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幽燕
2013-1
北京大学出版社
曾瑞龙
384
300000
无
曾瑞龙所著的《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以北宋前期对辽作战为研究对象,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层次分析宋辽战争中的成败关键。《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系统借鉴当代军事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原始史料进行分析,不仅厘清了宋初军事史中若干疑点,而且跳出了传统史学叙述中以“强干弱枝
”“重文轻武”或“先南后北”等粗略解释北宋对辽战争屡屡受挫的窠臼。
提出,宋初对辽战争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急速攻取、弹性防御、弭兵休战等不同取向和特征,其间也曾掺杂着和平外交解决的努力和可能性。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是从不同层面上受到战略思维、五代军事传统遗留、文人政治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曾瑞龙,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哲学硕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宋代军事史,生前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要著作有:《宋朝史论》、《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等,及学术论文多篇。
序言(陶晋生)
绪论
课题的意义与基本视角
战争史的观点与方法
概念与分析架构
个案讨论范畴、断限与研究回顾
本书主要论点
第一章 北宋军事失败的宏观解释:研究概况述评
北宋的大战略:以开国政策为中心的理解模式检洲
边疆民族与中原的战争:战略立体分析的必要性
结论
第二章 从强权政治到摸索规范:辽朝南疆大战略的转变
辽朝与中原冲突的强权政治背景
经略中原
对立中摸索规范:雄州和议(974)
结论
第三章 以北汉问题为核心的宋辽军事冲突
战争爆发的模式:理论框架
冲突的升级与克制:第一个周期(960—967)
第二个周期(968—974)
北汉灭亡与宋辽战争的爆发
结论
第四章 内政导向与野战取向:北宋初年战略文化的落差(960—986)
战略文化:理论框架与解释功能
对暴力的制约:北宋初年内政主导的大战略
战略文化的落差:五代宋初军队的野战取向
战略协调的可能性
结论
第五章 僵化军事信念指导下的高梁河战役(979)
“促师夺燕”:五代战略文化的余绪
士气问题
会战的发生
战术失误
宋军的败退
第六章 弹性战略防御的构建与满城会战(979)
何谓弹性防御?
宋初弹性战略防御的构建
个案研究:满城会战
瓦桥关之战
结论
第七章 战略脱节:宋太宗第二次经略幽燕(986)
大战略取向
战略形势
作战计划
结论
第八章 向战略防御的过渡:陈家谷与君子馆战役(986—987)
转入战略防御的宋军
陈家谷战役
君子馆战役:战略角度分析
君子馆战役:战役及战术分析
疮痍之卒
结论
结论
军事灾难如何形成?
另类取向的可能性与战略文化的制约
前车之鉴:北宋986年以后战略转变的轨迹
征引书目
后记
跋(罗球庆)
地图
图一 969年年末宋太祖围攻北汉及击败辽兵要图
图二 979年宋太宗灭北汉要图
图三 宋辽高梁河之战示意图
图四 宋辽满城会战示意图
图五 曹彬攻取涿州及师溃岐沟关略图
图六 986年潘美攻略山后要图
图七 陈家谷战役要图
图八 君子馆战役要图
然而纵使杨业的方案存在一定的漏洞,和负上较大组织风险,还是要比正面出击为好,起码可以避免或减低战斗风险。由于出击应州只是佯攻,只要将辽军吸引住,不必定求战胜都可以完成任务。那样他的战术手段便有较大弹性——他可以在应州稍战即退,或者高垒深沟,拖延时日。相反,监军王优所提出的计划,则具有较大的战斗风险。他指杨业“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认为“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马邑(朔州)”。这里没有提及云、应二州吏民如何撤退。但且不论云、应事势如何,即使要到达朔州,也还不易。耶律斜轸近在寰州,中途加以邀击的可能性很大。更可虑的是:强敌在前,不战胜无以夺路,也就更没法把朔州吏民接回。换言之,按照王优的方案,撤退吏民的战役任务,必须仰赖一个战术决战的胜利来完成。杨业认为获得这种胜利的机会微乎其微,简直是“必败之势也”。然而都部署潘美却支持王侁,杨业唯有自言“业当先死于敌”,引兵“自石峡路趋朔州”。临行时他请潘美在陈家谷口接应,“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者,无遗类矣”。杨业知道自己的战役方案不被采纳,很可能陷入困境,唯有寄望于战术部署——陈家谷口的步兵、强弩或能扭转败局。 可是宋军的战术运作也比他的想象要糟。首先,他的对手耶律斜轸也作了一套部署。“斜轸闻(杨)继业(即杨业)出兵,令萧挞凛伏兵于路。明旦,继业兵至,斜轸拥众为战势。 ……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对于宋初的战争史有全盘的了解,而且对于宋初的立国大计,如强干弱枝的国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重文轻武等课题,都有更深一层的启发。这本书不仅是研究宋代军事史的重要著作,也在传统中国史上有很大的贡献。 ——陶晋生,亚利桑那大学荣退教授、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经略幽燕》是一本强调科际整合的战争史著作,将战略文化的理论引进军事史的研究,用大战略、战略、战术等新概念重新评估宋辽战争中的各场战役,从而解释北宋经略幽燕演成军事灾难的原因。传统学者惯用“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或“先南后北”等政策来解释北宋的积弱和对外战争的失败,显然有其局限性。本书所显示的见解,往往能够打破这种局限,言人所未言。 ——罗球庆,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
无
简直不能再赞的一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突破了积贫积弱论和重文轻武论等等一系列成见来客观分析北宋的对辽战争,宋初对辽战争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急速攻取、弹性防御、弭兵休战等不同取向和特征,其间也曾掺杂着和平外交解决的努力和可能性。更何况研究历史没有全局观念,像某些历史著作一样单纯就事论事,不考虑整个中国历史时段中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形势变化,就不可能有什么有新意的观点。曾先生若还健在,应该可以给宋代军事史作出更大的贡献,实在可惜了,只能叹息。
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对于宋辽、幽云十六州分析得相当到位。
这本书分析了宋对辽用兵方略,最后导致灾难性地后果,万劫不复。的确让人警醒。
曾瑞龙先生可谓是我国目前对于古代军事战略分析水平最高的一位,无出其右者。非常不幸的曾先生死于03年的非典,这导致了先生的著作只有宋代相关的几本,实在可惜。
曾瑞龙关于宋夏战争的著作,在大学时,复印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今天发现北大出版社有出版,赶紧买下。
此书的论述很神奇,开始的重要观点是宋朝的军队战斗力其实很强,与辽兵作战,按作者的统计还是宋朝胜多负少,但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是宋朝檀渊之盟,宋朝只能用钱消灾。如何解释这个矛盾,作者全书还是没说明白。
看到曾瑞龍先生的遺著,覺得自己的好幾個疑惑似乎都有了點答案。在結論部分,曾瑞龍認為宋人經略幽燕的失敗是同時在大戰略、戰役法和戰術幾個層次上都出現不利因素而造成的,其中人為錯誤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即指揮官追隨以往成功的軍事信念,不能因應時勢做出適當的部署調整。
做为纯文人,能写出如此深刻的战争分析,不多见
宋代战争著作,功力深厚
北大的这套丛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解释了这段历史,很不错,喜欢看!
水平很高,很少见到国内出现这么高水平的著作了。
很不错,学术性强
非常不错的书,质量也很好,相信当当,真的很不错哦
作者早逝,学界的损失。
果然是好书,一定认真读读。
慕名已久的书,简体版终于出来了
沿着这条思路可以继续下去
网友强烈推荐,尚未读完,但已觉得观点新颖,名不虚传。只可惜天妒英才。
视角新颖,态度专业
书不错,是正版,不过还没来得及看
以前就有电子版的,还是忍不住买了一本。香港书好贵
书挺好的,快递完了一天,也可以的。
北宋没有统一全中国,一直都面临来自辽,西夏的军事威胁&;hellip;&;hellip;还有积贫积弱的外号,到底北宋的国防军事是咋样的?这本书会为你精彩解剖。
真正学者的研究力作。好书,正版。
蛮高深的内容,有点看不懂
太专业,看得有点枯燥
香港的教授写的,看看那边的观点,跟以往的角度不一样
书是很不错的,内容也是填补空白,就是有的地方用词造句有点像港语,图还不够清楚。
DAY DAY UP.
以前看的历史书都热衷于宏大叙事,尽讲些泛泛之论,这本书能够深入历史之中,不讲空话很满意。
书脊处装订有开裂,还有将近一半的书页有折角。
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
道格拉斯·亚当斯
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
参加400-160活动!!
与作者的另一部书都是研究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