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耿国华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耿国华 编  

页数:

414  

Tag标签:

无  

前言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正在步入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符合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阶段。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近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发展,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按照分类、分层次组织教学的思路,《教学基本要求》的附件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与课程设置。《教学基本要求》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典型核心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附件中介绍了上述六门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这为今后的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下一步计算机课程规划工作中,建议各校采用“1+X”的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或选修课程。教材是实现教学要求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我们组织了国内部分高校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根据《教学基本要求》中的相关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编写了这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规划教材”。本套教材的特点如下:(1)体系完整,内容先进,符合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注重应用,强调实践;(2)教材的作者来自全国各个高校,都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专家、教授和教学骨干;(3)注重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除主教材外,还配有多媒体电子教案、习题与实验指导,以及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库等;(4)注重案例教材和实验教材的建设,适应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5)及时更新版本,力图反映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

内容概要

本书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 本书分为基础导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3篇共10章。 上篇为基础篇,讲述了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计算机软件基础、信息社会与计算机安全,为计算机应用提供必备的基础。中篇为技术篇,包括操作系统、编辑排版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因特网应用5个方面。下篇为信息管理篇,包括信息管理基础和Visual Basic(VB)程序设计基础两部分。根据专业需求可选学vB。 本书是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以精品课程教学队伍为核心,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编写,内容新颖、概念清楚、技术实用,配有大量的例题、习题,连贯性强。适合作为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书籍目录

上篇 基础知识篇 第1章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计算机 1.2 计算机的发展 1.2.1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2.2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3 计算机的分类 1.4 计算机的应用 习题1 第2章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2.1 数制 2.1.1 数制的概念 2.1.2 数制中的位权 2.2 二进制数据表示 2.2.1 二进制的特点 2.2.2 数的二进制表示 2.3 不同数制问的转换 2.3.1 R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2.3.2 十进制数转换为R进制数 2.3.3 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2.3.4 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2.4 计算机中的数据及其编码 2.4.1 数据的单位 2.4.2 常用的数据编码 2.4.3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习题2 第3章 计算机系统 3.1 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3.1.2 计算机工作原理 3.2 微型计算机发展 3.3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3.3.1 主板 3.3.2 中央处理器 3.3.3 输入输出设备 3.3.4 存储器 3.3.5 I/O总线与I/O接口 3.4 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3.5 计算机软件 3.5.1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 3.5.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3.5.3 操作系统 3.5.4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 3.6 数据管理 3.6.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3.6.2 数据库系统 3.6.3 客观世界的抽象表示 3.6.4 关系模型 3.7 信息社会与计算机安全 3.7.1 信息社会 3.7.2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7.3 软件知识产权 3.7.4 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 习题3中篇 应用技术篇 第4章 操作系统 4.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4.1.1 操作系统的定义 4.1.2 操作系统的作用 4.2 操作系统的特性 4.2.1 程序并发性……下篇 信息管理篇

章节摘录

插图:5.4.1演示文稿的作用据网络资料介绍心理学家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实验结论: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方面之和为94%。说明多媒体技术刺激感官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讲多很多。如果采用演示文稿展示信息就能起到刺激观众视觉的功效,那是不是把所有报告内容都做成演示文稿就可以了?并不是这样。演示文稿与发言者是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演示文稿只是起到画龙点睛,展示一些关键信息的作用,而发言者必须对演示文稿展开说明,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要特别注意的是创建幻灯片演示文稿的目的是支持口头演讲。5.4.2演示文稿的内容在演示文稿中一般用文字表现报告的标题与要点。一方面可以方便听者笔录,另一方面通过文稿的文字内容来表达报告会的内容进程以及表达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在制作演示文稿时,图片、动画、图表都是些很好的内容表现形式,都能给予听众很好的视觉刺激。但并不是将所有内容都做成图片、动画就是最好的。要注意的是每种表达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要清楚它们之间的特点才能用好它们。在多媒体中,文本、图形、图像适合传递静态信息,动画、音频、视频适合传递过程性的信息。5.4.3演示文稿的设计原则1.整体性原则幻灯片的整体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幻灯片制作的系统性、幻灯片色彩的配置等。幻灯片一般是以提纲的形式出现。制作幻灯片时要将文字做提炼处理,做到要点强化、文字简练,重点突出。2.主题性原则在设计幻灯片时,要注意突出主题,通过合理的布局有效地表现内容。在每张幻灯片都应注意构图的合理性,可使用黄金分割构图,使幻灯片画面尽量地做到均衡对称。从可视性方面考虑,还应当做到视点明确(视点即是每张幻灯片的主题所在)。利用多种对比方法来为主题服务。例如黑白色对比,互补色对比(红和青、绿和品、蓝和黄),色彩深浅的对比,文字大小的对比等。


编辑推荐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最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编写。“1+X”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丛书主编:冯博琴,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本丛书详细书目见《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末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PDF格式下载



好不容易定到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