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书籍装帧设计

柳林,赵全宜,明兰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柳林,赵全宜,明兰 编著  

页数:

129  

前言

  书籍是一种记载人类思想、情感及叙述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载体。从汉代蔡伦发明造纸术起便产生了纸质书籍。中国传统书籍装帧的基本特点可以用“简约淡朴”四个字来概括,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的线装书,更是“墨香纸润、版式疏朗、字大悦目”。这种质朴的装帧风格的产生,一方面是受材料与制作工艺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受到中国文人“淡泊名利”思想的影响。追求素雅端庄,不刻意追求华丽,讲究和谐而富有文化书卷之气,这种风格无疑为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统意义上的书籍功能主要是记述史实和保存知识,其书籍装帧也仅限于美化和保护书籍。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装帧设计始于工业化时代,书籍在传播文明的同时,自身也形成了一个造就全球性阅读空间的流通产业。书籍既是思想意识的结晶,又具有商品流通的一般功能。设计师除要考虑书籍材料和印刷形式因素以外,还要考虑如何使图书畅销。书籍装帧设计主要是设计者借助于文字、图形、材料、印刷等表现形式,在对内容进行准确阅读、理解、整理后,进行的有条理、有秩序的立体思考活动。如完美的书籍形态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通过手的触摸,材料的硬挺、柔软、粗糙、细腻,都会唤起读者一种触觉的新鲜感;打开书籍的同时,纸的气息,墨的气味,随着翻动的书页不断刺激着读者的嗅觉;厚厚的辞典发出的啪嗒啪嗒的强烈响声,柔软的线装书发出的好似积雪的沙啦沙啦的微弱的声音,如同听到一首演奏美妙的乐曲;随着眼视、手触、心读,犹如品尝一道菜肴,常常使读者分泌唾液,一本好书也会触发读者的味觉,即品味书中韵味;而在读书过程中,视觉能享受到最直接、最重要的感受。这五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使读者完成了阅读的心灵体验,形成了对书籍的总体印象,是关于营造书籍外在造型的物性构造和内在信息传递的理性思考的综合学问。对此,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即针对书籍形态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希望能够启发读者兴趣,促进其创意思考。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编者本着为教学而参考的目的在此引用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的能力有限,书中或有不当、不准确的地方,请专家、业界同行赐教。  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对我们的信任,是他们多次和我们的交流促成了书稿的完成。

内容概要

本书在参考目前同类书籍的基础上,以教材严谨的要求进行编写,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书中附有实例赏析,通过提炼归纳、简洁明了地传达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思维步骤。本书包括书籍与装帧艺术、中国书籍装帧发展概述、外国书籍发展概述、书籍开本与构成、书籍装帧设计语言、书籍的版式设计、书籍装帧与印刷工艺、其他书籍装帧设计的表现形式、书籍装帧设计与社会文化9个部分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广告专业设计方向、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等专业“书籍装帧设计”的教科书,更是一般读者了解书籍装帧的实用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书籍与装帧艺术 1.1 书籍与装帧 1.2 书籍的艺术性与功能性 本章小结 习题第2章 中国书籍装帧发展概述 2.1 中国早期的书籍形式 2.2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演变 2.3 中国近代书籍装帧设计 本章小结 习题第3章 外国书籍发展概述 3.1 古代书籍的产生与形式 3.2 印刷书的诞生 3.3 近现代书籍的发展和流派 本章小结 习题第4章 书籍开本与构成 4.1 书籍的开本 4.2 书籍装帧的构成要素 本章小结 习题第5章 书籍装帧设计语言 5.1 书籍装帧与构思方法 5.2 书籍封面表现形式 5.3 文字、图形和色彩 本章小结 习题第6章 书籍的版式设计 6.1 古籍印本书的版式设计 6.2 古籍书的插图艺术 6.3 现代书籍的插图设计 6.4 书籍版式的设计法则 6.5 古籍版本主要分类与名称 本章小结 习题第7章 书籍装帧与印刷工艺 7.1 印刷技术的改进 7.2 装帧的材料 7.3 书籍印刷工艺 本章小结 习题第8章 其他书籍装帧设计的表现形式 8.1 儿童读物 8.2 杂志装帧艺术 8.3 楼书设计 8.4 电子书籍 8.5 皮书系列 8.6 概念书 本章小结 习题第9章 书籍装帧设计与社会文化 9.1 书籍装帧设计的流程与策略 9.2 设计风格与审美观念 9.3 全球化时代下书籍设计艺术性的体现 本章小结 习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以雕版、活字印刷的生产方式印刷的书,品种多,印量大,使用时间长,在各个时期形成各自的特点风貌、别门流派。以年代计有唐刻本、五代十国刻本、宋刻本、辽刻本、西夏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以版本印刻机构划分,还可分为官刻本、坊刻本、家刻本等。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几经演进。先后出现过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装帧形式。  3.纸书卷轴装  在我国东晋时期,纸的使用日益普及,竹简遭废弃,书籍开始采用麻纸。因纸是简牍与缣帛的代替品,应用于书写后,依然沿袭着卷轴的形式,如图2-13所示。欧阳修《归田录》中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可见在唐代以前,纸本书的最初形式仍是沿袭帛书的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采用珍贵的材料,如象牙、紫檀、玉、珊瑚等。卷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在卷外,前面装裱有一段纸或丝绸,叫做镖。镖头再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卷轴装书籍形式的应用,使文字与版式更加规范化,行列有序。与简策相比,卷轴装舒展自如,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随时裁取,更加方便,一纸写完可以加纸续写,也可把几张纸粘在一起,称为一卷。后来人们把一篇完整的文稿就称作一卷。古代的书,大概以一篇成一编或一卷轴,现在仍然应用着篇、编、卷这些简策或卷轴制度的名称。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书籍装帧设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