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基础会计学

李宗民 清华大学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清华大学  

作者:

李宗民  

页数:

355  

内容概要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基础课系列:基础会计学(第2版)》以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对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前提、记账原则、记账方法、会计核算过程和会计核算程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实例对会计循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说明。全书结构完整,具有易学性、前沿性和内容适度性等特点。  《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基础课系列:基础会计学(第2版)》配有丰富的案例和复习思考题,并提供了完整的教学课件,读者可在网站下载。《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基础课系列:基础会计学(第2版)》适用于大专院校会计类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本科和专科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会计爱好者学习会计知识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总论 第2章 会计前提、基础与会计信息质量第3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第4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5章  复式记账原理与借贷记账法第6章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第7章 会计核算依据——会计凭证第8章 会计核算载体——会计账簿第9章  期末账项调整与财产清查第10章 会计核算成果——财务报表第11章 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程序实务第12章 会计核算工作组织第13章 会计电算化基础附录A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附录B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参考文献第九章  期末账项调整与财产清查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关于会计的起源,由来已久。在中国,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按特殊事件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古时代的“结绳记事”。人们很早就懂得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虽然古代还没有文字,但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古书中的“结绳记事”多少带有会计的性质,这可以说是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一种会计记录。以后,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会计也逐步发展起来。   第二阶段:西周时期的“司会”。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西周,设有“司会”,其职能是:“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周礼·天官·司会》)  第三阶段:秦汉时期的中式簿记方法。秦汉时期,封建国家逐步统一,封建经济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这时期的会计也得到了统一和迅速发展。中式簿记方法“入一出=余”的基本结算公式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实行了单式收付记账法,有了定期的会计账册和会计报表,进一步确立了会计报告制度。  第四阶段:唐宋时期的“四柱清册”。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式簿记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完善,“四柱清册”的出现,使我国的会计在当进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基础会计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