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生的节气

季红真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季红真  

页数:

277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人过五十,忧患渐多,便有挣扎之感,再不敢学少年,潇洒挥霍时间。本书的文章写作,开始于2004年,完成于2008年,题目都是三个字,拟好之后挤时间赶写出来。并无外力催促,完全是自己找罪受。一来是突然相遇灵感,以为有话可说。二是借助写作挣脱心灵的痛苦,频繁的伤逝已经让我不堪承受。文章随写随发,蒙秀芹女士雅意,得以出版,文字略有增删与修改。共计二十四篇文章,不出中国人的生活范围。以《人生的节气》之题,套用二十四节气的成数,以寄托古今之变中人生不变的喜与忧。时间的流转无穷无尽,空间则是相对有限。于是,便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亘古感叹,而短暂的生命之旅,有彼此的重复,也有独一无二的奇遇,文章便做在这恒与变的裂隙中。尽管回头已百年,生的幸运仍然让我满怀对世界感恩的虔敬。  我是一个读书人,但是生性好奇、不务正业。因为定力不足,常被身外的热闹所吸引,免不了“一心以为鸿鹄将至”,学问自然业绩平平。加上自立早,迁徙频繁,家务琐事繁杂,难与红尘的世界相隔绝,没有“自己的房间”,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也不多,甚至经常有放不下一张书桌的窘迫。倒是接近了原生态的生活,尽管处理起世俗事物来常常捉襟见肘、狼狈不堪,但扑面而来的生活常给我意外的启示,不期然而遇的感触丰富了我贫乏的生命,也使书斋中的思想获得感性的体验。好在我以文学为业,一切都与专业有关,无所谓有用无用。说化腐朽为神奇自然是夸大其词,但是平凡的点滴见闻,也能积累成阅历。生活便是由无数琐碎的细节构成,即使是远行客,随手采集路边的草花,也不失为值得庆幸的纪念。人生的可爱之处,就是经常会有一些小的感动。

内容概要

  《人生的节气》以《人生的节气》为题,套用二十四节气的成数,寄托古今之变中人生不变的喜与忧。时空的流转无穷无尽,便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亘古感叹,而短暂的生命之旅,有彼此的重复,也有独一无二的奇遇,文章便做在这恒与变的裂隙中。  平凡的点滴见闻,也能积累成阅历。生活便是由无数琐碎的细节构成,即使是远行客,随手采集路边的草花,也不失为值得庆幸的纪念。人生的可爱之处,就是经常会有一些小的感动。

作者简介

  季红真,1955年生于浙江丽水,先后求学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文学硕士,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著有文学评论集《文明与愚昧的冲突》、《萧红传》等9种。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颁发1988年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奖”等5种文学理论批评奖;获吉林省1980年创作奖散文奖等4种创作奖。

书籍目录

远行客古今如梦——《人生的节气》自序忆渔事挖野菜做女红遛电影翻旧书蹲车站说闲话辨名物读注释种纸田串亲戚会朋友听音乐访古迹遭梦魇行夜路乘出租吃小吃下饭馆写情书买东西观风景观美人逛书店

章节摘录

  忆渔事  一  捕鱼和狩猎一样,大概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创造出最古老的文明。在中国至少可以上溯到六千年以前的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陶器上都有鱼形的纹饰。道家信仰中的太极图,是以黑白相交的两条变形鱼来概括对于宇宙的基本看法。西南少数民族的铜鼓铭文中,也有不少鱼的图案。特别有意思的是,断发文身的人竞渡的场面。他们驾的龙舟很小,而鱼却很大,在散点透视的平面构图中,船仿佛是在鱼群中穿行。而且,就是在生态环保的意识普及到全球的今天,越来越严格的禁止使打猎几乎成为犯罪行为,而基本退出人类的生产范围,捕鱼的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尽管工具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是人类重要的活动内容。可以说捕鱼是人类贯穿古今的一项重要生产方式,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无论中外,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多取材于捕鱼。已故的中国名作家汪曾祺,在《故乡人》中,有一篇即是《打鱼的》,详细地记载了故乡捕鱼的方法。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更是经典的叙述,因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名扬全球。那个独自架着一只小船在海里钓鱼的老人,紧紧抓牢绳索与风暴和鲨鱼搏斗,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虽然最终得到的只是一条鱼骨,但生存的顽强却寄托了现代人对于生命价值的独特理解。据说故事是海明威听来的,但关于捕鱼的大量细节却好像出自行家里手。始知人可以独自驾船在海里捕鱼,我也是得白海明威的著作。  ……


编辑推荐

  季红真的散文大气磅礴,文化、历史、个人经验和感受混杂在一起,构成一种独特的文本。本书是作为学者的季红真的另一种类型的散文随笔。作者从自己80年代在北大读研究生写起,以自然形态的24个节气对应了人生的24个境界:逛书店、图书馆、看电影等等,把自己在北大的生活写的妙趣横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生的节气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