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谁来守护公正

〔美〕布莱恩•拉姆,〔美〕苏珊•斯温,〔美〕马克•法卡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布莱恩•拉姆,〔美〕苏珊•斯温,〔美〕马克•法卡斯  

页数:

368  

字数:

373000  

译者:

何帆  

Tag标签:

无  

前言

译者导言:探寻守护公正者的内心世界 一2012年5月24日,首次来华的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举行了一场学术讲座。我作为布氏新书《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一书的译者获邀列席。大法官虽已74岁高龄,但精神奕奕,活泼健谈。当天,主办方在法学院楼前立有一幅中文海报,上有“当代美国最高法院最有智慧的大法官”字样。得知这段话的意思后,老人家大笑:“哇,这下我回去可就麻烦了。”私下还逗乐说:“等斯卡利亚大法官下回过来,你们可以把这张海报给他看。”无论在意识形态领域,还是司法理念上,同样以智慧过人、文笔犀利著称的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都可谓布雷耶的“老对手”。虽然俩人私交不错,但布雷耶的新书还是以相当篇幅,批判了斯卡利亚的宪法解释方法。我问布雷耶:“斯卡利亚大法官对这些批评有何反应,会不会撰文反击?”他回答:“他正在写一本新书,里面或许会有回应。”当时,举世瞩目的“医保案”庭审已经结束,布雷耶和斯卡利亚分处不同阵营。按照常理,案子将在六月底宣判,无论结果如何,都将对年底的总统大选产生重要影响。多数媒体的预测是,由于自由派和保守派势均力敌,最终将由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投出决定性一票。 当月出刊的《时代》杂志,还将肯尼迪作为封面人物,并附上主标题:“决断者”。我不便打听投票详情,只好旁敲侧击:“肯尼迪大法官仍会起关键作用么?”布雷耶微微一笑:“正式宣判前,一切皆有可能。”讲座非常精彩。布雷耶妙语连珠,生动诠释了联邦最高法院在当代美国社会和政府体系中的职能,其语言魅力和气场风度,完全不输给他的哈佛前同事迈克尔•桑德尔。谈到宪法的重要性时,布雷耶像变戏法一般,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本袖珍版宪法,频频挥舞,激起全场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他将那本宪法小册子签名赠我。我问:“您总是随身带着宪法吗?”他正色道:“当然,宪法是拿来用的,必须随身携带。”事后,我请人将讲座视频配上字幕,上传至某视频网站。没想到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讲座,居然大受欢迎。截至此刻,已有84720人次点击收看了这一视频,新浪微博也有12000多次转发,1640个评论。有网友说:“以前总觉得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都是沉默寡言的老古板,没想到布雷耶这么和蔼可亲、风趣幽默,是一位又有学问又爱‘卖萌’的老爷爷。”事实上,我自己虽对九位大法官的履历、个性和立场比较熟悉,但若想对一个人有真切、完整的认识,只“观其文”的效果,的确远不如“见其人”和“听其言”。6月28日,“医保案”宣判,投出关键一票的居然是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而且破天荒地支持了巴拉克•奥巴马总统的医改法案。这一结果,几乎令各界人士大跌眼镜。由于罗伯茨向来被视为保守派的中流砥柱,人们纷纷揣测首席大法官为何会有这样的意识形态转向,保守派阵营和旗下媒体则众口一词,痛斥他为“叛徒”。有媒体报道,最高法院内部也为此案闹得很不愉快,爱憎分明的斯卡利亚甚至找罗伯茨吵了一架,彼此拍了桌子摔了门。理念纷争赫然已上升到“诸神之战”的高度。7月,斯卡利亚大法官与人合著的新书《阅读法律:法律文本解释》出版。 为推广新书,斯卡利亚先后接受多家电视台专访,并澄清了他与首席大法官的不和传闻:“有人说我与罗伯茨大法官吵过架,这纯属子虚乌有。大法官之间只有法律观点之争,个人从不交恶。媒体老喜欢把我们描述成一个瓶子里的九只蝎子,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阅读法律》一书开篇就对布雷耶大法官的批评进行了“反批评”,然而,还未等布雷耶回应,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联邦第七巡回上诉法院法官理查德•波斯纳就掀起了一场新的论战。8月24日,波斯纳在《新共和》杂志发表了一则长篇书评,指责斯卡利亚新书内容自相矛盾,作者本人亦言行不一,口口声声说要严格按立宪原意解释宪法,却在2008年的“华盛顿禁枪案”等案件中凭个人好恶解释法律。 斯卡利亚很快发起反击,公开表示波斯纳的说法完全扭曲事实,只能蒙骗《新共和》读者这样的外行,根本不会得到法律专业人士的认同。波斯纳干脆拒绝发表回应。 二从前面这段叙述中,大家可以看到,美国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不仅审理着影响国家政治走向的重要案件,还会著书立说、发表演讲、公开论战,甚至走到摄像机前接受专访。搁在十多年前,后面这些行为几乎难以想象。美国人民虽有鄙视、嘲弄政客的传统,但对最高法院大法官却一直非常尊重,甚至普遍存在“法袍崇拜”情结。 在公众心目中,最高法院大楼被称作“大理石神殿”,九位大法官也被视为“天神”一般的人物。他们深居简出,研习法律,审理案件,撰写判决,守护着宪法与公正。除了开庭和宣判,大法官很少集体公开露面,也不允许任何人拍摄庭审场景。可以说,在政府事务日益讲求透明化的今天,联邦最高法院已成为美国最“神秘”的机构。早年的许多大法官也认为,与公众保持距离,可以维系人民对法官的尊敬。 保持低调和神秘,固然有利于博得尊重,但与公众的过度隔离,也会产生负面效应。近年来,对最高法院的批评逐渐增多,媒体时常指责大法官们的判决死扣条文,不接地气,脱离民意。另一方面,由于公民教育的缺失,美国公众对最高法院知之甚少。根据2009年的一项民意调查,仅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可以说出政府三大分支的名称,但三分之二的人可以说出《美国偶像》节目三个评委的名字;四分之三的人不知道法官与议员的区别;一大半受访者连一位大法官的姓名都说不出。 民众的疏离和陌然,意味着司法的正当性和公信力将受到挑战。最高法院也意识到危机所在。约翰•罗伯茨2005年接任首席大法官后,对公众和媒体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态度。上任伊始,他就接受了美国广播公司《夜线》节目的采访。2010年9月公布的《联邦司法发展战略》,则将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向人民介绍法院的职能和功用,作为联邦法院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大法官们纷纷走出法院大门,致力于推动公民教育。布雷耶、肯尼迪、克拉伦斯•托马斯和桑德拉•戴•奥康纳大法官都参加过公共事务电视台(C-SPAN)向广大中学生介绍知名人物的系列节目《学生和领袖》。布雷耶大法官也在新书中多次呼吁,希望能进一步开放庭审、安排更多民众参观法院、建立法官定期与社会各界交流的机制,并开发更多的法制教育资源。退休大法官奥康纳在推动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方面,更是不遗余力。2009年夏天,她甚至协助网络公司开发出一款名为“我们的法院”的在线游戏,方便广大中学生熟悉美国的宪政架构和法院的审判流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当C-SPAN申请对全体大法官进行采访时,大法官们破天荒地批准了这一请求。九位现任大法官和三位离任大法官,同时接受一家电视台的专访,这在美国历史上,绝对是头一次。 三C-SPAN的全称为“公共事务有线电视网”(Cable-Satellite Public Affairs Network),是1979年成立的一家民营、非营利性电视台,由本书编者之一布莱恩•拉姆创办。C-SPAN最初只有一个频道,全天候报道政治选举和国会辩论情况。1986年和1997年,C-SPAN先后成立了二台与三台,节目类型涵盖政治活动直播、时事动态报道、公众人物访谈、读书荐书栏目和历史纪录片等,陆续打造了《华盛顿杂志》、《白宫之路》、《美国和法院》和《有问有答》等品牌节目,还组织拍摄了《白宫》、《国会》等纪录片,向公众介绍美国政府机构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运转情况。2009年,当C-SPAN为制作纪录片《最高法院》,提出进入最高司法机构拍摄,并采访九位大法官时,并未想到他们将完成一项史无前例的任务。包括从来不愿上电视的戴维•苏特大法官在内,所有大法官都同意了C-SPAN的请求,先后接受了采访。面对镜头,大法官们侃侃而谈,话题涵盖最高法院的历史、职能、传统和规则,对自己的司法理念、行事风格与个人偏好也毫不讳言。虽然受司法伦理限制,大法官们并没有谈及具体案件的裁判内幕,但访谈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首次公布,信息量非常丰富。节目录制完成后,C-SPAN将访谈内容统一收入2010年出版的《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The Supreme Court: A C-SPAN Book, Featuring the Justices in their Own Words)一书。 之后,由于约翰•保罗•斯蒂文斯大法官退休,艾琳娜•卡根大法官履新,C-SPAN又对卡根进行了补充采访,并将新内容增补到修订版中。本书中译本即根据2011年推出的修订版译出。 四近些年,在许多学者、译者和出版界人士的努力下,美国司法题材的图书逐渐受到重视,对之感兴趣的读者越来越多。人们不仅乐意了解美国的宪政历程和重大案件,对联邦最高法院的审判流程、大法官们的生平、理念和喜好也很好奇。例如,每年有8000多起案件申请由最高法院复审,大法官们要从中选取大概80起审理,这些案子是怎么选出来的?由谁来选?选取标准又是什么?受理案件后,最高法院的庭审是什么样的?除了法官,有没有陪审团列席?证人可以出庭吗?律师发言有没有时间限制?是否有空闲发个微博?大法官们如何判案?内部讨论如何进行?怎样决定判决书主笔人选?重要案件一般何时宣判?大法官会当庭阅读判决全文么?异议意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确,在《风暴眼》、《美国司法体系中的最高法院》和《司法的过程》等关于美国最高法院的经典著作中,大家肯定能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可是,除了专业研究者,普通读者可能读不进这类教科书或“大部头”,相比之下,《谁来守护公正》这样的访谈实录,阅读界面更为“友好”。借用原书副标题的含义,这本书是让大法官们用自己的话,向广大读者介绍他们的工作,阐释他们的立场。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像欣赏布雷耶大法官的讲座视频那样,轻松释解疑惑,获取信息。事实上,即使对法律人而言,这本书也能提供许多有价值的视角或信息。专业人士固然了解最高法院的诉讼流程和内部操作,却未必明白大法官们对特定议题的见解。例如,最高法院如何看待民意?民意“一边倒”的案子,会不会影响大法官们的判断?庭审之前,大法官内心对判决结果是否已有结论?律师的发言真能让他们回心转意吗?如果能,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庭辩风格?许多大法官过去都是出色的最高法院出庭律师,如罗伯茨、肯尼迪、露丝•巴德•金斯伯格等,罗伯茨还曾被誉为“律师中的律师”,作为经验丰富的过来人,他们对出庭律师又有何建议?喜欢何种发言风格的律师?大法官的书架上都放些什么书,他们最常用的宪法参考书是什么?每位大法官都配备了法官助理,那么,哪些大法官习惯亲自撰写判决书初稿,哪些大法官喜欢交给法官助理代为起草,各自的理由又是什么?大法官们是否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他们用不用Google搜索资料,上不上Twitter发言,会不会把诉讼文书存储在iPad或Kindle中阅读?如果某位大法官特别喜欢某个案子,会不会向首席大法官主动请缨,要求撰写这起案件的判决意见?访谈者就这些问题,向多位大法官提问,并得到风格各异的精彩答案。 长久以来,人们多习惯从具体案件的投票结果,判断大法官的政治倾向,据此给特定大法官贴上温和派、自由派或保守派等意识形态标签。但是,一旦出现像“医保案”这样的案子,“标签论”或“派系论”可能就无法自圆其说了。换句话说,如果案子还没开审或宣判,人们就能从大法官的所谓“派系”中猜测出判决结果,这样的法院是否有资格守护公正,承受世人尊重,恐怕值得怀疑。可以说,只有深入探究大法官们对司法、法治和民意的看法,才可能真正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本书的访谈内容,正是管窥这些守护公正者内心世界的窗口之一。喜欢司法八卦的读者,也能从阅读中找到不少乐趣。虽然书中记录的都是一些严肃的访谈,但大家还是可以从大法官们的不同反应和表现中,感受到他们的鲜明个性,了解到许多逸闻趣事。例如,斯卡利亚大法官会抱怨太多好学生都去学法律、做律师,实在是浪费人才,但他又会给未来的出庭律师们支招,告诉他们如何在大法官已在诉状上批下“胡说八道”几个字后,利用庭审扭转败局。肯尼迪大法官会不时卖弄文采,引经据典,甚至“吐槽”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指责他虽然反对极权,但不注重法治。向来在审判席上惜字如金的克拉伦斯•托马斯大法官一反常态,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驾驶房车、周游全国的经历。金斯伯格大法官会对自己的中国法袍和丈夫的厨艺津津乐道。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大法官则会与大家分享她接到奥巴马总统通知提名的电话时的内心感受,以及赶赴华盛顿途中的迷路经历。包括退休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在内的几位女性大法官,还各自透露了自己的着装心得。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为了使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完整,C-SPAN还附上了对几位最高法院“专家”的采访内容。这些人或是最高法院的工作人员,或长期在最高法院出庭,或者进行过多年司法报道,对法院情况如数家珍。他们是:《今日美国》资深记者、奥康纳和斯卡利亚的传记作者琼•比斯丘皮克;前首席政府律师德鲁•戴斯三世;最高法院记者团团长、SCOTUS博客创办人莱尔•丹尼斯顿;前法官助理、著名上诉律师莫琳•马奥尼;最高法院历史专家詹姆斯•奥哈马;最高法院现任书记官威廉•苏特。从这些人口中,读者可以从不同视角,进一步了解联邦最高法院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并获得更多新颖、有趣的资讯。五对我来说,翻译这本大法官访谈录,是一段非常愉悦的经历。毕竟,访谈不同于演讲,对话相对简洁,没有刻意修辞,也不会有繁复的长句和生僻的知识点。不过,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译者还是就部分术语的含义和对话的背景添加了注释。感谢本书编辑曾健、陈晓洁、美编乔智炜的辛勤工作,尤其是曾健先生,从选题策划、联系版权、内容审校,到确定书名、目录、装帧和版式,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本书付出的智慧和心血,一点儿也不比我这个译者少。感谢中央电视台的陈晓卿先生,文中涉及电视节目制作方面的术语,在他的指正下,才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感谢郑晓菊、刘媛和唐磬女士在本书译校过程中给予的诸多帮助。当然,译文中出现的任何错漏,都由我个人负责。译完此书,最令我感慨的,是大法官们在访谈中流露出的焦虑和担忧:当司法权威逐渐变弱,司法公信受到怀疑时,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法院的工作、理解法官的职责,进而明白司法独立的重要性,成为“大法官说了算”体制的坚定拥趸。面对隐忧,大法官们没有继续在“神坛”上布道,而是离开“大理石神殿”,走进中学、大学校园或媒体演播室,用最平实、浅显、诚恳的语言向人民宣讲:在最高法院这条“流水线”上,作为最终产品的“公正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一个拥有三亿多国民、上千枚核弹的超级大国,司法公正为何交由九个人守护?人民又凭什么信任这九个人的司法能力和职业操守?在此过程中,美国人民也见证了这些守护公正者们的法治信仰和人格魅力。而这一过程,对我的中国同行们也一定有所启发。2012年10月22日

内容概要

美国总统位高权重,仍须定期更替,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却终身任职,深居简出,在被称为“大理石神殿”的宏伟建筑内审理案件,发布判决,守护着宪法与公正。一个拥有三亿多国民、上千枚核弹的超级大国,司法公正为何交由这九人守护?在这条司法“流水线”上,作为最终产品的“公正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美国人民又凭什么信任他们的司法能力和职业操守?带着上述疑问,公共事务电视台(C-SPAN)采访了九位现任大法官和三位离任大法官。所有大法官出镜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这在美国历史上尚是首次。这些珍贵的访谈记录,都收录在这本书内。
书中,大法官们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详细解读了美国最有权力,也最为神秘的政府机构的内部运作。他们畅谈自己的司法理念、奋斗经历,对最高法院的决策内幕也不讳言,大量内容都是首度公开。中国读者可以藉此了解到:美国最高法院如何看待民意?民意“一边倒”的案子,会不会影响大法官们的判断?他们如何处理与国会、白宫的关系?喜欢什么样的庭辩风格,对律师有何建议?内部会议由谁说了算?判决书由谁起草?他们用不用Google检索资料,上不上Twitter发言,会不会在iPad或Kindle上阅读案卷?为丰富大家的理解,书后还附上了对最高法院现任书记官、前法官助理、前首席政府律师、出庭律师、资深记者和历史学家的访谈,从不同视角,向读者全面展示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渊源、职能定位和传统文化,方便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些“法治与公正的守护神”。

作者简介

 布莱恩·拉姆,C-SPAN电视台创立者、首席执行官和资深出镜主持人。
苏珊·斯温,C-SPAN电视台联席总裁和出镜主持人,在C-SPAN已出版的6本图书中担任主编。
马克·法卡斯,C-SPAN电视台纪录片资深制片人。
何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业余从事法政作品著译。著有《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2010)等,译有《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2012)、《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2011)、《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2010)、《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路》(2011)、《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2009)。主编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

书籍目录

译者导言: 探寻守护公正者的内心世界
序 言
约翰·罗伯茨:我们并非政府的一个政治分支
安东宁·斯卡利亚:我只喜欢大功告成的感觉
安东尼·肯尼迪: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
克拉伦斯·托马斯:我更喜欢聆听和安静地思考
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全力以赴,办好下一个案子
斯蒂芬·布雷耶:这里没有党派纷争与拉帮结派
塞缪尔·阿利托我:我不喜欢模棱两可的语气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这里肯定没有公众想象的那么轻松
艾琳娜·卡根:穿上法袍,你就不再是平时的你
约翰·保罗·斯蒂文斯:我只是很喜欢这份工作
桑德拉·戴·奥康纳:对法官的批评之声让我忧心忡忡
戴维·苏特:这使得每个人都有了真正的参与感
附录一:他们了解最高法院
琼·比斯丘皮克:最大的挑战是向公众解释判决内容
德鲁·戴斯三世:这不是我的辩论,是大法官们的辩论
莱尔·丹尼斯顿:我对最高法院报道的前景比较悲观
莫琳·马奥尼:那些胜诉的案子,是我本来就该打赢的案子
詹姆斯·奥哈马:走进最高法院历史深处
威廉·苏特:法庭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
附录二:如何了解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网络资讯
历任大法官年表
C-SPAN近期关于公众对最高法院认识的民意调查
申请最高法院审理案件数及最高法院实际审理案件数(1980年-2010年)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斯温:有没有您最感兴趣的某一类案件? 奥康纳:没有,不存在我最感兴趣的案子之说。即使是一开始比较讨厌的案子,到最后也可能变得很有挑战性。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不觉得案件类型会影响你对它的兴趣程度。真正的挑战在于,解决某个特定议题的法律问题,并真正取得实效。任何议题的案件都可能带来这种挑战。 斯温:针对判决意见的一些异议或评论,有时非常尖锐,有时甚至明显针对个人,您注意到这些了么? 奥康纳:是的。如果我觉得有些表述很不恰当,会直接找到那位大法官,告诉他:“您真打算这么说吗?是不是可以考虑删去这一句或那一句,或者换个缓和些的说法?”我偶尔会这么做。 斯温:您在《法律的庄严》中提到,初到最高法院时,其他大法官热情接纳了您。作为一个整体,最高法院是不是像个大家庭一样?大法官们在非工作时间,也会和日常工作期间一样,像朋友那样相处么? 奥康纳:是的。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团结的集体。我很幸运,能在这样一个团结的最高法院工作25年。但从历史上看,最高法院并非一直如此。历史上,也有部分大法官反目成仇的时候。在那时的最高法院工作,可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谢天谢地,在我任职的那些年中,同事们相处非常融洽。 斯温:我们还有5分钟的时间,我还有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问您。首先是关于这座大楼,您离开它已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回到这个您度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地方,您怎么看待这座建筑,以及它的象征意义? 奥康纳:这座大楼很漂亮。设计师卡斯·吉尔伯特认为自己完成了一项非常伟大的工作,甚至觉得连国会大厦都应该搬走,这样人们观赏最高法院的视野才会更宽敞。你听说过这个故事么? 斯温:没有。 奥康纳:当然,这只是设计师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他确实建造了一座华丽宏伟的建筑,不过,国会大厦也犯不着为了方便大家观景而动迁。这座大楼整体上是希腊神庙风格,门前的台阶很漂亮。建筑所用的大理石,产自美国不同地区。从正门进入后,穿过大理石门厅,就会到达法庭。法庭的设计也很像希腊神庙。这绝对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地方。如果你第一次到这里,会发现它比你想象的小。这不是个大法庭。一些上诉法院的法庭都比这里宽敞。

媒体关注与评论

非同寻常的是,大法官们首次敞开心扉,谈论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轶闻趣事。 ——《今日美国》 即使是长期研究最高法院的人,也能从本书中发现不少惊喜。最有趣的是,它汇集了包括离任者在内的所有大法官们接受同一家电视台采访的记录。 ——《华盛顿邮报》 书中大量情节都是首度披露……大法官们过去从没有在公开采访中透露过如此丰富的幕后细节和有趣八卦。 ——《国家法律杂志》


编辑推荐

美国最高法院九位现任大法官与三位退休大法官首度全体出镜畅谈政府如何提供司法公正,决策内幕。《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编辑推荐:风云变幻,总统更替,但他们终身任职,守护宪法;公权失序,民意汹涌,是他们构筑堤防,捍卫法治。当今美国权力最大的九人首度全体出镜,畅谈司法理念、决策内幕与个人经历。

名人推荐

我们的政体之所以举世无双,在于它受法治约束,拥有一部必须由法律人和法官解释的成文宪法。所以,你会发现,这个地方发生的事,与国会大厦、白宫内有些许不同。你会意识到这些事对我们的政体运行来说,有多么重要。——约翰•罗伯茨首席大法官在民主制度下,最高法院的职能,就是公正、忠实地解释宪法、法律的含义,使之符合立宪者或国会立法者的意图。最高法院的职能就这么简单,除此之外,别无其它。我并不认为我们是社会变革的引领者,我们也不是历史车轮的推动者。我们的工作只是为前人的立法提供解释。——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世界上有六十亿人口。超过一半的人们在法治领域之外生活。他们所在的地方,将法律视为障碍,而不是进步的工具,把法律看成威胁,而不是希望。在他们眼里,法律是一种需要绕行的东西,而不是需要接受的东西。他们不理解法律。——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当我审理案件时,我的重心会更多地放在普通公民身上,而不是那些评论我们的人。我关注的重点不是那些写法律论文或者教宪法的人,而是在葛底斯堡来找我的人、在“家得宝”碰上的人、那些刚从前线回来的人,以及孩子们的老师。——克拉伦斯•托马斯大法官公众最终看到的,是列明裁判理由的判决意见。法官必须遵从,而且与立法者相区别的一项行为准则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某个当事人应该获胜,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判决,都要有充分的依据。——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大法官我们有三亿国民,就可能有九亿种观点,在许多问题上,人们都不可能达成一致。尽管大家有大量分歧,但他们都会在法律框架内解决纠纷。我们在电视上,会看到有些国家战乱不休,他们没有法治传统,只能靠枪炮解决问题。——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最高法院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答案非常精炼:解释与适用美国宪法和法律。美国人民相信我们能够公正、客观地解释与适用法律。这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塞缪尔•阿利托大法官你坐在哪里,按什么顺序坐,如何投票,所有这些传统,所有这些做法,都在提醒我们制度的重要性,而不是个人的重要性。我热爱传统,因为它们评价着我们的历史,也让我们有历史留给后人。也是它让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走过了两百多年。你知道任何形式的政府能像我们这样平稳地存续这么久,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大法官最高法院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即使人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有时甚至强烈反对,并对一些重大、疑难议题坚持己见,但大家都明白,每个人只是要尽量做好自己的工作,都在很努力地工作,也都很热爱法律和这个国家。——艾琳娜•卡根大法官在我看来,大法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解释自己在案件中的立场。这个机构的审判程序是完全公开、透明的,我们会以公开方式,向公众解释我们的判决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判。如果最高法院内部存在分歧意见,最好让那些持异议者发表意见,向大家说明他们为什么觉得自己的观点更有道理。——约翰•保罗•斯蒂文斯大法官(已退休)最高法院得到了美国人民的尊重。我想,它也是最受人民尊重的政府机构之一。我们的立法机关包含两个不同的党派,政治立场也比较多元,留给人民的印象比较复杂。人们对待总统,也是有褒有贬。只有最高法院赢得了全体人民的尊重和赞赏,我希望我们能一直拥有这些。——桑德拉•戴•奥康纳大法官(已退休)每位法官的共同义务在于:对简单案件的存疑,对普遍公理的质疑,对既往先例的谦抑,以及不受现实环境约束,勇敢挑战权威原理的勇气。——戴维•苏特大法官(已退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谁来守护公正 PDF格式下载



在微博上看了蒋方舟的推荐,非常心动,买了这本书。通过电视台对6任在职最高法院大法官和3位退休大法官的采访,让我们看到了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司法体系中最重要的一批人的个人经历,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甚至gossip。几乎每位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他想要的。


书本已经看完,了解了美国的最高法院的现状和9位大法官工作的细节,想想我们国家的法律,心寒啊


美国的联邦最高法院与中国的最高法院不是一回事。但是,就其承担的社会责任而言又是一致的。看一看美国的大法官们在思考什么,这对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应该有好处。权且当做他山之石吧?


第一次阅读有关美国最高法院的相关书籍,花了几天一口气读完。通过大法官们的访谈了解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基本职责,流程和一些典故,受益良多。我将会购买更多相关书籍,希望当当网能给出更多的优惠。


不仅有大法官的访谈,而且里面有代理过最高法院案件律师的访谈和最高法院书记官的访谈,参考角度很全面


美国的司法制度讲解很多,关于神秘的最高法院的解读很好。


看看人家美国的最高法院,看看人家美国的司法进步,我真是羡慕嫉妒恨啊。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大法官,法官们的习惯都在本书中有介绍,读来有枯燥的地方,也有有意思的地方


书写的不错,以采访的形式,让读者了解神秘的美国最高法院。


这是一本访谈录,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是确实我们窥探美国最高法院内部的一个窗口。


首先呢这本书的装帧真心很赞 拿到以后一翻开 就很开心 当然物流也很给力 这单只买了这一本书 一点都没有弄坏或者弄脏 之前还有点担心来的 内容上没说的 一如既往的超赞 这种访谈录的形式直接又容易懂 大法官们真的是睿智又犀利 有性格 很喜欢的一本书 很满意的一次购物体验 另外译者何帆也是近期的偶像 以后他翻译的书都会购买的 有质量保证


可帮助了解联邦最高法院的运转情况,但对理解美国宪法精神意义并非很大。


这本美国最高大法官访谈录很值得一读,刚刚收到,还没开始读,不过粗略看了一下,很不错。


法律是公平的准绳,大法官们是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灵魂


这本采访录,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大法官的个人理想和个人魅力,对理解美国高等法院有一定帮助。


近距离了解美国最高法院。感觉不是很复杂。


装帧精美,内容平时。可以近距离的看到最高院大法官们的思想——当然,更加钦佩赞赏美国的行政和立法制度。


访谈录,大法官的访谈录,增长法律常识。


当我们的首席大法官们能来悉心研究维护宪法的尊严的时候,中国社会便有了希望,当然也不能抱怨现状


谁来守护公正,问的多好,公正是什么,公正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么,NO,这就需要敢于担当责任的守护者出现,无论在什么性质的国家,都一样。就像本书中所写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做成艺术品的档次了,很值得一看,大法官第一次集体亮相,很难得的机会!!


厚重的一本书。值得读一下,感受美国的司法公正是怎么样形成的。


透过书,更加理解美国为何强大。。。这个国家有这么些人在守护着公正,所以能更加强大。


强烈推荐,因为学法律的缘故,非常关注美国的司法,这本书正好解解馋。


可以深入点的了解美国的民主和公正


了解美国的司法,这个绝对值得一读!


对于了解美国司法文明体系有一定帮助


因为是访谈,所以讲得不是很透彻。作为了解美国的法律制度还是有所帮助的。


何帆老师的书每本都看,对于了解米国司法系统很不错。


谁来守护公正,喜欢这本书和书里的内容


现在很多民主宪政讨论,我觉得很好,其中你会发现什么才是能保证你权利的制度。但事实呢, 世界上有六十亿人口。超过一半的人们在法治领域之外生活。他们所在的地方,将法律视为障碍,而不是进步的工具,把法律看成威胁,而不是希望。在他们眼里,法律是一种需要绕行的东西,而不是需要接受的东西。他们不理解法律。所以呢,民主法治不是一个普世价值,你就理解国内的做法了。但理解不代表赞同,我是很赞同法治、民主宪政的。


说实话,对中国法治现状很失望,看看美国的法治现状,聊以自伤


这是第一本关于法律的书,开启了一条全新的路,向往最高法官的思想境界


谁来守护公正呢?值得深思……


探寻守护公正者的内心世界。


了解美国的法律体系,可以了解一些法律程序正义的问题


引用一句话:我不是相信司法,我是信仰法律


看美国的法律,再回头看我们自己的,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


可惜天朝的司法,永远和别人不能比了。


看完了,羡慕美国的法制~


美国从此不再陌生


“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解释法律。我们只是履行职责,告诉大家法律是什么,并不是要通过判决去支持其中一方或另一方。” 这才是EQUAL JUSTICE UNDER LAW !


了解那个所谓民主国家的法制精神,和我们的。。。。。值得看看


中国法官需要的就是刚气,等我们法官不需要领导提拔的时候就可以了!


了解民主国家的好书


不错,对我们建立法治国家有借鉴意义。


包装的华丽之下,是朴实的内容。了解美式民主的入门读物


在法律的神圣殿堂里,9位尊者高着火炬,方向,方向,心中永远在呐喊


2013年十大法治图书,应该不错!


应该看看这方面的书,感受一下民主和文明。


这本书以访谈的形式,看这本书得有点英美法系的基本知识


很好的一本书,对一个初学法律的人而言,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没有太多的法律术语,也有很多知识的衔接,总之很不错,值得一看!!!!!


为成为宪法里赋予我们的那个国家而努力


书不错,对法律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喜欢法律的


法律人是要读的,带点揭秘,带点信仰。


学法律多年还是第一次买了一本和法律有关系的书籍阅读,看完再聊!!~


这本书看了将近一半了,作者的角度很好。何老师的翻译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书的包装也很到位,总之就是好。


法律基础读物,不错


要是中国的每一个年轻人都读一次,我们的宪政进程会大大提速。


经人推荐买的,算是一本好书


同学推荐的书,很不错~~~


何老师的书每本都有,这本属于消遣读物,没有什么深入性内容,励志和初步了解可以


很好的一本书,物有所值,推荐购买


这本看了,不错,推荐。。。。


非常推荐··


送给朋友的,朋友很喜欢这本书,送货速度也很快,赞一个!


挺好的 就是对话形式有点无聊 内容不够有料


了解一下英美法系的知识。。。


很喜欢这本书!!!特别有范儿


很喜欢的一本书,.很受教,


很喜欢的一本书,活动买的很划算


总感觉有点小贵。。。不过还是可以接受的,送货超级快,应该是正版


很好看,非常喜欢,纸质很好,手感很棒


很喜欢,很快就到了,


帮朋友买了一部,希望他能喜欢


喜欢,但是还没有读,促销买的很值


非常喜欢,只读了几页就觉得非常有价值


这书,需要用心读,俺还没来得及认真阅读,但是相信是一本好书,物有所值!


值得一读的好书!会给人很多的启发!


看人让人思考,当当给力啊。很不错


经典中的经典,不错,很不错!


进行中。


昨天一收到就连续看了三个小时,感觉非常值得看.


超赞的书,超赞的物流


非常好的书,包装好,关键是当当的快递员服务态度特别好!


还是不错的书。。。恩。。写的很好


快递包装不错,书的价格很实惠!!


公平与正义是永恒的话题,很好的书,值得我们感悟。


刚收到书,还没有读,读后再分享心得吧


书的质量很不错,很值得一看的!


不错的书,值得一买。包装很好


书还没看,简单翻了翻,准备好好看看


不知道怎么样,帮同学买的,很奇怪她为什么会买这种书!汗。


看了评论买的,应该是不错的书,价格和物品都不错。


值得一看!就是书送过来的时候边角有褶皱


书还没看多少,至今为止觉得不错


里面还夹带了一个相关书籍的书单介绍,很不错呦


包装很精美,内容非常不错,是法律学子的很不错的课外读物


不错,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