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王瑶文选

王瑶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9月1日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瑶  

页数:

287  

Tag标签:

无  

前言

  随着时光流逝,前辈们渐行渐远,其足迹本该日渐模糊才是;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有心人的不断追忆与阐释,加上学术史眼光的烛照,那些上下求索、坚定前行的身影与足迹,不但没有泯灭,反而变得日渐清晰。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距离太近,难辨清浊与高低;大风扬尘,剩下来的,方才是“真金子”。今日活跃在舞台中心的,二十年后、五十年后、一百年后,是否还能常被学界记忆,很难说。作为读者,或许眼前浮云太厚,遮蔽了你我的视线;或许观察角度不对,限制了你我的眼光。借用鲁迅的话,“伟大也要有人懂”。就像今天学界纷纷传诵王国维、陈寅恪,二十年前可不是这样。在这个意义上,时间是最好的裁判,不管多厚的油彩,总会有剥落的时候,那时,什么是“生命之真”,何者为学术史上的“关键时刻”,方才一目了然。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对于那些曾经作出若干贡献的先行者,后人须保有足够的敬意与同情。十五年前,我写《与学者结缘》,提及“并非每个文人都经得起‘阅读’,学者自然也不例外。在觅到一本绝妙好书的同时,遭遇值得再三品味的学者,实在是一种幸运”。所谓“结缘”,除了讨论学理是非,更希望兼及人格魅力。在我看来,与第一流学者——尤其是有思想家气质的学者“结缘”,是一种提高自己趣味与境界的“捷径”。举例来说,从事现代文学或现代思想研究的,多愿意与鲁迅“结缘”,就因其有助于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提升。  对于学生来说,与第一流学者的“结缘”是在课堂。他们直接面对、且日后追怀不已的,并非那些枯燥无味的“课程表”,而是曾生气勃勃地活跃在讲台上的教授们——20世纪中国的“大历史”、此时此地的“小环境”,讲授者个人的学识与才情,与作为听众的学生们共同酿造了诸多充满灵气、变化莫测、让后世读者追怀不已的“文学课堂”。

内容概要

本书第一部分,选入了他《中古文学史论》之中的《魏晋义论的发展》、《魏晋小说与方术》、《魏晋文人的隐逸思想》几篇代表性专论以及其他学术论文、读书笔记、书评等文章;第二部分,主要选入《晚清诗人黄遵宪》、《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论鲁迅的(野草)》、《鲁迅(故事新编)散论》、《"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等重要文章。第三部分,选入《坷坎略记》、《治学经验谈》两篇短文,谈及自身求学经历的艰辛和治学经验的体悟,读来颇有兴味。

作者简介

王瑶(1914-1989),山西平遥人。中古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鲁迅研究的著名专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传承鲁迅、闻一多、朱自清等人治学的深厚的历史意识和阔大严谨的作风,显示了1940年代后期成长起来的一代杰出学者的成就和风范。其《中古文学史论》、《中国新文学史稿》以及后来的诸多专著,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影响和启迪了一代学者。

书籍目录

那些日渐清晰的足迹(代序)前言说喻魏晋文论的发展读书笔记(十六则)评林庚著《中国文学史》魏晋小说与方术——中古文学史论之谈古文辞的研读魏晋文人的隐逸思想——中古文学史论之晚清诗人黄遵宪“五四”新文学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论鲁迅的《野草》“五四”时期散文的发展及其特点鲁迅《故事新编》散论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坷坎略记治学经验谈王瑶学术年表

章节摘录

  正如儒家的称道尧舜一样,方士,后来的小说家,也需要举出一个帝王来做因信任方士而能够太平兴国的标准例子。黄帝天乙太遥远,而且已被传说和他们自己的附会给“神化”了;秦始皇国祚不长,自然是不吉祥的;因此最合标准的人物,便莫过于汉武帝了。西汉的太平盛世一直是后来帝王们所企羡的,而武帝正是这时期集中文治武功的英雄式的领袖。现在给他这太平治绩加一点解释,说是凭着“神助”;这样,既不损害现存帝王的面子,而这条路也是很容易模仿的,只要相信神仙和方士;于是汉武帝便自然成了小说家底理想聚积的目标了。其次便是淮南王刘安,《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说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言神仙黄白之术”。这当然是有可以凭借的线索的。这两个人都是所能找到的相信神仙的最好的例子,但并不是最理想的例子;因为他们的结果都没有成仙,是载于正史的。因此使不能·不以小说或者说是逸史,来弥补这事实上的缺陷。《海内十洲记》说西胡月支国遣使献香四两,以之烧于城内,其死未三月者皆活;但因武帝恨使者言不逊,欲收之,遂失使者及余香,后来“帝崩于五柞宫,已亡月支国人鸟山‘震檀’,‘却死’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帝崩之时,何缘不得灵香之用邪?自合命殒矣”。这是说汉武帝相信神仙方士还不够虔诚,所以才会死的。《汉武故事》说:“时上年六十余,发不白,更有少容,服食辟谷,希复幸女子矣。……三月丙寅,上昼卧不觉;颜色不异,而身冷无气,明日色渐变,闭目。乃发哀告丧。未央前殿朝晡上祭,若有食之者。  ……


编辑推荐

  1948年,王瑶谈及自己中古文学的研究原则:文学史上的“兴衰”现象,自有它所以如此的时代和社会的原因,而阐发这些史实的关联,却正是一个研究文学史的人底最重要的职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王瑶文选 PDF格式下载



书的质量不错还没开始看


一直想看看,很好。


内容先不说,排版太密了,看着都烦,北大出版社确实需要再学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