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

卢加元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卢加元  

页数:

308  

前言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应用高度发达的今天,其地位和作用不容置疑。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一定综合应用和创新设计能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重要责任。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涉及的知识点面广、量多,不通过一定的操作练习,仅靠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授,显然很难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抽象原理。  教育部在2007年1、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本教程正是在此背景下,根据财经类高校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作者多年来讲授计算机网络的经验,以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为主要目标,推进计算机网络应用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本教程内容包含了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组网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几方面的知识。除第1章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外,第2章至第19章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在组网、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应用。本教程选择的18个练习项目,既包含了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又融合了当今局域网工程应用的主流技术;既强调了基础性与验证性,又适当体现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可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学习要求。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学习和理解相关的网络原理,教材在第2章至第19章都安排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和网络应用的具体实现方法与主要步骤,并配有大量的图示说明,而且在每章后安排有适当的思考题供读者练习。这种内容上的安排,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抽象的网络原理,对熟悉和掌握当前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有裨益。  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教材相比,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本书的显著特点。各章内容自成体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安排灵活选择相关的模块组织教学。  本书可作为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管理、管理工程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同步实验与实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管等非计算机专业、高职、高专等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教学用书。  本教材第15、17、18章由顾瑞老师编写,其余章节由卢加元编写,全书由卢加元统稿。参加本教材资料收集、整理、排版、录入、调试等工作的还有吴鑫、张珍义、季华等老师。

内容概要

本书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特点,在内容选择上既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又考虑到读者的可接受性,同时强调网络技术应用的实用性。全书共19章,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的组建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各章后附有适当的思考题,供读者复习、消化与本章相关的知识之用。通过本书的学习,使读者能理解网络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网络的基本应用技能。  本书既可作为财经类高校计算机、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管理、管理工程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高职高专等相关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实验与实训教材。

书籍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 数据通信基础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4 局域网技术  1.5 局域网的扩展  1.6 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安全维护  1.7 思考题 第2章 网线的制作  2.1 目的  2.2 要求与环境  2.3 相关知识  2.4 方法与主要步骤  2.5 注意事项  2.6 思考题 第3章 对等网的组建  3.1 目的  3.2 要求与环境  3.3 相关知识  3.4 方法与主要步骤  3.5 注意事项  3.6 思考题 第8章 局域网共享Internet的连接第9章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第10章 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与基本操作第11章 Windows Server 2003 FTP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第12章 Windows Server 2003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第13章 Windows Server 2003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第14章 计算机网络管理第15章 远程控制应用技术第16章 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排查第17章 安全扫描工具的应用第18章 Windows Server 2003的权限第19章 简单局域网的设计与组建

章节摘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不断融合、彼此促进的过程。在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联机系统(20世纪60年代)  早期的计算机是为批处理信息而设计的,所以当计算机在与远程终端相连时,必须在计算机上增加一个接口才行。显然,这个接口应当对计算机原来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影响尽可能的小些,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线路控制器”(Line Controller)。此外,在通信线路的两端还必须各加上一个调制解调器。这是因为早期的通信线路采用的是电话线,而电话线路是为传送模拟的话音信号而设计的,它并不适合于传送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而调制解调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计算机或终端使用的数字信号与电话线路上传送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或数模转换。  由于在通信线路上是串行传输,而在计算机内采用的是并行传输,因此线路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串行和并行传输的转换以及执行简单的差错控制。计算机主要仍用于对信息的批处理。随着远程终端数量的增多,为避免一台计算机使用多个线路控制器,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了多重线路控制器(Multiline Controller)。多重线路控制器可使计算机与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如图1.1所示。这种最简单的联机系统也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面向终端的联机系统是最原始的计算机网络。


编辑推荐

  《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在结构上更符合在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在内容上做到按需学习,除前两章内容以外,所有章节独立成模块,适合教学的需求。《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内容翔实、易学易用,每章后都附有习题,能较好地解决网络课程内容和实际应用相脱节的问题,使读者能够学以致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