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倒转红轮

金雁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金雁  

页数:

698  

字数:

5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十章,采用由近而远的倒叙方式,把俄国历史上几个典型的知识群体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做了独到的解释,另外还对两个不同时期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索尔仁尼琴和高尔基进行了个案研究。
  全书层层剥离,逐步推进,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
  主要观点有:
  统治阶级对知识阶层的打压和禁令,使思想蒙难者被赋予了圣徒般的光环与荣耀,进一步促使失业的“愤青”对激进主义产生更大的兴趣,促成了社会上的“革命党”崇拜。沙皇处于维护自己利益和惧怕革命,对革命者进行严酷镇压,这种举动加速了革命情绪和行动的高涨,致使俄国社会出现紧张对立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革命不可轻言
  
  不论是雅各宾党人的“公安委员会”,还是“布尔什维克的红色恐怖”——以单纯与激进为解决前提的方法——往往最终势必导致压迫、流血与崩溃,砍掉旧暴君的脑袋,就会引出新暴君与新奴役,革命成功以后,把计划与紧身衣强加在民众身上,也会令追求自由的知识分子无法忍受。
  ——路标是一部强调“个性自由”的书
  
  改革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革命的替代物。“改革引起革命”在历史上不乏其例。不少俄国学者认为没有斯托雷平改革就没有2月“雪崩”,俄国不公正的经济改革导致社会情绪激愤然后再转变为剧烈的政治革命,成为一种特殊的“斯托雷平现象”,这不无道理。因此要使改革真正取代革命,这场改革应当不仅是理智的,而且是公平的。
  ——斯托雷平改革与俄国知识界的保守思潮

作者简介

  金 雁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秘书长。
  主要著作有
  《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与思想变迁》
  《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村社传统与俄国现代化之路》
  《新饿乡记程》
  《苏俄现代化与改革研究》
  《火凤凰与猫头鹰》

书籍目录

第一章:倒转“红轮”——索尔仁尼琴与俄国的“分裂教派”传统
第二章:破解“高尔基之谜”——大起大落的高尔基
第三章:百年“路标”——背负十字架的知识分子
第四章:“路标人”对“单色系”解释体系的挑战
第五章:奇特的俄罗斯“贵族”制
第六章:俄罗斯知识分子中的“狐狸”——贵族知识分子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七章:“平民知识分子”的僧侣社会背景
第八章:“刺猬”代表人物的成长历程
第九章:俄罗斯知识分子中的“工蜂”——“第三种知识分子”的社会实践
第十章:解开“俄罗斯之谜”的钥匙——俄国思想史上的“分裂运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而且,人们知道高尔察克在战前曾经是俄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北极英雄”,作为海军军官和北冰洋航线开拓者,他在极地探险与科学考察方面成就卓著。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卷入政治悲剧,他本来可以作为“天才的北极科学家”传世。而对于具有“北方崇拜”传统的分裂教派而言,高尔察克这种经历就更了不起。因此,索尔仁尼琴对他景仰有加是不难理解的。 相形之下,索尔仁尼琴对民主派就很不客气。在“回归之旅”中他对当时掌权的叶利钦政府和“民主派”进行了猛烈地抨击。而且,由于旧苏联已不存在,这种抨击俨然成为此次“布道”的主调。1994年,俄罗斯正处于转型危机的深渊,当局备受抨击也并不稀奇。但索尔仁尼琴的抨击还是特别“深刻”:与《红轮》中的说法一样,索尔仁尼琴抨击也追根溯源:“我们的灾难始于1917年2月。毁灭这个国家的不是什么共济会员,而正是我们的父辈与祖辈。当时,一个繁荣的国家在我们的默许之下遭到摧残。”然后,便从1917年的民主派骂到了1990年代的民主派,从戈尔巴乔夫、盖达尔直到叶利钦,从“公开性”到私有化,从民族政策到公共交通,都被他骂得体无完肤。 这样的抨击并没有改变本来仇视索尔仁尼琴的左派与苏联时代“爱国者”对他的态度(索尔仁尼琴也无意博取他们的好感),但却使原来热情欢迎他回国的“民主派”十分尴尬。


编辑推荐

《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编辑推荐:从苏维埃俄国建立,到斯大林大清洗,再到苏联解体,俄罗斯知识分子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改革如何避免导致革命。2011年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2011年新浪中国好书榜十大好、2011年凤凰网年度十大好书。《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作者、东欧史研究专家金雁心血力著,《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从专制到改良,从改良到革命,从革命到革命后的反思清算,深挖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罪与罚。作为东欧史研究专家,金雁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知名度,有大量读者群。《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多面性,书中披露的资料大多数为第一次出现。书中对高尔基、列宁、斯大林、车尔尼雪夫斯基、索尔仁尼琴等人的评价可谓新意迭出。近代以来,苏俄一直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值中国转型困境之际,俄罗斯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担负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其呼吁的俄罗斯道路,对中国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倒转红轮 PDF格式下载



《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共分十章,采用由近而远的倒叙方式,把俄国历史上几个典型的知识群体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做了独到的解释,另外还对两个不同时期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索尔仁尼琴和高尔基进行了个案研究。全书层层剥离,逐步推进,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主要观点有:统治阶级对知识阶层的打压和禁令,使思想蒙难者被赋予了圣徒般的光环与荣耀,进一步促使失业的“愤青”对激进主义产生更大的兴趣,促成了社会上的“革命党”崇拜。沙皇处于维护自己利益和惧怕革命,对革命者进行严酷镇压,这种举动加速了革命情绪和行动的高涨,致使俄国社会出现紧张对立的恶性循环。--为什么革命不可轻言不论是雅各宾党人的“公安委员会”,还是“布尔什维克的红色恐怖”--以单纯与激进为解决前提的方法--往往最终势必导致压迫、流血与崩溃,砍掉旧暴君的脑袋,就会引出新暴君与新奴役,革命成功以后,把计划与紧身衣强加在民众身上,也会令追求自由的知识分子无法忍受。--路标是一部强调“个性自由”的书改革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革命的替代物。“改革引起革命”在历史上不乏其例。不少俄国学者认为没有斯托雷平改革就没有2月“雪崩”,俄国不公正的经济改革导致社会情绪激愤然后再转变为剧烈的政治革命,成为一种特殊的“斯托雷平现象”,这不无道理。因此要使改革真正取代革命,这场改革应当不仅是理智的,而且是公平的。--斯托雷平改革与俄国知识界的保守思潮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倒转红轮》以俄国20世纪几个知识分子代表和19世纪几个知识分子类型为案例,描绘了俄国知识分子百年来跌宕起伏的命运,揭示了影响世界的“红轮”是怎样成型,如何以压倒之势碾压过来。长年从事东欧及俄国思想研究的金雁,为我们架设了一面异国思想史多棱镜,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历史映照。 这本书看点:1. 作为东欧史研究专家,金雁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知名度,有大量读者群。2. 本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多面性,书中披露的资料大多数为第一次出现。3. 书中对高尔基、列宁、斯大林、车尔尼雪夫斯基、索尔仁尼琴等人的评价可谓新意迭出。4.近代以来,苏俄一直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值中国转型困境之际,俄罗斯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担负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其呼吁的俄罗斯道路,对中国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


用了将近一个月的业余时间才读完金雁教授的这本遑遑50万字的巨著。不仅对内容,而且对作者也产生了兴趣,并在电脑储存资料中发现,半年前我已经阅读过她另一篇同样题材的文章了。因为是专稿,那篇文章更加直截了当。而这本专著,则不慌不忙、引经据典、从容不迫,相对于作者的结论的与众不同,作者更醉心于“要把历史的轨迹描述清楚”,甚至不惜背上“繁琐、重复”的指责。 我很惊讶,这本完全颠覆传统观念和主流话语的巨著,从根儿上否定“十月革命”,彻底剥去斯大林连同列宁的伪装外衣,从根本上切断了中国革命的思想源泉,继而有可能怀疑中国革命的正当性,如放在20年前甚至10年前都可能被判为“反革命”的巨著,不仅能在主流渠道公开出版,而且还被评为“2012年十大好书”!? 笔记刚刚做到这里时,恰好一位年轻的笔友来访,闲谈中说起这本书、其他书、中国哲学的发展……忽然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近几年在哲学方面看到的文章总是在谈“西马”(西方马克思主义)、中马(中国马克思主义)、经马(经典马克思主义)……好像少了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好像有个环节消失了? 是苏马(苏联马克思主义)不见了!那曾经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源泉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 方才明白:原来中国理论界早已形成共识,或者得到了高层的默许——越过苏俄革命,直接到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寻找理论依据。如此,所有苏俄革命的符号,不仅斯大林,连列宁(被作者直指为民粹主义、残酷专制主义)也统统被遗忘——没有公开否定你,就算给面子了。书中几乎无时不刻地在批判着布尔什维克,连篇累牍地细数了布尔什维克党从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历史轨迹,论述了其产生的文化原因,以将近6页的长句子一口气地、最具批判性地、无以复加的鞭笞口吻,总结了布尔什维克的“原罪性”,以及后天的劣迹斑斑。这样看来,苏俄革命像是一段盲肠,要从人类的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被割除了。只是,这个不好在其他主流媒体公开宣布罢了。 在作者提出的“俄国史中的十大怪”——1、农奴身份很难猜;2、农民把沙皇当父亲看待;3地主、军人分不开;4、知识分子天生爱捣蛋;5、僧侣子弟“激进”大比赛;6、多一手指划十字、千百万人逃亡在外;7,总是有人喜欢向后看;8,企业家支持发对派;9,马克思主义者成了保守派;10,被赶出国门的人再度热起来——中,我感兴趣的是第1、3两项。缘于多年的俄罗斯作品阅读中的不知其所以然。感谢作者的“知识分子思想史”叙事方法,让我明白了。 无论从情感上还是理智上,我都倾向于“40年代人”,倾慕于他们的文学成就、儒雅风度、献身精神和道德高度,尽管他们是俄国十九世纪的“多余人”,但在世界史上,他们绝不是“多余人”。 而“60年代人”不仅几乎没有什么文学成就,连所谓的道德外衣也不难被揭穿,甚至成了“布尔什维克民粹化”的思想源头。而他们的后人布尔什维克,已经被祭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不仅斯大林,而且列宁。如果说二者有什么不同的话,“列宁有时还会向马克思主义借用一些理论,而斯大林则完全最大限度地借用沙皇专制制度中的旧文化形式,以混合苏联政治文化的社会主义内容。” 40年代人主要感兴趣的是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问题,而60年代人的兴奋点则在政治、时事、评论、宣传动员。 原来,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辉煌成就的产生原因在于(以前总是不明白),“文学的独大”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它透着深深的无奈,因为沙皇时期的政治生态使得知识分子只能在文学领域表达,是现实逼出来的。就说哲学吧,在俄国的命运多舛,它被看做是“平等、自由”的思想来源,1850年沙皇尼古拉在大学取消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并以神学代替。再加上40年代人天生的软弱,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政治倾向与忧郁深沉的情感相交织,终于在广袤的大地上铸造了不朽的19世纪俄罗斯文学。就在他们之中,产生了被后人纪念的十二月党人。 搞清楚俄罗斯“军功贵族”的身份之谜,对我是重要的。一边阅读本书,一边回忆着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种种场景,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由此也解开了十九世纪的俄罗还保留农奴的秘密。 至于无产阶级文学之父高尔基,之前也觉得有些谜团,现在看来,也是悲剧性人物了,难怪他得不到诺奖。 本书的内容太丰富了,难以一一述及。佩服作者“坐冷板凳”的功夫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惊诧于作者的研究深度,惊诧于作者的结论,更惊诧于作者的语言表达和文字光彩。书中没有任何的激愤或号召,她只是在平静地叙述,娓娓道来,“你看啊,事情是这样的……” 作品的真正意义还不仅于此。很多人将其视作“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以俄为师”,称作品“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的问题有很深的关怀。” 《倒转“红轮”》这个书名来自俄罗斯哲学家罗扎诺夫和路标派,在20世纪初,他们把俄罗斯走向现代的道路比作碾压一切的巨大红色车轮,“最终使俄罗斯走进了政治社会的死胡同,俄罗斯走进了不应该进去的胡同”,迷失了家乡,于是他们呼喊:““倒转吧,回转吧,国家!”   这些声音迅速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或者说,被红轮碾过。但在经历了20世纪的动荡和幻灭之后,这些流亡者的声音被重新发现,流亡者成为先知。   60年以后,索尔仁尼琴借来了“红轮”的比喻。1971年,他发表了《红轮》的第一部。这是一部试图像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一样,展现俄国一段历史和生活全景的史诗。他的描写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几乎重现了整个20世纪俄国和苏联的历史。尽管《红轮》被称作小说,但实际上很难将这部作品归类。它完全不受文学的规则限制,在史实和虚拟情节推进中充满了对历史的讨论和哲学思考,以至于有人将它称为“政论小说”。   金雁将这种跨越看作俄罗斯文学内在的传统。赫尔岑认为,在俄国,“文学是唯一一个可以让人听到自己愤怒与良知呼喊的论坛”。它不仅担负着对灵魂和道德的拷问,还是思想家抗衡权力的武器,而对民众,它又是净化和引领的“启示录”。   但恰恰是这种传统,让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将历史变成了改造工程。既然“群氓的解放会给社会带来灾难,给粗鲁无知的人自由,就等于给儿童刀子代替玩具”,那么“人民之子”成长之后,自然要成为“人民之父”,给予他们光明的指引,而人民应该虔诚地顺从“父亲”的教导,为“父亲”和“人民”牺牲自己的一切。      索尔仁尼琴反对集权主义,但是他所秉持的并非“西方”的自由主义,而是俄罗斯传统的保守主义。他是从斯拉夫—东正教传统的角度,反对苏联的集权体制。   在他看来,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一样,都是在现代化——也就是西化过程中,毁灭俄罗斯伟大传统的一丘之貉。他反思二月革命,极力反对“激进主义”,如果不通过变革除弊,革命的幽灵就仍在徘徊。   在他看来,美国沉湎于庸俗的唯物主义,是精神上的矮子。而从列宁开始的全面专政,也妨害了自由的精神和完善的道德。只有回到俄罗斯的传统和本土,才能回到索尔仁尼琴的精神家园。   与此相对的,是俄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高尔基之谜”:他曾同整个知识界决裂,成为左翼作家的代表,但在俄国革命将要成功之时,他无法接受列宁式的革命和专政,写下《不合时宜的思想》。在这本书里,他以一个人道主义者的悲悯发出呼喊:“俄国的工人阶级被瓦解了,正在内讧的残杀中被杀戮;工业被彻底地摧毁


“翻转红轮”留下的思索 在2012年凤凰网年度十大图书评选中一本学术性的论著被评为“年度好书”,那就是《翻转“红轮”》,作者金雁,在2012年中国书业年度评选中获得“年度作者奖”,这似乎让人感到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本书虽然写的是俄国知识分子的“罪与罚”,却又反衬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渊源。 其实对于金雁的认识,是从2011年那本《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开始,这本书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本真正的、客观的评介东欧变革的书,而且从文化、历史的根源探究了变革所取得的效果,带给人很多的思考。所以当看到金雁的《翻转“红轮”》时,我不由得感到了惊喜,我相信这本书又能给我带来收获。 当然要读完这本700来页的书,确实也比较累的,但是该书详细地剖析了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给我打开了一扇思想之窗。无论从索尔仁尼琴精神家园的追溯,还是对高尔基之谜的破解;无论是百年“路标”的沉浮,还是俄国贵族的奇特性;无论是俄国知识分子的“狐狸”,还是“剌猬”,或者“工蜂”等等,都让我看到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文化、宗教、革命、回归所呈现的一幕幕历史画卷带来的冲击,它忽而引起争议,忽而产生暴力,忽而绽放出精神之花,忽而又留下一片废墟。然而知识分子始终是产生这一切的根源,因此在社会潮流中,知识分子的使命、责任以及所产生的作用如何评介,确实让人思索。 对于“知识分子”的定义最早就来源于俄文,指的并不是现在通常认为的“有知识(或学问)的人”,而是“思想独立,持有某种信仰或价值观,对现实持有批判态度的人”,一个埋头于专业的工程师,哪怕他有博士头衔,也不是这个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一个热心而执着的,有独立见解、有思想锋芒、有批判精神的人,哪怕他只读过中学,也称得上是知识分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么目前中国又有多少人可以称得上是知识分子呢?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只需要彼得大帝时代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者、军人、建筑师、海员、水手、造船者,一言以蔽之,就是“能实现他的想法,而自己却不会产生思想的人”,而是需要象拉吉舍夫那样的“不安份的知识分子先驱”?其实政府和知识分子之间向来是对立的,而这种对立正好能起到社会病毒肌体的清理作用,所以这种相互的存在反而能保持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社会的文明水平。如果一方依仗权力,打压另一方,那么只能引起革命。俄国的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读一读这本书,可以认清文化与革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统治者的关系、物质发展与精神家园的关系等等关系,特别是从那些曾经对于中国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俄国人物:列宁、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高尔基等的人生经历、思想演变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能引起共鸣的地方,他们激进的观念是由必然的文化环境和偶然的社会条件等多种元素的组合下形成的,因此历史的演进并不能单纯地认为是进步或落后的,而是要从历史的发展中,看看是不是符合人性的道义。所以如何认识历史,是需要有独立的思想见解。金雁的这本书,以史实为依据,并不带有任何偏见,它客观、翔实地展现了俄国文化的历史、宗教的历史、思想的历史、社会的历史,它几乎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俄国史,而且是由一个中国学者写出,这确实是不容易的,我相信它会对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提供有益的借鉴。《翻转“红轮”》金雁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第一版


 《倒转“红轮”》这个书名来自俄罗斯哲学家罗扎诺夫和路标派,在20世纪初,他们把俄罗斯走向现代的道路比作碾压一切的巨大红色车轮,“最终使俄罗斯走进了政治社会的死胡同,俄罗斯走进了不应该进去的胡同”,迷失了家乡,于是他们呼喊:““倒转吧,回转吧,国家!”
  这些声音迅速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或者说,被红轮碾过。但在经历了20世纪的动荡和幻灭之后,这些流亡者的声音被重新发现,流亡者成为先知。
  60年以后,索尔仁尼琴借来了“红轮”的比喻。1971年,他发表了《红轮》的第一部。这是一部试图像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一样,展现俄国一段历史和生活全景的史诗。他的描写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几乎重现了整个20世纪俄国和苏联的历史。尽管《红轮》被称作小说,但实际上很难将这部作品归类。它完全不受文学的规则限制,在史实和虚拟情节推进中充满了对历史的讨论和哲学思考,以至于有人将它称为“政论小说”。
  金雁将这种跨越看作俄罗斯文学内在的传统。赫尔岑认为,在俄国,“文学是唯一一个可以让人听到自己愤怒与良知呼喊的论坛”。它不仅担负着对灵魂和道德的拷问,还是思想家抗衡权力的武器,而对民众,它又是净化和引领的“启示录”。
  但恰恰是这种传统,让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将历史变成了改造工程。既然“群氓的解放会给社会带来灾难,给粗鲁无知的人自由,就等于给儿童刀子代替玩具”,那么“人民之子”成长之后,自然要成为“人民之父”,给予他们光明的指引,而人民应该虔诚地顺从“父亲”的教导,为“父亲”和“人民”牺牲自己的一切。
  
  索尔仁尼琴反对集权主义,但是他所秉持的并非“西方”的自由主义,而是俄罗斯传统的保守主义。他是从斯拉夫—东正教传统的角度,反对苏联的集权体制。
  在他看来,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一样,都是在现代化——也就是西化过程中,毁灭俄罗斯伟大传统的一丘之貉。他反思二月革命,极力反对“激进主义”,如果不通过变革除弊,革命的幽灵就仍在徘徊。
  在他看来,美国沉湎于庸俗的唯物主义,是精神上的矮子。而从列宁开始的全面专政,也妨害了自由的精神和完善的道德。只有回到俄罗斯的传统和本土,才能回到索尔仁尼琴的精神家园。
  与此相对的,是俄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高尔基之谜”:他曾同整个知识界决裂,成为左翼作家的代表,但在俄国革命将要成功之时,他无法接受列宁式的革命和专政,写下《不合时宜的思想》。在这本书里,他以一个人道主义者的悲悯发出呼喊:“俄国的工人阶级被瓦解了,正在内讧的残杀中被杀戮;工业被彻底地摧毁了;国家被损伤得体无完肤,交给兽性本能的人们,任凭他们去抢掠。政权在同兽性本能的人们的斗争是软弱的,不管它‘无意中’杀死了多少无辜的人。”
  然而,到了斯大林时代,高尔基却从海外归来,成为吹捧斯大林的领军人物,成为罗曼·罗兰笔下那个鼻子穿着铁环,在马戏团里供人玩弄的“老熊”。
  长久以来,人们难以在思想史上为他的转变找到合理的解释。但是,在高尔基出走时,在美国所受的冷遇,和他回到苏联受到的热烈欢迎与歌颂显然深深刺激了这位“革命的海燕”。在金雁看来,人格的堕落未必要到形而上的层面寻找原因,高尔基曾经高歌一个“大写的人”,但毕竟贪恋禄位也是人性的弱点。


用了将近一个月的业余时间才读完金雁教授的这本遑遑50万字的巨著。不仅对内容,而且对作者也产生了兴趣,并在电脑储存资料中发现,半年前我已经阅读过她另一篇同样题材的文章了。因为是专稿,那篇文章更加直截了当。而这本专著,则不慌不忙、引经据典、从容不迫,相对于作者的结论的与众不同,作者更醉心于“要把历史的轨迹描述清楚”,甚至不惜背上“繁琐、重复”的指责。 我很惊讶,这本完全颠覆传统观念和主流话语的巨著,从根儿上否定“十月革命”,彻底剥去斯大林连同列宁的伪装外衣,从根本上切断了中国革命的思想源泉,继而有可能怀疑中国革命的正当性,如放在20年前甚至10年前都可能被判为“反革命”的巨著,不仅能在主流渠道公开出版,而且还被评为“2012年十大好书”!? 笔记刚刚做到这里时,恰好一位年轻的笔友来访,闲谈中说起这本书、其他书、中国哲学的发展……忽然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近几年在哲学方面看到的文章总是在谈“西马”(西方马克思主义)、中马(中国马克思主义)、经马(经典马克思主义)……好像少了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好像有个环节消失了? 是苏马(苏联马克思主义)不见了!那曾经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源泉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 方才明白:原来中国理论界早已形成共识,或者得到了高层的默许——越过苏俄革命,直接到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寻找理论依据。如此,所有苏俄革命的符号,不仅斯大林,连列宁(被作者直指为民粹主义、残酷专制主义)也统统被遗忘——没有公开否定你,就算给面子了。书中几乎无时不刻地在批判着布尔什维克,连篇累牍地细数了布尔什维克党从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历史轨迹,论述了其产生的文化原因,以将近6页的长句子一口气地、最具批判性地、无以复加的鞭笞口吻,总结了布尔什维克的“原罪性”,以及后天的劣迹斑斑。这样看来,苏俄革命像是一段盲肠,要从人类的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被割除了。只是,这个不好在其他主流媒体公开宣布罢了。 在作者提出的“俄国史中的十大怪”——1、农奴身份很难猜;2、农民把沙皇当父亲看待;3地主、军人分不开;4、知识分子天生爱捣蛋;5、僧侣子弟“激进”大比赛;6、多一手指划十字、千百万人逃亡在外;7,总是有人喜欢向后看;8,企业家支持发对派;9,马克思主义者成了保守派;10,被赶出国门的人再度热起来——中,我感兴趣的是第1、3两项。缘于多年的俄罗斯作品阅读中的不知其所以然。感谢作者的“知识分子思想史”叙事方法,让我明白了。 无论从情感上还是理智上,我都倾向于“40年代人”,倾慕于他们的文学成就、儒雅风度、献身精神和道德高度,尽管他们是俄国十九世纪的“多余人”,但在世界史上,他们绝不是“多余人”。 而“60年代人”不仅几乎没有什么文学成就,连所谓的道德外衣也不难被揭穿,甚至成了“布尔什维克民粹化”的思想源头。而他们的后人布尔什维克,已经被祭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不仅斯大林,而且列宁。如果说二者有什么不同的话,“列宁有时还会向马克思主义借用一些理论,而斯大林则完全最大限度地借用沙皇专制制度中的旧文化形式,以混合苏联政治文化的社会主义内容。” 40年代人主要感兴趣的是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问题,而60年代人的兴奋点则在政治、时事、评论、宣传动员。 原来,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辉煌成就的产生原因在于(以前总是不明白),“文学的独大”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它透着深深的无奈,因为沙皇时期的政治生态使得知识分子只能在文学领域表达,是现实逼出来的。就说哲学吧,在俄国的命运多舛,它被看做是“平等、自由”的思想来源,1850年沙皇尼古拉在大学取消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并以神学代替。再加上40年代人天生的软弱,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政治倾向与忧郁深沉的情感相交织,终于在广袤的大地上铸造了不朽的19世纪俄罗斯文学。就在他们之中,产生了被后人纪念的十二月党人。 搞清楚俄罗斯“军功贵族”的身份之谜,对我是重要的。一边阅读本书,一边回忆着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种种场景,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由此也解开了十九世纪的俄罗还保留农奴的秘密。 至于无产阶级文学之父高尔基,之前也觉得有些谜团,现在看来,也是悲剧性人物了,难怪他得不到诺奖。 本书的内容太丰富了,难以一一述及。佩服作者“坐冷板凳”的功夫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惊诧于作者的研究深度,惊诧于作者的结论,更惊诧于作者的语言表达和文字光彩。书中没有任何的激愤或号召,她只是在平静地叙述,娓娓道来,“你看啊,事情是这样的……” 作品的真正意义还不仅于此。很多人将其视作“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以俄为师”,称作品“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的问题有很深的关怀。”


本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多面性,书中披露的资料大多数为第一次出现。书中对高尔基、列宁、斯大林、车尔尼雪夫斯基、索尔仁尼琴等人的评价可谓新意迭出。近代以来,苏俄一直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值中国转型困境之际,俄罗斯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担负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其呼吁的俄罗斯道路,对中国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


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著名东欧问题专家金雁深挖俄国知识分子的罪与罚)----2012年度好评率最高、获奖最多的图书!名不虚传!


2013.6.7日厦门BRT事件发生。后怕和痛苦。2013、6.8日重看台湾金马奖得主《不能没有你》。泪流满面。仅仅谴责陈水总吗?那些罔顾事实,只依据程序法规执行的人,除了冷漠,难道不可以在显而易见的事实面前,协助当事人走完程序符合程序吗?一定要把人压入绝境吗?仅仅谴责陈水总吗?有多少人从长久苦难中得出的结论是极端反抗和极端报复,欲求把对手置于死地,这样一种终极关怀的缺乏,就变相促成了丧失天良,你死我活,无所不用其极的现象多多。你我,普罗大众一员,我们何处可逃?《倒转红轮》P17页:“俄国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缺乏社会共识,处在思想两端的知识群体是如此的不一样,争论和斗争是很难改变另一群人的价值观的。因此需要另辟蹊径,需要注重社会建设,改变俄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不均衡和社会紧张关系,从为民做主到让农民自主的关键的是要让社会逐渐的成长起来。于是他们提出:暂时不与政府向抵触,放弃广场革命,在广场之外温和地有分寸地循序渐进地使社会成长起来。他们的着眼点首先是社会建设、其次是政治问题。最后是经济改革,这种排序原则体现了第三种知识分子的目标模式,即让俄国从管制社会向自我建构型的社会转变。”


彼得大帝之后至苏俄的这百年,是俄罗斯文化发展最为璀璨的时期。一方面,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从来就是被欧美视为“东
方”的,自然不能对西方文化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段时期伴随着其特有的“沙俄”的历史标签,很长一段时间内
,并不为真正的东方国家(中国、日本)所待见。直到苏俄之后,红色思想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世界,成为一股改变全
球进程的巨大力量。当时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吸收了红色思想的精髓,承前启后,成为了即苏联之后共产
主义的又一集大成者。
  但是,高度的集体意识,是抹杀人文的刽子手,无论当时的苏俄如何盛赞自己所开创的文化路线有多进步、多伟大,它都是
停留在政治层面上,为某一特定目标服务的文化类型。时至今日,当文学逐渐开始被娱乐杀死、意识形态之争趋于缓和之际,
当年叱咤一时的诸多红色作家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却还有一些名字,依然发出耀眼的星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
马雅可夫斯基、屠格涅夫、叶赛宁、索尔仁尼琴……这一个个名字,代表的不仅仅是北国冰雪大地上伟大的文化传统,更是全
人类精神史的凝聚。
对于深处于那样极端的自然环境之下的俄罗斯民族,在他们灵魂的深处天生充满着忧郁与感伤的情节,却也抱有最为虔诚的
宗教情怀。农奴制之后的沙俄,民虽无温饱之忧,但迂腐的政治制度已经无法驾驭俄罗斯这辆大车,从上到下的溃烂让俄罗斯
深陷战争失败的痛苦之中;斯大林的铁幕时代,虽然在他的领导之下,苏俄虽实现了现代化工业大国并继而狙击纳粹德国最终
成为世界霸主,但如行尸走肉如今依然让俄罗斯民族谈“苏”色变;后斯大林的苏联时代,却成为了一场大闹剧,意识形态上
的动荡摧毁了早先美好的红色愿景,黄粱梦醒才发现红轮已被倒转!当这个民族一再遭受各种天灾人祸,每每目睹祖国母亲的
满目疮痍,最先激发起的是文人墨客代代流传的民族性、人道性精神。这让他们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幻灭之后,摒弃了那些空
洞的理论、愚人的口号,不管是之前与独裁者同流合污的,或是犹如顽石般屡遭挫折坚忍不摧的,还是在不同观念中举棋不定
的,都又重新回到了他们先辈作家的老路上,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存在,而非政治权术之下棋子。


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喜爱读金雁,秦晖的书,从他们的书里可以得到更客观的正真历史知识。


过去的百年,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它地处欧亚之间,兼有两方性格,当打进来的西学让中国读书人感到消化不良时,俄罗斯与日本成了我们理解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屠格涅夫、叶赛宁、柴科夫斯基、索尔仁尼琴……这一串闪光的名字隐喻着一个伟大的文化传统,对于俄罗斯,我们始终难以忘掉两点:首先,充满抒情性的叙事方式,第二,通过自强迅速恢复大国地位。      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不论日本还是俄罗斯,在当时都只是半现代国家,它们同样站在十字路口上,发展的惯性正将其推向深渊。果然,日本走向军国主义,俄罗斯走向极权主义。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会感到很奇怪:充满理性精神、灵魂持重的俄罗斯民族为何会蹈入覆辙?那么多智者,为什么不及时喊停?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传统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原有的小共同体都会被破坏,人们被迫从熟人社会走向生人社会,而原本依附在血缘、乡里、邻居之间的忠诚、友谊、关爱、信任等,都可能因此而走向崩溃,如果不能及时重建,必然会引发心灵危机,最终达成这样的共识:现代性是不道义的。      俄罗斯是一个充满悲情意识的民族,有深厚的宗教情怀,面对发展带来的满目疮痍,诗人与作家们希望找到一条符合道义的现代化之路,这就忽视了,现代化是利益的重新组合,应首先致力于利益的均衡,然后再寻求道德重建,否则就可能被宏大叙事与建构理性所欺骗。      但现实是,俄罗斯走了一条相反的路,这让一代知识分子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幻灭:有的人洞悉了道德叙事的虚伪,变成了彻底的功利主义者,宁可与独裁者同流合污;有的人在屡遭挫折后,又回到了出发点,重张自由主义大旗;有的人则在不同的观念中跳来跳去,试图弥合,结果却被各方所拒绝;有的人则被心灵的痛苦所征服,不得不退回到传统中寻求安慰……于是,当集体悲剧到来时,喊停的声音寥寥无几,很快就被捂住,相反,喊好的声音却已甚嚣尘上。      对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迷茫与探索,以往缺乏专著予以全面介绍,本书弥补了一大空白,且为中国提供了思想的参照系,毕竟,我们也正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俄罗斯知识分子遭遇的困境,我们也会遇到,通过他们的选择,将使我们的思考更深入。      本书涉及的读书人大多以悲剧收场,然而,当繁花落尽时,寒冬也将到来,从个人的苦难到民族的苦难,俄罗斯转型之痛带有必然性。


本书用大篇幅深入地论述了时代变迁中的俄国知识分子群:索尔仁尼琴;高尔基;1909年七位作者出版的《路标文集》;贵族知识分子;平民知识分子(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三种知识分子。我们对俄国史的了解十分陌生,这样一个邻国的历史与文化值得认真研究。本书作者是苏东史的专家,有多部著作获得广泛好评。


近代以来,苏俄一直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值中国转型困境之际,俄罗斯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担负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其呼吁的俄罗斯道路,对中国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值得一读


研究俄国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所思所语,对于我国知识分子同样有意义。希望在这部书之后,能够对我国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成立后集体失语的状况有一个深入的研究。几十年过去了,伤痛不能再隐忍和刻意失忆。


俄国知识分子的罪孽,总是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和现实社会遇到鞭笞,他们伤痕累累,却又与时无补,在苦闷中寻求光明。于此相反,中国的知识分子逍遥,心安理得的用知识牟官牟利,兴许,这些人的祖宗八辈儿穷得一塌糊涂,或许,就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哪个更悲哀呢,真说不清楚道不明,这就是我读斯书的目的。否则,身边的事情还没干完,俄罗斯的事情又于我何干!过去和朋友谈音乐,谈着谈着就遇到了问题,为什么俄罗斯的作家、音乐家、画家的成就非凡,而我们呢?艺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对于国家的统治,艺术又算个屁,无非是涂脂抹粉的香膏而已。国道与人道差异就是如此之大,足以转移和改变着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


通过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到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进而了解俄国社会的发展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你读到的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很相似。从而可以帮助你从思想史上看待社会思想的发展。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一切都有前因后果。


十五年前,一部《高尔基传》读得我心惊肉跳,被尊为世界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位列十大文豪之列的高尔基的人生竟然如此惨淡?!这次收入《红轮》是冲着排行榜而去的。在这里我看到了俄国历史知识群体从产生、成长到消亡的全过程。这是俄罗斯民族版的《南渡北归》。


倒转红轮。作者纵观苏联历史,从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意志来分析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好书


金雁女士研究俄国知识分子的佳作,非常值得一看!


金雁老师的书,必读,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俄国知识分子。


俄国知识分子是可敬的。金雁的学识渊博,文笔生动,更增进了此书的可读性。


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


苏联的灭亡,对我国具有很大的警示作用,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又何尝不是对我国知识分子的镜鉴呢


近代以来,至少从1917以后吧,中国的历史进程毫无疑问受苏俄影响最大,并延至今日。这种宏大历史背景也必然地深刻地注入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液,再作用于当前的转型改革进程。因此,本书不仅只是简单的以人为镜,甚至也几乎就是照出我们自己。


2012最期待的书,学习一下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


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非常全面的一本书。


通过对俄国知识分子的剖析,深层挖掘了俄国民族间的联系和矛盾,是研究俄国的好书


书还没有看,但对题材感兴趣,想知道 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与俄国的有什么不同与联系。


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俄国知识分子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殊途同归


主要梳理俄国知识分子“反抗”和“自省”的传统。书虽然很厚,但读起来并不吃力。


中国知识分子的此类书籍已基本买全了,看看俄国是个什么样子。。。。。。。。。。。。。。


俄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历史,对吾国不无借鉴,值得细读!


这是一本几次进入自己购物车,又几次删除,最终还是买的书。老实说,介绍俄国知识公子的书已读过不少,但《倒转红轮》引起这么多媒体、这么从关注的同类书应该不多。自己一定会认真拜读!


长期以来以俄为师,但是对俄的了解、特别是引导俄国历史的知识分子,缺乏深入的了解


此书,让我更加了解了俄国知识分子。当然也看到了其他问题。书不错


在阳光卫视看过金雁的访谈,有关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话题,总觉得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看了作者自己作的序言,浏览一下内容,就被深深吸引了。厚重,有思想的一本好书。


金雁的这本书很不错,一直都很关心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历史和命运,关心的话可以好好看看!


要了解俄国,必须了解俄国的知识分子。这本书让你了解俄国。


看看俄国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的经历


金雁对苏联俄罗斯东欧的历史研究很透彻,好书!


但是这本书需要和列宁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对看。


俄罗斯知识分子具有同中国知识分子一样的情怀,而俄罗斯文化同中国文化一样,为极权主义的滥觞和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本书对此给予了极为深刻的研究,为我们反思中国文化提供了一面镜子。


认清中国社会特别是近当代中国发展、演变、去向,离不开前苏联这个“坐标系”,特别是东欧剧变之后,特别是在中国大转型、大变革、大动荡的前夜。而要认识和研究前苏联及整个东欧共产主义乌托邦与实践的溃败与对中国,对世界格局及发展的巨大影响力,就离不开金雁了。


革命为何不可轻言 改革何以未能取代革命 看过旧制度再看看倒转


亦是很牛的一本书,可惜没读完。改变了我对高尔基的认识(又被教科书误导了或者欺骗了...),让我知道了一个伟大的新名字“索尔仁尼琴”。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知识分子的力量不在于智慧,而在于心灵,在于良知。知识分子过去和现在的责任是:认识,领悟,反抗,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永远不说假话。”


更多的了解俄国跟俄国历史,再加上最近习总的访问俄罗斯,中俄之间的关系会比较深厚、中国连结近邻,会有更好的发展未来。


俄罗斯的国情跟中国相近,研究俄国的历史,对当下的中国有不小的借鉴。


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担负的责任与义务,不独俄罗斯,世界皆然。


多年前,南周发表过一整版介绍路标文集的文章,苏俄之前,俄国也是人才辈出,思想大家不胜枚举,但最后为何会走上此路值得深思,本书可以说是对俄国乃至苏俄很好的深入读物,了解过去,就是为了指引将来


金雁老师还是很靠谱的。知识分子在任何国家都会遭遇意识形态的难题。国家要的是统一,知识分子要的是自由。


我一看作者是金雁,我就立即购买。我看过看她的作品《从东欧到新东欧》,写的就非常好,令人沉思,也反思我们的国家的对外政策。这本书同样的好,深刻、凝重,很多事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好书,发人深省。值得我们第一个国人去看,去思索...


金雁是苏联和东欧史方面的专家,国内第一人!不看她的看谁的???她的书评论极少,却让人陷入自觉的思考,让人对当下回味。。。


金雁的书这是第一本买来看的,不是自己找到,二是朋友推荐。厚重感极强,成了每晚床头的必读。因为书太厚,看书的时间每晚也就僻出来个把小时,但还是在一个月间浏览完成,这一发不可收,又紧跟着买来《古拉格群岛》以及书中提到的有关这个集中营的书籍和评论。最大的收获是对自己过去的认知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颠覆,譬如说对高尔基的认识,当然,作者本意不是想颠覆我们的三观,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受到的是曾经的历史悲剧往往总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在重复的上演,这一点,最是令人感慨。当然,借此,在吹嘘一下金雁的老公秦晖,这两口子我真是佩服到家,私下认为,金雁的本书出版,估计有秦晖教授的辅助吧?不知可有人帮助求证下?


很详细很特别,之前没有关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的书


俄罗斯文学大师辈出,与其社会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本书使我们了解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历史谱系,了解了俄罗斯历史悠久的东正教,是我们理解俄罗斯当代历史的一把钥匙。


虽然里边有很多陌生的名字,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确是打开了一扇了解俄罗斯的大门。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家,我们更深入到哪些具有宗教救赎意识的知识分子心里面。比照中国来读,很有启发


让读者拓宽视野,了解许多原先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以及遇到的问题。


了解中国近代史 必须读读这本书 中国所有发生的事ing 基本都可以在苏联找到源头 近代史中国受俄国的影响最深,所谓马克思主义 其实还不如说是斯大林主义更具威力


作者从全新的视角阐述了俄国近代政治、文学、历史、社会跌宕起伏的变化,值得一读。


没有看完,先评价。全书只看到评价(也不能说是评价)高尔基部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俄知识分子的好书。


在苏联集权主义下,知识分子的思想路程非常值得探究,特别是高尔基,与他可比较的,只有郭沫若了。


对于不了解俄国历史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读起来不容易。倒是建议大家读一读高尔基这一部分的内容,毕竟高尔基是我们的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会让我们冲击很大的,很大的。


对于了解俄国的历史不愧是一本好书,但是作为砖头书,能认真阅读完,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现在还在挑战中。。。


本书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翔实生动地评述俄国近现代杰出人物的思想历程.


看过金雁的前一本《从东欧到新欧洲》,果断买下这本,相信不会有错。


作为一个阶层,俄罗斯知识分子苦难非同寻常。


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呢?是不是也可参照。


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与其相似啊


5分,书很好看,待仔细研读!知识分子层面比之苏俄不知差几条街!


这本书对于理解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很有用,很专业


这是一面镜子,俄国的这一百年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对我来说,俄国就是一面镜子,从中或许我们能看到、想透一些东西。


《倒转‘红轮’》是近三十年最值得一读的书。这样说的原因有三:一是材料翔实;二是情思澎湃;三是针对性强;四是新意纷陈。这不但是对灭绝人性的苏联文化制度的有力清算,也为彻底清算祸国殃民几十年的中国当代文化制度提供了某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知识分子的心路,往往是对一个时代的最真实刻画,这本书凝重得很。


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一个民族未曾泯灭的良心


俄国成为中国的邻居是我们的宿命。


研究一下俄国也不错哦,不错的书,值得一看


看了跟俄国的情况 多少对中国的现状也有些思考 还是不错的书籍


金老师是苏俄东欧问题专家,她的书绝对值得一读


好在国内研究俄国还是有这样优秀的学者的。


知识分子思想活跃适合做一个启蒙者,但是行动能力太差


回头再看东欧改革


书中对宗教对知识分子影响的观点和分析都很到位,但是对于一些更为抽象的理论则显得有点底气不足,anyway,是本很有启发性的书


学习俄国史,帮助很大


好书,全面了解知识分子


买这本书属于冲动,也许我会再多读几本俄国小说再回来读它。


有利于重新认识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精神谱系


理解俄国和文人


如果知识分子丧失了底线,那么国家民族也将失去精神动力,我们现在也快了。


好看!作者的论证分析特别到位!看了之后超想把那些俄国作家的作品都读一遍!!!!!


通过这个来了解下俄国近代史


很厚的书,还没看完。想从书中看50年代末开始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是否与苏共一脉相承。


知识分子的反思


非常好的书 从这本书可以看到中国革命道路上的很多问题!


这本书是作者的代表作,对理解前苏联和东欧历史与现状很有帮助,不错。


好书!刚看完了,学习了很多。最喜欢第一章写索尔仁尼琴和第二章写高尔基的部分。


很厚有意思。金雁老师语言很有特点,讲故事式。苏联史一直被忽略了,应该看看。对比联共布党史。


好厚的一本书,要花时间认真读,上一本作者写东欧的书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