推荐的,说是社会学的经典之作,看了之后对社会学会有基本的认识。


绝对的经典教材,社会学入门必读,而起易读性非常好!


非常好 尤其是看过我国的社会学教材后 感觉尤其明显


社会学经典教材,值得一读


非常好,对于自学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用的书,也可以做工具书查找社会学概念。


很好的书,对社会学学习十分有用,我喜欢~~


很权威的社会学著作,学习中


很好的一本书,对于专业课学习者或者对社会学有兴趣的童鞋们都可以看一下,很适用。


非常好的社会学书!


师姐买的,非常经典的社会学作品


书很好,很喜欢,社会学经典,质量也很好,物有所值。


社会学必备


社会学入门级的书,宛如大千世界,很有意思


社会学的入门级读物,内容很清晰易读。


社会学启蒙书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了解社会学的书,受益匪浅


系统的介绍了社会学,非常喜欢!


很好的一本社会学专业书,吉登斯的著作,值得一读!


吉登斯的经典之作,需要认真拜读


这本书是一部杰作的,所介绍到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提到社会问题,家庭,环境,教育,宗教,政治,种族,媒体,网络,经济,总的来说是多方面的,有钱的朋友可以购买,这本书比较贵


这是我读的第二本老外教材翻译版,一个月左右看完的,怎么说呢?热烈推荐


这本书首先从排版和印刷上看,很好,是正版;从内容上看,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适合各类阶层的人看,不错!!


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非常适合大学生阅读。


全书对社会的写照比较客观,用科学的方法将不可理解的事物,让读者容易理解。对管理学,哲学,社会科学的从业者,本人推荐必看的一本书。


对于一个刚接触社会的来说,书中看世界的角度确实是震撼我心


内容通俗易懂,但是有些厚,不建议没有耐心的人看哟!携带不方便


一个不懂得冷静地分析社会的人,难成大器。


这本教材比较权威,读起来感觉不错!


简明扼要,生动活泼有趣;
开拓了知识面,满足了好奇心;
正如书中一句话:提供自我启蒙,增进自我了解。


这本书 是别人推荐给我看的 虽然书的价钱有点高 但是我还是狠狠心买下来了 怎么说了 第一次翻开书的时候 我就被图文并茂的排版所吸引了 虽然还没有具体的阅读其中的章节 但是我已经爱上这本书了 挺不错的


内容很丰富,知识挺广的。书还很厚。


内容很丰富。文字简单易懂。


书中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我很有帮助


值得拥有,建议以后多读读对自己有益!


讲解的易于理解,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非常好


作为好学生,一定要好好读读这书,不能辜负它的大名


经典书籍了,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适合初学者


很厚的一本书,慢慢读下来,断断续续一个多月吧,觉得慢慢品才有味道,学会多视角看这个社会,收获很多,知识就是力量,是在浮躁的社会给自己的内心一份平静豁达的力量


老师介绍,班里的同学都买了这本,不错!!!


看完这本,真的不错


老师推荐的,书很厚,内容也涵盖的广泛,是好书 推荐给大家


内容不深刻,不过材料叫充实。价格贵,买了后不想看,后悔


内容十分生动而且好懂。


书很生动,挺好看,老师推荐


书的内容很好,浅显易懂。对于了解我们生存的社会空间是很有益处的。


国际化视角,历史性的看待问题,以英国和美国社会为主要背景


导师推荐阅读,值得一读。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专业阅读刊物,适合大部分的初学者


书很新,满意。质量好,


800多页,内容也很新,可以慢慢看了


大一教材 质量很好 快递很快


教材,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大师的解读教材


不错的教材而已不错的教材而已


没看全呢,翻了翻,毕竟是教材,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經典的社會學教材!


经典就是经典啊!!!牛人的书!


言语很晦涩,适合我这样的人读


很厚的一本书,专业性的。有些太理论化的地方看不懂,需要多读几遍才行。慢慢看吧。


女朋友买的 很爱女朋友 所以给这本书好评 虽然这在逻辑上可能不对 但是无所谓了 反正是评论 当当书买到现在基本都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还是给个好评


跟描述的一样,很好看。


如题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不错的书!当当的有保证!


看完了,翻译的不是特别好。


还行…………。


绝对经典大作!不可不看


给教研室买的参考书


好书,很厚实,值得一买!


确实是一本好书,我看了深受启发


书是好书啊 发货挺快


在老师那看过几段觉得写得不错就买了


很满意 有用的专业书


期待很久的书,终于到了。很满意。值得拥有


RT,虽然更喜欢波普诺的


内容讲的非常好,就是书的质量有点破,都开裂了


书拿到了,质量不错哈,写得也挺详细的,但是书太厚需以后慢慢品读!


这本书很实用。很喜欢。


好厚哦!拿来垫桌子刚刚好!


给朋友买的,他们说很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