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基础会计

李平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平 编  

页数:

298  

前言

  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为了体现“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更好地解决“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训环节教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编写了这本“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模式的《基础会计》教材。  本教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特色鲜明  本教材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项目载体和内容体系三个方面。  (1)教材体系固化“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的课程正在按照“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这种教学模式更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而且还要体现在教材体系的构建中,以教材体系将教学模式进行固化,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也能按照“理实做一体化”的过程边学边做,学习理论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  (2)以会计核算方法作为项目载体  在实施“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项目载体的设计。项目载体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会计专业课程不同于工科专业课程,无法选择一道工序或一个产品作为项目载体,会计课程比较倾向于选择会计工作岗位作为项目载体,例如,“基础会计”课程设置的项目载体一般是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这样的项目载体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与实际工作岗位也相对应,但其缺陷是无法以这些项目贯穿起完整的理论内容;必然是先理论后实践,无法实现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融合,只能实现两者的结合。

内容概要

本教材贯彻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精神,以“项目任务驱动理论教学,理论知识引导实训要求,实训要求指导实际训练”的思路,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 整个教材分为课程导人和八个项目。课程导入部分由一家企业的实际业务资料展开,在介绍会计资料的形成过程就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运用过程的基础上,导入后面各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前七个项目载体即是七个会计核算方法,每一个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并由任务要求导入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在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各个实训项目的独立操作。第八个项目为综合实训,可以通过建立模拟会计机构的方式,将各项工作任务按照会计工作岗位的分工连接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 本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及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其他会计初学者的学习用书。

书籍目录

课程导入 任务1 了解通达公司基本情况 任务2 掌握会计基本知识 任务3 了解会计核算方法项目一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任务4 认识会计要素 任务5 设置会计科目 任务6 设置会计账户项目二 借贷记账 任务7 掌握借贷记账原理 任务8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核算项目三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任务9 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任务10 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项目四 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 任务11 设置会计账簿 任务12 登记会计账簿 任务13 更正错账项目五 成本计算 任务14 产品成本计算项目六 财产清查 任务15 清查财产 任务16 处理财产清查结果项目七 编制会计报表 任务17 编制资产负债表 任务18 编制利润表项目八 综合实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并开始把会计提高到管理社会经济的地位上来认识,由此“会计”的意义也随之明确。根据西周“官厅会计”核算的具体情况考察,“会计”两字在西周朝代开始运用,其基本含义是“零星计算为计,综合计算为会”,即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综合核算,通过日积月累到岁终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同时,西周王朝也建立了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了专管钱粮赋税的官员,并建立“日成”、“月要”和“岁会”等报告文书,初步具备了旬报、月报、年报等会计报表的作用。我国“会计”命名的出现,是我国会计理论产生、发展的一种表现,而这样完备的会计机构的出现,也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进步。  与此同时,会计核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账簿的设置,从单一流水账发展成为“革流”(也叫底账)、“细流”和“总清”三账,一直使用到明清时期。对会计的结算方法,也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的“盘点结算法”发展成为“三柱结算法”,根据本期收人、支出和结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人一去=余”的公式,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到了唐、宋两代,我国创建了“四柱结算法”,通过“旧管(即期初结存)+新收(即本期收入)一开除(即本期支出)一实在(即期末结存)”的基本公式进行结账,为我国通行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基础。一直到清代,“四柱结算法”已成为系统反映王朝经济活动或私家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成为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和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我国商人进一步设计了“龙门账”,把会计科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即收、付、资产、负债),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并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即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后来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又出现了“四脚账”,对每一笔经济业务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也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龙门账”和“四脚账”是我国复式记账方法的最初形式。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基础会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