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侠士道

徐岱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岱  

页数:

43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重启关于金庸小说人文意义的讨论,对金庸小说之所以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伟大经典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深度阐述。作者认为,金庸小说与真正的孔子思想和中国精神一脉相通,突显孔子思想的“君子道”本质上就是一种侠士道,而理解金庸小说的核心价值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孔子思想和中国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讲,金庸小说并非是通常意义上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国正统文化的载体,而是对这种正统意识形态的反思和重新解释。

作者简介

徐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所长,文艺学与美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美学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与基础诗学、文化研究与比较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出版《美学新概念》、《艺术新概念》,《基础诗学》、《批评美学》等学术著作11种,发表论文两百多篇。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多项,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复印资料》等多次转载。

书籍目录

绪论 回味感动——金庸小说的人文诠释 一 首先赞美,然后理解 二 喧嚣过后看门道第一章 狂欢的诗意——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 成人童话的意义 二 正义神话的价值 三 文字游戏的乐趣第二章 浪漫的滋味——金庸小说的思想内涵 一 怜花惜玉与至善之美 二 生命执著与信仰之维 三 英雄本色与大侠理念第三章 传奇的理念——金庸小说的精神品格 一 “丧家犬”的中国性 二 “君子道”与“侠客行” 三 孔子诗学与金庸小说第四章 创造的奥秘——金庸小说的继往开来 一 从火枪手到美猴王 二 从侠之大到士之雄 三 从伪君子到真小人第五章 批评的逻辑——金庸小说的众说纷纭 一 文人墨客说金庸 二 武侠情结与皇权意识 三 另当别论的金庸小说结语 体验自由——金庸小说的一种读法 一 经典的构成 二 激荡文坛,笑傲江湖后记关于大师兄

章节摘录

  优秀批评家所需要的,已不再是各种稀奇古怪的理论装备,而是对具体作品感同身受的领悟。真正的艺术杰作必定是有味道的作品,味道之所以是味道,在于“味”中有“道”。如何由昧入手而识其道,这就是文学批评的任务。用本雅明的话说,就是通过作品所提供的愉悦,“去寻找什么给人们带来了愉悦”。  从这个意义上讲,批评家不仅无须刻意遮蔽自己的主观好恶、为自己对所评论作品的由衷喜爱而感到不好意思,恰恰相反,有必要坦然地向大家公开自己对作品的享受、接受这种喜爱的引导。作为“欣赏之延续”的文学批评的实质是进行一种文化品味。“品味是对一种现实的快乐的体验”,而不是相反对令人厌恶的经历的咀嚼。所以尽管阅读的快乐并不总是可信任的,但与冷漠的理性相比它却是批评唯一的根据地。归根到底,优秀批评是对我们从作品中所获得的“快乐本身的质量的评判”。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的金庸评论不是以一种貌似超然的立场对金庸武侠叙事的理性分析,而是对我本人之所以喜爱金庸小说的原因和理由的如实呈现,是对我眼中的金庸小说的杰出意义的真切阐释。我也无意于分析金庸作品的具体得失,而着重于分析金庸作品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这样做并非是认为金庸小说已完美无缺,而是因为这种“优点/缺点”的评论模式,一方面已有不少文章做得很好,另一方面,我也认为这对金庸小说并无多大意思。


编辑推荐

  《侠士道:金庸小说与中国精神》以“金庸小说与中国精神”为题,强调金庸武侠叙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侠士道”理念的文学体现,是对孔子毕生提倡的“君子道”思想的形象诠释。《侠士道:金庸小说与中国精神》以“金庸小说”、“孔子思想”、“中国精神”三个关键词为核心,强调对金庸作品的准确评价,关系到对中国精神的重新认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考量,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学史写作。 同时,通过对金庸作品必将载入百年中国文学史的内在原因的分析,重新理解艺术价值的构成、明确艺术的评价尺度,为当下陷入困境的“文化研究”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径,为后现代艺术哲学的重建提供一份参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侠士道 PDF格式下载



笔者底蕴深厚,眼界开阔,旁征博引的分析令人称道!可以说,中国文化浸润着金庸,而金庸又以其武侠的笔触将中国精神演绎!此书很好地找到了二者的契合点,以道之名,精彩纷呈!
于我而言,此书乃是吾倾心金庸,爱屋及乌的意外发现,却着实满握别样的收获!


金庸小说给50、60和70后带来了不可磨灭记忆,今天有机会读一下徐教授的书,回味无穷的感觉!


精辟,深刻,从中国文化 多角度去分析


还不错,就是有点小贵,没有多厚。


有凑字数的嫌疑,有些章节太主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