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05-01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林庚  

页数:

59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简史》为文学史“写心”的第一个方面是致力于古代文学精神内容的探讨,抓住了古代文学精神内容的精华。《简史》为文学史“写心”的另一方面是为解决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些普遍问题而总结历史上文学表现人生体验与感情的语言和形式的演变,提示古代诗歌语言和形式发展的奥秘。《简史》为文学史“写心”的又一方面是通过文学史上真正的创造性精神的发掘与总结,揭示文学创作的奥秘。创造性精神是本书评价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重要价值标准,同时也是本书论述的中心问题之一。《简史》对文学史发展的论述,特别着眼于富有创造性的高潮,描述其表现,探寻其形成的各种条件,并总结其创造性的经验,尤其是关于盛唐文学的论述,可以作为典型的例子。本书只论述鲍照和谢灵运,而对当时拥有重望的颜延之,则略过不谈,这主要就是因为颜延之并未给诗坛提供具有创造性价值的作品。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明林先生对具有创造性价值的作品的重视。总之,这部《简史》是以“心在创作”为研究出发点,以“文学本位”为思考角度,以揭示文学的创造性奥秘为研究依归,真正为文学史“写心”的力作。因此它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其中精彩纷呈的具体论述,更在于总体上所达到的极记境界和从中体现的高明的文学史观。

作者简介

林庚,字静希,著名诗人、学者。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37年后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及北京大学教授。
  1933年秋,林庚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共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七本诗集。作为学者,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共出版著作十一部,其中《天问论笺》获1995年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他将新诗创作和学术研究完美地统一起来,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

书籍目录

总序导读导言第一章 史前的短歌与神话传说第二章 周人的史诗第三章 民歌的黄金时代第四章 散文时代第五章 诗人屈原第六章 奏与两汉的文坛第七章 建安时代第八章 魏晋文学第九章 江南民歌与陶渊明第十章 南朝文学的发展第十一章 诗国高潮第十二章 李白、杜甫第十三章 诗歌的落潮与古文运动第十四章 苦难的呼声第十五章 文坛的新潮与词的发展第十六章 宋代文坛第十七章 宋诗的老化第十八章 宋词的盛衰第十九章 宋元市民小说的兴起第二十章 元散曲的发展第二十一章 金院本与元杂剧第二十二章 从北曲到南戏第二十三章 明代文坛的兴衰第二十四章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章 水浒传第二十六章 西游记第二十七章 时代戏剧第二十八章 清代文坛与学术第二十九章 清代戏剧第三十章 聊斋志异第三十一章 儒林外史第三十二章 红楼梦第三十三章 文艺曙光附录 重要作家生卒年表修订后记再记

章节摘录

  曹操曹丕  建安时代,作家蔚起。他们的总的趋向就是诗歌传统的复活,诗的高潮的再来。但这并不等于说作家们就都已是诗人,而只是说诗的发展逐渐要转化为创作中最主要的地位,而其他的作品便都要环绕在诗歌的周围,成为诗歌发展中的伴奏。这情形特别在一开始的时候,例如在建安七子之中,就并不都是诗人。建安七子是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场、刘桢。他们都写诗,而且也都有五言诗,可是他们的专长却不一定都在诗上,例如孔融、陈琳、阮瑀都是长于章表书记的。如孔融的《荐祢衡表》、《论盛孝章书》,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阮璃的《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为曹公与韩遂书》,正是当时赢得盛誉的。至于以诗见长的其中只有王粲和刘桢,可是就王粲而论,《典论·论文》里也只盛称他的赋:“王粲长于辞赋,徐斡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斡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可见在建安之际,诗歌虽然已经取得了文坛上的一定地位,却还没能就赢得文坛主导上的地位,但是诗的主导地位又正是通过了建安时代才建立起来的,而其间的中心人物就是曹氏父子。  曹操、曹丕、曹植,在诗文上原都是天才,在政治上又都是主脑的人物,因此,一时文士都环绕在他们的周围,特别是曹操,对于延揽人才不遗余力,建安七子都是以曹操为中心而聚拢来的。当时三分天下,在这方面吴、蜀就远远落在曹魏的后面。曹氏父子都酷好乐府,他们尽管在别的作品上也是能手,但是他们真正的思想感情,却是要借乐府来表达的,这就是诗歌主流的前奏曲。  曹操的诗几乎都是乐府,这说明建安时期还是在从乐府诗转向诗人的诗的开端,而曹操就是最初以大力来推动的一个人。乐府诗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过程:最初是民间的歌谣被之管弦,歌辞是来自民间的,或略加润色提高的,例如《江南可采莲》、《东门行》、《孤儿行》之类。其次是诗人借《乐府》的语言,来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像《君子行》说:,“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问。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虽是乐府的语言,却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像《长歌行》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后人并疑为曹氏兄弟所作。然而这些作品虽然是诗人之作,诗人们却并不十分在意,不过是供乐工们唱唱而已;因此往往变成了无名氏的作品。之后诗人们对于这些作品留意起来了,于是乐府诗才渐渐有了主名,而这也就是乐府诗开始要变为诗人们的诗的时候了。这时诗人们写诗已不是偶然为了乐工们的要求,而是意识到这就是诗了,曹操的乐府诗,就正是开始了这一个阶段的演变过程。曹操一生在战争之中,写作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他的作品也多半写在戎马之间,如《苦寒行》是建安十一年征高斡时所作,《步出夏门行》则作于建安十二年征袁尚、袁熙的路上。  ……


编辑推荐

这部《中国文学简史》是以“心在创作”为研究出发点,以“文学本位”为思考角度,以揭示文学的创造性奥秘为研究依归,真正为文学史“写心”的力作。因此它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其中精彩纷呈的具体论述,更在于总体上所达到的极记境界和从中体现的高明的文学史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文学简史 PDF格式下载



林先生的这本文学简史是所有文学史中最喜欢的一个版本。


80年代初,我有幸听过林先生的课,先生的诗人气质,加上他对中国文学史的别具一格的解读,他叙述他的知识见解的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这本书真不错!先有了上册,文革后有了下册,现在上下合一了,令我大饱眼福。我觉得林先生的《文学史》真可谓“简而得其要”!


林庚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文学的历史,真的很好看!工科生也可以看得很明白!


名著,留心文学史的人都应看看……


这本书非常好,是袁行霈先生的大作,用诗一般的语言给中国古典文学勾勒了一个全貌,新见迭见,极有启发意义。


清华出版的书质量很好哦,林庚老师的作品更耐读


林庚先生作品,内容很有见地


林庚先生的作品,很值得认真学习。


如题。但是……看得很轻松,读得很糊涂,因为自己的文学修养还没达到那么高的水平,书里有很多内容看的半懂不懂,非专业,自卑中……


是林庚比较经典的作品


分析独到,不枯燥,让人能静下心看


讲文学的。不错。


很早前就买到了北大版的上册,对于青春李白的论述至今依然深刻,当时感觉是意犹未尽,如今看到完整的一本怎么能不收呢。


很好,林庚的书。


《绘心》三周年啦!它陪我走过的时光,光是摸着书页就觉得怀念啊……


妙手仁心。这个版本确实比插图本实用。


内容简洁明了,,,语言丰富有哲理,,,


浅显生动 真想一气呵成读完 比中文系教材还好


不错。袁行霈作序的。就是书的纸质太白了,显得没档次。但总体很好。


语言很凝练,大家之作


很厚实的一本书,内容也有份量感


看了有几十页吧,不错。需要重新学点中国文化了


很好的书,纸张很舒服,字很大,开始看书啦~


内容充实,脉络清晰,值得一读。


这本书很好很全面~


推荐!好书!必读


还没有仔细品读,大家的手笔,应该不错的


准备一口气读完~


能静心看下去


出于对作者的崇敬……慢慢看吧光看序挺有感觉的


非常喜欢的书 有些深


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教科书。


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普及本


简洁,清晰,好!推荐!


很好很称心


甘华木你经常感冒你就从规划每年


非常好看,非常满意~很厚重啊


发货快,服务好,非常满意!


搜索资料时,误入陌生人博客。她在博文中极力赞誉《中国文学简史》,又说直至今日,此书仍旧是某些院校的教材。我读文学史,向来是断代或文体演变多些,读书时老师讲授的内容亦说不上如何详尽。因此心中便生了意,下单买来。读罢回思,深因这从始至终、一泻千年而欢喜。尤为令人欢喜的是,这部《中国文学简史》每能辟陈出新。诗无达诂,囊括诗歌这一小类的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戏剧、小说、散文,虽自有其发展之脉络,写史之人必须依循此间绳墨,但观点态度却不需要什么规矩,否则的话,人人看法皆相同,文学之百花盛放、异彩纷呈便也根本无从谈起。

《中国文学简史》始于短歌而终于新文学。凡三十三章,大致以历史年代为统。其中优秀的诗人如李杜,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则专章而述。每章之前皆有重点提示——我想有心的人大可以在这重点提示上下下功夫,盖因其简短精悍、有针对性、内涵不尽,若是能够展开的话,完全可以成为一篇论文乃至一本专著。

林先生辟陈出新之处颇多。如他所提出的寒士文学与市民文学之间的消长,如盛唐诗人们如何带着少年的锐气来写作诗歌,如《西游记》乃是在神话的躯壳上诞生的童话的艺术生命等等。这些新鲜的见解,在诸多沉朽的书籍中,每能给人以启迪。

遗憾的是,林先生本身身份便是诗人,因此对诗词的笔墨或显多些、文赋或显少些。加之又因写史方法的制约,林先生未曾分主题或体裁而论之,导致大至文学批评、文艺美学,小至游记文章等都没有涉及或没有深涉。更可叹处,此时斯人已逝,纵有遗憾却也无可奈何了。


这本书内容不错,只是和林庚先生的另外一本《中国文学史》内容有些重复,是对那本书的拓展,说来也有趣,“简史”比“史”要厚。


很喜欢林庚老师


很有价值值得一看


大师写的嘛可以看看


如体


大学教材,很有知识含量,有点贵。


这本书毋庸置疑是很不错的,买回来是为了学习加收藏,不过封面有点旧~小失望,但是总体上还是不错滴~


书本身是好书,但是封面有污迹。
书是好书,看前面的评价就知道了,不多说了。但送来的书封面左上角、左下角都有脏污,品相不好,应该是残次品吧,难道当当网的库房里没有品相好的这本书了吗?非得以次充好,自毁长城?本来是给五星的,只能给四星。


一开始当做教材来买的,后来工作了,就成了牛奶面包,每天看一点,自我感觉不错


好像因为折扣低,这书明显很脏很破,像在书店放了很久没有卖掉那种。应该是因为这么旧才会便宜的吧。内容很好,很厚,装订也很好,虽然厚但翻起来很舒服很方便。


挺不错的,就是书的表皮封面有点脏,不像是全新的书,但应该是正版的


考试用的,正版,字体大,印刷的感觉很不错。


还没看,希望能调起自己的胃口!


聽一位在南大讀研的師姐推薦,果然很不錯~深入淺出!


据闻很值得看,所以先买了。


当当一直是我喜欢的品牌可是为什么送来的书总是那么脏你们是否应该改善一下服务和客户体验别让我们寒心


二十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的文学史已经出版了1600多部。这其中有很多滥竽充数之作;剩下的也大多千篇一律,读来索然寡味,仿佛是一具具木乃伊。 然而林庚先生的这本《简史》不同,它是生动的,新鲜的,是一本活的文学史。林先生是学者,也是诗人,而把握住了诗,也就把握住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潮。林先生诗人的敏锐加上他诗性的叙述语言,共同构成了这一部流淌着个人的真知灼见与生命气息的鲜活的文学史。 所以,如果你是真正喜爱中国文学,如果你读厌了那种先讲作家生平,再讲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的枯燥文学史,那就读一读林先生的这本书,让久已干涸的心接受一次诗性的洗礼吧。


林庚先生的文笔是无可挑剔的~可是卓越的价格是需要降低的~


因为要考古代文学的研究生 所以买来看看 林庚先生讲的很好 浅显易懂 但是又很深刻 典型的深入浅出型所以大家要买就快点来买啊


很喜欢这本书,收到时也没损坏,对于对文学感兴趣但外行的人来说,我希望它能带给我阅读上的喜悦。


我是挺喜欢的,但是书名叫中国文学简史有点以偏盖全了,读读挺好的,特别是诗词部分。


有关中国文学史的书太多了,但看来看去,还是老辈人的著述有份量,这书不错,值得一读再读。


该买他在厦大的那本中国文学史才好简史比中国文学史厚但不灵动可爱


挺厚的一本 林老先生 本是诗人 再写文学史 别有一番滋味 好书!


书很好,印刷纸张各方面都好。


上课需要,挺实用的。设计不错。


完美,真的很不错,以后可不可要不要让我填这么多字


这是老师推荐的书,本来对这种史没什么兴趣的,可是这本书见解又有深度,文笔又沉稳中带着青春的气息,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买来书脊有点坏,这个包装一下也没什么,可是第一页就是脏的。而且,书页的颜色很奇怪,非常白的白色,像刚刷了滑石粉的墙壁,纸张厚度倒是合适,就是颜色太白了!哪个正版像这个样子啊!29块我还不如添上十块买正品!


质量很好,也很喜欢。


这本书品质极佳。从内容上讲,林先生慧眼独具文笔极佳;从印刷装帧上讲亦属上乘。


林庚是名人,为了这人才买的,其实家里有文学史书籍


书本大小适中,纸质不错,印刷也很清晰内容还没看


林庚的文学史有诗的味道,可读性强。没有那些程式化的人云亦云的东西。缺点是严谨度不够。


满意,满意,很满意,就是快递不给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