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二十世纪世界史

王红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红生  

页数:

27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北京大学公选课教材,提纲挈领地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包括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东问题、美苏冷战与缓和、欧洲统一进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东亚的崛起等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20世纪的性质与发展动力 第一节 时代性质 第二节 20世纪世界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动力 第三节 教学目标与要求第二章 20世纪初的西方文明 第一节 20世纪初西方文明的成就 第二节 西方文明的扩张 第三节 西方文明的动力——自由资本主义 第四节 西方文明面临的挑战 第五节 西方文明的评价第三章 改革与革命:20世纪初的东方 第一节 改革成为革命的催化剂:土耳其、墨西哥、中国 第二节 改革成为革命替代物:印度宪政改堇 第三节 东方改革与革命的历史地位第四章 大国争霸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第二节 火药桶:巴尔干危机 第三节 一战过程 第四节 大战的后果第五章 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节 俄国的革命传统与列宁主义 第二节 战争与革命 第三节 1917年: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第四节 关于十月革命评价的几种观点第六章 亚非拉现代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节 帝国主义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控制的加强 第二节 传统社会的解体与阶级关系的变动 第三节 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特征第七章 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第一节 意大利法西斯运动与墨索里尼上台 第二节 希特勒与德国法西斯上台 第三节 日本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第四节 法西斯政权的特征与性质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终结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九章 合作、对峙、缓和:194-1975年美苏关系 第一节 美苏合作与雅尔塔体制的建立 第二节 美苏对峙与冷战格局的形成 第三节 冷战的逐步缓和与东西方关系的调整 第四节 两极体系之下的世界和平第十章 中东问题 第一节 中东地理与历史概况……第十一章 欧洲统一进程第十二章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十三章 艰难前进中的发展中国家第十四章 东亚的崛起第十五章 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大事年表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四节 大战的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共有30个国家参加,卷入的人口共13亿,约占当时人口的75%。大战造成巨大的破坏,人员和物资财产的巨大损失。整个战争期间,被送上战场的人员共7500万人,死伤3000余万,由于战争而死于饥饿和灾害者也有1000万人左右。当时欧洲各国几乎都有一二百万人阵亡。战争消耗了大量的物质,各交战国的经济损失总计约2700亿美元。许多城市和乡村成了废墟,大批工厂、铁路、桥梁和房屋被毁坏,各国经济紊乱、通货膨胀、物价高涨、赋税加重、人民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战争导致欧洲文明的衰落,“欧洲的灯光熄灭了”。一战也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制度和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化,由于战争的需要,欧洲各国在战争中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一些新措施,战争结束后,这些措施却延续下来,继续推行。主要表现在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与管制。19世纪的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自由主义经济,或称自由的私营企业制度,认为政府应与企业分离,让企业自由地按经济自身规律行事。在战争期间,政府控制了所有的对外贸易,国家决不允许任何人将资源私运出境,也不允许使用外汇去进口与战争无关的物质,或通过竞争将人们的一些必需生活用品价格提升,对食品价格进行控制。外贸由国家垄断,私人公司在严格的许可证和配额制下运作。战争自身使得政府调控经济变得容易,战争时期,海上运输成为国民经济的要害部门,部队调动、原料进口、运送食物,都需要靠船运来解决,当时还没有空运一说。不仅如此,各国经济还受到国际组织的制约,战时状况使协约国成立超国家的组织对各国的生产和分配进行控制。在国家干预战时经济方面,德国比协约国走得更远,并出了一批这方面的人才。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世界史》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二十世纪世界史 PDF格式下载



通选课教材买的


对非历史专业的人来说,受益匪浅,值得深读


给学生买的.应该适合他吧.


值得一读的好书,收获还是不少的。


好书,需要,读了后,再发表。


凑合吧,能学到些东西,是本教科书


对于中国学者变的此类教材或著作,相比较于西方学者的东西而言,资料严重匮乏,一般性的阐释多,值得一读的论证倒是不少,很快就能在别人的经典著作里找到影子甚至是大段的原文。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