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媒体、技术和版权

迈克尔·A.艾因霍恩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迈克尔·A.艾因霍恩  

页数:

289  

译者:

赵启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媒体技术和版权--经济与法律的融合》中,迈克尔·艾因霍恩博士选取了版权法领域若干最具争议性也是受相关产业经济状况和技术发展影响最大的法律问题进行剖析。他以独特的经济学视角,结合详实的背景材料对相关案例进行了深入细致却又生动有趣的分析,以提醒人们关注在版权立法和司法活动中被忽略的若干关键经济要素,并告诉人们如何将经济分析运用到版权领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之中。
对于那些关注合理使用、数字化权利管理、点对点网络传播、数字化音乐在线传播、软件反向工程和开源运动等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者以及希望了解经济分析应当如何被应用于法学研究的人而言,《媒体技术和版权--经济与法律的融合》(作者迈克尔·A.艾因霍恩)都极具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迈克尔•A.艾因霍恩 (Einhorn.M.A.) 译者:赵启杉

书籍目录

1.前言
2.合理使用和经济分析
3.数字权利的管理、许可和保密
4.Napster和点对点
5.数字音乐与反公有
6.形象权和消费者权利
7.软件、研发与数据
8.开源和版权创新
参考文献
参考法律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1前言1.1经济学和版权在美国,原创作品的版权依据1976年版权法受到保护。该法案已被汇编人《美国法典》第17编。[1]该法第102条将版权保护范围扩展到所有固定于任何可感知表达媒介之上的原创作品。[2]列举的八种作品包括文字作品、音乐、戏剧、舞蹈、绘画/雕塑、影视作品、录音和建筑类作品。[3]第106条赋予版权所有人复制、制作演绎作品、发行、公开表演和公开展出其作品等排他权。[4]然而,该法也就这些权利的行使设置了重要的限制,包括合理使用[5],有效期限[6],思想一表达二分法[7],首次销售规则[8]和实验室[9]、教学[10]、盲人和残疾人免责[11]等。从经济学角度可以合理地阐释版权对艺术作品或软件的保护。大部分的生产成本必须先行投人,而创作和开发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努力。没有版权的保护,产品将是非排他性的,也就意味着,任何看到或听到该产品的人都可以使用其内容。虽然免费的复制、表演和展出可能使使用者获利,但诸如此类的不劳而获将剥夺创作者从投人的努力中获得合理回报的机会。迟早,这种剥夺性的危机将使问题复杂化并降低原创动力。对这个经济学问题,一般的补救措施是通过保护性的社会契约建立财产权一例如,版权。[12]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媒体、技术和版权 PDF格式下载



我们对版权法的研究过多的局限于舆论的控制,言论自由的程度,较少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版权产业。换个角度看问题,天空会豁然开朗。


欧美的学术书最好的一点就是:注释、参考文献和索引做的特别到位。当然这是一本写版权的书,所以做得更到位。不过也和出版社的学术倾向有关系——那些写畅销书的外国作者(特别是记者之类)写的书就基本上没有详细的注释和索引,大不了在数最后弄个参考文献了事。

要说缺点就是目录稍微简单了点儿。畅销书的目录往往狠抓眼球,但学术书的目录也应该起码到二级目录。所以从这一点上看:这本书在学术逻辑的严谨上是不够的——由于思维的跳跃性和缺乏体系,作者弄不出个像样的二级目录出来,就只好只有一级目录了。

也许作者本身不是搞经济的,所以有心想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版权以及相关的媒体、技术问题,但总体上这不是一本用经济学方法讨论问题的书。


从多个角度来论述版权这种法律和经济现象。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