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信息经济学教程

陈禹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3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禹 编  

页数:

246  

Tag标签:

无  

前言

  如果从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发表著名的《信息经济学评论》算起,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随着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门学科也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发展,直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今天,它已经成为经济科学中得到普遍重视的、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与进展的活跃的前沿之一。只要举出1994年和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结果,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国内不少院校已经陆续开展有关的研究工作,并已开设了研究生或本科高年级的有关课程。许多同行认为,有必要编写一本教材,以便更完整、更准确地传播人类在这方面的知识成果,为我国有志于这一领域的学子,提供一些帮助。在他们走向信息经济学的浩如烟海的文献之前,有一个大致的轮廓。本书就是为此目的编写的。  然而,作为一门学科来说,40年的时间的确是非常短暂的,加上这门学科本身的丰富内涵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其实质、内容、范围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是毫不奇怪的现象。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简略地说明一下,我们在这方面的看法,一方面是与同行探讨,另一方面提供读者在阅读与使用本书时参考。  首先,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经济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换句话说,不论外界环境对经济学科有多么大的影响或作用,这些外部原因都只是在与学科内部的固有的、本质的要素相互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产生出具有生命力的分支或部门。从本质上来说,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及社会在生产与交换中的行为和规律,包括个体(个人或企业)、行业以及作为一个大系统的宏观经济体系。在生产与交换的过程中,信息无疑是一个基本的、不可回避的要素。信息的分布状况、流逝状况、应用状况显然直接影响到个体、群体以至系统全局的行为与规律。只不过生产与交换的范围还不够广,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对此还没有切身的体会与认识。即使一些敏感的学者已经指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这并未引起普遍的重视,也未得到深入的研究。这种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把原先处于现代商品经济之处的上十亿的人口卷进了统一的全球市场,行业与地区的分工得到空前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另一方面,各种物质财富的有限性日益为人类所认识,土地、矿产、能源已经不再像我们的前辈那样,被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的赐予物了。人类必须学会合理地安排与使用有限资源,这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迫问题。这两方面事实的自然而然的推论,使信息的作用与地位大大增强了。与物质因素相比,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应用,在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如果说,在几十年之前,人们还可以在信息完全的假设下,比较抽象地讨论经济规律的话,那末在今天的实际生活中,这种做法与现实的差距已经绝对无法回避了。

内容概要

  《全国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信息经济学教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信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信息系统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也称理论信息经济学。它是从信息分布的不对称出发,对于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的重新思考。其要旨在于对现实经济生活的深入认识与理解。宏观信息经济学则以信息产业为研究对象,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系统的角度,探讨经济体系发展的测度、道路、方向及策略等问题。信息系统经济学则以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为背景,研究其中的成本、效益、费用以及产品、价格等经济问题。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1.1 信息经济学产生与发展1.1.1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1.2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1.2 信息经济学对象、体系和方法1.2.1 信息经济学的对象1.2.2 信息经济学的内容1.2.3 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1.2.4 方法论基础1.3 信息经济学基础1.3.1 不确定性1.3.2 风险1.3.3 信息1.3.4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1.3.5 费希尔一克拉克体系思考题第2章 经济信息基本形式及其效用2.1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2.1.1 完全信息2.1.2 不完全信息2.2 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2.2.1 公共信息2.2.2 私人信息2.3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2.3.1 对称信息与对称性市场2.3.2 非对称信息分析2.3.3 非对称性市场思考题第3章 委托人一代理人理论3.1 委托一代理关系3.1.1 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3.1.2 激励机制3.2 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3.2.1 阿克洛夫模型3.2.2 不利选择3.2.3 道德风险3.3 市场信号3.3.1 产品质量不确定性3.3.2 信号制造3.3.3 信号显示与失灵3.4 广告3.4.1 告供求3.4.2 告竞争效用与福利思考题第4章 最优信息经济决策4.1 价格离散及其离散率4.1.1 价格离散4.1.2 价格离散率模型4.2 信息搜寻4.2.1 搜寻模型4.2.2 最佳搜寻次数4.3 最优信息系统选择4.3.1 基本概念4.3.2 信息系统成本与价值4.3.3 信息系统选择思考题第5章 信息资源配置5.1 信息结构5.1.1 团队信息结构5.1.2 厂商信息结构5.1.3 经济体制信息结构5.2 价格体系与信息资源配置5.2.1 价格的信息内容“5.2.2 作为信息资源配置系统的价格体系5.3 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与失灵5.3.1 信息效率5.3.2 格罗斯曼一施蒂格利兹悖论5.3.3 信息资源配置失灵5.4 信息资源宏观配置5.4.1 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5.4.2 信息资源配置的宏观结构思考题第6章 信息市场机制6.1 信息市场假设与模型6.1.1 赫什雷弗模型6.1.2 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模型6.1.3 沃尔金模型6.2 信息商品生产与需求6.2.1 信息的商品特征6.2.2 信息生产与需求6.2.3 作为公共财贷的信息6.3 信息成本与价值6.3.1 信息成本特征6.3.2 信息成本的影响6.3.3 信息价值6.4 信息价格6.4.1 信息为什么有价6.4.2 风险价格理论6.4.3 信息商品交易模式与结算方式思考题第7章 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7.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7.2 信息系统的成本7.2.1 信息系统成本构成7.2.2 信息系统成本测算7.3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7.3.1 信息系统效益及其分类7.3.2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特征7.4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7.4.1 评价方法及其分类7.4.2 生产函数评价法7.4.3 费用/效益分析7.4.4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思考题第8章 信息系统的价值与营销8.1 信息系统产品的价值8.2 信息系统的价格8.2.1 价格构成及其与价值的关系8.2.2 信息系统供求对价格的影响8.3 信息系统的定价策略8.3.1 系统开发方式与成本加成定价8.3.2 信息系统产品利润的特点思考题第9章 信息经济测度与理论9.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论9.1.1 知识与经济9.1.2 知识产业9.1.3 知识职业9.1.4 评论9.2 波拉特信息经济论9.2.1 波拉特测度体系9.2.2 主要测度结论9.2.3 评论9.3 国内外信息经济测度概况9.3.1 国外信息经济测度概况9.3.2 国内信息经济测度概况9.4 信息经济的基本特征9.4.1 信息经济的发展9.4.2 信息经济的基本特征9.4.3 信息经济与工业经济的比较9.4.4 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理论思考题第10章 信息产业基本理论10.1 信息产业的构成与分类10.1.1 信息产业的基本含义10.1.2 信息产业分类体系10.1.3 信息产业的基本构成10.2 信息产业的基本特征10.2.1 信息产业的主要特征10.2.2 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10.2.3 信息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思考题第11章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11.1 信息化及其测度11.1.1 信息化的兴起与发展11.1.2 信息化的测度11.1.3 简单评价11.2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11.2.1 信息化的基本内涵11.2.2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11.3 国民经济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11.3.1 国民经济信息化11.3.2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贡献的主要表现11.3.3 中国信息化进程及阶段发展的主要问题思考题第12章 国际信息经济12.1 信息产品及服务的比较优势12.1.1 信息产品的比较优势12.1.2 信息服务的比较优势12.2 世界信息经济的发展12.2.1 世界信息经济的发展12.2.2 世界信息经济结构12.3 国际信息贸易12.3.1 概念与范畴12.3.2 发展现状12.3.3 发展前景12.4 信息贸易政策12.4.1 关税12.4.2 非关税壁垒12.4.3 信息贸易自由化思考题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信息经济学教程》可作为大学财经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及广大的信息经济学研究工作者的重点参考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信息经济学教程 PDF格式下载



  与《世》这本书对比,这本就是一个专业版,没有太多的事例,但所有的数据都是说明一个方向,世界在向信息转型。信息在“软”化这个世界,信息又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虽然这本书是我在大学时买的,时间已经过了七年以上,但书中的内容决不过时,真佩服理论的前瞻性,可以比我们早很多年,看出趋势与现象的本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