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辑应用教程
2010-8
北京大学出版社
靳义增 编
238
无
当人们站在21世纪,回首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时,广播电视,无疑是引人注目的骄傲之一。它的发明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从而成为当今社会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随着广播电视等传媒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等专业的院、系将近七百家,在校生已经超过十三万人,覆盖了高职高专、普通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等多个层面。 广播电视行业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一点在学界和业界被普遍认同:“电视的发明是人类智慧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如何运用电视,却是对人类智慧更大的考验。”(施拉姆语)从这个意义上说,运用好广播电视,除了诸如录音、摄像等前期工作以外,广播电视编辑等后期创作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对于声音的剪辑,对于画面剪辑中蒙太奇技巧的应用,都决定着节目质量的高低。因此,学界形成了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共识。 本书是对广播电视各种节目类型编辑工作给予具体指导的新闻传播学类应用教材。本书以“流程图”为导引,在介绍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广播编辑、电视编辑的创作流程,从编辑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基本的操作步骤、所要实现的效果、具体的案例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广播电视编辑的操作要领,为学生未来从事传媒行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能力基础。 本书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简明扼要的理论介绍,不以传授理论为主,而以“实用”、“满足需要”为基本准则。第二,一目了然的“流程图”形式。在每章开始,以“流程图”的形式把主要内容表示出来,直观形象,便于掌握。第三,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操作步骤。从展示的界面开始,分阶段、分步骤讲解具体的操作方法,并配以大量的操作效果图,以期达到理想的编辑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
《广播电视编辑应用教程》集实践性、创新性、通识性于一体,按照广播编辑、电视编辑的创作流程,从仪器设备、操作步骤、效果实现等方面详细介绍广播电视编辑的操作要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编写体例上,《广播电视编辑应用教程》以实践技能为中心,以理论解析为辅助,力争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能力。 《广播电视编辑应用教程》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各专业实训教材,又可作为各类媒体及新闻爱好者的辅助读物。
第一章 广播节目制作基本设备与功能第一节 声音录放的基本原理一、声音的物理属性二、声音的机械记录与回放三、磁记录与光学记录四、数字记录与回放五、音频文件的格式六、文件格式转换的基本操作第二节 录放音设备及其功能一、留声机系列二、磁带录音机三、磁带录音机使用举例四、数字技术的兴起五、立体声录音技术第三节 声音存储设备及其功能一、磁带二、光盘三、硬盘第四节 声音编辑与合成设备一、线性编辑设备二、非线性编辑设备第五节 调音和其他辅助设备一、调音台二、功放机三、话筒四、音箱第六节 计算机音频工作站一、数字音频工作站的基本分类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工作站三、专门的数字音频工作站第二章 声音编辑与合成操作流程第一节 声音的种类及属性一、有源声音与无源声音二、语言、音响与音乐第二节 室内录音与室外录音一、室内录音与室外录音的不同特点二、室内录音与室外录音的条件与设备三、室内录音与室外录音的不同操作与注意事项第三节 录播节目与直播节目一、录播节目与直播节目现状二、录播节目与直播节目的主要类别三、录播节目与直播节目的基本操作第四节 声音蒙太奇基本原理一、声音蒙太奇的基本含义与要求二、各种声音的编辑要求第五节 声音编辑与合成一、数字化编辑简介二、CoolEditPro1.2编辑软件功能介绍第六节 特技和变音一、降噪二、变音、变调三、淡入、淡出四、均衡第三章 电视非线性编辑技术能力训练第一节 视、音频素材采集方法一、视、音频素材的来源二、非线性编辑中视、音频素材的采集方法第二节 编辑中视、音频特技的实训方法一、编辑工作窗介绍二、编辑及特技制作的工作流程第三节 视、音频文件输出实训方法一、“素材/故事板输出到文件”功能二、“素材输出至1394”功能三、“故事板输出到素材”功能四、“故事板输出到磁带”功能第四章 电视新闻节目编辑能力训练第一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含义与分类一、电视新闻节目的含义二、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第二节 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流程一、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组织结构二、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流程第三节 电视新闻节目案例评析一、电视新闻消息类节目案例评析二、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案例评析第五章 电视纪录片编辑能力训练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前期准备一、获取选题二、组织创作团队三、策划文案写作四、物质准备五、实训练习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制作的中期拍摄阶段一、拍摄画面二、声音录制三、采访四、导演现场调度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后期加工阶段一、素材粗剪二、影片精剪三、解说词创作四、配音五、音乐选配六、后期合成第六章 电视专题片编辑能力训练第一节 电视专题片的定义和分类一、电视专题片的定义二、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关系三、电视专题片的类型四、电视专题片的美学特征第二节 电视专题片创作流程一、前期准备阶段二、中期拍摄阶段三、后期制作阶段第三节 电视专题片案例评析一、人文类题材电视专题片案例评析二、自然环境类题材电视专题片案例评析三、社会类题材电视专题片例评析第七章 电视综艺节目编辑能力训练第一节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界定与分类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界定二、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分类第二节 电视综艺晚会创作流程一、前期策划阶段二、节目录制阶段三、后期编辑合成阶段第三节 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的创作流程一、节目策划与前期准备二、节目的现场录制三、后期制作四、反馈与改版参考文献
数字技术兴起以后,人们便把数字技术利用到声音的记录上来。磁记录的方式是把空气的连续振动转化为磁或电的连续变化,其思路是模拟,统称为模拟信号。数字记录是把模拟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或编码器(ADC)把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一个个独立的数字进行记录。回放的时候,通过数模转换器或解码器(DAC),再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数字记录所采用新的存储介质取代了磁带,保存时间大大延长,专业录音所要求的复杂技术、设备可以使用软件代替,而且录音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同时介质上记录的是数字,一个数字流经过多少次复制都不会变化,这就解决了磁记录一旦复制,信号就衰减的问题。数字记录是当前最先进的方式并且具有全面取代模拟设备的趋势。 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参数:采样频率与码率。模拟信号是连续的,而数字信号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数字,用独立的数字实现连续的信号,必须有足够多的采样点,一秒钟内采样点的多少,叫采样频率。依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应该高于模拟声音信号频率的两倍。例如,人可听闻的最高频率是20kHz,数字采样频率就要高于40ktH。现在人们把44.1kHz作为数字音频采样的标准频率,而再高的采样频率普通人也感觉不到音质的区别。码率也称bit率。取样的量化值用数字二进制来编码,二进制的一位数字为1bit。现在常用的16bit的码率,就是每个采样的精细化达到65 000级(2的16次方),声音的录放基本没有失真感觉。一些高追求的设备司以达到20bit、24bit,但声音质量理论上的提高很难感觉到。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