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上、下编)

张勇 张勇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08出版)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张勇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08出版)  

作者:

张勇  

页数:

65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葛兆光先生策划的清华大学专门史教材《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中的一种。本书收录自清末至民国时期有关思想史的重要文献,分上下两篇,共九章,每章有总体介绍,下又分若干小节,每节均由四部分组成: 首先是“编者按语”,对每一小节涉及的思想史内容提纲挈领作一简要介绍。其次是精选若干“关键文献”,作为了解这一思想史内容的重点资料,并对其作详细的注释,除解释大意外,还附带提供一些有关材料。再次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史料面而安排的“参考文献”,选择摘录若干原始资料,供读者深入了解历史。最后是“参考论著”,选择一些重要的中外相关研究论著,这是为准备更深入研究思想史的读者提供的目录。  本书是为大学人文学科高年级和硕士生所编撰的历史教材,是相关学科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集,也是为有兴趣重新解读中国思想史的读者提供的最佳入门书。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上编) 第一章 “借法济变”  第一节 筹制夷之策   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魏源《海国图志叙》   姚莹《复光律原书》   黄恩彤《抚夷论》   丁晏《书包倦翁安吴四种后》  第二节 讲自强之道   冯桂芬《善驭夷议》   奕?《奏陈预筹修约事宜》   曾国藩《复应宝时》   冯桂芬《制洋器议》   李鸿章 《致总署》 奕?《奏陈筹添学习天文算学馆之因》   张盛藻《奏陈自强之道》   曾国藩《调陈兰彬江苏差遣折》   丁日昌《奏陈自强之道》   李鸿章 《奏陈方今天下大势》   奕?等《奏觐见礼仪》   刘坤一《复朱修伯论时事》  第三节 求变法公理   李慈铭《评〈使西纪程〉》   黎庶昌《与莫芷升撮学泰西大要》   黄遵宪《刑法志序》   薛福成《论中国在公法外之害》   薛福成《出使日记续刻》(节选)   李凤苞《巴黎答友人书》   罗应旒《奏折》   王韬《变法上》   张之洞《增设洋务五学片》   康有为《实理公法全书》(节选)   李鸿章 《格致书院特课考题》   郑观应《论公法》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刻自序》   宋恕《致李中堂书》 第二章 维新救亡  第一节 危局下的变法共识   严复《论世变之亟》   胡燏棻《条陈变法自强疏》   康有为《上皇帝第三书》   邓华熙《进呈〈盛世危言〉疏》   翁同龢《日记·记赫德言》(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廿四日)   伍廷芳《教案迭起内治无权请变通成法折》   欧榘甲《变法由上自下议》   清德宗《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第二节 民权与变法   梁启超《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王仁俊《实学平议》   麦孟华《总论·民义第一》   张之洞《劝学篇·正权》   佚名《变法当先防流弊论》   康有为《请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折》   严复《中俄交谊论》   谭嗣同《壮飞楼治事篇第四·通情》  第三节 辨析新旧,会通中西   严复《原强》   梁启超《学校余论》   孙家鼐《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   张之洞《劝学篇·序》   易鼐《中国宜以弱为强说》   张之洞《劝学篇·会通》   叶德辉《与俞恪士观察书》 第三章 革命建国  第一节 民族主义与国家思想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民族主义论》   汉驹《新政府之建设》   竞盦《政体进化论》   杨笃生《新湖南》   《释仇满》   朱福铣《请定全国学生为国家学派折》   达寿《考定日本宪政情形具陈管见折》   朱执信《心理的国家主义》  第二节 “革命”与宪政   梁启超《论立法权》   梁启超《新民说·论进步》   黄遵宪《致梁启超》   蔡寅《驳革命驳议》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   思黄(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折》   胡汉民《〈民报〉之六大主义》   蒋智由《政闻社宣言书》   汤睿《最近欧美各国立宪政治之趋势》   张謇《建立共和政体之理由书》  第三节 新民与国粹   梁启超《释新民之义》   杨度《〈游学译编〉叙》   黄遵宪《致梁启超》   许之衡《读〈国粹学报〉感言》   中外日报《论中国当注意于精神教育》   东方杂志《今日新党之利用新名词》   袁世凯《请立停科举学校推广并妥筹办法折》   张百熙《新定学务纲要》   云南杂志《发刊词》   冯煦《刑律草案略陈大要数端折》   汪康年《痛论颁行新刑律之宜慎》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   梁启超《新大陆游记(节录)》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冯自由《民生主义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   申叔(刘师培)《无政府主义之平等观》   钱智修《社会主义与社会政策》 第四章 筹安共和  第一节 规划立国方略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   孙中山《在武昌十三团体联合欢迎会的演说》   章士钊《毁党造党说》  第二节 讨论“共和”学理   章士钊《国权与民权》   周悟民、章士钊《论人治与法治》   孙毓坦、章士钊《论救国》   章士钊《国家与我》   孙中山《在沪举办茶话会上的演说》 后记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下编) 第五章 主义并立的时代  第一节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   毛泽东《致黎锦熙信》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蔡和森《蔡林彬给毛泽东共产党之重要讨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张东荪《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   张东荪《现在与将来》   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独秀复东荪先生底信》   蓝公武《社会主义与中国》   李大钊《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   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   李大钊《社会主义释疑》  第三节 “好政府”主义及其他   胡适等《我们的政治主张》   丁文江《答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的讨论》   胡适《国际的中国》   章士钊《文化运动与农村改良》   章士钊《农村自治》   章士钊《注重农村生活》   楚图南《单纯的教育改造社会论者可以觉醒了》  第四节 三民主义新释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孙中山《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毕业礼的演说》   胡汉民《三民主义之认识》  第五节 无政府主义   郑太朴《无政府主义与中国》   无名氏《均社宣言》   玄天《往乡村去》   区声白《中国目前的政治问题如何解决》   《中国少年无政府主义者联盟宣言》   李石曾《政治哲学中之党派观》  第六节 国家主义   陈启天《醒狮运动发端》   曾琦《醒狮歌》   李璜《释国家主义》   陈逸凡讲、吴俊升记: 《国家主义之今昔观》   曾琦《内除国贼外抗强权释义》 第六章 中国的出路何在?  第七节 继续革命与消除“五魔”   瞿秋白《中国革命是什么样的革命?》   胡适《我们走那条路?》   吴黎平《中国土地问题》   邓演达《中国到那里去?》   邓演达《政治主张》  第八节 政治上的出路   张奚若《政治上的目的与手段》   罗隆基《论人权》   华声《党治与民治》   毕新生《中国政治上的出路》   张君劢《国家民主政治与国家社会主义》   王造时《怎样打倒贪污?》  第九节 现代化讨论   蒋廷黻《知识阶级与政治》   罗吟圃《对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我见》   胡适《建国问题引论》   吴景超《我们没有歧路》   丁文江《科学化的建设》   章乃器《改造中国经济的正路与歧路》  第十节 民治与独裁   胡适《一年来关于民治与独裁的讨论》   丁文江《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  第十一节 乡村建设   梁漱溟《往都市去还是到乡村来?》   晏阳初《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工作大概》   马寅初《中国经济改造》   千家驹《中国的歧路》   蒋廷黻《民族主义不够》  第十二节 “西化”与“本位文化”   梁实秋《自信力与夸大狂》   王新命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叶青《全盘西化?殖民地化?》   胡适《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   常燕生《法家思想的复兴与中国的起死回生之道》 第七章 抗战建国与抗战救国  第十三节 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   董必武《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   陈之迈《中国立国的精神》   张君劢《致毛泽东先生一封公开信》  第十四节 文化学术建国   贺麟《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   胡秋原《中国文化之将来及其复兴之路》   陈之迈等《艺文丛书总序》   林同济《廿年来思想转变与综合》  第十五节 以农立国、以工立国及批评   翁文灏《以农立国以工建国》   许涤新《关于中国以何立国的问题》  第十六节 空喊建国与实际建国   蒋介石《国民今后努力之方向及建国工作之重点》   田家英、褚太乙《从旧的专制到新的民主》  第十七节 民主小姐与法西斯魔鬼   邓初民《民主政治与民主教育》   章乃器《民主建国会政纲》   张奚若《中国现在害的政治病》 第八章 借鉴美苏另辟新途  第十八节 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   潘梓年《土地改革与民主运动》   储安平《中国的政局》   周绶章 《政治自由与经济平等》  第十九节 中国应走混合经济之路   马寅初《中国经济之路》   许涤新《官僚资本是民主政治的障碍》   樊弘《两条路》  第二十节 自由主义者向何处去?   施复亮《论自由主义者的道路》   张东荪《民主化的机关管理序》   黄炎培《民主化的机关管理自序》   樊弘《我对于中国政治问题的根本看法》   张奚若《不要辜负了时代》  第二十一节 潮流与国情理想与现实   胡先《要顺潮流亦要合国情》   郭沫若《历史是进化的》   雷海宗《理想与现实: 政治兴趣浓厚时代的两个世界》  第二十二节 中国经济改造所应预先注意的   吴景超《经济的改造》   潘光旦《工业化与人格》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上下)是为大学人文学科高年级和硕士生所编撰的历史教材,是相关学科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集,也是为有兴趣重新解读中国思想史的读者提供的最佳入门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晚清至民国卷(上、下编) PDF格式下载



本书选材广泛,但最悲剧的是两册基本都是节本,严重删节原文,非常不好。


虽是资料集 精粹尽显 编者用功甚勤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