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助飞梦想

秦春华 编 北京大学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北京大学  

作者:

秦春华 编  

页数:

242  

字数:

240000  

前言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建校110多年来,北大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振兴与发展、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繁荣昌盛的进程中起到了先锋和骨干作用,这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的有形存在,更成为中华民族争取民主自由和伟大复兴的象征,成为现代人文学者和科学家向往的精神家园,从而独具魅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所说:“作为文化中国的象征,其实北京大学早已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所大学,能够像北京大学这样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得如此紧密,息息相关。北大对于中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哈佛之于美国、牛津与剑桥之于英国的意义。”  在中国的高校中,北大具有“老”与“大”两个特点。之所以说“老”,那是因为在中国,具有百多年历史的大学并不多,因此,人们常用“古老”来形容北京大学的历史;之所以说“大”,不在于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所谓“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意也。历史悠久的“老”让我们足以心生骄傲,兼容并蓄的“大”也常让我们引以为荣。就是这样一所“老”学府,每年吸引着无数的青年才俊奋身投入燕园,求学于“一塔湖图”;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府,将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维系在了一起;就是这样一所“老”、“大”学府,将这些胸怀大志、肩负大任、孜孜求学、不倦探索的年轻学子,培育锻造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体魄健全、意志坚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内容概要

本书是由北大招生办公室从09级新生家长的应征稿件中选取的关于孩子的教育故事,家长们介绍了他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故事感人,为其他的孩子家长提供了教育孩子的可借鉴的案例。

作者简介

秦春华,男,1975年3月生,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兼招生办公室主任。

书籍目录

序言天地间,那无悔的付出,永恒的旋律 理想的天空 吾家有儿初长成 让孩子自己起飞 梦圆北大 扬起五彩风帆,追赶梦想 追寻梦想,享受过程 甘做孩子的铺路石 和你一起成长 感谢工作 梦想照进现实——儿子成长日记 要做助推器,不做火车头 梦圆北大 与孩子一同前行 有志者,事竟成 永远的宝贝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细大不捐终成其大 注重引导,培养习惯,打开孩子的成功之门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材——我与儿子携手圆梦北大 爱伴随孩子成长 飞扬的心中之梦 育儿心得 家庭教育随笔 砺磨十年剑,出鞘一瞬间 助长点滴 学海任遨游 在女儿通往北大的路上 难忘的几件事 守护天性 与女儿一起成长 梦想成真 成功的背后 “散养”孩子 我的女儿 我努力我成功 我为儿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教育最和谐的境界是“赏识” 让女儿拥有一颗阳光的心 为孩子插上全面发展的翅膀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挖掘潜质,因势利导,放飞希望 唯考北大无遗憾谆谆教诲,情隐隐,意切切 给女儿的一封信 放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勿忘故土 成长——想说爱你不容易 孩子校友,请听我说 致儿子的信 两代人的北大缘 阳光下,且将热血写春秋 回望孩子的追梦之路 爸爸准备了几句“唠叨” 孩子,我们想对你说 感恩北大,寄语女儿后记

章节摘录

  天地间,那无悔的付出,永恒的旋律  吾家有儿初长成  幼儿篇——快乐教育  儿子刚过一岁就被送到了托儿所,期间,我也曾因为他尖锐的哭喊而想放弃,但是,想到自己的确没有条件带他,我几次都是咬着牙把他留在了托儿所。最初的日子里,常常是他在托儿所里面哭,我推着自行车在回来的路上哭。但是,我心里清楚,孩子最终是要适应环境的。当在经历了差不多一个月这样痛苦不堪的分离之后,儿子开始慢慢地适应了托儿所的生活。  那时候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了。为了让儿子喜欢托儿所,在每天送他的路上,我总是和他说,我们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啊,在那里做游戏,开开心心地等妈妈来接你。每次送他,我都会花一点时间陪他在托儿所里多呆几分钟,鼓励他和其他孩子玩耍。有时我会给他带些小玩具,让他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路上我不停地安慰着刚刚学会叫妈妈的儿子,他也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下午接他时,我总是会问老师他是不是和大家玩,开心不开心,老师也总是当着我的面表扬他很棒。开始接他时,儿子总是急切地扑进我的怀里,头都不愿意抬,但是每次离开托儿所时,我都会笑着对老师说:“明天见啊!”慢慢的,他也学着我的样子,笑着和老师挥手告别了。  几个月之后,当老师告诉我,他居然开始安慰新来的小朋友说,“开开心心地等妈妈来接我们”,我的眼睛都湿润了,我那刚刚学会走步的小不点啊,才刚刚两岁已经懂得了忍耐、坚强和关心别人。奉劝那些仍然担心孩子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吃苦的年轻妈妈们,一定要让孩子尽早学会和小朋友相处,这对孩子只有好处。  总结孩子的学前教育,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和同伴相处,培养孩子开心乐观的生活态度。现在很多家长都觉得要给孩子吃最好的奶粉,上最好的幼儿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在孩子的幼年要给他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为一个心理和身体都健康的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  小学篇——养成教育  如果说快乐的人生态度在学前启蒙教育中至关重要,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则是小学阶段需要着重培养的,特别是孩子在低年级时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既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又会为孩子今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对父母来说,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让孩子适应新环境、进入新状态。  孩子上小学时,学校会布置很多需要家长参与的作业,比如听写、心算等等,我沿用了孩子上幼儿园时的习惯,利用接送他的时间多和孩子交流,上学的路上,我会强化他需要在学校遵守的纪律,放学的路上,我会询问他在学校有哪些有趣的事情,作业有哪些,需要爸爸妈妈做什么,这样,预热的时间就在孩子的上学放学途中完成了。我听到过很多朋友和我抱怨:孩子上小学,自己每天的业余时间成了孩子的家庭教师,每天都要花三四个小时在孩子的学习上。我想这里有一点需要提醒家长的就是,小学时就要养成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的习惯,事前在和孩子沟通时,态度上一定要明确这些作业是你的事情,我能帮你做什么,让孩子意识到,上学学本领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其他人只是在帮助他去完成。  我记得儿子二年级的国庆长假,尽管开始时我们提醒他要写完作业才可以玩,但是贪玩的他却一直到假期最后一天的下午才开始动手做作业,由于累积的太多,到了睡觉的时间,作业的一半还没有做完。第二天,他在学校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回家后,儿子还很委屈,说本来可以熬夜做完的,都是我不让他继续做了,才害得他在小朋友面前丢脸。孩子的抱怨让我了解到他有自尊心、上进心,这是我教育他的好机会。我让他计算一下:一个小时他能完成多少作业,如果熬夜了,那么他第二天是不是上课时就要打瞌睡,那么还是要受老师的批评,是他自己不能管好自己,不能掌控好自己的时间。  从那以后,儿子开始认识到“时间”和“责任”,一些听写作业他自己就录好并及时完成,孩子写作业的效率高了,更多的空余时间我们可以和他聊一些课堂外有趣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也可以听他讲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看法,培养他对各种事物的兴趣。  总之,小学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孩子的学习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生活习惯都会在这一阶段形成,家长一定要多观察、多交流、对孩子有耐心。这样,父母将在孩子的生活中充当着帮助他、指引他的朋友和导师的角色,而不是替他思考,帮他承担责任的保姆的角色。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家长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永远大于对孩子单纯的说教。  ——马衍军  心高气不傲,志高才不疏,眼高手不低。  ——蔡文彪  急功近利是教育的绊脚石,循序渐进、沟通交流才能熬制教育的浓汤。  ——孔庆财  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潜能,而这种潜能的开发及挖掘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赏识,赏识是一个人奋飞的激素,它能激活细胞,让生命充满活力。  ——杨桂英  给予全面发展的空间,保护有益身心的兴趣,激发自觉向上的潜能,每个孩子都能拥有飞向成功的翅膀!  ——李作超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助飞梦想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