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技术
2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以宁 编
299
450000
无
教师教育技术是在国家推行免费师范生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教育技术普及、应用理念与体系,对于提高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实现教育信息化,其核心问题在于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中小学师资队伍。从我国的教育体制来看,师范院校对于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师范生在学期间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效果,初步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式和方法,并且具备较好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资源开发的能力,毕业后他们就会迅速成为具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教师,成为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中坚力量。 本教材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之子课题“国内外运用教育技术改进学校教学发展动态跟踪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程与数字资源的整合对构建创新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方法研究”,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教材得到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建设项目——“通识教育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研究”,200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体系研究”的基金资助。本教材体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精神,内容区别于信息技术教育类课程教材、学科教学法和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教材。在教师教育技术教材的结构设计方面,强调在教学以及学习中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能力,有意弱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知识体系性,即重在提高教育技术素养或者教育技术素质。其建构的基本原则为精选理论、突显能力、以“利用技术促进学习”为主线、注重教学设计的实用性,通过“活动”和“案例”等形式,将教学一线热点融入教学内容中。全教材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而是采用全新的体系结构和编写体例,力求内容丰富、实用精当,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本书是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编写。全书共分为八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有关教师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其中包括:教师教育技术导论、当代学习科学、教学媒体与技术素养、基于网络的学习、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案例、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全书内容新颖,逻辑体系完整,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养信息时代的新型专业化教师。 本书既可以作为普通高校、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于作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及教师继续教育参考教材。
第1章 教师教育技术导论 1.1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演进 1.2 中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解读 1.3 教学媒体与技术新进展 1.4 《教师教育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容与体例 第2章 当代学习科学 2.1 学习科学主要理论流派 2.2 信息时代学习科学的新进展 2.3 学习方式变革 第3章 教学媒体与技术素养 3.1 教学媒体概论 3.2 信息检索与应用 3.3 基础软件微软Officc 2007的教育应用 3.4 社会性学习软件与技术 3.5 学科教育软件举例 第4章 基于网络的学习 4.1 基于网络的学习概述 4.2 基于网络的学习种类 4.3 基于网络的学习案例和资源 4.4 基于网络的学习体验 第5章 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5.1 教学设计概述 5.2 学习需要分析 5.3 学习内容分析 5.4 学习者分析 5.5 教学目标的确定 5.6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订 5.7 教学评价的设计 第6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 6.1 信息技术的概述 6.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技术基础 6.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原则 6.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与模式 第7章 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案例 7.1 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7.2 信息技术在中学旬语教学中的应用 7.3 信息技术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7.4 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7.5 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7.6 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7.7 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7.8 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7.9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7.10 信息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7.11 信息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第8章 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8.1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8.2 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8.3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 8.4 网络教学素养:教育技术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新内容 8.5 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技术项目 参考文献
一是涉及对“教育技术学”意义与作用的认识(即对这一学科的基本价值观与哲学立场),其内容应属于“教育技术哲学”的范畴,它包含教育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内容,但并非二者的简单叠加。由于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学科定位也是教育,所以应当是以教育哲学为基础去吸纳与整合技术哲学的有关内容,才能形成“教育技术哲学”(而不是相反)。 二是涉及“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等,其内容属于“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部分。 三是涉及如何运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知识,其内容属于“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部分。 如前所述,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研究领域则是有关这种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可见,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就是指: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包括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系统开发理论、远程教育理论、教学活动与教学模式理论(其中又涉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理论)、数字传媒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网络教育与网络文化、人工智能与教育、知识工程与知识管理理论、教育与教学管理理论、教育与教学评价理论、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等;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与规划理论、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理论、教育与教学资源评价理论,等等。 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对于学校来说,教育过程即是教学过程,教育资源即是教学资源。 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部分则是指: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实践活动中所需的涉及方法、策略与操作层面的各种应用科学知识,包括各种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及模板、各种教学系统或课件的开发流程与开发策略、基于网络的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的开发、校园网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教育信息化工程、各种教育教学的运营与管理模式、各种有关教育教学质量测量的方法与工具的开发、各种有关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量表设计及使用,等等;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实践活动中所需的涉及方法、策略与操作层面的各种应用科学知识,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网页制作与学科专题网站建设、教学资源的分类与管理模式、网上搜索工具的使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存储与检索、大型分布式资源库建设、各种教学资源评价量表的设计与运用,等等。 以上三个部分的内容(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部分、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部分)构成了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无
该书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指导意义很大,如果可以的话还是能和高中的教学很好的联系。
想做好一个教师,这本书值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