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巴别,巴别

尉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尉陈  

页数:

24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建筑说到底是一种文化,是构成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不是一册教科书式的中外建筑史,它熔建筑艺术、文化学、史学、哲学和心理学于一炉,对人类文明历程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建筑的基本知识,下篇侧重于建筑历史,二者相映成趣。作者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切入,在对“建筑”这一文化对象的诸属性及与其相关的一些文史典故、美学观点进行讲解的同时,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对东西方建筑艺术的总体特征、细部差异及其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阐述。

作者简介

尉陈,字喜春,山东莱阳人,高校教师,主讲“西方文化史”、“建筑文化概论”、“中外建筑历史”、“环境艺术概论”、“室内设计原理。等史论课程。设计作品“名人广场”方案曾于2005年12月入选吉林省首届高等设计教育成果展。2007年9月荣获吉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成果奖,有《蝶乱》、《前信仰时代的梦想及其他》等文学作品行世。

书籍目录

第一讲 绪论:建筑不是房子第二讲 空间与实体第三讲 技术与艺术第四讲 环境与文化第五讲 礼仪与展示第六讲 史前时代:女性与建筑第七讲 古代埃及:向死而生第八讲 美索不达米亚:千年逐鹿场第九讲 古代印度:几度轮回的佛陀故里第十讲 古代中国:红尘浪里的天朝上国第十一讲 古代希腊:太阳下最美的童年第十二讲 罗马帝国:这鼎盛,令万世神驰第十三讲 中世纪:废墟上的爱与虔诚第十四讲 阿拉伯:新月如钩第十五讲 文艺复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主要参考资料后记 窗户纸上的这个洞

章节摘录

  作为人生在世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衣食住行,向来相提并论,而“住”,就离不开建筑。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满足自身需求,我们的祖先曾创造过无数的物质对象,随着岁月流逝,其中很多都先后退出了历史舞台,不复存在了,但唯有建筑,它的历史可以说和初民最早的人工“造物”的历史一样长久,因为人类对居室的需求是永恒的。  从每个人的个体角度来说,我们从生到死,从产房到坟墓,一生都在建筑中过活。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建筑:睡眠、餐饮、沐浴、就诊、读书、办公、观演、娱乐、买卖、实验……除了一些野外项目,无一不是在建筑中进行活动的;而有些户外场所,如广场、园林等,从广义来说也都属于建筑空间。  总之,无论是人们吃、穿、住、行等生存必需,还是消遣、娱乐等生活享受;无论是皇宫、衙署等世俗权威之地,还是庙宇、教堂等宗教庄严之所;无论是人们生前遮风避雨之依,还是身后叶落归根之托,1都是它——建筑,在为我们提供着栖身之处与养心之所。  建筑与人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  再从专业学科角度来讲,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室内设计……无一不涉及建筑。仅以室内设计为例,该学科存在的前提便是建筑,因为有了建筑才会有室内设计。建筑犹如一个容器的外壳,表现为实体;室内则犹如器皿的内里,表现为空间。二者密不可分,互为依存。而在操作程序上,室内设计其实可以看作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是建筑物在土建工程完成后、紧接着的后续设计部分。可以说,室内设计就是以建筑设计为基础,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环境进行的局部改造、深化、充实、完善和再加工。  建筑对与其相关专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在心灵建树方面,要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内涵的现代公民,建筑文化方面的常识更是不可或缺的,对建筑艺术的充分认识无疑有助于我们以更大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的一生。  那么,就让我们来认识建筑吧。  先让我们回到一切的源头。  旧约圣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来完美无瑕,人们本来无忧无虑。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乐园中本来是不需要什么建筑的。  但问题是,人类的历史开始于伊甸园之外。  赵广超先生曾讲过一则有趣的寓言,它流行于公元15世纪的西方建筑界:  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经不住诱惑而偷吃了神的禁果,从此犯下原罪,被逐出了伊甸园。在他们被逐出乐园的时候,天正下着倾盆大雨。亚当举起双手,作出一个投降的姿势,用双手覆盖了自己的头部来遮挡雨水,夏娃则默默地依偎在丈夫的怀中,两口子一个哆嗦颤抖、一个默默扶持,在风雨飘摇中患难与共地组成了人类第一个建筑的结构——覆盖与支撑。  我们细想一下,直到今天,这个世界上结构最单纯的建筑物——亭子,仍然是由覆盖(顶棚)与支撑(柱子)这两种不可或缺的基本构件组成的。  “性相近,习相远。”无论分属于何种阶层、民族或地域,只要是人,大家在本质、本性上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所谓“性相近也”。但是奈何“习相远”,后来由于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大家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彼此间的个性特征开始日益明显,而不同的个性特征又导致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看法截然不同。  不同于西方,在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建筑是由古时候的圣王有巢氏发明设计的。东周末年的韩非子在其《五蠹》中记载: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编辑推荐

  一部人类文明史,稍不留神,就写了一本建筑故事书。  从人类的第一个景观建筑——伊甸园开始。建筑就跟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巨石阵中的迷离往事,金字塔畔的绚丽传奇,导致了语言变乱的巴比伦通天塔事件,引发了宗教改革的梵蒂冈圣彼得教堂风波……  建筑始终在为人间故事提供着舞台背景,并不时地走上前台充当主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巴别,巴别 PDF格式下载



很喜欢这样的老师,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建筑史


不经意间在阅读中看到了地理和历史的身影
有助于提高人文素养~是一本好书


收到之后就一口气读完了,内容生动有趣,不枯燥,值得一看。


呵呵,挺好的,睡前可以消遣一下!!!


在购书中心看到的,刚买的,还没看呢!


内容非常好!推荐!!!


有读下去的动力


前段时间不在,没及时评论,对不住哈……


看了好几遍,非建筑专业的人了解建筑的好书。


一本不枯燥的建筑史


封面设计好看,内容还没了解


比较难归类的书,还可以


读起来比较轻松,一点也不累。但内容并不是很全面。


不错,不过主要是援引其它经典,当然这也是能保证质量的


写的挺通俗的~凑合吧~~


看了一半,感觉上还不错


  一部建筑史写成了人类文明史,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建筑史就是人类史。大三时读过一遍,给自己好好补了一课中外史,虽然每段内容没有非常深入去阐释,但是作为自觉历史知识薄弱的读者来说非常实用,一些简短的故事情节就把历史勾勒出来,还不乏对建筑的理解,非常适合在短时间内扩展视野!


   作者在前言中说明了原因啊。内容水谈不上,不过的确借鉴了很多经典著作,脚注里也一一列了出来。我觉得用作者自己的表述方式让大家了解这些历史知识,也没错。就像一盘菜,不同人做出来的味道不一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