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哲学门

赵敦华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敦华 编  

页数:

37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为了不断提高我国哲学研究的水准、完善我国的哲学学科建设、促进海内外哲学同行的交流,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办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的哲学学术刊物《哲学门》,每年出版一卷二册《哲学门》的宗旨,是倡导对哲学问题的原创性研究,注重对当代中国哲学的“批评性”评论。发表范围包括哲学的各个门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东方哲学、宗教哲学、美学、伦理学、科学哲学、逻辑学等领域,追求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还原论文写作务求创见的本意。 本期《哲学门》的主题是“宋明理学研究”,主要收录了张学智、杨立华、郑开等学者的文章。

书籍目录

论坛 宋元儒学的繁盛 《周易程氏传》“卦德”、“卦才”研究 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关于朱熹“敬论”的几个问题 “心”在朱子中和说中地位之提升 内而一念,外而万物——张九成气论概述 融贯博通,会归于道——从虞集思想看元代理学的走向论文 康德批判哲学中的崇高理论 马克思如何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哲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哲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论构想——对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另类解读 胡塞尔的理念谱系学与欧洲科学的危机及其克服——兼论先验还原的实践意义 人类难题的解答——当代西方知识论对怀疑主义难题的解答 处仁以义:荀子道德基础中的情感与理性 先秦儒家人性论问题及荀子的解决方案 王夫之对明代政弊的隐曲批判 论牟宗三的儒学开展之三期说与良知坎陷说书评 汤一介、胡仲平编:《魏晋玄学研究》  吴震:《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 [比利时]钟鸣旦:《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 温海明:《儒家实用主义:作为情境化个体经验与世界的艺术》 陈中梅:《荷马的启示——从命运观到认识论》 [以色列]耶尔·塔米尔:《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书讯 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 [英]鲁惟一:《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 [法]约翰·加尔文:《基督教要义》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帕斯卡尔式的沉思》 [德]莫泽斯·赫斯:《赫斯精粹》 [古罗马]优西比乌:《教会史》 [美]迈克尔·弗里德曼:《分道而行:卡尔纳普、卡西尔和海德格尔》 [美]涛慕思·博格:《康德、罗尔斯与全球正义》 [宋]朱熹:《周易本义》 [美]包弼德:《历史上的理学》

章节摘录

“大纲说”,亦即从原则上说,无疑地以敬为本乃是朱熹工夫论的基本立场,敬可令此心自做主宰、可以自省自存、可以收敛个身心等观点才是朱熹工夫论思想的核心所在。故其云:“《大学》须自格物入,格物从敬入最好。只敬,便能格物。”①至于朱熹的主敬理论能否真正实现“此心自做主宰”,而朱熹的这套工夫理论是否蕴涵有以此主宰之心来引领格物致知之想法,则属于理论评判的问题,已经越出了朱熹思想本身的范围。最后与朱熹敬论有关,有必要探讨一下朱熹对孟子“求放心”说的看法。上已提及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放心而已矣”可谓是宋明理学家莫不关注的一个工夫论问题。在朱熹的时代,他便遇到门人不断的提问,究竟应该如何“求放心”?我们翻开《语类》卷59《孟子九·告子上》“牛山之木章”及“仁也人心章”,便可看到朱熹与其门人有关这一问题的大量讨论,这里仅就其所论“求放心”与主敬有何关联略做探讨。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此最为学第一义也。故程子(按,指程颢)云:“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某近因病中兀坐存息,遂觉有进步处。大抵人心流滥四极,何有定止?一日十二时中有几时在躯壳内?与其四散闲走,无所归著,何不收拾令在腔子中。且令纵其营营思虑,假饶求有所得,譬如无家之商,四方营求,得钱虽多,若无处安顿,亦是徒费心力耳。②这段话肯定了孟子“求放心”说的重要性,以为是“最为学第一义”,这个说法与其将主敬视为圣学工夫第一义的观点是相通的,因为“求放心”其实与主敬工夫是有关联的。朱熹又说:季成问“放心”。曰:“如‘求其放心’,‘主一之谓敬’之类,不待商量,便合做起。若放迟霎时,则失之。”孟子言“求放心”,你今只理会这物事常常在时,私欲自无著处。且须持敬。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可煞是说得切。子细看来,却反是说得宽了。孔子只云:“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若能如此,则此心自无去处,自不容不存,此孟子所以不及孔子。这里所说均与敬字工夫有关,特别是第三段说孟子“求放心”“却反是说得宽了”值得注意,显然这是朱熹在将“求放心”与孔子“居处恭,执事敬”进行比较后所做出的判断,至于朱熹所说“若能如此,则此心自无去处,自不容不存”,若能对上述朱熹主敬思想有所了解,显然一望便知,这正是朱熹的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自省自存之意。也就是说,在朱熹看来,毕竟孔子的“执事敬”要比孟子的“求放心”说得更为严密。那么,何以有此一说呢?事实上,朱熹对“求放心”的“求”字如何解读有所困惑,他指出:人心才觉时便在。孟子说“求放心”,“求”字早是迟了。孟子云“求放心”,已是说得缓了。心不待求,只警省处便见。“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其快如此。盖人能知其心不在,则其心已在了,更不待寻。①这里的第一句“人心才觉时便在”以及最后一句“人能知其心不在,则其心已在了,更不待寻”不就是朱熹在论述主敬时常说的“一念之间,一有觉焉,则即此而在”的意思吗?


编辑推荐

《哲学门(总第22辑):宋元儒学的繁盛》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哲学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