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

佛克马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佛克马  

页数:

259  

译者:

季进,聂友军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1956-1960)》是欧洲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一直深受欧洲汉学界的推重。作者D.W.佛克马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及稍后年代(1956-1960)的中国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地探讨了这个时期中国文学与苏联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1956-1960)》以时间的递迁为经,以中国文坛大事为纬,穿插中苏文学之交,以大量的史料和实证的立场,梳理历史线索,细针密线地编织成一部断代的中国当代文学断代史。

作者简介

D.W.佛克马(D.W.Fokkema,1931-),现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荷兰乌得勒支大学荣休教授。主要著作有《20世纪文学理论》、《文学史,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知识与责任》等。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历史的梳理
第一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二节 延安的批评:丁玲、艾青、萧军等
第三节 战争及战后年代:胡风
第四节 赵树理与周立波
第五节 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
第六节 周扬、苏联文学与第二次文代会(1953)
第七节 俞平伯和《红楼梦》
第八节 冯雪峰和胡风
第二章 对知识分子的新政策(1956年1月—4月)
第一节 周恩来、毛泽东、郭沫若论知识分子问题
第二节 作协第二次理事会会议:周扬与茅盾的讲话
第三节 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
第四节 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对典型的解释
第三章 非斯大林化(1956年4月—1957年2月)
第一节 国际政治背景
第二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陆定一的讲话
第三节 高期望与不同的反应
第四节 批判,不是为幽默而幽默:何迟与王蒙
第五节 对传统的关注:纪念活动与毛泽东诗词
第六节 对苏联新思想的非官方反应
第四章 双刃剑(1957年2月—6月)
第一节 毛泽东论人民内部矛盾和整风运动
第二节 对双百方针范围的讨论:陈其通和茅盾
第三节 关于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国际论争
第四节 五月至六月初早谢的“百花
第五节 “社会主义时代的现实主义”遭到否弃
第五章 反右运动(1957年6月—1958年2月)
第一节 修正主义,主要的危险
第二节 文学大辩论始末
第三节 “丁陈事件”与冯雪峰
第四节 艾青与其他遭再批判者的反抗
第五节 追随者与独立作家
第六节 赫鲁晓夫文学理论受到肯定
第六章 大跃进(1958年3月—1959年12月)
第一节 人民公社与“不断革命”
第二节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
第三节 群众文艺创作运动和诗歌形式问题
第四节 文艺与物质基础的新关系:周来祥的解释
第五节 盲目乐观主义的需要:对巴金等人的批判
第六节 对帕斯捷尔纳克与爱伦堡的批判
第七章 第三次文代会及其前奏(1960年1月—8月)
第一节 后斯大林时代的正统性
第二节 人道主义与艺术“永久价值”:对巴人的批判
第三节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
第四节 双重真实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实质与变化
第二节 中国对苏联文学与文学理论的态度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但是像马克思一样,周来祥也否认文化发展与单纯的经济体系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虽然他对莎士比亚现象的解释别出心裁,但他对古希腊艺术与社会间关系的解释却差强人意。他在论证时引用马克思和高尔基的话,中心观点就是古希腊文艺是神话式的。当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被稍高阶段的社会所取代时,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也随之改变,由仅仅是控制自然的空想转变为控制自然的现实尝试,神话丧失了赖以存活的土壤,神话式的文艺彻底消失。这就是周来祥关于古希腊文明的全部观点,他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一直以来,古代艺术受到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不同时代人们的景仰。他也没能给我们提供关于另一个问题的线索,即为什么一个远古社会的艺术,像马克思说的那样,会散发出“永久的魅力”,并能给工业化时代的人们以乐趣。①艺术的“永久的魅力”问题不是周来祥提出来的,或许因为任何对它的讨论都是冒险的:若承认某个文艺作品具有永久或近乎永久的价值,则意味着超越了阶级界限,如欧洲资产阶级艺术家与苏联或中国社会主义大众间的界限;而否定这一说法,则无异于否认先前世界上大多数文艺作品的价值。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天才式的莎士比亚是困难的,所以周来祥避开了这一点。这种做法值得赞赏。他说莎士比亚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和文化发展的高潮,发生在资产阶级联合了农民向封建阶级展开尖锐斗争的时候,斗争是因为经济基础面临崩溃的边缘。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都与那个时代最先进最革命的思想紧密相关。因此莎士比亚的伟大性可以理解为他生逢其时,正处在资本主义革命的初级阶段。当资产阶级的革命性逐渐丧失,转为反动阶级的时候,艺术在资产阶级手里就走上颓废的和非现实主义的道路,伟大的艺术就不可能再产生。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1956-1960)》是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 PDF格式下载



把新中国的文学看作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这样的看法就有点太简单了。没有一样事物是兀自产生的。当它怀有某种目的的时候,它会借用一切可以被利用的资源来完成它的目的。本书讨论了其中的一个话题,与苏联文学的关系。


从第三者看文学的中苏关系


老师推荐的文学,了解当代文学看看国外的人怎么写,真的很重要


外国佬做学问就是国内的扎实,这是一部具有独到认识的文学史


外国人做研究功夫比本土学者还深


很有用的书,说理较简洁没有太多抒情


另一种立场的解读。


看了书名就心痛,因为疏懒,一个未完成的课题被他人捷足先登了。现当代太挤了,像春运。


看到这个题目后很喜欢,但读后觉得有点失望。论述有点浅,中国读者们可能觉得他的比较有点小儿科,汉学家的路数多了点,算不了理论大家。期待有更深度的分析力作出现。


本来有一本,但是丢了,很好的书。买来的这本印刷装订都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