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刑事法评论

陈兴良 编 陈兴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2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陈兴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2出版)  

作者:

陈兴良 编  

页数:

604  

内容概要

  《刑事法评论(第29卷)(2011)》竭力倡导与建构以一种现实社会关心与终极人文关怀为底蕴的、以促进学科建设与学术成长为目标的、一体化的刑事法学研究模式。

书籍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理论前沿特拉伊宁犯罪构成学说之刍议/米铁男一、特拉伊宁犯罪构成学说的渊源二、特拉伊宁犯罪构成学说的演进三、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概念、体系和功能四、构成因素论的逻辑结构五、特拉伊宁与贝林历史的误读与当下的转型——费尔巴哈罪刑法定的还原与当代罪刑法定的重新定位/王太宁一、回归到费尔巴哈的罪刑法定二、当代罪刑法定的新定位——转嫁刑权力风险的安全制度狭义客观处罚条件论/张振山一、问题的提出二、客观处罚条件概述三、客观处罚条件的分类四、“狭义客观处罚条件论”之提倡五、中国刑法无客观处罚条件之存在空间六、结论域外传译全球化世界的法律秩序——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内法、国际法和私人法规范体系的发展/[德]乌尔里希·齐白文江溯译一、法律规范调整主体的变化二、规范性控制系统的变化三、法律规范的国际模式四、基本研究面临的挑战为什么刑法需要在乎常人的正义直观?——强制性与规范性犯罪控制/[美]保罗.H.罗宾逊文王志远译导论一、对大众正义直观的遵从与强制性犯罪控制之间的冲突二、遵从于大众正义直观的几种可能解释三、规范性犯罪控制:人们为什么守法?四、大众正义直观对规范性犯罪控制的重要性作为刑法基本概念的行为要件/[西]弗朗西斯科·穆尼奥斯·孔德[美]路易斯·埃内斯托·契尔萨文张曙光译一、引言二、从因果的、目的的行为概念到沟通性的行为概念:比较法的视角三、迈克尔·摩尔的机械论行为概念和惩罚不作为的问题四、惩罚持有的问题和道格拉斯·胡萨克的“控制原则”五、结论域外视野日本现代刑法思想的形成/周振杰一、日本现代刑法思想形成的背景二、日本现代刑法思想形成的过程三、日本现代刑法思想的总体概况四、结语……专题研究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犯罪构成外部的实质判断前文已经分析过,特拉伊宁的犯罪构成包括两个部分:主客观要素的总和;作为犯罪的一定的、具体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后者就是表现在主客观要素总和中的社会危害性。根据苏联1926年《刑法典》的规定可以发现,对行为的实质评价在构成外部也是存在的,主要是依据犯罪实质概念的类推制度和《刑法典》第8条的规定。犯罪的实质概念并不是直接发挥实质评价的作用,而是通过类推制度间接实现的。笔者在前面分析过,犯罪实质概念为类推制度提供了法律根据,应社会危害性判断的要求,类推在刑法中取得了合法地位。虽然类推的具体适用是在犯罪构成内进行的,而且其范围也仅限于行为这个具体的构成因素,但其根源却是来自犯罪构成之外的犯罪概念中的社会危害性,何以故?犯罪构成的社会危害性是由犯罪概念所决定的,类推根据构成中的社会危害性启动,其根据就是犯罪实质概念中的社会危害性。故此,笔者认为这是犯罪构成之外的实质判断之一,即犯罪的本质属性——社会危害性,其表现就是类推的适用。适用类推意味着对构成因素的修正,而不是以现存的构成因素为前提,笔者把那些以构成因素具足为前提的实质评价作为构成内部的实质评价。另一个外部的实质判断是《刑法典》第8条的规定。该条规定:“一个具体行为,在实施的时候,依照本法典第6条的规定是犯罪行为,但是在进行侦查或法院审理的时候,由于刑事法律的修改或者社会政治情势变更的这一事实,已失去危害社会的性质的;或者依法院看来,在进行侦查或法庭审理的时候,不能认为实施这种行为的人是对社会有危害的人。对这种行为并不适用社会保卫方法。”对于这个规定,适用的原则是,必须首先确定“犯罪行为已经证实”,也就是说,确定具有犯罪构成。对于刑法第8条作为犯罪构成之外的实质性判断,笔者认为,它实际上是一种影响刑事责任的外部条件,因为从特拉伊宁的犯罪构成内容来看,所有因素都是围绕着行为人的行为而存在的,而《苏俄刑法典》第8条规定的是影响行为人行为性质的行为以外的事由,具体而言就是在变更了时间条件的情况下对行为的再认识,类比一下关于时效性的规定就可以明白第8条的本质了。该条的依据依然是社会危害性,只不过这个社会危害性不是犯罪构成内部的社会危害性。


编辑推荐

《刑事法评论(第29卷)(2011)》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刑事法评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