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德力

高占祥,王青青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高占祥,王青青 著  

内容概要

《道德力》是《文化力》的姐妹篇。该书以生动的事例,深刻地论述了道德力这一概念。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道德力则把道德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道德力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维国之力、兴邦之力、安民之力、成功之力、共生之力……中国当下最缺失的就是道德力,中国要崛起,道德要践行。道德力是软实力的灵魂,是人类社会的觉醒与希望。 《道德力》是集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文化读物。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大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将此书作为珍贵的精神食粮。

作者简介

高占祥,1935年生人。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河北省委副书记、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名人工委主席、文化部艺术评论委员会主任。先后出版了诗集、歌词集、论文集、书法集、绘画集、摄影集等著作八十余部。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艺术成就奖、“中国最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世界桂冠诗人”等数十个奖项。王青青,1978年生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毕业,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新闻和大众传媒硕士。在美国inter Trend Communications Inc.工作五年,回国后就职于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培训中心,现为高占祥文化工作室副主任。参与创建北京大学中国图书馆学、编辑学发展基金,北京大学陈岱孙经济学基金,任常务理事。曾与人编著《商战论》、《中国藏书楼》、《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成就事典》等图书。

书籍目录

绪论道德的力量第一章 传统美德乃维国之力 第一节 仁者爱人是仁德 第二节 义薄云天是义德 第三节 礼仪礼让是民德 第四节 智虑致明是慧德 第五节 诚信天下是大德第二章 修身正心乃育才之力 第一节 修身要义是净化心灵 第二节 正心要诀是克己慎独 第三节 道德修炼是渐人佳境 第四节 己行自尊是进步之母 第五节 文质彬彬是君子之风 第六节 品德清纯是育才之宝第三章 广结善缘乃和谐之力 第一节 常怀善念乃道德之泉 第二节 与人为善乃道德之魂 第三节 成人之美乃道德之心 第四节 天理良心乃道德之根 第五节 豁达大度乃道德之春 第六节 合和之力乃道德之金第四章 激浊扬清乃拒腐之力 第一节 激浊要勇向腐朽宣战 第二节 扬清要敢开风气之先 第三节 德法并举定走向清明第五章 职业道德乃兴业之力 第一节 忠于职守生国力 第二节 商业道德重于山 第三节 医务道德大于天 第四节 教师道德如春雨 第五节 文人道德胜于川第六章 官德垂范乃率民之力 第一节 官德垂范理为先 第二节 官德清正定江山 第三节 廉洁奉公做清官第七章 公德必遵乃安民之力 第一节 家德是公德的基础 第二节 公德是文明的标尺第八章 大志大勇乃成功之力 第一节 大志方能大得 ……第九章 道德崛起乃兴邦之力第十章 人类道德乃共生之力

章节摘录

第五节 诚信天下是大德信是立身之本“信”是中华道德观念的重要范畴,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信”要求人们恪守做人的基本原则,即诚实不欺,讲信用。在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把诚实不欺作为行礼必备的品德之一,将诚信视为恪守“忠”、“仁”、“义”等德行的必要条件。中华民族关于“信”的思想源远流长,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历朝历代,尽管政治观点各异,但在“信”这一道德观念上基本趋向一致。我国最早的文献汇编《尚书》中就有关于“信”的记载,如“信用昭明于天下”。大约从商末至春秋,“信”作为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开始出现在金文上。孟子把“信”视为用以维系儒家“五伦”的基本伦理规范之一。孑L子曾三次强调“主忠信”,认为“信”是成就君子的必要条件之一。他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将取信于民作为政治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和条件。他的学生子夏也明确提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道德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总结,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思想道德体系。其中的“五常”就是由孟子的“仁、义、礼、智”再加上“信”组成的。大量关于“信”的实践,加上各学派理论上的阐发,使得“信”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唐太宗把诚信道德实施于治理国家。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全面否定了三纲五常,唯一肯定了朋友之伦,而朋友之伦的中心就是“信”,可见他对“信”这一道德规范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我在《新三字经》中写道:“信者诚,民所誉。”人无信不立。“信”是做人的根本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是为人之道、兴业之道、居官之道、治世之道。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信任、尊敬和赞誉。“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表现。诚信是区分圣人、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徐丽珍是温州市一家咖啡店的服务员。2005年,她在收拾座台时发现了一个路易·威登的大皮包,立即上交给办公室。按店里的规定,服务员捡到顾客的东西要交给办公室,并由大堂经理负责登记。当大堂经理打开皮包登记时,眼前的一切把他们吓坏了:护照、身份证、120欧元现金、16.3万元的现汇支票、十几个存折,其中一个存款余额写着1200万元……咖啡店一边报警,让警方帮助寻找失主,一边通过包内名片联系失主本人,最后终于将所有的财物“完璧归赵”。巨款是一道考题,徐丽珍这个来自贫困农家的女儿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诠释着诚信的真谛,见证了一个不染尘埃的灵魂。爱只懂得一种道德,那就是信任。人与人处得融洽,全靠信任。人活在世界上需要信任别人,犹如需要空气和水。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你信任人,人才对你忠实。以伟人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人的风度。”“信”规范着中华传统美德,让人们对明天继续充满信心。立信才能立业我国的商业道德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积累的“以义取利”、“货真价实”、“秤平尺足”、“童叟无欺”、“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仁义在”、“待人以诚、执事以信”、“诚招四海客、誉从信中来”等诸多格言形成了中华民族经商伦理的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民谚格言俯拾皆是。从市井小民到文人仕族,强调诚信的理念已经为中华民族信奉了数千年。“信义”、“诚信”一直被中国人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信用是一种道德指数,信用是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守信是一大笔收入,背信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经济学中,一个无须争议的命题“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用制度规范的经济,同样也是一种用道德规范的经济。“立信才能立业。”纵观商海,兴衰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是否恪守诚信。诚信乃商道之本,无诚无信,商道难行;天道诚信,诚赢天下。忠诚信义,真诚负责,是“信”的最终归结。晋商视商誉为命根,坚持信用第一,做买卖必须脚踏实地,不冒险取巧,赚不骄傲,赔不气馁,宁赔本也不做玷污商号招牌的事。如祁县乔家包头复盛油坊,运胡麻油回山西销售,经手职工为图厚利,在油中掺假,掌柜发现后,立令另行换装,经济上虽受了损失,却招得近悦远来。咸丰年间复盛西面铺掌柜立帐把斗秤放大,比市上加一成,市民争相到该号购买。具有300年历史的老字号同仁堂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遵循着一条代代相传的店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他们始终坚持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在药料选用上十分讲究,“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坚决不用。在今天的同仁堂车间里,堆成小山似的各种药材都是经过一根根、一颗颗精心挑拣的。如“远志”是一种以根入药的草本植物,用于安神。而“远志的芯药性却属温热”,与安神功用正好相反。国家的有关药典里并没有去芯的要求,但同仁堂为了保证最佳药效,要求给所有的“远志”去芯。要知道,“远志”根如竹筷,而芯如牙签,同仁堂的工人仍然一根根地把芯剔除干净,以维护同仁堂讲诚信的金字招牌。同仁堂的美名传遍全世界,享誉五大洲。诚信在欧美法律里被认为是高于一切的“帝王原则”,违背了这一原则,就等于犯了弥天大罪。市场经济中,骗了所有人的后果是被所有人骗,没有赢者可言。“诚信决定存亡”,这是无数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2000年,南德集团的总裁牟其中因犯外汇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南京冠生园食品公司这个百年老店因“陈馅月饼”事件而破产,意大利的帕玛拉特公司因诚信缺失而倒闭。过去温州做生意曾因产品质量问题而“信誉”扫地,如今,他们要想再发展,就无可回避地遇到了信誉上的困难。相当一段时间,只要是温州的产品,即使获了奖,别人也不相信,左抽查,右抽查,总是不放心。因此,如今的温州人强调树立质量意识和信用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形象,建设“质量温州”、“信用温州”。诚信也表现在每个人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负责态度上。经济发达国家的产品,无论是多么简单的东西,小到一根牙签,一根火柴,都是精益求精地生产出来的。而我国有些产品却得过且过,“糊弄洋鬼子”,凑合能用就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某些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和别国的产品一比较,就发现自己的产品质量低劣,竞争不过别人。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诚信经济,如果没有诚信意识和道德基础,法制约束与行政管理往往也无能为力。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信用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并能为企业带来长久的利益。在中国加入wT0的今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信用机制的建设更是刻不容缓。在国际市场中,我们必须遵循国际标准,遵循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信用将成为一个企业最好的竞争手段,不讲信用的企业必然寸步难行,甚至被淘汰出局。信的价值永恒在《说文解字》中,“诚”与“信”两个字是互为解释的,可见二者密不可分。只有对自己诚,才能对别人信。内心之诚发于外便是信。诚信不仅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本,也是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如果把人生比作树,诚信就是赖以生存的根,滋润和升华着人生。失去诚信这个根,人就无法立足,沦为没有灵魂的朽木。人生在世,言行一致,鄙弃虚伪,实事求是,恪守信约,履行诺言,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这是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标准。民众的人格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格。上下五千年,在中国上至管束皇帝的“君无戏言”,下至约束草民的“言必信,行必果”等许多经典格言代代流传下来,告诫我们要以诚信为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伦理文化造就了众多人格高尚的优秀人物。他们重气节和诚信,轻私利和生死。如司马迁、班固不避灾祸,秉笔直书;包拯、岳飞、文天祥赤诚爱国,死而后已;林则徐、关天培抗击侵略,义薄云天……这种无私无畏、“临大节而不可夺”的高尚人格,为时人、后人所景仰,他们高风亮节光照日月,彪炳千秋!与此相反,人们对那些不忠诚老实的人是鄙弃的。《荀子·大略》中说:“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国妖”者形形色色:或投机钻营,或虚伪奸诈,或阴谋搞鬼,或卖国求荣,虽然得意一时,然而天理昭彰,终究遭到人们的鄙视、唾弃乃至遗臭万年。诚信这个概念,在语言学中虽然很简单,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却赋予了它无穷的内涵和外延。东汉人范式年轻时远游京师,求学于国学堂。做儒生时,与汝南人张劭成了朋友。两人一起告别太学回家。卒业临别时,范式约两年后的某月某日去汝南登堂拜见张劭母亲。约定的日子到来时,张劭将此事告诉母亲,请求准备酒菜,等候范式。母亲说:“分开两年了,千里以外说的话,你为什么这么相信呢?”张劭答道:“巨卿(范式字)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约。”到了那一天范式果然来了,人堂拜饮,尽欢而别。张母及乡人无不称范式为信士。范式后来回到京师,在太学从师受教。范式对朋友讲诚信,做人言行一致,可谓高风亮节。后人筑鸡黍台,在张宅建二贤祠,改张庄为金乡铺,以示纪念。恪守诺言是“信”的体现。近代学者苏曼殊的绘画造诣很深,名扬中外。苏曼殊与革命党人赵伯先交谊甚厚。赵伯先曾请他作画,他答应后却因忙着去日本而无暇动笔。不久,赵伯先因黄花岗起义失败悲愤而死。苏曼殊闻讯异常悲痛,当即信守承诺画了《荒城饮马图》,托人带回国内焚化在赵伯先的墓前,以寄哀思。金有一分钢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虚伪之杂,则不纯矣。一诺千金,就是把兑现一则诺言看得贵同千两黄金,决不因为受到挫折和困顿后言而无信。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那么容易破裂?为什么国与国之间的联盟那么容易解体?因为不同的人的行为受不同的道德观的支配。2005年中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举办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抽样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中,“信”都被认为是当前最需要加以弘扬的传统美德,排在所有传统美德之首。诚信于人,是为人的最基本的品德;诚信于社会,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信于国家,是一项基本的政治道德。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早在西方文化经典《圣经》中,就有关于诚信的思想。目前世界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这些宗教本身包含着伦理道德思想。其中的诚信伦理道德,有的是固有的,有的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后而发展的。“信”是一种没有民族和国家界限的道德观念。正是因为这种特性,才使得诚信在今天的国际交往中仍然是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一两重的坦诚,胜过一吨重的聪明。”“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人类之珍。”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朴实,是一个人纯洁、纯朴的优良品德的表现。在自我修养中,培养自己朴实的品格要做到“四忌”:一忌言过其实,二忌有名无实,三忌华而不实,四忌虚假失实。为人诚实的人,可以广交良师益友;敢于求实的人,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勤于务实的人,可以干一番事业;作风朴实的人,可以得到人们的信任;思想充实的人,可以与时俱进,美梦成真,创造人生的辉煌。诚信具有永恒的价值,是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的道德理念。


编辑推荐

《道德力》:文化力丛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道德力 PDF格式下载



帮领导买的,自己看不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