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叶君健全集(全二十册)

叶君健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叶君健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是一九三八年春天任美国合众社驻武汉的记者时开始认识叶君健的,那时他二十四岁,和我同岁,在郭沫若领导下的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任务是对外宣传,即及时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事迹翻译成英文,再由我来润色。日军占领武汉前,我们又先后撤到了香港,我任英文《香港日报》的主编,他是《世界知识》杂志的编辑,而在业余时间,主要是夜晚,我们俩又无偿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机关刊物《中国作家》作英文版的编辑工作,仍主要是由他把当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文章翻译成外文,由我来润色;其间我们还不时把从驻香港的廖承志先生那里转来的延安解放区的抗日文章,包括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文章,仍以他翻译我润色的合作方式,第一次一页页地从我俩的英文打字机上打了出来,再整理成册,碾转拿到国外去发表。后来,我们又都到了重庆,他任中央、复旦和重庆三个大学的英文教授,我照旧是记者,同时他业余时间翻译一些解放区的小说,仍主要由我来润色,拿到国外,包括莫斯科的《国际文学》杂志上去发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我们又意外地在伦敦碰面,他刚刚结束了应英国政府邀请,在英国全国作了整整一年达六百多次的巡回演讲的战时工作,那是为了宣讲英国的同盟国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迹,以配合英国政府为准备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最后摧毁德意法西斯的大反攻战役而鼓舞英国人民的士气;然后叶君健便开始用英国政府奖励他战时工作的研究员基金,在剑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同时用英文出版了很多介绍中国革命的小说,其中《山村》还被英国书会推荐为一九四七年七月的“最佳作品”(BestWriting)。这时我们俩又有了一段很有特殊意义的合作,他把我从延安带来的《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翻译成了英文,由我联系的英国广播公司的乐团演奏了它。君健于一九四九年一听到新中国要成立的消息后,就毅然放弃了剑桥大学拟聘请他创建中文学科的机会,于八月份启程回国,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碾转航行了将近三个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回到了阔别了六年的祖国怀抱。解放后不久,他就创办了大型英法文版的文学刊物《中国文学》(ChineseLiterature),对外介绍古今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专事为中国的其他作家“作嫁衣”。他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主编了近三千万文字;同时,他还认真研究了海外英法西德意等文本的十多种《毛泽东诗词》的译本,向中央汇报了其中的很多误解和误译,建议出版中国正式的毛泽东诗词外文译本,并组织钱锺书和我等中外专家翻译出版了英文版的《毛泽东诗词》,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先后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译全了中央陆续发表过的所有毛泽东诗词,使其英文译本成为继而翻译为其他外文的权威蓝本。“文革”后期,君健又被调任世界最大型的世界语刊物《人民中国报道》(PopolaCinio)的顾问,直到八十岁的高龄,患上了严重的癌症,才被批准离休。他解放后一直工作的这两个大型外文刊物《中国文学》和《人民中国报道》的行政编制,又都同属于我任主编的外文刊物《中国建设》(ChinaConstruction)的上级主管部门外文出版局,因此我们又在北京百万庄外文出版局的同一座办公楼里共同工作了三十多年,经常见面。我解放后加入了中国国籍,被选为政协委员,他曾经当选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以我们还经常在人民大会堂的同一“新闻出版组”里共同商议过国家大事。可以说,从二十四岁起,我们俩就是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同事,为着共同的目标——中华民族的抗日、解放和建设事业,发挥我们的外文特长,进行对外宣传方面的工作。叶君健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一向是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无条件地服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在这方面,我是他最久的历史见证人。但是,作为最了解他的老朋友之一,我深知他虽然从来没有当过专职的作家,但他个人的最大爱好就是文学创作,并且在这些方面还作出了独特、多样和大量的成就。其独特性如下:他把他的一生都毫无怨言地献给了祖国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促进他们间的互相了解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本职工作,他的一切文学创作和翻译大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见缝插针”写出来的,以至于在他八十岁离休后,在与致命的癌症作斗争、抢时间得以集中写作了几年时,才自我调侃地说:“我终于在八十岁后才成为梦寐以求的专业作家”。他是中国,可能也是世界上唯一用中文、英文和世界语三种文字发表文学创作,用十多种文字进行文学翻译的作家和翻译家。他十九岁时发表的第一篇处女作《岁暮》,不是用他的母语中文,而是用世界语写就的。他的写作风格基本上是现实主义和中国文学界不多的“白描”手法,这基于他受被西方称之为“超高级知识分子学派”,接受过他这唯一一位中国人的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学派的主流写作手法的影响和他本人的基本写作态度:“我只不过是以与读者平等,而非教训他们的地位,给他们讲个故事,让他们自己去判断而已。因为我知道,读者中一定有很多比我还高明的人,如果我去直接告诉他们好坏善恶就太幼稚了。”也正是他基于这种其实很简单和朴实无华的写作手法,使他在用外文表达的对外宣传作品中更容易让西方人信服和接受,很多西方读者表示只有从叶君健的作品中才理解了为什么中国会成功地发生了共产党的革命。更有趣的是,尽管西方的出版界只出版体现中国落后或者具有不同政见意味的中国小说,并明知叶君健作品的政治观点是同情和支持共产党革命的,在中国文学界出现模仿西方“现代派”写作手法热的同时,英国最大的“现代派”出版社费伯出版社(FaberandFaber)却主动出版叶君健在“文化大革命”中秘密写就的三部曲《寂静的群山》,其中包括他在四十年前出版的“最佳作品”《山村》,因为他们是把他的作品作为“具有现代派”手法的“文学作品”来发表的。其多样性如下:从形式上,他出版过两部三部曲,多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评论、游记等;翻译过小说、戏剧、诗歌等。从内容上,他写过史诗般的中国革命,优美的爱情篇章,解放前被忽视的下层劳苦大众,解放后的市井百姓,解放前后的妇女题材,“文革”前后的社会变化,国外和甚至写作时尚未去过的国家各阶层人士的故事等。他往往能把一般看作十分平庸无奇的生活琐事写得极其深刻,达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充分体现了他具有广博的中外社会阅历和独到的眼光与见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深刻的成人文学作品外,叶君健还在儿童文学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他第一次从丹麦文,严谨地参考英法德日文译本,创造性地把十六卷本一百六十八万字的《安徒生童话全集》翻译成了中文,被西方评为全世界几百种《安徒生童话全集》的译本中最好的两种译本之一;他还专门写出了感人至深,极具文学价值的安徒生传记《鞋匠的儿子》,并为安徒生及其作品的研究和评介先后作了四十多年的工作。为了表彰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叶君健在一九八八年被丹麦女王封为丹麦的勋爵。他翻译的美丽的安徒生童话影响了中国几代的少年儿童,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的创作,以至于他在中国的名字往往仅和安徒生连在一起,被误认为“只不过是位儿童文学的翻译家”。而实际上,他自己也创作过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发挥其外文和文学创作特长,独创了他称之为外国儿童文学的“移值”,即把外国儿童文学不是直译,而是适合中国儿童的特点进行改写;为了促进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他还发表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唯一涉及了儿童文学的创作、翻译、移值和理论的四大方面。其大量性如下:叶君健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发表过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共有一千一百多万字,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外文,三分之一献给了儿童文学,这即使是在他梦寐以求的专职作家中也是很少见的。尽管叶君健具有这么多的独特、多样和大量性,也许是由于他很多外文的优秀作品还不为国人所知,他执着地追求高标准的严肃文学而不得畅销,他独行外文与世界而不属于他那一代中国作家的任何类型的流派,和他只知耕耘,没有时间也不事自我宣传的个性,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还没有应得的地位,他的独特、多样和大量性仍只能是犹如他写的那部三部曲的书名那样的“寂静的群山”。正如深入研究过叶君健的文学作品的文学评论家李保初先生所说的:“叶君健是一本大书,是一座有待深入发掘的富矿,是一道在延伸的美丽的风景线,是从小山村升起的一颗耀眼的新星。”今天,清华大学出版社以独到的眼光和魄力,把《叶君健全集》这样一座“寂静的群山”和“有待深入发掘的富矿”集中呈现给读者,不但使我这样的一位与叶君健共事最久的老同事、老战友和老朋友深感欣慰,相信对丰富开阔广大读者的眼界和中国与世界文学的接轨和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二○○四年四月三十一日

内容概要

  纵观叶君健先生的贡献与成就,有这样几点非常引人注目:一是他从十九岁开始走上文学道路,就把文学为社会、为人民,当成自己的信念与奋斗目标。他多次表明,他深受鲁迅和“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影响,他在早年用世界语写的短篇小说集《被遗忘的人们》,从创意、书名、取材到表达形式,都处处为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着想,他要尽力向世界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为他们的事业和形象立传。这一点英国的评论家阿默尔.胡山也理解并指出来了,他评《寂静的群山》的文章标题就是“乎凡的烈士和未被歌颂的人们”。那两个长篇三部曲自不待言,就连《雁南飞》等也是这样的作品。晚年他又写出长篇力作《白霞》和许多中短篇小说,笔力更雄浑、圆熟、老练,但为普通百姓而写作的心愿,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态度,都一如既往。叶君健先生是始终为平凡人立传与代言的严肃而又执著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经历,他的创作,他的成就,是与社会变迁、时代发展、人民翻身解放紧密相连的,他以能为自己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创作为崇高使命,为光荣自豪。二是他的勤奋和多产非常令人钦佩。了解他的历史的人都会惊讶,解放前他为国家、民族的救亡图存,为反法西斯,鼓舞世界人民抗战,付出了那么多时间与精力;解放后为新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做了二十多年的编辑,还有那么繁重的社会活动,从未当过脱产作家,但居然能奉献许多专业作家也无法相比的大量作品。叶君健先生一生酷爱写作,将写作视为生命活动的体现和效力社会的标志。这部上千万字的《叶君健全集》,就是他勤奋笔耕的收获,是一个“业余”作家的成就检阅,也是他文学业绩的证明。三是他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真正走向世界的名作家之一。他的《山村》(《寂静的群山》第一部)被英国笔会选为一九四七年的“最佳小说”之一。这部长篇,走红了西方,也走红了世界。先后出版它的国家和地区有:英国、挪威、美国、波兰、捷克、冰岛、希腊、南斯拉夫(有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两种文版)、德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香港等。短篇小说集《无知的和被遗忘的》,被英国书会选为“推荐书”;《雁南飞》(即《它们飞向南方》)为长篇童话小说,出版后反响热烈,很快译成法文出版。国际笔会主席、美国笔会会长迈克尔。斯卡梅尔、英国评论家阿默尔.胡山、冰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霍尔杜尔。拉克斯奈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爱泼斯坦,在他们的评论文章或序文中,都给予叶君健小说以很高的评价。一九八八年十月,英国“现代派”的费伯出版社隆重推出《寂静的群山》时,最有影响的《独立报》、《伦敦星期泰晤士报》、《约克郡邮报》、《书刊》、《探险家世界》等掀起了一股“叶君健热”。再加上翻译希腊名剧、梅里美、托尔斯泰等人的小说和安徒生童话的成就,使他真正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值得注意的是:叶君健没有丝毫迎合西方读者的意味,而是以进步作家的身份和“革命题材”的作品,在世界上获得成功的。这一开创及其经验,在我国极有现实意义和示范意义,值得认真总结和弘扬。四是他惊人的语言造诣和作品题材与样式的丰富性。叶君健先生凭自己的刻苦与颖悟,掌握了十种语言,并熟练地用汉语、英语、世界语进行文学创作,这些用不同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英国文学界不无欣喜地认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片段在叶君健这个人物身上显现出来了。”他用世界语写的短篇小说,成了世界语协会编选的文学名著丛书的一种。他翻译安徒生童话时,根据丹麦语的原文,同时参照英、法文版的译文,所以译文既忠实又优美。这不是只懂两种语言的人能做得到的。他去国外出席很多次国际会议,可以任意用数种语言作报告、同与会专家交谈。像有这样语言本领的作家实属罕见.叶君健的语言能力是他事业上文学上达到现有成就的重要而又独特的条件与保证。叶君健先生创作的中长篇小说(如《开垦者的命运》等)和儿童短篇小说(如《新同学》等),很多都是直接描写国外人民的生活,这极大地开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题材领域。冰心先生曾撰文号召有生活经验的儿童文学作家“向叶君健同志看齐”。这固然得益于他走遍世界的经历,同时也可看出他过人的观察、提炼、再现生活的技能。至于题材的广泛性,更是不言而喻,创作小说、散文、童话、故事,翻译诗歌、戏剧、小说、童话,采用并精通的体裁样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在名作家中都鲜见,当今的作家就更是无法相比了。五是他对红安县故乡的一往深情。那里是他精神的依恋,也是他创作的源泉。长期以来,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眷爱着他的家乡,深念着那里的人民。他多次到老家去看望乡亲,一直挂念着故乡的发展,他在许多作品里表现和讴歌了红安人民的生活、斗争和崇高品质。  叶君健,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升起的又一颗明星,是卓越地融合中西文明的文化精英,是中国文学艺术界的骄傲。他的作品和人品,都非常令人敬重。

作者简介

叶君健,(一九一四-一九九九),湖北红安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国际文化交流专家。一九三三年,叶君健考入武汉大学外文系,二年级即从事创作、发表小说,一九三六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抗日救亡工作,发起并参加筹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一九三八年初,在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任职,负责接待来武汉或途经武汉到延安解放区参观访问的国际友人,并做翻译。一九三八年赴香港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一九四○-一九四一年任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一九四四年,应英国战时宣传部之邀,叶先生赴英国各地巡回演讲一年,共演讲六百多场,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业绩。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得到英国“研究员基金”,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欧洲文学,并从事英文文学创作,发表短、长篇小说和童话作品多部,反响极好。一九四九年八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他转道香港,奔赴祖国。回国后,先在外联局编译处工作,之后参加英、法文版的《中国文学》的创办工作,并于一九五三年调《中国文学》任副主编。一九七四年,调外文局《人民中国报道》任顾问。一九九三年离休。叶先生曾先后担任过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名誉教授。一九四八年作为远东代表出席“世界知识分子保卫和平大会”;一九八三年,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终身名誉讲师”称号;一九九一年,国务院表彰他为“儿童文学先进工作者”;一九九五年,中国作协授予他“以笔为枪,投身抗战”功勋纪念章。他还是世界笔会的委员,英、美笔会的全权会员,全世界著名的“达芬奇文艺奖”的评委,国际世界语学会的执行委员。叶君健先生通晓英、法、意、德、西、日、丹麦、挪威、葡萄牙及世界语等十多种语言,他以语言为工具,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独特而杰出的贡献。他同乔冠华、袁水拍、钱钟书等将《毛泽东诗词》译成英、法文,发行到全世界;在前后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他通过主编的《中国文学》,向全世界译介了二千五百余万字的中国古今名著;他花数十年心血,采用英、法、丹等权威版本,翻译并评注、研究世界名著《安徒生童话全集》,是这部世界名著的最有权威性的中文译者,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因翻译安徒生童话的辉煌业绩,他荣获丹麦女王颁发的“丹麦国旗勋章”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叶君健先生笔耕不辍,勤奋写作,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据统计,他一生创作、翻译的作品达一千一百余万字。他创作的八部长篇小说,形成反映中国人民一个多世纪革命历史的宏伟画卷,《寂静的群山》系列在国内还未出版时,就在英国负有盛名的现代派出版社费伯出版社翻译出版;他能用中、英、世三种语言从事文学创作,十九岁时的处女作《岁暮》用世界语写就,用英语创作的长篇小说获得了极高荣誉,如《山村》在英国和世界引起轰动,曾于一九四七年被英国书会推荐为“最佳书”,译本达二十几种。为了充分反映叶君健先生文学创作和翻译的成就,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保存一份资料,我社决定将能够搜寻到的叶先生的著作汇为一编,定名《叶君健全集》,隆重推出。各卷前面均有简短“说明”,主要交代该卷作品的写作、出版情况和编辑中需说明的问题。《叶君健全集》共分二十卷,计收录短篇小说一卷,中篇小说二卷,长篇小说五卷,儿童文学创作一卷,儿童文学翻译一卷,成人名作翻译一卷,安徒生童话四卷,散文五卷。同时,我们收录了叶念先、叶念伦整理的《叶君健生平年表》,张宏琴和许京生辑录的《叶君健创作和翻译作品出版目录索引》、《叶君健编选作品目录索引》和《叶君健研究资料目录索引》,以方便读者了解叶先生的生平及创作。

书籍目录

第一卷短篇小说卷第二卷中篇小说卷(一)第三卷中篇小说卷(二)第四卷长篇小说卷(一)《土地》三部曲之一《火花》第五卷长篇小说卷(二)《土地》三部曲之二《自由》第六卷长篇小说卷(三)《土地》三部曲之三《曙光》第七卷长篇小说卷(四)《寂静的群山》三部曲之一《山村》《寂静的群山》三部曲之二《旷野》第八卷长篇小说卷(五)《寂静的群山》三部曲之三《远程》《白霞》第九卷儿童文学创作卷第十卷儿童文学翻译卷第十一卷戏剧·小说·诗歌翻译卷第十二卷安徒生童话(一)第十三卷安徒生童话(二)第十四卷安徒生童话(三)第十五卷安徒生童话(四)第十六卷散文卷(一)第十七卷散文卷(二)第十八卷散文卷(三)第十九卷散文卷(四)第二十卷散文卷(五)附录叶君健创作和翻译作品出版目录索引叶君健编选作品目录索引叶君健研究资料目录索引叶君健生平年表

章节摘录

老师每天吃完早饭后就按时到来——他也是这时候开始到一些村子去出诊。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我要求看病人头天病情变化的记录。他把它和前天的记录相比较。他的眼睛近视,而在那个时期配近视眼镜之难,跟找不到医院是一样不容易。所以他每次看记录的时候,就得到窗子那儿去就着阳光细瞅。屋子里的光线是阴暗的,正如那时所有的村屋一样。“那么没有新的情况了?”有一天他看了我的记录后这样问。“老师,据我所能观察到的,没有。”我回答说。我的确没有发现什么特殊情况,只是她吞食的功能在一天一天地衰退。当然有时她也昏厥过去了,我和她的女儿只有向她喉管里滴进一些温开水,让她慢慢恢复知觉。半个钟头以后她又活过来了。接着她就咳嗽和呕吐,这时她面上就出现一副极度痛苦的表情。不过这已经不是新鲜的事了。它每天都在发生。老师把记录本交还给我,呆呆地站在窗旁,好像在那儿生了根似的。他坠入一场白日梦中,他的眼睛茫然地望着窗外天空上慢慢浮动过去的白云。“我真不懂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过了一会儿他自言自语地说。我没有办法安慰他,因为我也被这病情弄糊涂了。我们两人又一同走进老寡妇的房间里去。那里面是阴暗的,好像黄昏正在那里降临。我划了一根火紫,在前面带路。没有一会儿,她的女儿从厨房里走过来,点亮一支蜡烛。她的呼吸急促,好像她身上怀有孩子。在这房间的寂静中我可以听到她的呼吸的节奏。老师一看到病人脸上的表情,他自己的脸色也立刻变得苍白。她的脸上,除了一层干瘪的黄皮以外,什么也没有。不过深陷在她眼窝里的那双眼睛,却仍然是有生命,反射着蜡烛放出的微光。它们在望着我们。它们似乎有许多的话要说。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病人。她生命的火已经在接近熄灭,但她对周围的一切动静似乎仍有感觉。当老师弯着腰在检查她的身体时,她的眼睛已经覆上一层模糊的泪水。“我是不是快要死了?”老寡妇用一个微弱的声音向老师问。“千万不要这样想,”老师说,“我将想一切办法保护你的生命。我的职业就是叫人活,而不是叫人死。”


编辑推荐

《叶君健全集(套装共20册)》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叶君健全集(全二十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