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会计评论

王立彦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立彦 编  

页数:

252  

内容概要

  《中国会计评论:第7卷·第2期(总第16期)》从盈余管理抑制、巨额亏损确认的及时性和价值相关性三个方面比较了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2006——2007年实施前后的会计质量。研究发现,新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质量在收益平.滑限制、巨额亏损确认及时性、价值相关性方面有了显著提高,而特殊目的盈余管理在实施前后没有显著差别。新准则会计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对巨额亏损的确认上和价值相关性的改善上。资产负债表的信息价值相关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以公允价值和资产负债表观为重要特征的新准则在实施一年后达到了目的。公允价值的系统引入确实有助于提供价值更相关的信息、更及时地确认损失。  经验证据还发现,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新准则实施前后,我国的盈余管理水平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巨额亏损确认的及时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实施新准则后,价格相关性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好消息”和“坏消息”股票回报对盈余的解释力的改善程度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书籍目录

文章 新准则实施会计质量实证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单个大股东控制与董事会结构模型 盈余中现金流成分的分解及其持续性研究 政府推动下的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激励效应的实证研究 信息透明度对审计收费之影响 激励因素、模糊情境与审计判断会议综述 新时期下我国审计理论研究若干问题的探索——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综述征文 中国第八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

章节摘录

插图:大股东的作用相当大的一部分现代公司呈现出大股东控制的特征,LaPotrta等(1999)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总结意义,他们证明了当前股权结构中普遍存在的是大股东持股而不是分散的两权分离问题,公司治理关心的焦点已经从股东和管理层的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向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进化,即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委托代理问题。国内外学者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大股东在公司业绩和公司价值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大股东本身存在的激励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公司治理中,这有利于解决“监督人”缺位和“公共品”问题,有助于较好地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委托代理问题(Shleifer和Vishny,1997;LaPorta等,2002;Edwards等,2004;周业安,1999;曹红辉,2003;曹廷求和刘呼声,2003)。但是,大股东既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坏”的一面,集中的股权似乎更易导致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因而,研究董事会结构问题不能不提到大股东存在的消极作用。Zingales和Luigi(1995)就对大股东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其研究认为,如果大股东可以对公司进行强有力的控制,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那么他们同样可以利用这种优势“掏空”上市公司。在一个保护小股东的法律软弱无力的资本市场上,控股股东将会滥用其拥有的控制权优势损害外部股东的利益进而获取私利,即所谓的“隧道效应”,公司的价值将会因此降低。得出类似结论的学者还有Stiglitz(1985),Demsetz和Lehn(1985),Mi:kkelson和Partch(1989),McCo-nnell和Servvaes(1990),Bebchuk(1994),Yafeh(1995),LaPorta等(1997,1998),David(1999)。Johnson和LaPorta(2000)等还更为细致地考察了控制性股东的侵害形式,比如在管理层中安插不合格的家族成员或支付过高的酬金等。Faccio等(2001)发现在其所选取的5个西欧国家和9个东亚国家中,最显著的代理问题就是控股股东对外部股权的剥夺,同时,无论在西欧或是在东亚资本市场,当上市公司隶属于一个企业集团并受同一个大股东控制时,公司财产通常会被内部人通过内部交易或转移资产的方式,受到更为严重的剥夺。(21aessens等(2002)认为,现金流动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是形成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主要原因,而这项研究结论也为后来的许多研究所认同。在国内,学者们所作的研究也关注了集中型股权结构,同时证实了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并且在研究中股份的性质和类别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朱红军(2002)认为大股东的更换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更换并没有根本上改变公司的经营业绩,反而给企业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盈余管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会计评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