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教程
2010-11
傅湘玲、 欧阳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11出版)
傅湘玲,欧阳峰 著
305
自20世纪80年代起,信息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许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摆在众多企业和组织机构面前的新课题是:如何围绕信息化条件下的生产和服务、管理和决策以及研发和创新这三大主线,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的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目标和路径,构思新的信息化建设蓝图,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成效。这是深入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实践者、教育者和学生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策划出版一套“新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材”,其中包括《信息化管理》一书。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大课题,涵盖面很广,涉及的问题很多且很新,难度之大可以想象。《信息化管理》的两位作者之一傅湘玲博士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方向就是信息化建设,并在联想集团有关部门参与过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毕业后,在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任教,继续从事信息化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另一位作者欧阳峰教授是有着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并主管商学院本科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副院长。他们紧密配合当前的迫切需要,认真调查研究,对教学和研究成果加以不断总结和提炼,历时三年,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教材的编写工作。本书首先介绍和阐述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梳理了信息化管理的起源、发展和新的趋势。然后,分层次阐述了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即从国家信息化、区域和城市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到企业信息化四个层次,对整个信息化建设的状况进行了系统论述。接着,又依据信息化建设的流程,即从信息化建设投资决策、信息化规划和业务流程重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到信息化建设项目绩效评估,系统地阐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方法、工具和案例,分析了其中的管理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介绍了支撑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探讨了信息化的安全体系。
《信息化管理教程》根据信息化的最新发展与研究动态,对信息化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全书共分4篇11章,主要介绍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信息化的基本体系,以信息化的实施流程为主线,介绍信息化的投资决策、信息化的规划、信息化的实施与项目管理以及信息化的绩效评价,并从信息化的政策、法规、标准和信息化安全角度阐述信息化的保障体系。 本教材适合作为高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信息化管理”(或“企业信息化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等)课程教材,亦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企业领导、C10及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和培训教材。
傅湘玲,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邮电大学。主要教授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已出版相关著作3本,并公开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欧阳峰,汕头大学商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从教20年来,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与信息经济、IT应用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或合作完成多项课题研究,出版(含合作)论著多部。
第1篇 基本知识第1章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1 信息化概念的提出1.1.1 日本提出的信息化和信息社会的概念1.1.2 信息化的基本定义1.1.3 信息化定义的基本要素1.2 信息社会的理论基础1.2.1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1.2.2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与信息社会1.2.3 奈斯比特和松田米津的“信息社会”理论1.3 全球的信息化浪潮1.3.1 全球信息化的发展1.3.2 我国信息化的发展1.4 信息化的内涵和动力1.4.1 信息化的内涵1.4.2 信息化的层次与构成结构1.4.3 信息化的动力机制1.5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1.5.1 无处不在的计算和无处不在的网络1.5.2 日本和韩国的“u”计划1.5.3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本章小结】【思考题】第Ⅱ篇 信息化体系第2章 国家信息化2.1 中国的国家信息化2.1.1 国家信息化的内容2.1.2 我国国家信息化的战略目标2.1.3 我国国家信息化的实施状况2.2 世界主要国家的信息化战略2.2.1 美国的国家信息化战略2.2.2 德国的国家信息化战略2.2.3 印度的国家信息化战略2.3 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估2.3.1 国家信息化指标概述2.3.2 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2.3.3 与国际信息社会测度指标体系的比较【本章小结】【思考题】第3章 区域和城市信息化3.1 区域和城市信息化的概念和内容3.1.1 区域和城市信息化的概念3.1.2 区域信息化的内容3.1.3 城市信息化的内容3.2 区域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案例3.2.1 新加坡的城市信息化发展3.2.2 纽约的城市信息化发展3.2.3 中国香港的城市信息化发展3.2.4 斯德哥尔摩的城市信息化发展3.3 区域和城市信息化的评价3.3.1 区域信息化的评价3.3.2 城市信息化的评价【本章小结】【思考题】第4章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4.1 政府信息化的起源和发展4.2 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和模式4.2.1 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4.2.2 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4.3 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4.3.1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评估体系4.3.2 我国的电子政务评价体系【本章小结】【思考题】第5章 企业信息化5.1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5.1.1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5.1.2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5.2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5.2.1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定义和内涵5.2.2 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具体内容5.2.3 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途径5.3 企业信息化评价5.3.1 企业信息化评价参考模型5.3.2 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及其选择5.3.3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本章小结】【思考题】第Ⅲ篇 信息化实施第6章 信息化投资决策与IT治理6.1 信息化投资决策的必要性与内涵6.1.1 信息化投资决策的必要性6.1.2 信息化投资决策的内涵及任务6.2 信息化投资决策过程6.2.1 信息化投资决策过程框架6.2.2 项目目标的定义6.2.3 投资决策评估标准与指标的确定6.2.4 决策结果的获得与分析6.2.5 投资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6.3 1T治理6.3.1 IT治理的概念6.3.2 IT治理的关键任务6.3.3 IT治理研究的发展6.4 IT治理的控制模型6.4.1 COBIT模型6.4.2 ITIL模型6.4.3 ValIT治理框架6.4.4 IT组合管理【本章小结】【思考题】第7章 信息系统规划与业务流程重组7.1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和步骤7.1.1 ISP的主要内容框架7.1.2 信息系统规划过程7.2 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7.2.1 战略集转化方法7.2.2 关键成功因素法7.2.3 企业系统规划法7.2.4 其他规划方法7.3 可行性研究7.3.1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7.3.2 可行性研究的过程7.3.3 可行性研究的文档7.4 业务流程重组7.4.1 流程和业务流程重组7.4.2 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和工具7.4.3 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本章小结】【思考题】……第IV篇 信息化保障体系参考文献
插图:研究成果成为此后二十多年来日本政府的重要政策内容。相关的促进日本信息化的政策推动了日本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1978年12月,日本科技厅提出《关于科学技术信息活动的推进目标和政策》的报告,并由此制定了日本科技信息工作发展的方针和政策;20世纪80年代,日本又公布了《科学技术政策大纲》和《2000年信息产业设想》的政策报告。1994年4月日本邮政省成立了“电气通信审议会”,8月通产省成立了“产业结构审议会”,旨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在日本的率先提出和研究应用是基于当时日本学术界和产业界对经济发展阶段和日本社会问题的基本判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即将来临的信息社会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即认为,发达国家经济已经开始由以实物生产为核心的工业社会向以知识的获取和出售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将对劳动者的生存状态产生深刻影响;二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使日本认识到作为资源稀缺国发展工业经济面临的危险,所以发展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结构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选择,因此,该概念也适应了这一时期日本实现重型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在信息化概念的国际传播中,法国的西蒙·诺拉(simon Nora)和阿兰·孟克(Alain Minc)起了重要作用。1977年,两人在为法国政府撰写的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的信息化》中,使用了法文“信息化”一词,随即这一单词的英译“Infmormatization”被广泛传播并被各国所普遍接受和使用。我国学术界于1986年开始讨论信息化问题。当时,国家科委下属的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等14个单位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信息化问题学术讨论会”,并编辑出版了论文集《信息化一一历史的使命》,该书认为信息化是“描述国民经济中信息部门不断壮大的过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结构框架重心从物理性空间向信息和知识性空间转移的过程”。国家信息化工作小组1997年在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国家信息化的概念: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信息化管理教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材